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3月10日,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此時,距離1月27日張伯禮院士應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飛赴武漢,已逾40天,這期間他一直戰鬥在抗疫一線未下戰場。

在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這一特殊時間點。張伯禮院士接受採訪,介紹了中醫藥取得的成效、回答了此次疫情中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談到了此次疫情之後,中醫藥的發展前景等問題。他認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醫藥開始形成獨具我國特色優勢的公共衛生治理新模式,有很多啟示值得深入思考。應當認真總結這次好的經驗,真正做到中西醫並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急救體系。


專訪 | 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武漢地區首家以中醫藥治療為主的江夏方艙醫院總顧問。


成效

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最新總體情況如何?

張伯禮:截至3月3日0時,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到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參與比例分別為91.86%、89.40%。武漢市隔離點當日服用中藥患者的比例為96%。方艙醫院累計服用中藥人數超過90%。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首批52例患者(普通型40例,重症10例,危重症2例),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34例,單純西藥治療組18例。數據分析顯示:中西醫結合組與西藥組相比,臨床症狀消失時間減少了2天,體溫復常時間縮短了1.74天,平均住院天數減少了2.21天。

中西醫結合組2例患者從普通型轉為重症,單純西藥組6例轉為重症。臨床治癒率中西醫結合組,較西藥組高30%。

江夏方艙醫院收治567例輕症和普通型患者,以宣肺敗毒湯和清肺排毒湯為主,配合顆粒劑隨症加減,有的輔以太極、八段錦和穴位貼敷等。患者臨床症狀明顯緩解,咳嗽、發熱、乏力、喘促、咽乾、胸悶、氣短、口苦、納呆等症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目前沒有患者轉為重症。另一方艙醫院收治330例患者,幾乎未予以中藥治療,後有32例患者轉成重症。這顯示了中藥干預確有防止病情轉重的效果。

張伯禮:江夏方艙醫院收治567例患者,輕症約71%,普通型29%,目前沒有患者轉為重症,已經累積出院284例,目前無患者出艙後復陽。患者入院症狀:約30%的患者存在乏力、氣短的症狀;約40%的患者有咳嗽症狀。中醫舌象以舌紅苔黃膩、舌淡胖苔白膩為主,脈象以滑脈和濡脈為主。以上中醫症狀也符合溼邪致病的特點,從熱化和寒化表現。經中醫辨證,以清肺排毒湯和宣肺敗毒方為主,少數人配合顆粒劑隨症加減,輔以太極、八段錦和穴位貼敷,患者臨床症狀明顯緩解。

我們非常關注的是患者痊癒時間和輕症轉重症比例,這兩個指標是評價中醫藥是否有效的核心指標。從以上幾個研究都可以看到,這兩個指標都有確切療效。

專訪 | 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在武漢乃至整個湖北地區,中醫藥/中西醫治療重症、危重症患者效果如何?

張伯禮:中醫藥在重症患者治療中起輔助作用,雖然是配合,但也不可或缺,在關鍵治療環節上發揮作用,也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一項75例的重症患者臨床對照試驗顯示,中西藥並用組和單純西藥組相比,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平均縮短3天。危重症患者,經過中醫和西醫專家的聯合會診、辨證論治後,中藥在改善血氧飽和度、抑制炎症風暴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

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經中西醫結合專家組聯合臨床觀察,根據病情合理選擇血必淨、參麥/生脈、參附、痰熱清、熱毒寧等注射劑,在防止重症轉危重和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專訪 | 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困難與遺憾


在這次抗擊疫情中,國家診療方案裡,對重症危重症患者推薦使用中藥注射劑。此前,不少人對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存在爭議,對此您怎麼看?


張伯禮:國家版診療方案中推薦的中藥注射劑都是經過上市後臨床安全評價的,且臨床應用多年確有療效。


對於臨床多年實踐有效且經過安全評價的中藥注射劑,應該予以推廣使用,它們是關鍵時刻能救命的,不應一概而論。目前,市場上有三分之一的中藥注射劑應該果斷淘汰,這些年對中藥注射劑的質疑也主要源於它們。這個事情已經拖了十幾年了,真是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


疫情當前,救命為重。現存重症患者還有近4800人,治療關口前移,大膽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對一部分重症患者往往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比如,有的病人氧合水平較低,血氧飽和度波動較大。這種情況下,使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往往一兩天後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就穩定了,再過一兩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現在武漢包括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的重症病人,也開始中西醫聯合會診,較多患者使用了中西結合治療。對重危症患者要果斷、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


您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提出,此次疫情防控的教訓之一,是基層社區的衛生能力明顯不足,“強基層”應真正落地。在疫情防控中,怎樣才能做到“強基層”?


張伯禮:應對突發疫情,必須關口前移,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不斷提高基層衛生與健康工作質量,為健康中國提供強有力支持。

當前,基層醫療機構體系不完善、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均衡等矛盾和基層醫務人員能力不足等問題明顯。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基層醫療機構體制機制問題,原來基層衛生機構紅紅火火,藥品取消加成,補貼又不能足額到位,打擊了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基層衛生機構只能是冷冷清清了。


中醫在這次新冠肺炎治療中遇到哪些困難?


張伯禮:開始的時候,主要是相關部門對中醫藥認識程度不夠。2月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消息稱,中藥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冠肺炎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各省使用中醫藥取得較好療效。到2月10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的《關於新冠肺炎中醫藥治療及信息統計報送工作的緊急通知》中顯示,湖北省中醫藥參與治療率仍僅為30.2%,中醫藥參與救治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影響了救治效果。後來在中央指導組的支持下,中醫藥才得到普及推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中國-世衛組織疫情考察專家組報告中,幾乎未提及中醫藥的貢獻,這令人感到非常遺憾。


專訪 | 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專訪 | 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展望


據瞭解,從抗擊疫情早期至今,中藥處方主要是使用協定方。現在有報道說,有的患者已經開始“一人一方”。辨證論治是中醫藥精髓,如果後面患者“一人一方”越來越普遍,療效會不會越來越好?


張伯禮:中醫藥學在我國曆史上數千次與瘟疫的抗爭中,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經驗和治療策略,至今仍有很大的臨床指導價值。在此次新冠肺炎的中醫診治中“專病專方”和“一人一方”並不矛盾,是中醫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的有機結合,是中醫在新冠肺炎不同病情發展階段所採取的不同治療策略。


早期新冠肺炎輕症、普通型患者人數龐大,病因基本相同,表現症狀也相似,因此採用協定方通治,熬“大鍋藥”就可取效,大多數患者可通過協定方治癒。


對於少數使用協定方效果不明顯的患者,以及一些病情較重的患者,我們重點關照,採用辨證論治,“一人一策”,“一人一方”,取得的療效也較好。


當然,客觀講,外省市病人相對少,有條件使用“一人一方”的治療方法,武漢有數萬病人,“一人一方”比較有難度。


中醫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了怎樣的模式,對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有什麼樣的啟示意義?


張伯禮: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的參與力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四千餘中醫醫務人員奔赴一線參與救治,組建了中醫病區,確定了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醫院等定點醫院,緊急調集中醫醫療隊支援武漢,籌建了江夏方艙醫院,使病患得到了系統規範的中醫藥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專訪 | 張伯禮:再有疫情,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

 歸納為以下幾點:


  • 對於隔離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給予中藥湯劑,起到了分化人群、控制病情、撫慰情緒的作用;
  • 承包方艙醫院,中醫成主力軍;
  • 重症輔助治療,也能力挽狂瀾;恢復期促康復,減少後遺症。


  這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 一是今後再有類似疫情出現,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中醫藥干預越早效果越好;
  • 二是中醫成建制、“承包”定點醫院是好方式,可以獨立按中醫藥方法施治,很快總結出好的經驗;
  • 三是應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之中,必須給中醫明確的地位,真正做到中西醫並重、中西藥並用;
  • 最後,更長遠地講,醫療、預防也應一體化,不能截然分開。


我們應建立一支專業精湛的預防隊伍,同時要讓更多的醫護人員懂預防。


經過這次疫情,您認為中醫藥會有什麼新的定位?


張伯禮: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治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成建制隊伍和定點醫院,使病患得到了系統規範的中醫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同時,中醫承包的方艙醫院中,如江夏方艙醫院成立了患者黨小組,讓患者從單純接受治療轉變為參與管理和治療。醫患關係和諧,像一個社區也像一個大家庭。此外,患者除了服用中藥,也進行了艾灸、穴位貼敷等理療,以及八段錦、太極拳等功法鍛鍊,中醫藥綜合施治取得良好效果。


我們應該好好總結這些經驗,中醫藥應得到國家相關部門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正確認識,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我們要真正做到中西醫並重,不可過了疫情又忘了中醫藥!中西醫應緊密合作,打造具有中國特色醫療急救體系!


同時,國家要加強中國文化自信的宣傳引導,對於社會上有組織的“中醫黑”、對於故意詆譭中醫藥的有害信息,要進行嚴格管理,對打著中醫藥幌子的“偽中醫”也要加強管理,給中醫藥一個傳承發展的健康空間和社會環境。


來源 | 經濟參考報 天津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