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血管裡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菜根譚》經典名句賞析18

“學以致用 立業種德。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庸;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這是《菜根譚》裡很著名的一句話,大意是說研讀詩書如果不能領會聖德賢才的思想精髓,猶如一個書寫文字的匠人,只能把文字進行簡單的搬運;身居官職如果不能愛護黎民百姓,猶如一個衣著光鮮的強盜;講習學問如果不能崇尚身體力行,猶如一個口頭唸經而不懂經文思想的小和尚;創立事業如果不能思考積累功德,猶如一朵瞬即凋謝的花朵,不能常開,只能曇花一現。

聖賢:道德才智傑出的人。

鉛槧庸:寫字匠人,相當於現在的印刷工人。

口頭禪:佛教語,指不能領會禪宗哲理,只把一些佛教用語經常掛在嘴邊。

眼前花:瞬即凋謝的花朵,比喻一時的榮華。

三層意思,三點感悟與君分享: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讀書只是獲取知識啟迪思想的一種方式。讀書的目的是學習某種先進的思想理念或方法,所以讀書時必須深刻理解作品的精神要義,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人應該駕馭書,而不能成為為讀書而讀書的“書呆子”。既要讀書本上的有字書,也要讀社會實踐這本無字天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你經歷的事、認識的人都是一篇篇生動的教材,讀懂了社會實踐這本無字天書,你才真正算是一個讀書人,否則,難免留下“讀得懂風花雪月走不出滄海桑田”的遺憾。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鄭板橋在山東做縣官時在一個扇面上畫了一顆竹子,還題了一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大意是說在縣衙睡覺,夜半三更時聽到窗外風吹竹林的沙沙聲,就想到這聲音是不是老百姓的哭聲呢?我雖然只是一個芝麻大的縣官,但是,如果是事關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大事小情我都必須放在心上。一箇舊時代的縣官尚能有如此高尚的為民情懷,實難能可貴。反過來,如果只取官俸,不愛護子民,就白白浪費了施政的光陰和社會財力,可謂穿官衣戴官帽的強盜。

清代的藥鋪門口通常有這樣一副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這是多麼高尚的價值取向呀!現在呢?當然大部分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都十分重視社會效益,但是,確實有個別企業不講社會效益而唯利是圖。一次,我到藥店買藥,門口有一廣告牌子,上面赫然寫著:滿二百元送五個雞蛋。看了就不舒服,難道想讓我多得病多吃藥嗎?扭頭就走了。做實業做生意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社會效益,不能當唯利是圖的奸商,要做肩負社會責任的義商。商人以利益為本,這無可厚非,但是,商人的血管裡也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

商人的血管裡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菜根譚》經典名句賞析18


商人的血管裡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菜根譚》經典名句賞析18


商人的血管裡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菜根譚》經典名句賞析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