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這兩天相信很多人都被石油價格暴跌的新聞刷屏了,就是下面這張圖——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就算是沒有看到石油價格暴跌,相信也看到因為也看到因為石油價格暴跌帶來的歐美股市暴跌的新聞。3月9日,美國股市兩次熔斷,被迫暫停交易,可以說是見證歷史了。但是為什麼石油價格會突然暴跌?甚至低到比礦泉水還便宜?在中東、俄羅斯掀起的石油價格戰背後,到底是什麼?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3月9日股市大跌】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從OPEC說起。OPEC的中文名字是“歐佩克”,我們經常在國內的新聞上聽到歐佩克一會縮減原油產量,一會增加原有產量,那麼他到底是個啥?

這要從二戰後開始說。在二戰之後,歐洲在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下開始復甦,而亞非拉地區人民開始紛紛獨立。這樣在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新興的獨立國家之間實力懸殊。在1960年之前,全球原油市場被西方財團所壟斷,所謂“原油七姐妹”(埃克森公司、殼牌石油公司、莫比爾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海灣石油公司)不僅控制著大量原油產能,而且壟斷市場交易,左右全球油價。

石油作為當時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並且是多種化工產品的原料,就這麼掌握在西方手中。多數石油生產國雖然擁有巨大的產能,卻只能獲得很少的收益。不甘心被控制的產油大國在1960年9月14日成立了一個協調小組,這個小組最開始有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內瑞拉5國,而這個協調小組就是歐佩克,五個國家達成產量和價格的同盟,藉以打破西方財團的壟斷。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之後成員國由5個增加到13個:阿爾及利亞(1969年)、印度尼西亞(1962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亞(1962年)、尼日利亞(1971年)、卡塔爾( 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67年)、委內瑞拉( 1960年)、安哥拉(2007年)和厄瓜多爾(2007年重新加入),赤道幾內亞(2017年)、剛果(2018年)。另外,卡塔爾和厄瓜多爾分別在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退出。

歐佩克在成立後還是對石油市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幾次中東戰爭期間,比如在1973年,阿拉伯世界對美國、西歐和日本實施石油禁運,通過石油價格影響美國等國家。歐佩克的主要作用是穩定油價,或者說更好保持油價,這使得產油國比如像阿聯酋這樣的石油大國,成為世界富國。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某次會議現場(by新華社)】

但是歐佩克一開始內部就存在分歧。比如在對美關係上就有鷹派、鴿派和中間派,其中鴿派的代表是阿聯酋、沙特、卡塔爾比較親美,而鷹派的代表是伊朗、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國家。上歐佩克進入90年代之後,開始出現問題。

90年代初期,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提倡歐佩克提高油價,以協助伊拉克及其他成員國支付債務的利息,引致1990-1991年海灣戰爭的爆發。但因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惹起歐佩克成員國的分歧,使這段時期成為歐佩克成員間內聚力達至低點。一旦中斷供應的擔心,伴隨這些衝突消散, 油價就開始下滑。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當油價跌至約10美元一桶後,經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弗里亞斯的外交斡旋後,成功協調於1998年開始恢復按比例產油。2000年,查韋斯主持歐佩克成立25週年的成員國元首高峰會。2004年8月,歐佩克開始傳出其成員國只有少量的增產能力,顯示出歐佩克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力逐漸消失。印尼的成員身份正被複核因為印尼已非石油淨輸出國亦沒有足夠的能力達致其產量配額。

2016年,俄羅斯與其它九個非成員國一道與歐佩克結成聯盟。該聯盟幾乎控制了全球石油產量的一半。這個“歐佩克+”協議使得歐佩克再次煥發活力,對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施加巨大的影響力。冠狀病毒使能源需求嚴重下滑,作為歐佩克裡最大的產油國和主要推動力量,沙特希望削減產能以提振油價。在2018年,俄羅斯因為不滿歐佩克+的模式,提出要建立一個新的組織,但至今這個組織並沒有建立起來。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俄羅斯某個石油生產基地】

好了,前傳其實已經說完了。那麼為什麼石油價格暴跌了呢?因為在3月5日,OPEC部長級特別會議上,各國部長一致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全球經濟以及原油需求預期造成顯著負面影響。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下調至48萬桶/日,較2月預測的99萬桶/日減半。因此,OPEC石油部長3月5日表示,除了支持現有的210萬桶/日的減產措施外,他們還支持到2020年底之前減產150萬桶/日。

但是到了在3月6日的OPEC+會議(就是增加了俄羅斯等9個非成員國)上,作為非成員國“帶頭大哥”的俄羅斯拒絕了這個擴大減產規模的提議,稱它只願意延長將於3月底到期的21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幾個小時,沙特就做出強烈反應:其國有石油巨頭表示將在3月8日改弦更張,打開輸油閥門,使原油價格大幅下跌。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3月7日,雙方進一步箭弩拔張。沙特在3月7日表示,石油歐佩克已死!如果俄羅斯不減產石油,沙特就繼續增產石油並且大幅降價!隨後,沙特祭出驚人的殺手鐧,發動全球原油價格戰:第一招,大幅度降價!沙特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外的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逾20年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沙特這一招完全就是“不要命的折扣”,賣給西北歐煉油商的旗艦級阿拉伯輕質原油折扣擴大到8美元/桶,售價低至10.25美元/桶。

俄羅斯在同一天對沙特的梭哈麼有反應,同類原油最多隻能下調約2美元。而此時,沙特已經停不下來了,他很快使出第二招:增加產量!在沙特放出第一招即降價的同時,沙特還直接告知市場參與者,如有需要將增加產量,4月沙特的原油產量可能會從本月的約970萬桶/日增至1000萬桶/日,甚至達到1200萬桶/日的紀錄水平。

此時,俄羅斯開始密集表態。俄羅斯能源部長說,“4月1日起,產油國可以自由把握產量,將不再受限!”。俄羅斯央行表示,“俄羅斯可能會動用其1500億美元的財富基金來買入盧布,以支撐本國貨幣。”俄羅斯財政部表示,“如果油價保持在每桶42.40美元以下,即預算平衡的臨界水平,它可能會開始出售外幣。”

俄羅斯的石油財富儲備——國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lbeing Fund)增加至1500億美元。俄羅斯財政部稱:“如果油價在未來六至十年內跌至每桶25至30美元,該基金也足以彌補收入損失。”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於是在3月9日晚間(美國的早上),油價大幅跳空低開,布倫特原油期貨短短數秒內崩跌31%,直接從45美元暴跌到31.02美元/桶;WTI原油期貨盤初狂瀉33.62%,盤中跌破28美元/桶。這是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30%的巨大跌幅,嚇得交易員們瘋狂拋售……

難以想象,歐佩克產油集團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盟突然瓦解,石油價格一天之內跌去百分之三十多,引發本已被冠狀病毒弄得焦頭爛額的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油價暴跌不會摧毀美國頁岩氣行業】

3月8日,沙特股市下跌7.15%,同一天科威特股指跌破10%,迪拜、開羅股市下跌幅度超過5%。沙特效應進一步蔓延,全球資本市場在3月9日上演史詩級“黑色星期一”,各國股市跌跌不休。相比之下,3月9日亞洲股市跌幅略小,但是日本、韓國、印度的股指也都下跌了4%~5%。中國A股表現最好,當日滬指跌3.01%、深指跌4.09%。截至3月10日收盤,滬指漲1.82%、深指漲2.65%。

當天,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暴跌,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225.90點,跌幅7.60%,報2746.43點;納斯達克指數收盤下跌624.90點,跌幅7.29%,報7950.68點;道瓊斯指數收盤下跌2014.00點,跌幅7.79%,報23850.79點。

事情到此還沒有結束,當地時間3月10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突然宣佈暫停股票買賣。隨後,其CEO阿敏·納賽爾宣佈從4月開始將石油供應增加至每日1230萬桶,其中包括每日生產的1200萬桶原油和從戰略儲備中調配的30萬桶原油。而俄羅斯宣佈有能力將日產量提高至每日1180萬桶。

這次全球原油價格暴跌,直接原因是俄羅斯與OPEC在減產協議上談崩。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乃是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在中東問題上的地緣政治博弈。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撲朔迷離。但是,俄羅斯和沙特打的鼻青臉腫的時候,還有一個國家也受到很大傷害,這就是美國。別看在爭鬥中好像沒有美國什麼事情,但是被隔山打牛的美國受傷很嚴重。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美國的壓力是什麼?美國的壓力有兩個,一個是美國是石油出口大國,2020年每日出口量已經超過了400萬桶,而俄羅斯也才500多萬桶,而沙特的日產量也才970萬桶,但是美國的頁岩油的產油成本是50美元/桶左右,那麼如果油價長期維持在50美元以下,那麼美國的頁岩油將會受到滅頂之災,這是一個2000億美元投資的產業,基本是債務投資,利率高,所以油價長期維持在50美元以下,對美國頁岩油壓力非常大。

同時美國居民的財富基本都是在股市裡面,所以特朗普才特別重視股市的漲幅,石油市場的動盪會帶來股市的動盪,那麼就可能讓美股下跌,最近美股熔斷就是最佳的證明,一下子市場蒸發的財富比起損失的石油還要多得多。美國非常害怕股市崩盤,這是難以承受之痛。

一直以來,美國的頁岩油氣公司利用水力壓裂方法開採頁岩油氣,向國際市場注入了數百萬桶原油,克里姆林宮不願向它們拱手相讓更多的市場份額。之前,對於頁岩油氣的圍剿曾有過嘗試。2014年,在這一新技術剛剛開始擴張之時,沙特的策略是對市場進行漫灌,指望價格暴跌可以阻止這項新技術。

隨著頁岩油氣生產商找到成本更低的運營方式,全球供應過剩持續,歐佩克重返其傳統限產手段,並在2018年年中將油價推至四年內的新高85美元一桶。但這勝利卻弄巧成拙。高油價反而再次促使美國進行頁岩油氣開採,推動美國取代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產國。但是,由於債臺高築並遭受觸底的天然氣價格打擊,德克薩斯以及其他頁岩區域的鑽探公司現在似乎很也很是不堪。

美國目前各區域原油現貨價格在30至40美元/桶區間之內,而美國頁岩油產區的成本區間卻在33至54美元/桶。而歐佩克有其內在的競爭優勢,那些中東成員國能夠以大約美國頁岩油氣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出產原油。美國似乎在努力挽救這一局面,比如美國白宮10日放出消息證實,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與沙特能源部長、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進行過通話,這一信號使得國際油價出現反彈。但沙特似乎並沒有買賬。3月11日,沙特阿美再次宣佈增加產能,由1200萬桶/日提高到1300萬桶/日。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在石油展的同時,沙特還同時發生兵變: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利用沙特國王衛隊,沙特情報局對沙特親王勢力展開了全面抓捕,在3月7日,一口氣抓捕了至少3名沙特親王,同時還抓捕了大批沙特改革派高級官員、沙特軍隊高級軍官。薩勒曼國王的弟弟艾·哈邁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王子,國王的侄子穆罕默德·本·納耶夫親王,也就是前王儲。沙特方面報道還說,沙特當局還拘留了納耶夫的兄弟納瓦夫·本·納耶夫親王 。

這些被稱之為親美勢力。據英國媒體Middle East Eye2018年的報道,沙特國王薩勒曼的弟弟、長期自我流放英國的艾哈邁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Ahmad bin Abdulaziz)已經返回利雅得,並謀劃罷黜其侄子:沙特王儲默罕穆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上述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這位70多歲的親王是在與美國和英國的官員討論後才返回沙特,這些官員向其提供安全保障,並鼓勵他扮演篡位者的角色。


石油暴跌比礦泉水還便宜,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對抗美國的一場大戲

所以,到底是不是沙特和俄羅斯聯手演了一出好戲,還是神仙打架美國遭殃,這還無法下結論。沙特和俄羅斯雙方仍可能會回到談判桌前。短期內,俄國在承受價格下跌方面處於上風。其政府預算在油價每桶42美金的時候達到收支平衡。在其應急基金中,俄國已經未雨綢繆了數十億美金。幾乎完全依靠其石油收入支撐龐大政府支出的沙特目前擁有大約5千億美金外匯儲備以緩解低價帶來的打擊。

現在潛在的壓力在於:沙特的貨幣利亞爾已經與美元掛鉤了三十多年,為經濟和金融穩定提供了保障。如果久拖不決,油價如此暴跌有可能重傷委內瑞拉、伊朗這些產油國的國家預算,並危及全球政局。

所以你問我寫了這麼長想說啥,我只想說一句:油價要跌跌跌跌跌跌啦!3月12日,全國92號汽油均價也已經到了5.73-5.81元之間,這一次下調後的油價正式開始執行的時間是3月17日24點,具體啥時間加油我想小夥伴們已經心中有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