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有個女孩兒,上課不學,考試不考,啥都不會,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是為啥?

寒石冷月


極端情況的背後必然有不尋常的原由,來源可能很多,比如生理疾病、心理創傷、家庭關係、師生關係、學業階段匹配、興趣偏好等等。


假設一個實驗:如果把一個偏遠山區完全正常的孩子,突然送到北京名校的優質班,是不是會展現出題目中的情況?那問題該怎麼回應呢?


筆者身邊還遇到過一個這更“悲慘”的案例,孩子本身學習中等,家長很關心她的成長,在政府工作,通過權力關係把孩子調劑到全省最好的學校,結果當然墊底,高考不理想,又把孩子安排進一個當地一個普通高校,大一時抑鬱跳樓自殺了,😭


【家長的責任與無奈】

家長把學齡孩子送到學校讀書,是國家法律規定家長應盡的義務,與學業成績無關。如果不這麼做,就是違法。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肯定需要反思,但首要問題不在“家長”。家長在這個時候,除了親自教、報補習班這些輔助措施外,在最關鍵成長選擇“學校”方面,基本沒有選擇彈性,換學校、調年級、調班級……。如果不是確定的生理或心理問題,甚至連去特殊學校的資格都沒有!

【學校的責任與困境】

孩子身體成長髮育都能差好幾年,把孩子在智識上的成長,按年齡一個模子去套,就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對學校而言,不是與家庭的單獨契約,不需要對每個孩子負責,而是對整體進展情況負責。當代的孩子,普通學業水平放到三十年前都是絕對超級學霸。就像下面有個高贊回答中的案例故事,老師可以細心觀察並給予特殊幫助,但目前學校的治理機制,並不在意、更不激勵這樣的行為。

【當前的解決之法】

當前的解決之道,大概率只能回到家庭層面,只要父母有一方還是愛孩子的,大致就有救。一學(家長學習如何做好家長,大概率有效果)、二補(大部分家長都是這麼做的,比較競爭總會有落後的)、三調(調換班級老師或者降級,會帶來觸動)、四換(找到適合的理由,換到更適合的學校和年級)。在此之外,能做的就太有限了……


希望教育體制能夠更有效的迭代,讓更多的孩子享有成長的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