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梁实秋与冰心

(一)
梁实秋撰文批评谢冰心的《繁星》《春水》,


不久后,梁实秋在赴美国的轮船上与冰心不期而遇。
梁实秋问冰心:“您赴美国修习什么?”
冰心答:“文学。 ”
“您呢?”
梁实秋:“文学批评。”
(二)
1972年,大陆音信不通。在台湾的梁实秋误以为冰心已死,在报上撰文悼念冰心,当然了冰心还没死,而且她也看到了。这就尴尬了……
后来梁实秋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现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兴,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写的悼念她的文章,她当然知道我也未死。这年头儿,彼此都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
(三)
相同的原因,梁实秋写过《忆沈从文》。幸好,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他没有马上发表,而是在等确切消息。果然沈从文未死,知道确切消息后,梁实秋才在七三年把这篇文章当做一件奇事发表。

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梁实秋与闻一多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青岛大学的学生可能觉得在青岛游行没什么用,跑到车站把火车给截了,一大波学生浩浩荡荡直接杀向南京。
校务会议上,闻一多主张挥泪斩马谡,开除为首学生。等到学生们游行完了回来发现贴上了开除公告,便拿出了看家本领—游行示威打标语。要驱逐校长驱逐教授,有个条幅上写着:“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梁实秋认为,“不学无术”四个字加在闻一多身上,真是不可思议。学生们还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乌龟一个兔子,旁边写着“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很严肃地问梁实秋:“哪一个是我?”梁实秋回答:“任你选择。”


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刘文典与沈从文

在西南联大,日本飞机经常飞过,所以教授学生时不时就得跑警报。
有一次跑警报,学生们搀着刘文典往防空洞跑。刘文典跑着跑着,想起陈寅恪身子骨弱,视力不好,恐有生命危险。便率领几个学生折返去救陈寅恪。找到陈寅恪了往城外跑的路上,学生执意要搀扶刘文典,刘文典不让,情急之下大喊:保护国粹要紧,保护国粹要紧。
又有一次跑警报,刘文典在出城的人流里碰到沈从文,无名火起,骂道:“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嘛跑!”

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国学大师季羡林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一日 “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这天他还说,“德华有喜”,看看人家,大三的时候妻子就怀孕了。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这句话也就大师能说说了,换我们早就被田园女权扣上直男癌的帽子了)
一九三三四月二十九日“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这好奇心也是没sei了,进屋前有没有敲门就不知道了。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三日 “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季老师当年也是个很有个性的年轻人嘛,真是厉害了,我的季老师

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张大千

张大千被绑架之后给家里写信,因为字太漂亮绑匪头目不放了,活生生变成了绑匪的账房先生。一次大家出去打劫,他什么玩意都不抢就坐在边上看。头目说你是我们公司的人必须开展业务,给老子抢!张先生没办法拿了两本书。头子说书是输意头不好,只好换了项目—抢了几幅画。

金圣叹的一幅对联

金圣叹在"哭庙"案被冤杀前。刚刚批点完了《水浒传》、《西厢记》,便走进报国寺信步小憩。一天夜里,已批书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到了半夜乃毫无睡意,便披衣秉烛去见寺里方丈,想借佛经予以批点。
老方丈得知其来意后说:"想批书可以,我有一个条件在先,我出一联,如你能对出,即取出佛经让你批点,否则请恕老僧不给脸。"当时正值半夜子时,忽听外面"笃笃"几声梆子声,老方丈灵机一动,脱口说出了上联:半夜二更半。(半夜即是二更半)
可金圣叹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就是对不出下联来,只得抱憾而归,一直郁记在心。三年后,因"哭庙"案金圣叹被判斩杀。刑场上,刚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叹,泰然自若,临刑不惧,昂然地向监斩索酒酣然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其儿泪流满面地赶到刑场,与慈父诀别。他看见儿子哭得泪人似的,劝慰道:"别哭了,告诉我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哽咽着说:"八月十五日,中秋。"听到"中秋"二字,金圣叹突然仰天大笑,高兴地说:"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并要儿子马上去报国寺告诉老方丈,他对出了下联。


可是,一代文坛巨子,再也不能为佛经批点了。

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杜审言


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应该是一个比较喜欢放飞自我的人,杜审言参加官员预选考试也不正经,出来后就对旁人说:“苏味道必死。”

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原因,老杜回答说:“他见到我的文章,应当感到羞愧撞墙而死。”

老杜还曾说:“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看到沉默,我的书法使王羲之看到流泪。得了重病后,臭名昭著又才华横溢的宋之问曾去看望他,他又说:“不过还好我活着的时候,老是压着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

不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么喜欢放飞自我的人自然有人不待见。同僚就看不惯老杜与吉州司马周季重合伙面前陷害老杜入狱,准备把他宰了。

不过杜甫的大伯杜并也跟着父亲来到吉州,借司马府大摆筵席,孤身潜入司马府将周季重刺杀。牛叉的是,这个刺杀吉州军区参谋长的刺客杜并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小学生。


那杜甫和苏轼是什么关系呢?

还记得老杜的阅卷老师苏味道吗,他们俩是铁磁的好基友,与李、崔合称“文章四友”

苏味道曾在武后强权当政时两度为相,喜欢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模棱两可就是这么来的。有一支后裔去了四川,落地生根。

没错,苏轼就是苏味道的九世孙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那些年大师们的趣事

现在的学生们真有才,哈哈哈

素材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