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主戰派主張北伐,主和派議和,如果你是皇帝你支持誰?

小天說高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段歷史 ,也知道其選擇面臨的後果!

那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自然是主戰!

客觀來講!當時宋高宗不願北伐,確實有他的道理,大宋重文輕武由來已久,而且武將勢大的危害可是開國太祖皇帝 親自驗證的!宋朝歷代皇帝都嚴防武將掌權!

但,這也造成了宋朝皇帝和文官們的刻板偏見!

當時沒人去思考 也不會願意思考,

為什麼在武將地位 待遇 都異常低下的時期,仍然有大批的精忠報國之士?!

因為民族信念 因為皇權受辱 因為天下需要,卻絕對不是因為要掌權!

既然 民心所向 將士用命 自然不能偏居一隅!

然後 至於宋高宗擔心的迎回二聖 自己當如何自處,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個問題,

但我們知道! 宋朝將士雖然勇猛 但要打敗金國卻並非易事!況且 就算二聖還朝 我還治不了你 那我就別如果了!




府少爺的歷史觀


舉一個例子,著名的澶淵之盟,宋給遼10萬兩銀20萬匹絹。與宋的GDP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當時宋真宗給議和代表的條件是:實在不行300萬兩都可以。雙方開市後,實際上每年宋都掙取遼大量金錢。

這相當於你月工資1萬塊錢,每月只花10塊錢,買了一份保你100多年平安無事的保險。我是覺得真值。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妥協”就是投降,投降就是賣國。一切還是看國家間的利益。




之屋歷史


啊,我穿越到南宋了,我做皇帝了,我就是宋高宗,哈哈,後宮佳麗三千,不急,我是來完成任務的,要不然他們會給我差評的,

這個任務不好完成啊,我面臨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紛亂不休的局面,一邊是以岳飛,韓世忠為代表的主戰派,強烈要求,厲兵秣馬,北擊金兵,打回中原,收復失地,迎回父兄,一邊又是以秦檜,万俟卨等人的主和派,要求我跟金人和談,以金錢換和平,平息戰端,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兩派天天爭論不休,吵來吵去,我也是不勝其煩,他們考慮過我這個剛穿越過來當皇帝的感受嗎。我必須要擺平他們。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啊,

這些天我是翻來覆去的失眠,思考當前複雜的局面,我是穿越過來的後世之人,是知道這段歷史的,我從民族情懷的角度,是肯定支持主戰派的。可是事情並沒這麼簡單。支持主戰派,答應岳飛,韓世忠等人領兵北伐,同仇敵愾是有可能打敗金兵,收復失地的。那也是勝敗未可知啊,可是他們又想過沒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多大的一筆開支,打仗就是打錢啊,苦的還是我大宋的老百姓啊,我大宋至開國以來,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也禁不起你們這樣折騰啊,再說,即便打了勝仗,收復失地,迎回了父兄,那我這個還沒坐熱的皇帝寶座又該誰來坐吶。我還當不當皇帝了。這才是重點。我又不想背上殺兄弒父的罵名。以後我又如何持掌朝綱,統領駕馭百姓啊。再說,收回的失地,也是千瘡百孔,百業凋敝,我又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去恢復。還要隨時防著北方的強敵反攻。這又是多大的一筆開支。

但主和派的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以極小的代價換來一段時間的和平,又何嘗不可。我這樣答應了,就要簽下“澶淵之盟”,“紹興和議”這些恥辱的協議,之後就要應金國要求,殺害我這後世之人崇拜的民族英雄岳飛啊,雖然我可以嫁禍於秦檜之手,這也是我不想看到的。可是我雖然偏安一隅,這江南的美景,江南的美女,江南的富庶。哪樣不讓我樂不思蜀,流連忘返啊。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這樣我大宋朝也只能是苟延殘喘,我百年之後,我的後世子孫又如何處之。

哎,我太難啦!做大宋的皇帝太難了。

但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事情,我不能再優柔寡斷了,必須拿出一個萬全的辦法來。

經過幾天的反覆思索,左右權衡,拿出了以下方案,

一,派人秘密出使北匈奴,挑起匈奴和金國的矛盾,最好讓他們開戰,以減輕我大宋朝的軍事壓力,

二,派主和派的岳飛,韓世忠等愛國將領駐守長江以南,修築防禦工事,禦敵於長江以北。伺機而動,給予金兵適當的打擊,也可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好處,我們也學學美國的大棒政策,又打又拉。大舉北伐,遂後再圖,(也要等耗死了宋徽宗,宋欽宗後)

三,打擊金兵,敵兵退卻,就趕緊引百姓南遷,給敵人來個堅壁清野。

四,派兵適時南征,以擴大我大宋朝的戰略縱深。南征必北伐代價小。

五,親賢人遠奸佞。殺秦檜,殺雞駭猴,以儆效尤。重用李綱,趙鼎等賢臣(這都是我在知道歷史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六,大力發展經濟,鼓勵商業活動,開拓海運。溝通東南亞。開辦一些初級的工業。

七,獎勵生育,鼓勵百姓南遷,開墾荒地。

八,任用能人,賢人,循序漸進的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緩和階級矛盾。可以先搞個特區實驗。切實可行後,再推廣。

九,實行教育改革,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

十,整頓軍務,培養軍事人才。拋棄重文輕武的治國之道。要文武並舉。

哈哈,這就是我的攘外安內的十策,這些只是個大綱,要走的路還很長,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這樣的對策可避免主戰派大舉北伐,勞民傷財,又可緩和主和派的投降思想。

皇帝寶座雖好,這可是個高危職業。可不是我們凡夫俗子能勝任的。好了,完成任務,打道回府。還是回到我們國泰民安的國度來吧,


廿一郎聊歷史


每個人都有民族情節,愛國情懷,作為局外人,異口同聲,主戰,滅胡虜,迎二聖。

但是,如果是皇帝,就既要考慮國家安危,也要顧及個人利益,權衡利弊,所以,我們對高宗趙構無須過多指責,可能是人性必然。

假如我是皇帝,我為主戰,理由是如下:

第一,經濟重心南移,南宋經濟發展足以支撐大規模長久戰爭。

第二,軍事力量上來講,岳家軍軍紀嚴明,戰鬥力極強,還有韓世忠等抗金軍隊的協助。

第三,就當時民族凝聚力來說,金國為蠻夷之族,中原漢人同仇敵愾,凝聚力強。

儒家思想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所以,在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是明智之舉。

另外,退一步來說,假如北伐成功,迎回二聖,高宗趙構也因既定事實的帝王,並完成如此大的偉業順應民心,沒必要交出皇位,就是交出徽欽二帝也無顏接受,老百姓也不會答應。

總之,高宗趙構小算盤太精、格局太小了。


金烏木木


這個主要針對於當時國情和外部情況,相對於南宋皇帝說,北伐只不過是一項政治鬥爭,新皇帝即位,一般選擇北伐,來確立自己再朝中的話語權,大臣和將領同樣需要依靠北伐,來確立在朝廷的地位,南宋北伐的最好時機是在趙構登基以後,金人在北方立足不穩,再加上北方百姓苦於金的掠奪,但內在原因由於南宋內部意見不團結,主要徽欽二帝可以直接威脅趙構的統治,但在孝宗以後北伐失敗後,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了,北伐只不過成為了政治鬥爭,而不是出於收復失地,總之假如的話皇帝在登基之後,急需一場對外戰爭來緩解並且壓制內部的反對勢力,而會支持北伐,當目的達到以後,不但不會支持北伐且強烈反對並破壞壞北伐,並且削弱武將的權利,不要單純的以為皇帝會盲目的根據自己心情選擇,





陽光助業


都21世紀了,提這個問題的話應該比較簡單,與現在的人視角來看的話,應該是主戰的。

首先第一點,如果如果要是主戰的話,必須要把內部的派系都要分一下。

南宋初年,經過長期的與京津作戰難送,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可以與京津有一戰之力的將領以及部隊,這是軍事基礎

第二點,南宋初年的時候,整個國家處於北人南渡時百姓,部隊,官員,家屬通通都到南方地區,他們對北方是日夜思念的。這就是民意基礎。

第三點,南方的經濟在北宋時已經極度發達,南宋偏安一百多年,經濟沒拖垮反而興旺發達,這是經濟基礎。

第四點,遼,夏,宋,高麗,蒙古諸部都在金人的威脅之下,各囯都有抵禦金人入侵的願望,這是外交基礎。

第五點,北方淪陷區在金人統治時全力反抗,出現了無數義軍,以八字軍為代表,即使岳飛北伐到開封門外的朱仙鎮後,北方各地義軍群起響應,為岳飛作內應。這就是統戰基礎。

第六點,金軍政體並不穩固,主戰主和搖擺不定,而且自己還沒有統治漢地的方法,那個落後的部落制不適於中原漢地,扶持兩個漢奸政府也是超級不禁打,一個未戰先降,另一個打就降或打就跑。金兵善戰卻沒有幾個人,超級武器鐵浮屠和柺子馬也被宋兵破解,絕招都破了餘者不足懼。此為敵人劣勢。

綜上所述,有此六點,強敵可破,復國有望。大家有疑問勝了後的事情怎麼辦?

一,迎回二聖,皇帝咋辦,現代人都去當皇帝還不好辦麼,趙構也可以處理好,參考唐高祖,唐玄宗故事,囚禁宮中創造人類,如果此事不妥也可參考齊桓公,趙武靈王故事,餓死宮中也是容易。

二,武將勢力強大,會有蕃鎮割據的局面,這個大可放心,宋的建立就是緣於五代十國群雄割據而起的,這方面的制衡一直都有,如果有難制的,你一個現代人可以給派政委,參謀長,可以設立錦衣衛,國安委等方式,辦法多的是。就趙構也有辦法,只是才被搜山檢海和苗劉兵變嚇出毛病了,連生育能力都嚇沒了,這種極度恐慌之下,判斷有點神經質,過度反應實屬正常。

三,儲君問題,這個就多餘了,你當皇帝,你要沒嚇到了,自己創造,反正後宮女人多了去了,就是你還是趙構附體,還有孝宗可選,那麼可靠的孩子,你已經知道答案了。

綜上所述,如果現代有謀略的人去解決好辦,就趙構也可以解決。不是穿越,趙氏其他子孫也可以辦到,至於孝宗朝,中興名將,死的死,隱的隱,金也漢化明顯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了,這個時候就比較難辦了,雖然還有辦法,遠不如高宗時紹興年間容易。



驚覺五千年


這有兩個大前提需要提前瞭解一下。

第一個是南宋時期。

第二個朝廷中主張派跟主和派勢均力敵。皇帝不會被任何一派左右有足夠的權力制行政令下去。

然後我們再來著重瞭解一下面對的主要對手。

如果是南宋剛剛建立的初期,我現在是宋高宗的話。那麼我毫無疑問的會選擇主和。

首先.

我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為我的前任們被抓走了,北宋剛剛滅亡,如果我極力主戰,而且還運氣不錯被金跟西夏給打服了,那麼之前被抓走的皇帝要不要迎回來,其次就是如果他們回來了,這個大宋該聽誰的?誰來做皇帝?權力是極具誘惑力的東西,一旦擁有沒人會輕易放棄,至少在我這裡會有兩個結果,要麼大宋內戰誰贏了聽誰的,要麼幹掉他們或者我被幹掉,這些對於一個剛剛即位的皇帝,都是很頭疼的事情。

其次.

如果發動北伐,那麼就意味著要跟金兵戎相見,而戰爭必然伴隨著大量的金錢流出,而且這場戰爭絕對不會因為打幾次就會分出勝負,要打很久,勞命傷財不說,很可能最後不但沒有打贏,還可能因為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國內爆發起義,如果到那個時候,對外要打敵人,對內要鎮壓起義,雙線作戰,剛剛穩住的大宋可能被活活拖死。

其三.

大宋的競爭對手是金人跟西夏人,不論是哪類人,他們都是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是天生的騎馬射箭的好手,可以做到全民皆兵,而反觀南宋,基本以步兵為主,在軍事對壘上,步兵遠不如騎兵機動性能好,打起仗來,騎兵不論長途奔襲還是騷擾撤退,步兵都遠遠不是其對手。在兩軍對峙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損失大量的士兵跟很多優秀的將領,這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是絕對不想看到的。

其四.

如果運氣再好一點,把他們打跑了,打回草原,除非滅族,不然的話每逢冬天,他們沒吃沒喝都會南下掠奪一番,而整個南宋不能為了防守他們,而把整個軍事部隊常年駐紮在邊疆,更何況遊牧民族下了馬能幹活,上了馬就是兵也沒有酬勞,搶到就一起吃,搶不到就都餓著,利用率極高。而培養一個士兵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是遠遠大於遊牧民族的。士兵可以讓他們農忙時種地,農閒是守邊,但是軍餉又該怎麼發,長期供養一批軍隊,這龐大的軍費開支從哪拿?既然國庫拿不出那麼多錢,那就要增收土地稅收,這又會無形之間增加農民的負擔,而導致起義。

綜上所述,至少在南宋初期,絕對不能打,要養精蓄銳,積蓄實力,等一切按部就班以後再打,而且還要打到他們滅國為止以絕後患。


凌凌凌大人


如果我是領導者,我會選擇主戰派,因為有能力並且有實力,還有就是南宋的名將還是很多的,就像岳飛、文天祥這種,還是能夠抵禦外來的入侵的。在金國被滅之後,蒙古國也是沒有直接去打南宋,但是南宋當時想要收回失地,就開始像開封這些地方動手,但是事與願違,不僅僅沒有收復失地還帶來了殺身之禍,蒙古軍就開始對南宋進攻了。

當然南宋還是有很多給力的將軍的,像岳飛抗金也是抗擊了二十餘年,但是因為最後南宋的皇帝昏庸無能,最後也是導致國破家亡了,如果支持打仗的話,南宋還會像北宋一樣


戰鬥大黃蜂


1127年金朝南下。佔領北宋的首都東京俘虜了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我們稱之為靖康之亂。1127年6月12日,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皇帝。康王趙構了就是宋高宗。宋高宗是宋欽宗的同父異母的兄弟。然後高宗宣佈渡江南下建都杭州,歷史上就成為南宋時期。岳飛為了迎回被掠奪的。徽,欽二帝。積極的主張北伐。但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殺害。實際上,害死岳飛乃皇帝。因為岳飛如果北伐成功的話。迎回欽宗之後。高宗只有退位,這是一個利益關係。

第一個南宋皇帝已經樹立標杆。那就是抱殘守缺。所以呢,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喜歡主戰派。我當然要主和派了。

另外,宋朝整個重文輕武,武將地位低。積極性不高。為防止武將造反,練兵機構和調兵機構分離,一旦開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宋朝“仁治天下”把很多老弱病殘編入軍隊領軍餉。

所以經常吃敗仗。

所以如果我是南宋朝皇帝要主和。


玉出昆岡


南宋偏安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宋朝本是重文輕武,武備廢馳,被捱打屬正常。

第二趙構擔心打了勝仗,迎回二帝,他的帝王難保,或不穩,所以這是後來他慫恿秦檜殺岳飛的主因。

如果我是皇帝,南方搞好生產,讓百姓過好日子同時多儲備物資備戰,支持北伐,即使迎回二帝,目前大局已定,尊二帝太上皇,上皇即可,安頓好平時生活起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