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二首》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用戶693153395057


在這裡只談談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詩,作者表達了什麼感情,先把原詩寫下: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詩人賀知章這首詩是隨意而寫下的,在自己年青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到年老時才回到家鄉,家鄉的口音雖然沒有多少改變,可自己的兩鬢已經是斑白稀疏了,感悟中隨自情而發。

當家鄉的小孩子們看到自己時,都不認識,好奇中笑著問:客人您是從哪裡來的呀?”作者聽後感懷,瞬間的變化思索,而成就了這首原詩。

這就是作者當時的感情流露,少小離家,年老歸鄉中的所悟,屬於隨筆吧。

就談到這裡,上述有詩書知識,也加了點自言,歡迎老師和網友們來講講,謝謝。





老頭哥兒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詩文如下“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小學的時候就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

賀知章是唐朝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是作者辭去朝廷官職,告老還鄉之作,全詩通俗易懂,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含義。

前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說離家的時候年紀還小,如今還鄉已經是鬢髮斑白的老翁了,唯一不變的是還保持著一口的鄉音。

作者中年離家 ,再次返鄉的時候已經是86歲了,離家五十年,中間世事滄桑,時光流轉,再次踏入家鄉的土地讓人感慨萬千。


如果說這首詩前兩句是用來抒情 ,最妙的地方還在後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路上遇見玩耍的兒童,因離家太久,兒童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作者從哪裡來。

原本是回自己的家,卻被當做是外鄉人看待,可見離家日子太久遠了。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足以讓作者淚沾襟了。


其實除了這首回鄉詩,還有一句詩也很是經典,那就是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越是離家鄉近的地方,心中越是有一種忐忑,以至對面遇見人,都不敢搭話。

記得我每年在外上大學的時候 ,坐火車回家,快到下車的時候,總是百感交集,有興奮,有激動,還有一絲絲的近鄉情怯。

好的詩句能夠流傳千古,是因為他們足夠貼近生活。


我是喜愛剪紙的敏敏老師,每天分享各種剪紙知識,歡迎喜歡剪紙的朋友關注我的頭條號,共同傳承非遺文化。


剪紙摺紙趣手工


《回鄉偶書》通過寫唐代詩人賀知章年老回鄉的感慨和見聞,表達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也寫出來了久客傷老之情。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於是便寫下了此詩。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大江隱士


查看更多

《回鄉偶書》通過寫唐代詩人賀知章年老回鄉的感慨和見聞,表達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也寫出來了久客傷老之情。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於是便寫下了此詩,把自己對家鄉的愛永遠留在詩中,這種鄉愁是純正的、無私的、高尚的精神享受。作者的語言功力很強,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付俊珂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絃,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子楠先生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雖然是寫回家見聞,但從側面反映了所處的盛唐年代,他從一個長安大學的教授,於63歲那年還能考入仕途,少卿正四品官,順風順水,平步青雲。人生功成名就,怡然自得。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是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時代如嬌


通過寫詩人年老回鄉的感慨和見聞,表達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也寫出來了久客傷老之情。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


笛哥人生


回鄉偶書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短暫易老的感慨和無奈,表達了在每個人心裡最放不下的是戀鄉的情節,人越老越是思鄉。


楊老師和他的學生們


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


西安趙成板胡


這和現在流行的有句話感覺有相似之處,即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