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家寧願花500萬買學區房,也不願意花200萬讓孩子從小到大上國際學校?

藍顏刺骨


為什麼大家寧願花500萬買學區房,也不願意花200萬讓孩子從小到大上國際學校?

有書君認為學區房可以保值增值,是可預期的有形投資,國際學校不僅效果不可預期,200萬變成了消費型投資,下面有書君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房子是一次性的投資,而上國際學校是上大學之前不間斷地投入。

這條相對漫長的付費之路對中產階級家庭而言是個不小的壓力,意味著為了孩子的教育,你必須一刻都不能鬆懈,直到孩子最終能夠“學有所成”。

而且,在這個漫長的養育之路上,孩子是否能夠在沒有親人陪伴的情形下,在陌生的環境中正常成長,順利度過學習的各個階段?

這些都是家長無法預期的事。

這種對未來高度的不確定感無疑會降低這種選擇的吸引力,所以大家一般寧願去買500萬的學區房,而不願意花200萬去上國際學校。

二、在選擇購買學區房的時候,很多家長也會想到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學區房意味著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可以作為房子的保值功能。

第三,房子對孩子的“保底”保障功能。

如果孩子學習不夠好,無法衝出高考重圍升入理想大學,最起碼“學區房”還可以提供給孩子未來生活基本的安全底線,比如孩子可以拿來自住或出租等。

三、中國基礎教育的優勢,雖然有不少詬病的地方,但不可否認,一直到初中,與西方教育比較,中國孩子的知識夯實基礎牢固。

這也給中國父母提供了可以從容選擇的空間更多,可進可退。

孩子如果一直可以優秀下去,上中國好大學將來再申請獎學金出國留學未嘗不可,而且,同從小選擇國外私立相比,這條路的成本低。

如果孩子中途掉隊,依照中國教育給孩子積累下的堅實基礎,到高中再轉入國際學校也能趕得上,只要打好英語基礎就行。

總之,選擇500萬學區房的家庭,絕大多數屬於中產階層家庭。

他們既不像上層階級可以有足夠的資本和資源保障孩子奢侈漫長的教育之路,又不像中低層家庭那樣完全沒有資本和機會去實現一些東西。

他們的選擇是成本、機會效應、概率和未來可預期程度等因素的綜合考慮作用的結果。可謂是千思萬想的上策之路。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結合我自己:一箇中產者媽媽的心態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即將面臨小升初,至今依然還在為選擇國內教育還是國際教育矛盾,如果選擇國際教育,比如初中選擇可以直升國外大學的私立學校,那麼,我粗淺算了一筆賬:到大學畢業,大概要花費至少200萬元。可以說,這條相對漫長的付費之路對中產階級家庭而言不小的壓力,意味著為了孩子的教育,你必須一刻都不能鬆懈,直到孩子最終能夠“學有所成”。還有,在這個漫長的養育路上,孩子是否能夠在沒有親人陪伴的情形下,在陌生的環境順利度過人生轉型?而且,大學畢業以後又會如何?這些都是作為中國媽媽無法高度預期的事。這種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感無疑會降低這種選擇的吸引力。

在選擇購買學區房的時候,很多家長實際上同時留有幾重動機在內的:第一重動機,為孩子的教育投資,比如學區房意味著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第二重動機: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房子的保值功能。第三重動機:房子對孩子的“保底”保障功能:如果孩子學習不夠好,無法衝出高考重圍升入理想大學,最起碼“學區房”還可以提供給孩子未來生活基本的安全底線:比如孩子可以拿來自住或出租等等。


還有就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優勢,雖然被詬病的地方不少,但不可否認,一直到初中,與西方教育比較,中國孩子的知識基礎,是夯實不少的。這也提供給中國父母更多可以從容選擇的空間:可進可退。孩子如果一直可以優秀下去,上中國好大學將來再申請獎學金出國留學未嘗不可,而且,同從小選擇國外私立相比,這條路成本很低。如果孩子中途掉隊,依照中國教育給孩子積累下的堅實基礎,到高中再轉國際私立也能趕得上,只要打好英語基礎。

最後只想說,蜂擁選擇500萬學區房的家庭,絕大多數應該屬於夾心層中產階層家庭。他們不像上層階級可以有足夠的資本和資源保障支撐孩子奢侈漫長的教育之路,又不像中低層那樣完全沒有資本和機會去實現一些東西,他們的選擇是成本、機會效應、概率、未來可預期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作用的結果。


孫衛華


為什麼大家寧願花500萬買學區房,也不願意花200萬讓孩子從小到大上國際學校?

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選擇500萬買學區房,理由有三:

一是可以讀到好的學校,而且大部分還是公立學校,在學費方面肯定不會太多。二是可以是一種投資,學區房是稀缺的,也是徹底的剛需。三是可以讓父母與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既能在優秀學校就讀,還能常常陪伴子女,這是一種比較的教育形式。

對於孩子,我並不主張將其全部交給學校,比如那種封閉式的國際學校。雖然說教學設施、水平可能都比較先進,有些甚至很超前。但我以為,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全方位,除了學校的,還得有社會的、家庭的。我們不能花大錢培養一個溫室裡的花朵,否則,即使成績會很好,但不一定到社會上會很有用。

尤其是我不主張在幼兒、小學階段,將孩子送到那些所謂的封閉式學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為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陪伴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包括情感方面。

有些孩子之所以與父母情感疏遠,比如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沒有陪伴,從而還帶來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這個值得我們一些父母重視,不要為了圖簡單、圖短視效益,而忽視了孩子的全面教育和成長。


碧翰烽


分享身邊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第一套房子買在北京的大興區,130多平,孩子三歲之前一直沒考慮換房的問題,等到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開始考慮到以後幼升小,才發現他所在的片區學校並不好,然後就是換房的辛酸路。前後陸續看過很多學區房,據她所說價格能接受的都是幾十年的老房子,老小區,環境很差有的甚至沒有電梯,房子又老又小。最後各種對比之下換了東城區一個60幾平的小房子,他們的第一個房子賣了後剛夠首付,一家人從一個環境很好的130多平的房子搬進了又小又舊的60幾平的房子,之前用的沙發電視等傢俱通通要換,因為房子小放不下,說到這裡她很無奈。我也曾問她過相同的問題,為什麼不用換房的錢來上國際學校,大概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區房雖然貴但是很值得投資。現在之所以有人花這麼高的價格買學區房無非是因為有好的學校可以上,這樣一來雖然在學區房上花了錢但是在學校方面也省了一筆錢,而且好學校升學率有保障,也算是比較安心。所以他們覺得學區房的投資還是很值得的。

二是雖然可以走國際學校路線,可是國際學校好一點的一年十幾二十萬,花費也是不小,而且如果走國際路線將來勢必要出國,出國留學的費用也是很大,而這些錢花了也不能保證你將來就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有不錯的收入,相比之下學區房更保值。房子一直在那還怕賣不了好價錢嗎。大概就是這些原因吧。


遇見之後0303


在一二線城市,這樣的情況太普遍了。以北京為例,學區房基本都在10萬以上一平。而且非常搶手,一旦有人出售,立刻就被哄搶。在這些家長眼裡,學區房遠比國際學校有價值的多,其實他們其中的大多數是出於下面的考量:

首先,國際學校對於這些家長的吸引力遠不如國家的公立小學。


很多掛著德式教育、美式教育的國際學校其實很多家長並不是很認同,中國式的家長更多的還是在乎孩子的升學與成績,而不是注重素質教育與個人成長的國際學校。

其次,對於家長來說,學區房不只是給孩子上學這麼簡單。


在北京這種城市,學區房的價格只升不降。就算自己的小孩上了初高中之後,學區房用不到了,不管是出售還是出租都是一筆固定資產,且能不斷增值。

最後,國際學校是有一定門檻的,學區房卻有錢就行。


有很多國際學校在入學時會有面試,並且家長也要面試。小孩的英語水平或者家長面試成績不過關的話,是會被拒之門外的。另外,國際學校後續的花費也許不止200萬這麼多。房子可以只付首付,可是國際學校卻不能貸款。


決勝網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步靜認為:

從投資角度而言,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上百萬的資金投入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家長花500萬來買學區房,相當於投資固定資產。雖然在樓市調控加大力度的背景之下,房價日益趨穩,但學區房相對商品房而言,升值空間大,仍舊具有投資優勢。只要學校不搬走,學區房的升值空間很大,而在孩子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學成畢業後,賣掉房子所得的投資回報遠多於最初投入的500萬,這樣便做到了教育投資與房產投資的雙贏。相比之下,花200萬讓孩子上國際學校,如果孩子真的能夠通過在國際學校的學習汲取知識,這筆錢還算花得值。但孩子要是學習能力較弱,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學費的付出不能帶來任何的回報。

從教育角度而言,首先,學區房旁的重點學校的教育資源更好,就算硬件設施比不上國際學校,但師資力量才是解決學生學習等相關問題的重要一環。

其次,國際學校的生源與公立學校也有一定的差距,周圍同學對孩子未來學習習慣的養成起著很大的影響,在公立學校就讀的孩子家庭條件相當,互相攀比的現象不是很突出。

最後,雖然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多,但大多數學生還是會選擇高考進入大學,而公立學校的教育體系更適合參加國內高考,國際學校則更適合國際教育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這個問題我也被朋友吐槽過,她家孩子就上的國際學校。當時她孩子那所國際學校一年學費十幾萬,有外教,有鋼琴課,有棒球課……她給我算了一筆賬,平均一個月一萬多,如果上公立學校,還要在外報興趣班,一個月花費也差不多這個數;而且他們是在學校就上了,興趣班還得要大人陪同。

但是,國際學校課程看起來花俏,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真的那麼過硬嗎?這幾年關於國際學校的政策時長有變化不說,真正好的國際學校的收費,以及對國籍的嚴苛要求,不是將越來越多的人拒之門外。眾所周知,國際學校的孩子很難再適應國內的教育體系,只能一條路走到底。不少家長說,無所謂,高中畢業就出國讀大學。真這麼順利嗎?聽說不少學生在國外讀預科之類的被退回,各方面能力都跟不上。而且他們年紀尚小,對周圍環境,對自己的將來,大都還是一種懵懂和跟風的狀態。

即便是就讀國內公立學校,也不意味著英語不如人,或者思維視野不夠國際化多元化。這很大程度上還得依賴於父母的認知和引導。

從現實物質層面說,學區房至少是保值增值的,不是花出去就沒了。一個朋友給兒子買了史家衚衕小學的學區房,這幾年房子增值N倍。她說打算日後用這筆房款供兒子美國留學,還能剩餘不少,再在學校旁邊買一個小公寓。這個想法聽來不錯。


風度mensuno


1.在北京,500萬已經買不到什麼像樣的學區房了,可能都是老破小區內的小房子(三四十平)。身邊很多朋友在海淀區所買的學區房也都是三四十平,目的就是為了升學指標。孩子升學之後會在孩子上學就近的小區再租一套房生活。

2.大家買學區房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是固定資產的保值過程。如果孩子在未來的學習過程當中,成績不夠理想,在國內上不了什麼好大學要出國留學,把房子賣了可以套現,作為孩子的留學資金。特別是這些年大部分的人對房產的認識適用來作為保值的一個金融產品,房價每年都在上漲,當孩子不再需要升學指標時,房子賣掉,升值的部分是很多家長同樣看重的。

3.在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選擇上,如果大家有能力,有戶口,有錢一定是為孩子去選擇最好的公立學校,我相信在北京或者其他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如此,公立學校老師的穩定性,軟件硬件的實力都不比私立學校差。

4.這年頭好的公立學校,並不是你有錢就能上的,很多的公立學校為了出成績也好,對孩子的挑選非常嚴格,都在掐尖。

我想對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如果有能力,有條件,經濟很寬裕,一定會為孩子買學區房,這算是一種固定資產的投資,同時學區房能為孩子帶來好的學位,這同樣是家長更看重的,如果在房產升值和學位這件事情上進行比較時,我相信大家可能會更在乎的是學位,而不是固定資產升值的部分。

讀私立學校意味著家長在冒一定的風險。這風險有孩子未來能否順利的考入知名的國外大學,家庭經濟能否一直支撐孩子從初高中開始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算下來就算到本科畢業,最少也是接近300萬的投入)。所以在各種因素之下,大家都會傾向性的選擇買房。


九鬥學生心理


我的頭條號是:小然酷視。歡迎多加關注、評論和轉發,謝謝。

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住在上海,我們家的小孩現在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雖然還是幼兒園,但也感受到了這個上學的壓力。

那麼根據樓主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在上海學區房的價格已經遠遠高於其它的房子了包括豪宅。現在也出臺了很多限制令來保證這個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

在上海一個好的學區房能給你的孩子帶來什麼呢,好的學校,那就意味著好的師資好的升學途徑並且有一個好的氛圍(學生家長的社會地位、交際等)。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家裡條件很好,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沒什麼打算。

當上了小學就搬到了一個全國重點小學的周邊(這樣的家庭是少數,想去哪裡去哪裡),孩子也只要跟著這個路徑一路升學就可以了,重點小學、中學,然後或是高中或是出國。相對而言壓力小很多。麻煩也小很多,算是一步到位吧。

那麼如果你選擇投資200萬到你孩子身上的話呢,需要做什麼事情。

我還是以我的一個朋友來舉例,家裡夫妻兩個人年收入250-300萬左右,一個是民營公司VP一個是大型集團的區域經理。

他們的小孩子在面試小學的時候,一共去了3個學校。第一個學校是一個民辦學校,師資和分為也很好,但是要求是什麼呢,學校不算貴12萬左右一年,需要父母一方脫產陪孩子讀書(主要是監督的作用,因為孩子有淘汰率),那麼這樣算下來就是損失至少100萬一年的收入。

另外一個學校情況也差不多,最後這兩個學校都沒有錄取,因為對方學校希望學生家長是500強高管或者社會名人。

最後去了一個國際學校一年37萬左右,學校全包。但代價也不小。

以上是我的周邊情況。

如果你有條件買到學區房也可以順利入學那麼其實可以省很多力,但是學習還是要跟得上。

如果是上私立學校或者是國際學校,那麼你是需要在財力和人力都要付出很多。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我將會隨著我的工作之便,到處走的時候為你帶去當地的介紹。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也感謝你能夠為我轉發、點贊評論加關注,謝謝你為我的10w+100w+做出的支持。

最近馬上夏天就要過去了,又是一個徒步的季節,我正在計劃一些徒步的安排,邊走邊分享美景和當地風情給大家,如果有好的建議歡迎大家給我好的建議。


小然酷視


願花500萬買學區房而未花200萬上國際學校的家長,大多數手裡資金並非足額有500萬,可能手裡只有200萬現金。



那麼,問題對他們來說,就變成存了200萬,是選擇買學區房還是上國際學校了,如果是這樣,大多數還是會選擇買學區房。

理由有三:

其一,所謂花200萬上國際學校的價格,是以現在的定價評估未來的支出,不科學。

說白了,國際學校的收費價格並非一成不變,如果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話,也就是12年。

從現在的節點往回看12年,僅就國際學校的花費也是大幅上漲了。

因此,現在手裡有200萬,也許夠當前估算的國際學校支出,但恐怕不夠未來12年的支出。

其二,200萬貸款買學區房,未來還可以轉手。因為房屋是資產,學費是消費,消費會使資產越來越少,而資產可以保值增值。

即使不考慮資產升值,未來子女教育期結束還可以將房屋賣出。

簡單說,貌似現在花500萬買了學區房等上完學,可能房產價值已經不止500萬了。

其三,國際學校是否就一定比義務教育成才率高,也是存疑的。

僅就教育投入來看,是不是國際學校的學生能力、素質及升學就一定比義務教育高或好?目前似乎還沒有權威數據證明。

最後,如果是手握現金500萬,可能選擇200萬上國際學校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現金資產大於500萬的,家庭總資產應該更高,這個時候選國際學校應該毫無負擔也負擔得起未來價格的變動。

事實上,由於現在有錢家庭比重較高,手握500萬現金也不一定就能上得了國際學校,而義務教育是不會讓適齡兒童無學可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