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後病痛會消失嗎?該如何緩解?

用戶6119996767096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等原因,導致的椎管狹窄、脊髓受壓。手術的目的就是解除壓迫。

但是,脊髓是一種不可修復的組織——一旦造成器質性的損傷,是不可能恢復的。

脊髓型頸椎病一般是建議早期手術的,手術的價值在於儘早地解除壓迫,保護脊髓,而不是直接治療損傷的脊髓。

所以,脊髓型頸椎病術後的恢復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手術的時機!


Dr特魯多


我做得是後路雙開門,手術前壓迫非常嚴重,大小便有時失禁,上腹束縛感,走路容易摔跤,左手左下肢體基本不能動。到上海長征醫院看了好幾個專家,看過以後一致確定只能做後路手術。後來考慮到經濟上的問題以及社保的報銷問題,在無錫904後勤醫院動了手術。手術還算比較成功,左邊的上肢和下肢恢復正常。右邊的上肢和下肢手術後基本不能動,出院後在康復醫院治療了一個月,推拿針灸等,因為疫情,醫院康復科現在不讓住院,我現在基本全部恢復正常 ,就是右臂膀一直疼痛。呃,手術醫生手術前告訴我這個是後遺症,叫什麼神經根5疼痛。個人感覺術後的康復訓練非常有用,走社保的話沒多少錢。


柴達木codomo


頸椎

頸椎由7塊椎體組成,椎體之間有椎間盤,前後有韌帶相連,形成C狀生理彎曲。頸椎的每個節段(椎體正面觀)呈橢圓形,有小洞洞(橫突孔)可以使神經及血管貫通,椎動脈和椎靜脈就由此孔通過。比較大的是椎間孔,有脊神經和血管通過。

所以頸椎是個很危險的部位,骨頭包圍在脊神經,動脈,脊髓外,因此頸椎出現問題比如骨質增生,壓迫到相應的地方,都會引起不同的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病有很多類型,包括頸型,脊髓型,神經型等。一般的頸型,經過主動鍛鍊,藥物及理療,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而脊髓型和神經型等,相對更加複雜及危險,首先要通過MRI來判定壓迫的嚴重程度。

脊髓型發病原因:簡單說,隨著年齡的增大,頸椎自身產生退變,就是突出的地方壓迫到了脊髓,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的骨刺、椎管狹窄等導致脊髓受壓。

表現症狀:因為脊髓從頭部貫穿到腰部,控制運動神經。壓迫脊髓患者會出現四肢麻木無力,運動障礙,走路無力,踩棉花感等情況。

保守治療:基本就是藥物緩解,主動運動,加強穩定性。比如小燕飛等動作。但對於嚴重性壓迫,改善效果不理想,於是考慮採取手術治療。


1.首先要掌握嚴格的手術適應症及指徵。很多時候臨床症狀的出站可能是好幾個疾病引起的,這個時候需要醫生鑑別診斷或者嘗試診斷性治療,關鍵的關鍵還是在於明確臨床症狀有無病史及影像學及專科檢查相適應。

2.在明確的基礎上,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根據壓迫位置,分為前入路手術,後入路手術。

前入路手術:經椎體前方,也就是頸前部位,切口小,把壓迫脊髓的骨贅或物質,進行摘除,解除壓迫,並恢復椎體間的正常高度。

後入路手術:經椎體後方,直接擴大椎孔,解除壓迫。

手術入路的選擇,是脊柱外科醫生經過病情,做出的選擇;不同的壓迫情況,會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一般手術後,頸椎壓迫感會得到緩解,病情得到治癒。但因為手術是有創的,不可能立竿見影,且手術中,損傷了肌肉及神經,傷口也需要癒合時間。按傳統的說法,開刀是傷了“元氣”的,所以需要休養並配合術後康復,才能更好的達到手術效果。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病程比較長的脊髓頸椎病,這個時候可能已經損害了神經及肌肉(失神經性或者廢用性萎縮),這個時候恢復時間也需要額外的時間。


康復訓練

在術後很短時間就可以做一些踝泵訓練。逐步進行步態訓練,進行行走恢復。

術後2周,進行頸部等長收縮訓練,恢復頸部肌肉力量。

術後佩戴頸託,幫助穩定,根據手術方式,一般要1個月-3個月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