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畫的竅門,你知道麼?

——讀《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


看漫畫的竅門,你知道麼?

【圖注:看漫畫的竅門】


《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可能是唯一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直接用文字解析漫畫、欣賞漫畫的書。也是夏目房之介以“漫畫評論家”這種破天荒角度向讀者講述漫畫的故事。

在國內出版物中,唯一能與之比肩的,只有麥克勞德漫畫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理解漫畫》,而《理解漫畫》是使用漫畫的形式來解析漫畫。

除此之外,想要深入瞭解漫畫結構和創作文法,只能在漫畫創作類的書籍中尋找線索。所以說,《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不但奇葩,而且珍貴。

漫畫的發展


日本漫畫在開始的時候,被認為是幼稚的東西。成年人逐漸看起了漫畫,是因為漫畫的成長。

這種成長,首先要歸功於有天才漫畫家之稱的手冢治虫。他把對生死的思考糅合到漫畫之中,使漫畫跳脫出原本的“低齡的兒童漫畫”和“成人諷刺漫畫”,擴大到描寫人的生死離別,擴大到人類命運這樣宏大的主題中。

拍影視,這樣的主題過於龐大。寫小說,以那個時代來說,人們又覺得過於荒唐。漫畫在描繪這樣的主題中,有著獨特的優勢,這使得漫畫在娛樂的縫隙裡衝出一條路。

隨著漫畫的發展,漫畫逐漸受到了國民喜愛,形成了龐大基礎底部和分眾長尾構成的漫畫工業。既有像藤子·F·不二雄的《機器貓》這樣的大眾作品,也有話題出格、內容激進小眾作品。漫畫分層是漫畫工業成熟的標誌。

《機器貓》是我們熟悉的漫畫,這麼多年來,整個城市定格在一個年代,空地上永遠放著水泥管,推開任意門靜香一直在洗澡。從1969年開始連載,人物幾乎沒有變化。

《機器貓》這種敘事穩定的漫畫,有大量相似的類型化作品,儘管被人詬病,市場仍有空間容納它們,說明漫畫市場的包容和活力。

相似地,我們的網絡小說,如今也一樣,市場能量巨大,容納了大量的類型化產品。

1991年,日本的漫畫銷售量佔全部出版物的40%,銷售額 的22%。

40%的銷量,只佔20%的銷售額,因為日本漫畫比其他書賣得便宜。為了便宜,日本漫畫不像香港漫畫那樣大量使用彩色印刷。

便宜也是日本漫畫繁榮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出版物,1995年達到巔峰,其後開始走入漫長的下滑之路。

1996年,漫畫單行本2535億日元,漫畫雜誌3312億日元。

2010年,漫畫單行本2315億日元,漫畫雜誌1776億日元。

一般漫畫家先是在漫畫雜誌上發表作品,如果受到歡迎,就會趁勢推出單行本。漫畫雜誌這種可怕的衰退,對於漫畫家,乃至整個漫畫市場意味著什麼,書中並沒有深入地探討。

雖然漫畫出版市場持續低迷,但是漫畫與其他領域的合作越來越頻繁。除了周邊的開發,也不斷地向影視娛樂方向輸出內容,這也是漫畫界的生存法門。

漫畫的要素

普通的漫畫讀者,對於漫畫的要素的感知,是潛意識的,只有漫畫迷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試著仿製漫畫,從臨摹人物,到琢磨自己的故事。這個時候,轉換了身份,作為創作者的他們,就會意識到漫畫的要素和表現技法。

這些豐富多彩的要素,既是漫畫家的發揮靈感的武器,也是漫畫吸引人的地方。


A.紙、筆、媒介:

如果不畫漫畫,可能會對漫畫家所用的筆感到迷惑,響箭筆、G筆、各種簽字筆,並不是普通人會去主動接觸的類型。當然,讀者會從漫畫家畫出的線條感受到不同。

同樣作為一個愛好者,我的老師總是鼓勵我說:“你要相信自己,你也能畫出那樣的作品,漫畫家手的功能,你都有。”

哎呀,這話是沒錯,可是漫畫家都是用筆的高手,我要畫出那樣的作品,究竟要錘鍊多少年呢。

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網點紙,CG技術也開始使用,但是上色的全綵漫畫沒有流行起來,廉價的黑白漫畫始終佔據著主流。因為漫畫上色既增加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印刷成本,這與廉價的銷售策略相牴觸。


B.形喻約定:

熟悉漫畫的人,看到形喻,理所當然地翻譯到某種情感。其實這些形喻,是漫畫家創造出來,經過不斷使用沉澱,才變成今天約定俗成的東西。


看漫畫的竅門,你知道麼?

【圖注:我的形喻大作】

看到點點點,就表示思考或者無語。看到心就表示喜愛。頭上亮一個燈泡,表示想到了某個主意。而像上圖我這樣畫,就會給讀者解讀帶來困惑,“這究竟是什麼東西?”他們不禁會這樣想。

最初在手冢治虫的筆下,受到迪士尼漫畫的影響,人物的表情是誇張的,愛就是愛,高興就是高興。直接的表示,在擬真的世界中不太夠用,漫畫家又創造出來一些特別的用法,比如:“臉上笑著,但是流出汗珠”這樣的畫法,用來表示某些尷尬的情況。

過年回老家,隔壁的王大媽問,結婚了沒有,收入多少啊,就會有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形喻,擴大了表徵的手段,漫畫家敏感地捕捉到的一瞬間的情景,讓讀者有一種心領神會的微妙感覺。


C.各種形狀的對話框

各種對話框,在形態上也可以傳達不同的意義。

炸裂的對話框,可以用來表示激烈的對話。

圓形上飄的對話框,可以表示心理活動、內心獨白。

逐漸上飄的雲朵,可以表示閒適的狀態。

無對話框的文字,通常用來寫解說詞,用疏離的形態創造現實感。


看漫畫的竅門,你知道麼?

【圖注:各種情況的對話框】


D. 擬音、擬態詞

經常使用擬音、擬態詞,是日語特有的語言特點。在漫畫家手裡,這個情況擴大了,甚至創造出一些日常生活不常用的擬音、擬態詞。

漫畫家把擬音、擬態詞畫在紙面上,這些詞不僅僅是擁有文字的表意功能,還從形態上創造性地注入了擴散的形狀、擁有速度感的形狀、炸裂的形狀……

擁有表裡兩個功用的擬音、擬態詞,翻譯的時候,如果直接用本地語言替換,除了摳補圖上大費周章(圖上的字不像摳補對話框那麼容易),還要重新設計文字形象(比如把“穩重”兩個字設計成穩重的形象),這是編輯很難做到的,也不效率。一般通行的做法,是在漫畫底下加註,比如加註:“シ-ン:表示安靜”,或者“ハッ(HA):嚇了一跳”。

這樣既不改變擬音、擬態詞原來的韻味,也傳達出異國文字的含義


E:格子結構

傳統漫畫的創作過程,漫畫家一般是先是構思創意,然後畫草圖(分格草圖,分鏡大綱),擬定對白文字,在分格上用鉛筆勾勒底圖,用鋼筆描線,橡皮擦去鉛筆痕跡,漫畫原稿就完成了。在日本,照排和黏貼文字到對話框是編輯的工作。

這個過程中,分格,分鏡,是很早就確立的,而分格技術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對於漫畫的讀者,是否認識到它的一些功能和用法呢?


看漫畫的竅門,你知道麼?

【圖注:分鏡示意圖】


比如上圖,中式閱讀次序的分頁格子(1-5是一頁,6-9是一頁)。

流程閱讀,格子可以引導視線,創造一種漫畫家想要的閱讀次序。

這種閱讀次序,可以創造出很多驚人的效果。

比如1到5的畫面,1和2的畫面比較平衡,可以代表著事件平穩運行。3突然畫面放開,既可以畫一種仰視巨大困難的畫面,也可以畫俯視蒼生的關懷。

6到9,開放的畫面突然收縮,可以表示事件急劇的展開,也可以在7、8、9中捕捉特寫鏡頭對6進行強調。

分格構成了漫畫的鏡頭語言,優秀的分鏡帶來美的感受和衝擊,也不要錯過他們。

附:香港漫畫考察記


看漫畫的竅門,你知道麼?

【圖注:20世紀末香港漫畫考察】

夏目房之介在20世紀末,多次對香港漫畫進行了考察,發現那裡的漫畫生態和日本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以上是對考察的總結。

同時,夏目房之介還對日本漫畫海外本土化進行了討論。比如他發現在香港出的日本漫畫雜誌上,也刊登香港本地漫畫家的作品,據說是這是日方的要求,因為如果漫畫雜誌暢銷,而上面只有日本漫畫家的話,會招來本地人的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