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前规模的海上作战,让各参战海军遇见个大问题,怎么快速把海军官兵和飞行员从海里捞起来。

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二战以前,海上搜救主要靠水面舰船或是潜艇,而二战随着海战与空战区域的扩大,航空技术的进步使得空战交锋的距离更远更激烈,飞机坠机飞行员跳伞逃生时离己方舰只很远;救援舰往往太慢或是进入救援海区对自身太过危险,有它们自己的局限性;如果救得太慢飞行员不是受到鲨鱼攻击葬身大洋就是被敌方提前俘获,海上搜救飞机这种效率更高的救援方式开始彰显他们的价值。

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早在二战前就已经从事海上搜救,在二战初期开始展现它们的价值,比如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马丁PBM水手等,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沉没时,一架卡特琳娜救出了56名水手;1943年1月至8月8日,水上飞机在瓜岛救起了161名飞行员。二战期间美军制定了小飞象海空救援计划,利用飞机来搜救大洋上的己方人员。

当搜救飞机发现落水人员,如果是水上飞机会在海况允许的情况下直接降落在海上将人救起;如果海况不佳,水上飞机会和陆基飞机一样呼叫周边的舰只和潜艇,如果附近没有船的话会发出信号通知海空救援站派遣救援船,并给落水士兵空投一些食物和水等应急物品。

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B-29搜救机


在1944年之后,为了保护轰炸日本本土的B-29飞行员安全,在轰炸航线上最多会有9架陆基飞机、21架水上飞机、14艘潜艇和5艘救援船专门从事搜救工作。

不过海上飞机的弊端就是在海况不好的时候就比较无力了,只能给落水士兵空投应急物品;1943年开始,英国开始试验用路基轰炸机直接投10米长的救生艇。

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主要还是为了救援被击沉舰只的船员,但是木质救生艇就算有降落伞的减速,也经常摔得粉身碎骨。后来经过改进专门设计出1.5吨重8 m长的空中救生艇,有两个螺旋桨和防水的内部隔舱,由B-17轰炸机进行投掷。

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SB-17搜救机


在1945年时,美军仍对目前海上搜救的范围不够满意,用来投掷原子弹和战略轰炸的B-29轰炸机被看上了。

作为二战期间研制的最大的搜救飞机,B-29搜救机被命名为超级小飞象SB-29;不过超级小飞象服役时战争已经结束,在腹下携带A-3救生艇,空中投掷降落伞减速,在1947年才正式交付空中救援部队,除了前腹部的自卫炮塔取消,其它自卫武器均还保留着,弹仓也未取消,仍然可作为普通轰炸机使用,先后一共用16架B-29改成了超级小飞象,专门为在海上长距离飞行的轰炸机机队服务。使用到了五十年代初期。

双面B-29:除了轰炸投原子弹,还能救人的二战轰炸机


战后随着美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军事力量的巩固,逐渐失去了海上远距离搜救的需求;五十年代后舰载直升机的成熟,水面舰艇+直升机这样的搜救组合更加高效且经济;小飞象们也由此退役。


欢迎三连支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