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農村白喜事的酒席上,豆腐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吃豆腐飯是啥意思?

農人之友


豆腐是日常美食,具有高礦物質、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是人們喜愛的美食之一。豆腐的寓意很多,比如說在我們東北地區戲稱它是“對付”,是說如果誰要是用豆腐來招待客人那就表示有點對付的意思了,而有的地區的習慣把豆腐諧音稱為“兜福”或“得福”,是過年節桌上必備的討吉利的菜。

各地方風俗習慣確實不一樣,在我們當地喜事上沒有上豆腐菜的,只是在辦白事的時候確實有吃“豆腐飯”的說法。家裡有了喪事,守喪期間,需要宴請幫忙的人吃飯,所吃的飯就是“豆腐飯”,這種幫忙人吃的飯是屬於素宴,基本不上什麼酒和肉菜,主要的菜就是豆腐。辦完喪事之後答謝參加葬禮的喪宴也是必須有一道豆腐。後來演變的即使是白事的宴席也是雞鴨魚肉齊全,基本和婚宴沒什麼區別了。

關於豆腐飯的起源很多,很多說法都是一些傳說,但沒有什麼實際的證據,並且各地的說法不一,在我看來,之所以要喪事要吃豆腐飯,一來是因為豆腐白色,所以用豆腐來表示白事的說法。再有古人認為豆腐有驅除瘟疫的作用,所以喪事吃豆腐來去除一些喪事上不祥的東西,這就和老人所說的參加完葬禮要洗臉、洗手是一個道理。

再有就是在佛教信仰中以黃豆為"舍緣豆"的習俗有關,所以,在喪事上吃豆腐飯有祝福逝者,同時希望後人和送葬者好好生活的意思。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所以對於“豆腐飯”的解釋也不同,你們那裡有吃“豆腐飯”的說法麼?你認為吃“豆腐飯”代表了什麼意思?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首先說明的是,豆腐在我們這邊只出現在“白事”上,而不會在“喜事”上。在我們魯西南這邊宴請酒席,每種事由都有特定的稱謂,例如結婚的婚宴稱作“喝喜酒”,生孩子的宴請稱為“吃喜面”,而“白事”則稱之為“喝豆腐湯”或“挖豆腐”。其他地區關於“白事”也有類似的稱呼,大多稱為“吃豆腐飯”。

例如餘華在他的作品《在細雨中呼喊》中就有關於“豆腐飯”的記載:“我的父兄從城裡回來,請人去吃悼念死者的豆腐飯時,村裡人幾乎都去了···”可見很多地方都將吃悼念死者的酒席委婉地稱之為“豆腐飯”,那豆腐又有何寓意呢?

有種說法認為,過去為紀念逝者,往往會請僧人為逝者超度,而僧人都是吃素食的,白事崇尚白色,豆腐就再好不過了,豆腐就漸漸地成了必備的一道素菜。

我們都知道,豆腐是清清白白、素味平淡的,人們用這道菜來象徵過世的人一生的清白、平素,也是多逝者的一種尊敬。多去在我們這邊“喝豆腐湯”談不上什麼酒席,就有一道菜——燉豆腐,參加悼念的人一人一碗,也不上桌,蹲在地上吃。

後來“白事”跟隨“喜事”也越來越鋪張了,大魚大肉、豐盛的酒席,菜品之中也難見豆腐的蹤影了。

總之,豆腐飯在白事上的流行,是利用了豆腐的“白色”或“清白”的特徵,婉轉地表達“喪事”,來回避“死亡”、“去世”等詞語的直接表達。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豆腐是一種很美味、營養的美食,提到豆腐小編就會想起麻婆豆腐,水煮豆腐等,這都是很下飯的菜。在農村有的很多酒席中,也基本上會有豆腐的身影。在小編的家鄉這邊,無論是辦紅喜事,還是辦白喜事,都是有很多的規矩和講究的,就連酒席上菜餚的安排也是有說法的。其中有一些菜餚是酒席中必不可少的。比如在辦白喜事的時候,豆腐這道菜是缺一不可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老規矩,不只是小編的家鄉有,在不少地方都有這個規矩。辦白喜事,往往最後一道菜就是豆腐,一旦上了這道菜,那也就表示酒席要結束了,因此有不少地方也把這道菜稱之為“滾蛋菜”,意思是這個是最後一道菜,酒沒喝完的要感覺喝完,沒吃完的也要快點吃飯了,後面再也沒有菜餚了。而之所以在白喜事中豆腐這道菜缺一不可,在民間也是有說法的。

傳說在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叫樂毅的大孝子,對於父母非常的孝順。他知道父母都很喜歡吃軟的食物,所以就用黃豆製作出來了豆腐給父母食用。由於樂毅很孝順,並且父母也天天吃豆腐,所以活的很長壽。當父母去世了以後,親朋好友及鄰居們都來幫忙了。在喪事辦理好了之後,為了答謝親朋好友及鄰居們的幫助,他邀請了所有的人都來吃豆腐宴,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長壽。從那以後就有了在成殮後以豆腐答謝弔唁賓客的習俗,並且一直流傳下來了。

在不少地方,把去吃白喜事的酒席,稱之為吃“豆腐飯”,或者是“豆羹飯”。這也是很多地區還在流傳的一種喪葬習俗。在最初的時候,這種酒席是以豆製品為主的素席。可是回來就逐漸發生了演變,菜品變得更加豐富了,雞鴨魚肉這些也都有了。但是無論如何變化,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豆腐。

不過,相比於過去,現在好些地方也沒有嚴格遵守這些習俗了,只有一些老人還在講究這些,畢竟有些年輕人根本就不瞭解這個。

農夫也瘋狂


祖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大的方面是吃飯的禮節,小的地方可以驚喜到一道菜的寓意,盤子怎麼擺放,都是藝術文化中的一部分,對於白喜事酒席上必不可少豆腐這道菜也屬於約定俗成的一種文化,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姐夫給您解答。


借豆腐寓意逝者一生清白

大家知道豆腐如羊脂一樣潔白,在南方一些地方,是借豆腐來向所有參加葬禮的人表明逝者一生坦蕩、清清白白,久而久之成為白喜事中必上的一道菜。

借豆腐諧音祈福後代

在北方很多地方不管白喜事要不要辦酒席,出事的主家都要每人吃一口豆腐,這個不是正餐,一般是在下葬的時候在墳地把豆腐用油煎好,不放鹽,意思就是白豆腐,豆腐諧音“都福”,延伸出來的意思就是吃了的人都有福氣,所以都要吃上一口。包括上墳的時候也要準備豆腐和水果、菸酒。



傳說吃豆腐可以長壽

在江浙一帶,自古傳說豆腐坊的祖師爺是樂毅,其父母酷愛豆腐,因此長壽,當樂毅父母去世之後,他用豆腐辦了酒席,請鄉親們來吃豆腐飯,起名“長壽豆腐”,這個因此被奉為白喜事吃豆腐的習俗。


其實姐夫感覺不管是哪種原因造就了白喜事吃豆腐的習俗,我們都要支持,因為豆腐不光好吃,其營養成分非常高,不僅有事的時候要吃,平時我們一日三餐也要搭配多吃豆腐,讓自己的飲食更健康。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我們一起探討農村習俗相關的問題。

呂家姐夫


這種風俗,我們地方也一樣。無論誰家死了人,不管是老或少,都稱之為"白事"。就是主人家窮富不管,這道菜大都定為主菜,缺不可少。同時,人一歸世,選好日子,都要派人下到親戚家裡趕人,報喪。到那天都今說,走,到某某村某某家吃∽豆腐湯去l"。所以在我們當地農村,吃"豆腐湯”也就是辦"白事"。為此,豆腐這道菜永遠離不了。


梁傅精


我們江蘇一帶是有這習俗,喪禮的飯就叫吃豆腐飯,具體為什麼要吃豆腐也不清楚,一直沿流下來的風俗!


徐徐手工


諧音,偷富(代富)意思代代富的意思


取個有知識的名字


不清楚,沒碰到過


楊濤618


老家的風俗,分紅白豆腐。

紅白事做法不同,相同的是都是最後一道菜,喜事做紅丸子也叫紅豆腐,喪事做白丸子也叫白豆腐,都是豆腐做的。丸同音完,當上了這道菜親戚們就知道菜走完了,還有紅肉白肉,紅魚白魚等。過去的喪事又叫白事,結婚等的喜事又叫紅事,因為紅白的區別,在做法上加以區分,討個吉利。

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去參加宴席。回來用白菜葉包著碗肉,丸子帶回來給我們吃。那時相對貧窮,一桌八個人,上的菜都有數的,比如一盤肉八大塊,你可以不吃,帶回去,老話叫夾肉瓜。有一次奶奶帶我去吃席,席間總理(我們這管張羅紅白喜事的人的叫法)喊到,“東家有話許吃不許拿了,挑眼挑我,莫挑東家。”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年代的好多傳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我想,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而我們現在樂趣越來越少了,我們應當繼承發揚民俗文化,豐富我們的生活。

個人見解勿噴。









結繩草民


我老家這裡紅白喜事的筵席,區別僅僅是白事不上瓜子糖果,其他沒有區別。至於你說的豆腐,沒有這方面禁忌,也沒注意到上沒上。既然沒有禁忌,當然原則上菜是什麼都可以上,除了不給來客上糖果瓜子(喜事必須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