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到底算不算大一統王朝,為什麼?大一統的標準是什麼?

2020銳意進取智達天下


中國人特別中意大一統,源於骨子裡對亂世流離的恐懼。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政治演進的終極目標,即是大一統。

不過,大一統雖是好事,也存在弊端。好處自然是能夠集中全國的能量應對自然災害,弊端則是為了秩序的穩定犧牲了部分社會活力,使得國家政策僵化,不利於社會發展進步。

(周代發展出大一統的文化)

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大一統,意思就是天下只有一箇中央朝廷,是為正朔所在,是公認共主。

中國歷史文獻首次出現“大一統”,是在《春王正月》。這本書是戰國時期文學家、思想家公羊高創作的一篇散文,採用問答的形式對“元年,春,王正月”進行逐層的剖析,闡釋了經文中所蘊含的尊周大一統的思想。大意是說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這本來是史官的記史習慣,後來被當做政治成就被歷代封建統治者所追捧。

到了秦朝,秦始皇已經不滿於狹義的“大一統”概念了,他想要的更多,因此他焚書坑儒,追求天下長治久安。他不僅要做塵世的皇帝,還要做精神世界的王。

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大一統的概念逐漸成型。當時,酷吏張湯還發明瞭一個新的罪名“腹誹”,心裡說皇帝的壞話也要被治罪殺頭。心裡說的話怎麼會被外人聽到?那可就不管那麼多。

(漢朝開始追逐思想大一統)

此後,大一統即意味著領土的統一,思想文化的統一,政治制度的統一。整齊劃一,秩序井然,各安其位,王道樂土。

可是,這種理想狀態下的整齊劃一是不符合經濟學原理的,是一種脆弱的暫時平衡。所以,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大一統的局面維持的時間越來越短。

北宋王朝從立國之時就不是大一統王朝,短板主要體現在領土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統一程度做的不夠,哪怕是周邊地區表面的臣服就沒有能夠達到。

元朝人修史,把遼國、金國、宋朝都列入了正史。西夏沒有這種殊榮,可能蒙古人確實對西夏人很痛恨(據說成吉思汗的死因與某位西夏王妃有關)。即便如此,與宋朝並立的還有遼國、金國,他們的治內,也有大量的漢人。

(北宋疆域北線未及長城)

更為離奇的事,這些地區的漢人並沒有認宋朝為祖國,當宋軍打到幽雲時,有不少宋人幫著遼人打宋軍。他們已經認可了遼國,並且認為遼國是他們的祖國。後來的金國漢人也認可了金人的統治秩序,幫著金人打宋朝,打蒙古人。

所以,宋朝不僅領土沒有統一,連政治工作都開展的很不順暢,連王化之地都沒有形成向心力,更不用提化外之地了。

(南宋疆域止有200萬平方公里)

宋朝唯一可讓人稱道的是經濟文化發展領域,在軟實力方面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大一統”的標準,因為宋朝的文化向來為各國之正統。

由於宋朝繼承的是中原王朝的正統,所以,國祚持續時間也是那個大分裂時期最長久的,所以,史官們在習慣上以宋朝為正統,稱之為“唐宋”,與唐朝並列,儼然大一統。

事實並非如此。

不過也不必為此感到惋惜,宋朝統治者也並沒有著意於大一統。趙匡胤時期,就曾經玉斧劃界,把大渡河以西的地方都放棄了。

宋朝的統治者相對於唐朝浪戰亡國的政策而來,他們顯得更加務實。

這與時代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因為當時的遊牧民族已經從部落狀態進化為農牧結合,有了國家的架構。在冷兵器時代,宋朝已經沒有足夠的技術代差來彌補社會組織效率的低下了。

宋朝曾經很努力,可能也正是因為“大一統”的原因,使得宋朝沒有發展出工業文明,無法攀升科技樹,最終在與野蠻文明(武力卻很強大)的碰撞中毀滅了。


而知而行的歷史


最初,古代“大一統”的標準就是:佔領漢地九州!

在戰國後期的《禹貢》中,九州指的是冀、兗、青、徐、揚、荊、 豫、益(梁)、雍。九州的大概區域,如下圖:

後來,九州又多次發展變化,形成了12個州,如下圖。

再後來,秦朝統一六國之後,我們大一統的最低標準就成了佔領原秦朝的所有土地。如下圖: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秦朝佔領的疆域大概在燕山-陰山一線以南,賀蘭山-橫斷山脈以東。如下圖:

燕山-陰山-賀蘭山一線,也是我國古長城的位置。如下圖:

長城以南的地方,就是我們農耕政權所生活的地方。以北地區,不適合種地,是遊牧民族生活區。對於哪裡,我們也不感興趣。只有在國力特別強盛事,才會西出賀蘭山,佔領河套地區,進而挺近蒙古高原和新疆盆地。

長城一線位置地勢險要,對我們特別重要,是農耕政權防禦遊牧民族進攻的戰略要地!失去對這一代的控制,我農耕文明將會受到遊牧民族的擠壓。政權不穩。也是因此,只有佔領這一線以南的所有地域,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再看北宋,作為唯一一個小於秦朝版圖的朝代,真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北宋失去了對燕山一帶(幽雲十六州)和賀蘭山一線的控制。宋朝已經沒有防禦遊牧騎兵的天險。北方的遊牧民資再要南下時,就是一馬平川了。北宋沒有實力將遊牧民族趕到長城一線,就不算是大一統王朝。

更重要的是,北宋沒有統治所有漢人。在西夏和遼國境內,還有八九百多萬漢人。這些人也在繼續傳承著中華文化。西夏、遼和北宋算是對峙的三個政權,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一個國家土地上有三個政權,任何一個都不能算是大一統。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北宋當然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秦朝是公認的大一統王朝。北宋的疆域可與秦朝進行進行對比。

一、北宋的最大疆域比秦朝大。



北宋最大疆域時期,設置隴右都護府。而秦朝從未打通河西走廊。更未設置都護府。


秦朝面積最大時期,是佔領了河套地區和南越三郡。

北宋最大面積比秦朝大。並且隴右都護府的地位比遼東更加重要。

二、北宋長期穩定的疆域比秦朝大。

秦朝佔領南越不久,50萬遠征軍主將去世。監軍趙佗下令封關,秦始皇無法調動遠征軍一兵一卒。趙佗還要挾秦始皇進貢幾千童女,許配給將領為妻子。

秦始皇只得遵命。嬴真人死後,趙佗真實宣佈獨立,成立南越國。

蒙恬攻佔河套後,修築長城。不久,蒙恬被殺,天下大亂。匈奴又重新奪回河套地區。


秦朝長期穩定的疆域,不包括藍線外的河套和南越地區。


而北宋長期穩定的疆域雖沒有隴右地區,也比秦朝長期穩定的疆域大很多。並且,北宋一直擁有海南島,古時稱儋州。

很多為專制魔王秦始皇歌功頌德的狗奴才,拿秦朝最大疆域與北宋長期穩定疆域做對比。找一個身高1.85米的越南人,去與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做對比,然後成越南人比中國人高,這簡直荒謬之極。

其實,秦朝長期穩定的疆域。與南宋大體相當。

北宋疆域面積比秦朝大,秦朝和北宋都屬於大一統王朝。


楊朱學派


大體上算,唐朝崩潰後,就分裂成了五代十國,把五代十國拼起來的是宋,而不是遼。遼是外來民族,趁中國分裂而不斷蠶食中國,最終趁機強取豪奪到了幽雲十六州。

早在唐朝,契丹人就屢次三番騷擾唐朝領地,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機建立汗國,成為可汗,和唐對立。所以說,遼國根本就不是唐的繼承人,它只是一個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和唐代表的中華文化圈所對立。後期雖然部分漢化,可他自己卻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它的漢化只是類似日本越南,從先進的漢文化中拿出可以為自己所用的文化,再結合本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不是像北魏鮮卑族一樣漢化成漢人。

比如,契丹人借鑑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契丹文,而不是像北魏一樣直接使用漢字,而是像日本,越南(喃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另外遼國雖然自稱北朝,自稱中國,這個也只是自己的自吹自擂,同期的越南還自稱南朝,也稱皇帝,也自稱

中國,那它就真的是中國了嗎?反過來說,唐中期的河北漢人還胡化了,河北藩鎮也稱過帝,河北就不屬於中國?

總的來說,遼國只是一個靠武力侵入中國的外來民族,在學習中國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契丹文化,而不是漢文化。和日本,朝鮮,越南,日本的性質差不多,漢化程度甚至比不上越南,朝鮮。

另外宋朝疆域也不是很小,漢地基本一統了有四百多州,也就幽雲十六州,西北五州,這兩塊漢地沒統一。論實際領土,遼遠遠不如宋,更不用說西夏。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當時遼國地圖,大多是地圖開疆的結果,這些地方大多是無人區,水分很大,其實只要高興,像元朝畫到北極圈也可以。

遼,夏除了武力外,各方面遠不及宋。


百勝軍節度使


北宋王朝並非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

雖然流傳很廣的朝代順口溜“唐宋元明清”這句話,很多人認為宋朝也是大一統王朝之一,其實並非如此。宋朝其實處於宋遼金夏大三國時代,只能說是當時大分裂時代的正統王朝,不能說是大一統王朝。所以朝代順口溜時將這個正統王朝加入進去,頗有一些矮子裡挑高個的意思。

宋朝為何不能稱之為大一統王朝?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疆域甚小,連秦國的領土都不如。

“大一統”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最直觀的,就是所佔據的疆域的廣闊程度。一個政權能否強勢地開疆拓土,最直接因素是軍隊戰鬥力是否強悍。

從秦始皇時代開始,皇帝掌握了至高無上的大權,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客觀條件。正是因為完成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的中央集權的改革,秦始皇得以舉全國之力“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始皇之後,北不抵長城,南不平西南,不算真正大一統,武帝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納西域,我國大一統雛形開始顯現,東漢、西晉、隋、唐沿襲領土版圖並慢慢擴大。

歡迎下方留言

關注我,我們共同交流,探討,研究,更多精彩歷史!


玲美莉


從漢唐文化的傳承來看,北宋的統一,算得上是大一統的王朝,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論述:


一、北宋沿襲了唐朝的“政治體制”

在宋朝的政治體制種可以見到,大體上是沿襲了唐朝,採用分化事權方式,其中宰相的職位由多人擔任,並且實行了官銜與實際職務分離的官吏任用制度,這些政策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從宋朝的“政治體制”中,可以看到“大一統”的特徵。


二、北宋對“漢唐文化”的傳承

從史料和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其中儒學得到了復興,科技手工業的發展也突飛猛進,政治也算開明,而農耕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繁榮,可以說北宋傳承並發展了“漢唐文化”,這也是“大一統”王朝的一大特徵。


三、對外經貿和對外交流方面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在漢朝唐朝的“大一統”時期,中原文化對周邊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了,而到了北宋時期,則對外關係在唐朝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東亞,北宋同朝鮮和日本商貿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密切,在東南亞,與越南和印尼等地區也加強了聯繫,甚至在北宋時期,經貿文化的發展還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所以從“對外交流”方面,宋朝時期也體現了“大一統”王朝應有的局面。


所以,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見得,北宋從結束五代十國開始,算得上是“大一統”的王朝。


草竹道人


其實,關於北宋是否能算是一個“大一統王朝”,應該還是頗有些爭議的。

北宋立國後,相繼滅亡了南方和北方的多個漢族割據政權,大致上完成對中原漢地的統一,是當時唯一的漢族王朝。因此,北宋作為“正統王朝”的身份是可以肯定的。但北宋是否能算是“大一統王朝”,那就難說了。

首先,何為“大一統王朝”呢,這又有何衡量的標準呢?

根據《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這其中的“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就要求一個王朝必須做到全國各地風俗教化一致,九州方圓政令貫通統一,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說白了,一個合格的“大一統王朝”,最基礎的一個條件,也得實現對漢族傳統意義上“九州”的完全統一。

所謂“九州”,指的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稱“九州”。以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標準來衡量,秦朝是剛好完成對“九州”統一的。基於這點,那麼疆域範圍比秦朝還要小的北宋,終其一朝都無法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九州”統一,顯然是不合格的。

由於五代十國時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早早便把北方鎖鑰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異族王朝——遼國。而北宋立國後,宋太祖趙匡胤又全面推行“重文輕武”的治國之策,使得北宋的軍事力量快速退化。因此,北宋在面對北方的強鄰遼國和西夏的軍事壓力時,往往處於被動局面,別說開疆拓土了,就連丟失的故土都奪不回來。

如此一來,北宋的疆域範圍始終無法完全涵蓋“九州”,屬於“冀州”一部分的幽雲十六州故土和屬於“雍州”一部分的西北河西走廊地區,始終都落在異族政權手中。因此,北宋始終都無法完成對“九州”的統一。

而且,北宋不光無法完成對“九州”的統一,同時也無法實現“賓服四夷、風行萬里”這項“大一統王朝”該有的大國氣象。

北宋時期,周邊有哪個勢力需要向北宋稱臣納貢的?相反,倒是北宋需要每年要向遼國和西夏交“保護費”——歲幣。北宋中期,甚至連南方的小越南都不把其放在眼裡。宋仁宗時期,越南的政權甚至都敢跑上門來,還順帶佔了北宋西南邊境的幾個縣......

北宋王朝,既無完成“九州”的統一,亦無法實現“賓服四夷、風行萬里”。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正統王朝,即便創造再輝煌燦爛的封建經濟文化,都始終配不上稱之為“大一統王朝”!



這些歷史要讀


以我之見,北宋不是大一統王朝,大一統王朝標準是恢漢朝故土,也就是漢武帝以及漢宣帝奠定的疆土

範圍 以秦朝疆域為基礎,加之河西走廊,以及西域

下面依次進行分析

1.首先北宋缺少燕雲十六州和遼寧之地(漢幽州),即今北京市,天津市,山西北部,這些疆域自漢代以來一直被統一的漢人王朝佔據。

2.其次是河西走廊和河套(漢朔方,涼州),這些地方在與西夏征戰中失去,而西夏是宋初一點點分裂出去的,同時還存在著遼,金,西夏,大理等幾個同級政權,因為我認為是割據政權

3.最後 自漢宣帝以來,西域(今新疆)即納入華夏版圖,漢之西域都護府 ,唐之安西,北庭都護府,這些更是北宋所沒有的

原因 宋朝建立之初,為防止再度出現唐末,五代十國武人干政,百姓流離失所的亂局,宋太祖與宰相趙普制定了文人治國,以文御武的國策,不再走漢唐開疆拓土的國策,與漢唐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總結 所以說北宋不是大一統王朝 ,大一統即文化,經濟,軍事,一統,而北宋只能說是經濟高度發達的王朝





景粼玖序


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大一統”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最直觀的,就是所佔據的疆域的廣闊程度。一個政權能否強勢地開疆拓土,最直接因素是軍隊戰鬥力是否強悍。

從秦始皇時代開始,皇帝掌握了至高無上的大權,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客觀條件。正是因為完成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的中央集權的改革,秦始皇得以舉全國之力“卻匈奴七百餘里”,“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而北宋的最大統治區域包括東、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與遼相交;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與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與青藏高原、大理國交界,以廣西與越南交界。領土面僅有285萬平方公里,和今天的阿根廷國土面積相當,大約等於今天的6個四川省的面積。

北宋四方割據,周邊主要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有党項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權(西夏),還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龜茲、于闐等政權。


踏雪雪無痕


唐宋元明清,北宋王朝做為位列於唐代和元代之間的正統王朝,當然也應該是大一統王朝之一了。

雖然因為宋朝統治者的崇文抑武政策,造成了宋朝的軍事力量,較之唐代有了明顯的滑坡。但卻並不能因此就否認,北宋王朝己經完成了對中原主體部份統一的事實!

而那困擾了北宋王朝百餘年的幽雲十六州問題,之所以沒有得到解決,也並不是北宋統治者造成的。其始作俑者,是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契丹人在佔據了幽雲十六州以後,逐漸發現了其重要的軍事與經濟價值,於是便逐步加強了對這裡的統治力度!

當北宋王朝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之後,並消滅了北漢割據政權,開始掉轉矛頭指向幽雲十六州時,當然不可能輕易打破強悍的契丹人的防禦體系了!結果,北宋軍隊不僅慘敗於幽州城下。而且從此還被打出了心理陰影,以後再也沒有了奪取幽州的機會!

西夏割據政權,得以趁中原內亂而崛起,並乘北宋王朝難以實控西北方向的機會,逐漸擺脫了北宋王朝的控制而獨立,出現這個結果也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唐代末年一直到五代之時的複雜局勢造成的!

雖然北宋王朝難以收復西北,更難以收復丟失已久的幽雲十六州,這當然是很令人感到遺憾的!不過由於北宋對中原主體部份,己經完成了統一,所以當然也應該被算做大一統王朝之一了!

結語:如果唐未以後中原不發生內亂,又怎麼會有党項人的出頭之日?如果沒有五代之時的大動盪、大混亂,兒皇帝石敬瑭,又怎麼可能輕易將幽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人?從這個意義上看:維繫和平安定的局面,才是中原之福,萬民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