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仙 芝 起 义 要 记

王 仙 芝 起 义 要 记

田百洲


王仙芝起义于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874年)腊月,在长垣县东北,今南岳集西关村天齐庙帅众揭杆而起:反官腐,反赋重,反残暴,维民生的唐末农民大起义,是黄巢起义的前奏和先驱。

王仙芝(837—878年),濮阳范县(时属濮州,今菏泽鄄城北)人。拜师练得一身好武艺。唐朝末年食盐官控,高价敛财,民怨众怒,有市有利,贩卖私盐颇兴。王仙芝也伺机结伙继祖业贩卖私盐,周旋往返于长垣濮阳间,图利谋生。

久之,惊动官府。一次贩盐走到长垣县东北官道南岳村“马道口驿站”(该驿站正北通至濮阳;正西经天齐庙往北也通至濮阳;西南通至长垣县城;出南岳集东口往东北通至东明。现有饮马井实证)附近时,不料被官方截获,除车、盐、财物全部收缴外,还要进而追惩。无奈大伙急逃,之后会合到今方里镇黄村一带商讨生存计策。

大伙被逼走投无路之下,共愤齐推王仙芝为首领,后集约南岳集西关村天齐庙,崇拜过商末匡扶正义,除恶扬善,反朝英雄黄飞虎“天齐仁圣大帝”化身后,盟誓宣布反唐起义。发布檄文痛斥唐末政权“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几天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接着很快攻占长垣县城。至875年5月攻克濮州,发展到一万多人。6月攻克曹州等,同时以黄巢为首另伙盐贩在曹县(时属曹州冤句)响应起义。王、黄两支起义军联合,统兵协力,号令天下。加上黄巢善骑精射,识字懂文涉儒,攻州占县,所向披靡,发展更快,“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王、黄起义军于唐僖宗李儇乾符三年(876年)9月攻汝州大捷,接着要攻打蕲州古城时,朝廷惊恐,特赦罪加封诏安王仙芝,王仙芝一度心生歧义。因黄巢并同盟者反对诏安未成,从此与黄巢分兵作战。王仙芝转战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北间,起义军历经五年发展,盛时达三十多万人 。

唐僖宗李儇乾符五年(878年)2月,王仙芝再度有意诏安。派尚君长等商讨诏安途中遭俘获斩之损将,后又在黄梅被曾元裕唐军围攻大败,损兵五万多并遭追杀斩首。尸首不被宋威割去送长安皇上邀功;尸身被良善者痛惜掩埋于黄梅县苦竹乡多云山山坡(王仙芝墓于1985年元月被黄梅县定为县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3月被湖北省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起义军大部合于黄巢并推举其为领袖,继续起义五年,盛极时唐僖宗李儇弃都逃蜀。黄巢于广明元年(880年)12月,率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称帝,立国号“大齐”(蕴寓王仙芝“天齐”庙檄昭起义中的二人“天”字,先失王仙芝一人要笔首帅,而成“大齐”共同)。然三年零六个月后,黄巢终不敌官军,遭唐军追剿。唐僖宗李儇中和四年(884年)6月,黄巢和其外甥林言败退山东泰山狼虎谷绝境而不屈自杀。

这次起于王仙芝,发端于今南岳集西关村的唐末农民大起义,英勇斗争长达十年之久,行程数万里,区域遍及十二省,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唐末腐朽统治,加速推进了唐朝灭亡。

王仙芝起义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深刻推动影响,载入中国史册的重大事件。

附:《谒王仙芝墓》

一代英雄逐逝波,攻城拔寨震山河。

惩贪除霸扬旗帜,扶弱济贫拥者多。

背信弃盟营脚乱,诏安仕途降诱祸。

损兵五万龙无首,多云山前尸掩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