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呢?

微雨2522221


首先孩子不和家長溝與平時溝通的技巧和態度有關,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的想法,做法,看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要多溝通,賞識教育!

我現有個優秀聽話可愛的兒子,都說孩子初中最容易叛逆,我兒子是高中開始的。幼兒園上小學,被老師留校,去接他,還美滋滋的坐在那裡,回來後我狠打了他,打後心疼的我把兒子叫過來,心平氣和的給他講了道理,然後幫助兒子做作業,每天預習功課,小學以中上等成績考入初中。

初一我還能幫忙,從入學後的十五名考到第六名,初二我交錯了他,回來哭的很委屈,我跟他講,以後自己努力學習,媽媽不是老師,也不是大學生,否則不會辛苦做個體,又一次跟他講了道理!我而且說你若考到前五名,媽給你買帶光盤的動畫故事書,這是他當時最渴求的,結果其中考試考了第二名,我兌現承諾,買了一整套帶光盤的《十萬個為什麼》動畫故事書!就這樣一直以第二名的成績考上赤峰重點高中二中,由於高一成績下降,住宿的他開始走讀,我丟棄生意陪讀,儘管如此,兒子還是有了叛逆心裡,我說考不上好大學將來沒有好的生活出路,他對我大喊說好大學一樣沒有好的生活出路,我說不上好大學就一定沒有好的出路!後來我意識到不能正面對持,開始用文字交流,我寫完了一篇,他看完寫給我,交流會更好些,課外補習我坐在一邊陪同,軟硬共進,兒子考入理想的哈工大,大一的兒子發來的信息是:對媽媽的感謝😊

希望幫到你!


愛運動的茹姐


可能我的是個女孩兒還算乖,從小到現在4歲多一直還好,但4歲多了想法也會跟著飽滿,再加上現在疫情每天都和孩子關在家裡也難免出現雙方思想上的“碰撞”。

就比如,玩兒完玩具不收拾,

用不了一小時,桌上,地墊兒上,床上,地板上都會堆滿了各種玩具,還都不分類的混在一起,起初媽媽是瘋狂的,會要求都收拾好,急了也會喊,喊了確實也管用,但喊兩次以後寶寶就會牴觸,直直的看著媽媽一動不動,發現這樣的方式有問題後,我們也及時改變,比如開始給一些孩子愛吃的零食水果引導她去做正確的事兒,然後和她講為什麼要玩兒完玩具馬上收拾好,或者在她某個玩具找不到時和她說沒有歸類收拾就會丟對不對等,慢慢的,多些耐心的溝通肯定會有效果,現在她已經成為了習慣的去收拾了,雖然收的還沒有那麼整齊,我們已經很欣慰了。

再比如孩子一學習就牴觸,這疫情天天在家也不可能從早玩兒到晚是不,看著微信群裡別的家長各種輔導,咱總得教孩子點兒知識,可孩子玩兒慣了不配合,坐不住,要不就手裡還拿著玩具,剛教兩分鐘就走神兒,反正就是不想學,這也得一點兒一點兒的引導溝通,責罵什麼的是沒有用的,要多多的鼓勵,認識一個新字說白了咱就誇她,第二天又忘了也沒事兒,再教一遍,學習這件事兒從小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至於能吸收多少千萬別太較真兒…

慢慢的,其實我們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變化,叛逆也只是她不善於表達不滿或者你沒有很好的理解她的一種方式而已。


薈畫的一家


以前說起孩子叛逆,只是概念上知道孩子的叛逆期是如何一種狀態,現在有了切身體會,那真是能把家長氣死。

具體表現就是各種跟家長對著幹,你跟他說啥都當耳旁風,聽見也說聽不見,小聲說他不理,大聲叫他嫌煩,你急他更火,上竄下跳的簡直是個小霸王。有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半天不出來,戴著耳機管你在外大呼小叫,我真是苦不堪言。在學校表現也是不盡人意,老師找,說一直破壞班裡的紀律。你把肺氣炸,他那兒還漫不經心的無所謂。


話說誰家的孩子不叛逆,怎麼我家這個如此讓人煩,我想就如同女人的更年期一樣,因體質與性格差異,表現程度也不同?

總之是天天氣的不行,後來總結了一下經驗,不能一味的跟孩子頂著幹,否則他這討人厭的氣勢會預演欲烈,說下具體細節吧:

在情緒上的處理:

孩子急我不能急,在我想爆發之前深呼吸,轉移注意力,這時候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情節嚴重,你的所有教條在他面前不堪一擊,何況要和他對著幹,所以冷靜處之。待孩子平靜下來再分析他的過激言行。

在生活細節上的處理:

舉個吃飯的例子,有太多吃飯時間,幾句話孩子感覺不高興把碗一推,不吃了,簡直“吹不得,打不得”,好話說一大堆,還是感動不了他,這時候又心疼自己還生悶氣。後來乾脆不管了,把飯往桌子上一放,只告訴一遍飯好了,然後自己吃自己的,吃完收拾桌子,有這麼兩三次就能改過來。

其實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最需要的是忍耐,不激怒孩子。只要孩子的本性善良,不必太擔心。有些事情他必須經歷後,回想才會覺悟,說教是沒用的。父母只有陪著他慢慢長大,路要他自己走。



默陌瞭然


隨著孩子一點點的長大,他們似乎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了,總喜歡跟你唱反調,你說“寶貝,天快黑了,咱們回家吧”孩子說“不,就不回”然後就到處亂跑,這個時候媽媽總是強制性的制止孩子玩或者有的家長就直接開罵了,那對於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在處理之前家長要先明白孩子為什麼叛逆?

1、控制型媽媽。出於對孩子的愛護,導致媽媽對孩子的所有大小事務都制定好一定的規則,而且孩子必須按照這個規則去辦事,否則面臨的就是處罰,長時間的壓制,導致孩子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思維方式,導致孩子會有想逃脫父母的管教,從而造成的叛逆。

2、父母的期望太高。總是以別人家孩子的成績來衡量自己孩子的好壞,要求孩子必須考入第幾,閱讀多少篇文章等等,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造成孩子心裡很壓抑。

3、阻礙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能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父母一再的阻止孩子去探索、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會慢慢讓孩子失去探索的想法。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呢?

1、首先家長要壓制自己的脾氣,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這個叛逆期,孩子叛逆證明孩子正在慢慢的成長。

2、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解決,有時候孩子的叛逆並不是他們想表達的想法,只是不由自主脫口而出的。

3、加強親子活動的次數。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中,慢慢的跟孩子建立一個就像朋友式的全新的親子溝通方式。

4、不要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陶玲家庭育兒親子顧問


孩子叛逆著實讓家長很頭疼,那麼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心態很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或早或晚,家長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是孩子必然的成長曆程,不要焦慮,一定要冷靜處理孩子和自己對著幹的問題!

第二、家長要學會傾聽,在傾聽引導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請家長不要一味批評,不要講道理,批評和講道理一點用沒有,要認真做一位傾聽著,做一位傾聽者,對於版逆期的孩子非常有效果。



第三、尊重和信任孩子,與孩子做朋友

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放下權威,與孩子平等對話,與孩子做朋友!


甜橙冰


對於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基本沒有受過什麼苦,什麼罪,所以他們根本想象不到家長的難處。往往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叛逆心理。

那麼對於處在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往往是毫無辦法的,首先要想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有叛逆心理,是他們真正的心理上的問題嗎?我覺得學生的問題絕大多數是家庭因素給帶來的。如果一個複印件壞了,那麼我們應該是從原件上來找問題,而不是在複印件上修改毛病。有些孩子,父母捨不得罵,捨不得打,到後來換來的是孩子對父母的拳打腳踢。

我覺得,對處於叛逆期心理的孩子,首先呢先進行心理輔導,但是我認為,心理輔導往往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因為你根本說不定他或者說你說什麼,他就會給你頂撞過來,你怎麼說?你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有些父母會找自己的熟人或者親戚來勸導孩子,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你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在孩子心中會留下這樣的一個不好的想法就是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因為親戚或者熟人在勸導的時候,一定會把你家的孩子,與其他家的孩子聯繫在一起,這些對比這樣更加的傷害了你這樣的孩子。

我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已經到了初三上學期了,每天來了都是不學習的,白天跟著父母要一點錢,然後去網吧上網,來我們這兒學習也是倒頭就睡,我們給家長反映,家長說他們也沒有辦法。最後我建議他去成人訓練營,剛開始他們家長覺得他們家孩子太小了,還是一個出生的孩子,但是經過我們給他分析了一番。剛開始就沒有去青少年訓練營,直接讓他去了成人訓練營,因為他們家孩子一直覺得他很厲害,他很牛,那麼他有這種心理,那就讓他去外面訓練一下。或者自己有熟人的話,可以把孩子放在部隊裡邊,讓他訓練兩三個月,讓他知道生活是有多麼的辛苦。學習相對,生活或者說軍隊生活,那是比較輕鬆的,如果自己還不努力的話,那就把他送去當兵,讓他承受,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而且接受心理上的勞累。

千萬不要現在捨不得孩子的,怕孩子受苦受累,你要想想孩子以後是要在社會上生活的,並且作為父母都會老去的,如果你一直溺愛你自己的孩子,那麼你把他的將來就斷送了。




一品學派


不是孩子叛逆,是你成長太慢

你以為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會叛逆嗎?那你肯定沒有經歷過,五六歲的孩子其實也可以叛逆的。五六歲的孩子已經逐漸由幼兒過度到兒童,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不會再對你的命令唯命是從了,你是就會覺得孩子開始‘叛逆’了。你開始對他大喊,吼叫,孩子也開始學著你的樣子,大吼大叫。於是你更加憤怒,大戰一觸即發。漸漸的這樣的經歷越來越多,你開始對孩子失望,迷茫。其實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候,你應該慶幸,孩子長大了,開始認同自己,開始逐漸學會融入社會,開始變成獨立的人了。這時候爸爸媽媽們,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引導孩子學會社會規則。這時候不要偷懶,要學會身體力行的引導孩子,陪伴他平穩的度過青春期前得叛逆期,否則,青春期真正道來的時候更加會束手無策的



伊言媽媽的成長屋


很多提到叛逆期就覺得是到了十幾歲的青春期的孩子才會叛逆,但是其實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會產生叛逆的現象,如果你這時不加以阻止,還是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忽略了孩子叛逆的現象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更加嚴重的叛逆,到時候你會發現你想管的時候就管不過來了。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已經有了叛逆現象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解決。但是一般家長遇到孩子叛逆的現象只會覺得手足無措,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正確的對待孩子叛逆的事情,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家長面對孩子叛逆時應該怎樣面對,學會這兩3招,教你輕鬆解決孩子叛逆問題!



一、學會溝通

很多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叛逆期,會以自己的勢力強力解決,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從叛逆期走出來。要是讓孩子走出叛逆這麼簡單的話,就沒有這麼多叛逆的孩子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方法,強制要求只會讓他更加叛逆,你越要求他他就越要跟你對著幹。

面對叛逆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靜下心來好好溝通,如果你不對他大呼小叫的話,一般孩子也是不會對你大呼小叫的。其實一般孩子叛逆只是在別的方面展現的,對於家長一開始還是正確對待的。不過如果你對孩子大呼小叫的話,他就會也對你大呼小叫,所以強制性的要求他根本就不會聽的。說白了,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



所以,家長跟孩子好好談一談,還是很有可能解決孩子叛逆問題的。千萬不要小看溝通的作用,真的可以幫你解決很多問題的。

二、多關心孩子

不可否認的是,孩子進入叛逆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引起的。很多家長可能不以為意,覺得自己什麼都做的很好,孩子怎麼會是因為自己進入叛逆期的呢?其實很多孩子進入叛逆期的原因就是缺少家庭的關愛,想要用自己怪異的行為引起家長的注意,獲得家長的關心。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進入叛逆期,你就要多多關心他。如果是二胎家庭,你要注意是不是隻關注小寶寶而忽略了大寶;如果是忙於工作,就要適當的給自己放個假陪陪孩子,否則是你掙再多的錢都彌補不了的!二胎家庭很多家長都忽略的就是將關心過多的放在小寶身上,造成了大寶的心理問題,所以一定要注意將愛分成一樣的兩等份!


老溫1996


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怎樣教育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叛逆期了,沒辦法,只能慢慢熬”,這個觀點大是非常錯誤的。“叛逆”是成人看到的表現,對孩子來說,這是他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同其他階段相比沒有任何不同,反而因為其重要性而應當特別重視。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表現,絕對不能用“熬”的心態,消極被動的等待時間自然過去,反而應當積極參與,幫助和引導孩子,使孩子在這一階段能夠學到更多,成長更快。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鑑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6、不處處約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怎樣和叛逆期孩子溝通:

1、與孩子溝通要保持冷靜。以硬制硬是對叛逆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不要脾氣一急就開始對孩子打罵,把原本要好好溝通的計劃拋諸腦後。此外,和孩子溝通最好再孩子也冷靜時,再進行溝通,效果更好。

2、在溝通中多觀察。溝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為孩子爸媽而焦急擔憂的角色裡溝通多少會偏離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觀察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什麼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從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溝通。

3、堅持試驗、不斷溝通。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往往都是父母佔主要地位,孩子則是聽話的一方。孩子長大後,父母就要採取雙向溝通的試驗,把角色轉換過來,當孩子的傾聽者,聽聽孩子心裡的想法,包括對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從不斷的溝通中總會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法。

4、交換角色,同理心。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對方的難處,自然就不會有怨恨的態度,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溝通中關係自然就比較融洽。

5、親身體驗。當叛逆的孩子在溝通中一直唱反調時,那父母不妨就沿著孩子的方向走,讓孩子不生氣的同時,起身體驗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賣飲料促銷的,兒子要求買好幾瓶飲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對,但是買的飲料人讓兒子自己提,讓孩子知道提著不應該買的飲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6、融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叛逆一半來源於與父母的代溝,他們認為父母總是批判自己追求的興趣,比如動漫明星、電子遊戲等。身為父母,不妨融入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為怕孩子的興趣影響他的功課而厲聲禁止,而是跟孩子討論下他們喜歡的電子遊戲、動漫明星,在融洽的討論中再適時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麼是該學的,什麼是不該學的。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沉迷電子遊戲或盲目追星。

7、說明分析。叛逆的孩子並不是聽不進父母的話,而是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點,分析原因,舉例說明,讓孩子理解懂得。

8、徵求他人的意見。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決的事情,總會碰到瓶頸,這時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經驗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師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麼侷限。


南飛朱雀人力資源解說


孩子2歲進入叛逆期,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你覺得你的權威受到挑戰,動不動就覺得孩子太執拗或太嬌氣。


1、那是因為你太想著權威,所以覺得他叛逆。

但其實這個階段他沒有背叛你,也沒有遠離你,他正在經歷“發現自我”的階段,發現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喜歡自己做決定,喜歡說“不”,不願意分享,這不是自私,也不是任性,更不是不聽話。畢竟你的不一定是對的,他不聽你的就一定是錯的。

這是他的必經階段,你瞭解他這個階段的成長規律嗎?知道他表現出的行為特點嗎?知道什麼時候該阻止什麼時候該讓他自由嗎?希望你的回答是肯定的。


2、我們總是感嘆孩子長的好快,常常帶給我們成長的驚喜。那我們的成長呢?

明智成熟的父母,應該比孩子成長更快。做媽媽更是如此,媽媽這個角色是女性生活中的一個巨大變化,如何做個好媽媽、如何處理好媽媽角色和妻子角色的關係,如何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保持婚姻、愛情生活的質量、都是全新課題,這是女性成長的重要時刻,不但不能“自覺變傻”,反而需要更多學習、更多智慧,這樣才能面對自如。


《育兒基本》說到:“這些學習和智慧,無法僅僅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完成——孩子三歲時你不會和他溝通,到他六歲時,你不會自動變成能和他做良好溝通的媽媽。孩子一歲時,你是個暴躁的爸爸,到他十歲時,你只能是個更暴躁的爸爸。”

3、不好的東西,如果不去改變,只會隨著經驗的積累愈加不好。

好的東西,不去學習,也不會突然地出現。所以,不要只給孩子上培訓班、早教班去學習,真正應該學習的,是你自己。


很多學習和智慧,無法僅僅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完成——孩子三歲時你不會和他溝通,到他六歲時,你不會自動變成能和他做良好溝通的媽媽。孩子一歲時,你是個暴躁的爸爸,到他十歲時,你只能是個更暴躁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