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的中年危機:跑不動,餓瘦了

遠洋的中年危機:跑不動,餓瘦了

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暴露了家底,有些索性丟盔棄甲,扔掉了最後一根稻草。

餐飲:撐不過仨月,咱把菜賣了,要麼搞外賣,要麼歇了吧。

K歌之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先破產為敬。

海航:大小企業皆不易,一場疫情一場夢,他日重組再相逢。

……

中年遠洋:任務又沒完成,今年業績會開不開還未知,只能先招個新人來提提氣。


2月中旬,原鴻坤集團辦公室主任孫霞正式加盟遠洋。這次入職遠洋,孫霞將被委以重任,任經營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重回一線負責遠洋全國營銷業務。

此番用人背後,可以看出,為衝擊2000億目標,遠洋再也坐不住了。

幾天前,董事局主席李明接連兩天召開最高級別的內部會議,拋出了必答的送命題:接下來,遠洋要怎麼活?

從流出的會議內容來看,兩天時間,推翻了過去6年所做的戰略部署。“迷航”的遠洋,打算重回地產主業,淡化五元業務,同時進行的,還有組織架構的調整,換言之,即不可避免的人事變動。

從日前公佈的2019年銷售業績來看,遠洋全年銷售額為1300.3億元,排名位列第25位;同比增長僅為19%,離李明期望的每年50%的增長速度還相差甚遠,甚至沒有完成1400億元的年度目標。

進入2020年,龍頭房企的規模之爭已經進入6000億元時代,大魚吃大魚成為常態,遠洋這份成績單顯然不夠合格。據剛剛公佈的1月份數據顯示,-30%的銷售跌幅更是跌出了行業均值,而全口徑銷售的成績排在第46位,與2019年1月第37名的排位相比下降了9名。疫情影響之下,試圖重振旗鼓的遠洋開局不利,老牌房企的中年危機似乎來得更加兇猛。

//掉隊的業績//

2016年,李明曾表示:“遠洋在歷史上經歷過地王的滋味,拿地王不是成熟開發商做的事,現在已經過了土地儲備越多市值越高的階段,反而土儲越多、風險越大。”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經歷過激進擴張的遠洋,突然變得異常謹慎,步步踏錯,最終陷入了掉隊的僵局。數據顯示,2018年銷售額跨過千億大關,但遠洋集團銷售額排名卻在近兩年內從全國前20滑落至前30內。

同年,遠洋地產更名為遠洋集團,試圖進行“地產+多元產業模式”的戰略改革,仍未改變業績逐年下滑的頹勢,掉隊的壓力從未消減。

據公佈的2019年上半年年報數據顯示,作為房地產企業最賺錢的業務,遠洋集團的物業開發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而作為集團三年前培育的轉型業務之一的物業投資收入,在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44%。最終遠洋在2019年上半年內實現淨利潤25.33億元,同比減少6.86%;歸母淨利潤則實現18.75億元,同比下降19.64%。

此外,遠洋的盈利能力也頗受質疑。Wind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其銷售毛利率為20.39%,較行業平均水平低出13個百分點,也不及佳兆業集團的33.36%和禹洲地產26.99%的水平。

此前,警報早已拉響,自2018年年報發佈後,美銀美林、瑞信、花旗三家金融機構分別亮出了黃牌警告,並在兩天的時間裡,對遠洋下調了目標價。

2019年的業績已成既定事實,在年報公佈前如何重拾市場信心?這對遠洋而言,無疑如泰山壓頂。

//萎縮的土儲//

被李明稱為中遠集團“房管科”的遠洋地產,也曾經歷過短暫的高光時刻。官方信息披露,2010年底,遠洋曾拿下了包括北京、天津、大連、青島、上海、長春、重慶、成都、武漢、瀋陽、秦皇島及海南在內的多幅地塊,總面積約1700多萬平方米。

兩年後,遠洋的身影遍佈全國各大小城市,土地儲備面積達到2300萬平方米。大量的土地儲備為遠洋提供了充足的彈藥,從2007年上市到2012年,除了2011年和2008年,遠洋連續保持著每年兩位數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長。

翻閱歷年財報發現,遠洋從2013年開始坐過山車,營收和淨利潤都只有個位數的增長,等到2015年則是所有指標均大幅下滑,營收和淨利潤呈兩位數負增長。

坊間評論,用外資濾鏡美顏過的遠洋,也抹不去老國企的舊底子。

2019年上半年,遠洋集團表示“謹慎獲取土地,不冒進、不盲從”,僅獲取6幅土地及1個成熟項目,且多為合作拿地,新增土儲面積103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減少逾80%,拿地金額未進入前100名。截至2019年6月末,遠洋集團的總土儲為3923萬平米,權益土儲為2076.4萬平米。

下半年,遠洋集團仍延續了這一策略。克而瑞數據顯示,遠洋集團2019年前11個月新增貨值368億元,在業內排名64;新增土地價值115億元,排名68;新增土儲面積200萬平方米,排名73。在相同銷售規模的房企中,遠洋在過去的一年無論是拿地金額、規模、還是數量,均遠低於其他房企,也無不透露出其未來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比一年謹慎的遠洋,2019年竟在北京土地市場“消失”了,除了在售的幾個項目,整整一年時間沒有在北京拿地。曾經的地產一哥好像就要徹底“退出”北京大本營,著實讓人匪夷所思。而彼時的遠洋,卻選擇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三四線城市,去年上半年投入佔比達20%。業內人士評論,在過去一年裡,重點佈局三四線城市的企業銷售額增速退燒明顯,遠洋此時入場,似乎並不是明智之舉。

//轉型夢碎//

2015年,遠洋對內部傳統業務進行歸類梳理,提出了五元業務的發展,包括住宅開發、不動產開發投資、客戶服務業、產品營造,還有房地產融合等。雖然在轉型方面早有考慮,但遠洋的轉型之路卻頗有不順。

2019年上半年,遠洋集團來自物業投資的收入為5.4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4%。遠洋集團表示,營業額減少主要由於集團對投資物業進行輕資產化處理。2016年,遠洋還曾高調宣佈進軍長租公寓領域,2017年先後佈局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城市,旗下長租公寓品牌邦舍管理房源一度達到五千家。

僅過了短暫的“蜜月期”,在2018年的年報中顯示,遠洋旗下邦舍房源數量已減少至3452家。此外,在2018年中報和年報中,長租公寓業務均被作為集團多元化代表被重點提及,但2019年中報中長租公寓業務已經不見蹤影。

去年6月,遠洋不得不剝離這一業務。

轉型屢屢退敗,李明花了6年時間才幡然醒悟。

青年試錯,仍有大把時光可以挽回;中年試錯,擴張的紅利期錯過就不再回來。失之東隅,又未能收之桑榆。

昔日領頭羊的遠洋,如今就像餓瘦了的駱駝,步履蹣跚。

去年3月,遠洋罕見地沒有向媒體召開業績會,今年估計也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