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2020年3月7日,受疫情影響年後一直不曾出去的我帶著家人孩子去白鹿原挖野菜,結束後時間尚早就想著去一個人少又空曠的地方,下意識的想起了附近五六公里路程的白鹿原民俗村。想起這裡是因為一份特殊的淵源——2016年5月15日我策劃、組織的“千套餐券免費送 十萬豪禮等您拿”活動和這個景區曾合作過,後來自然很是關注其發展,即使停止營業後我也去過多次。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看到的現狀

進園時之前的車行道已封閉,從旁邊繞行到了園區後確實和我想象中一樣:熟悉且又春意盎然,空氣清新,路旁依然可見遊客在空地裡挖著野菜,遠眺可見藍田縣城......但這一切還是無法掩蓋人少、淒涼、敗落的景象。整個園區沒有一家商戶營業,沒鎖鏽跡斑斑,有些商鋪裡依然留下包裝盒等垃圾沒來得及打掃。戶外的景觀樹木無人修建任其生長、臺階上下雜草叢生,廢棄的衛生間髒到令人作嘔。景區“提升改造、暫停營業”公告隨處可見。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全網首發後引起眾多官方媒體追蹤報道,一度上了全國熱門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除了慘淡的景象我也注意到了門樓下的一張公告。公告顯示:該景區一至五平臺、回坊及周邊的建築物和構建物都將被拆除......落款日期為2020年3月7日(當天)。看到此情此景,回想起剛開業時候的景象,真心有些遺憾的同時也感覺有些浪費。然後我就發了一組照片及拆遷通告,沒成想當天就引起熱議——雖然之前有關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暫時關閉的消息早已眾所周知,但是這則“項目拆除”的帖子發出後還是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評論,當天短短几小時就成為西安熱議話題(次日位居熱議榜第二)!到了第二天就有眾多官方媒體追蹤報道,熱度不減,更是一度上了全國熱門,引起全國熱議。翻看多條報道內容,有專業點評、也有戀戀不捨感到可惜浪費的,也有支持拆遷改建的,更有很多即使沒有去過、甚至有人把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倉等景區與這裡混為一談,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裡而蹭熱度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忍不住給大家介紹下白鹿原民俗村位置及項目概況

大家常說的白鹿原實則背靠秦嶺,居滻灞二水之間,幾十公里方圓的黃土苔原分屬藍田長安灞橋三區縣。前幾年因為影視劇“白鹿原”的熱播,這個特具西安特色的文化IP備受追捧。所以在藍田、長安、灞橋等地有多家以“白鹿原”為主題的旅遊項目,分別是白鹿倉景區、白鹿原生態文化觀光園、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簸箕掌民俗村、白鹿古鎮等。這幾家景區不要說外地遊客,就是不少西安人估計也很難分清楚。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則位於藍田縣濱河西路、藍田縣田坡村。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白鹿原民俗村2016年5月1日開園試開業,原投資方為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據相關資料顯示白鹿原文化民俗村旅遊項目開發總佔地1265畝,投資額3.5億元,是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園形態,綠樹成蔭、溪水潺潺,其依地勢而建,南望秦嶺、東臨灞河......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開園初期,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一天遊客人數曾高達12萬人次(我5月15日做活動時一度交通癱瘓,活動結束時下午兩三點有人返程回西安,到家已是晚上9點多,當天其官方統計數據遊客人數突破10萬人)。但從第二年春天開始客流就有下降趨勢;到2017年11月時,開園還不到兩年遊客數量已經銳減,再後來就逐漸衰落到了不少商鋪關門;2019年9月,開始“提升改造、暫停營業”,再到2020年3月7日發佈拆除公告......從試運營到拆遷通告基本也就是4年時間。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再看看遊客、運營方、專業人士、官方等不同渠道的觀點及評論

遊客:景區看不出有什麼“白鹿原”的特色或文化,就是把小說裡面的名字硬生生套進去——說白了,就是想學袁家村。全陝西這樣的景區太多,地方又偏僻的地方,遊客憑啥來?沒有特色是導致該民俗村經營不下去的重要原因,這裡沒有像華山那樣獨特的自然景觀、沒有兵馬俑那種歷史人文,就是一些古建築的商鋪裡賣些辣子蒜羊血、油潑面、油糕這些哪裡都有的小吃,外加一些後來斷斷續續新增的娛樂項目,價格還貴......

運營方:據一位曾在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就職的管理層介紹,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業後曾十分火爆,但在2017年春節之後便就出現了遊客量下降的現象,期間曾更換兩次景區運營方,但效果不佳。加上同在西安內相似的旅遊項目競爭,投資方資金壓力較大。據該人士介紹,從2018年開始,原投資方便開始尋求股權轉讓,不再繼續經營,並最終於2019年上半年敲定了承讓方。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陝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王長壽認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從政府初期的支持、景區交通,以及開業先機來說,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這個項目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作為附近以白鹿原為主題的景區中最早建成營業的項目卻第一個倒掉,可惜了。開業4年就面臨拆除“一點都不意外”。現在這樣的民俗旅遊景點太多了!建設快,掙錢快,倒閉也快!

據藍田縣白鹿原管委會主任張冉軍介紹,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因全省類似項目過多、同質化嚴重,項目本身經營、運營能力欠缺,配套設施不到位和後期資金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經營失敗,“我們也很痛心,必須要吸取教訓。”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優劣勢分析

作為一名旅遊領域自媒體人,雖然對運營及管理不專業,但忍不住想從個人角度加以分析,不到之處請指教討論,不喜勿噴。

其實在我看來,白鹿原民俗村的地理位置確實不錯,其依地勢明顯,南望秦嶺、東臨灞河......放眼西安周邊,西有袁家村、馬嵬驛,南有周至水街、北有茯茶小鎮,所以東邊確實欠缺一個成熟有規模、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文化民俗景區,加之當時這個項目又是三級重點建設項目。而開業建成的時機也不錯,也趕上了《白鹿原》影視劇的熱播潮流,相對還要比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倉更具備先機。同時這裡也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園形態,其依地勢而建,綠樹成蔭、溪水潺潺......怎麼看,白鹿原民俗村都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而後來卻快速“墜落”,著實讓人唏噓不已。除了大家一致認同的同質化嚴重(核心就是古建築上經營著小吃一條街、幾處白鹿雕塑外加一些後續脫節建成的遊樂設施,......)、盈利模式單一(建好景區出租門面房然後收租金或者押金+提成)、商品價格過高的原因之外,從我瞭解的情況出發,個人覺得尚有以下不足之處:

1、整個園區的交通道路不合理。坡度太急,危險性太高;而主景區裡拾階而上,沒有慢坡道——造成腿腳不便的老人及推嬰兒車行走的便利性,也就丟掉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很大一部分消費群體,儼然成為中青年才方便遊玩的客觀情況存在;

2、園區建設存在安全隱患。除了以上的交通道路外,因為地勢土質結構原因,景區有多處崖邊等沒有安全防護措施;

3、投資方的品牌意識,景區故事挖掘不夠深入。景區內基本沒有相應的情景演出,遊客沒有互動性,所以融入感不強,難免去了一次之後沒有留下太多印象,導致“回頭客”少之又少;

4、後續計劃投資資金應該不足。從之前合作時瞭解的情況得知,白鹿原民俗村計劃投資不止3.5億,現在的項目只是一期,後面還有二期、三期。但是開園之後一年時間基本沒有太大動作,後面斷斷續續才新增了一些遊樂項目~但此時已經出現頹勢,新增加項目相對顯得有些“脫節”;

5、格(布)局存不合理。比如戲臺“孤立”,並且太小;道路“出口”多而雜亂,沒有很好“閉環”串聯;

6.沒有持續性的主題活動。這也就造成宣傳單調骨感,沒有足夠的“活力”和“噱頭”吸引遊客前往;

7.僅有的特色沒有塑造出效果。其實最具地域特色的藍田勺勺客、藍田餄絡等運營方式有待商榷,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品牌影響力沒有塑造出來;

......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接盤者的設想

據最新消息,2019年上半年,西安藍城理想小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接手,景區進入停業整改。據介紹,目前將計劃對民俗村這片地方重新規劃。初步計劃在短時間對商鋪進行停業拆除,但一些老的民俗內容仍會保留,同時會增加精品民俗酒店、老年人醫療養生等新內容。曾經的商戶如果不願意幹可以退還相應資金。

引發的思考:

最近幾年鄉村民俗旅遊項目猶如雨後春筍,據說截止到2018年年底,陝西就有相關建成、在建的項目多達五十多家,而產生盈利的卻是鳳毛麟角。這些項目大多通過仿古建築、美食特產、文藝表演等形式吸引遊客,皆因同質化嚴重而備受質疑,而這些旅遊景區吸引遊客方式基本相同,這也成為了制約鄉村民俗旅遊景區發展的瓶頸。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白鹿原民俗村,為什麼要拆遷了卻上了全國熱搜?

所以在投資此類項目的初期,應該充分做好市場調研和運營理念,同時做好品牌塑造、挖掘景區特有文化故事,儘可能找富有經驗的專業團隊配以創新運營,切莫抱有投機思想、切勿盲目模仿。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不是第一個關閉,但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關閉的鄉村旅遊項目。通過近兩年的將軍山拆除到白鹿原民俗村的拆遷,希望以此能為鄉村旅遊敲響警鐘!

最後,也希望調整後的“白鹿原民俗村”重現生機、充滿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