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制改革讓綠色成為池州最亮底色

記者劉曉丹

2017年,池州市啟動林長制改革試點。林長制改革3年以來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市共設各級林長1793人,6個縣區、56個鎮街、636個村全部制定出臺了林長制工作方案,實現了林長制縣、鄉、村全覆蓋。

各項“綠色指標”得到了穩步提升。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16%、林木綠化率66.18%、有林地面積49.2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055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354億元,池州榮獲“2019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

嚴守紅線抓“護綠”。自然保護地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順利完成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保護地管理工作交接,完成保護地勘界立標工作。升金湖環境治理工作持續深化,編制出臺升金湖流域綜合管理規劃,開展升金湖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堅持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新路徑。

擴面提質抓“增綠”。國土綠化和營造林任務超額完成,長江(池州段)生態修復和綠化提升成效顯著。

聚焦產業抓“用綠”。林業產業轉型發展成效初顯,池州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產業,打造全國森林城市升級版,著力推進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產品試點市建設,初步建立焦棗、黃精、牡丹、茶葉、葛根等5個不同類型的森標產品示範基地。

智慧林業助力林業騰飛,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公益活動和古樹名木與生態公益林認養活動。全市5105株古樹名木和275萬畝生態公益林全部納入“我愛我樹”林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公開認養。2019年9月底,我市林長制“五個一”服務平臺上線。

規範高效抓“管綠”。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能力顯著增強,2019年,林業有害生物測報準確率達90.7%,成災率控制在1.5‰,完成省下達的“四率”指標要求。全市松材線蟲病疫情、美國白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無較大森林火災發生,森林火災受害率遠低於0.5‰的控制指標。

深化改革抓“活綠”。我市暢通林業投融資渠道,在全省率先開展林業“三權分置”改革,盤活林地林權隱形財富,給林區群眾和投資興業提供新型投融資渠道。全市集體林地面積763.1萬畝,抵押林權面積18.5萬畝,林地流轉50.8萬畝,抵押貸款9億元。2019年,新增貸款11筆,貸款金額1459萬元。

春節以來,全市各地積極推進全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建設,緊抓春季造林植樹有利時節,完成整地22303畝,佔省下達任務的181%,完成造林栽植15035畝,佔任務的122%,率先在全省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池州實踐正在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