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為什麼水泊梁山的好漢接受朝廷招安,而方臘卻割據一方自立為王?

大馬哈魚12


要對比梁山組織和方臘集團的不同,那就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組織構成

梁山好漢的組織構成分為幾類:

第一種是盧俊義、柴進為代表的地主階級,也就是書中的幾位員外。這類好漢的家庭經濟條件好,有良好的儒家教育,但又十分喜歡武功,為人十分義氣,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很大的名聲。《水滸傳》中描寫柴進是這樣寫的“仗義疏財欺卓茂,招賢納士勝田文”,就可以看出這類人他的性格特徵,而且他們上梁山也有許多逼不得已的原因,像盧俊義被騙上山,對於這個集體心中有一些意見也是肯定的,所以能夠去掉匪身換官身的招安是十分符合他們的利益的。

第二種是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為典型的朝廷武官,因為被俘無奈才上了梁山。這個類型的在梁山上有幾十位,他們本身就是在朝廷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人脈關係,從小接受的忠君愛國理念也十分深厚,能夠接受招安重獲官身,也是符合他們利益的。

第三種是以林沖,楊志為代表的原本為官,因為殺人或其他罪過之後才上了梁山,這類好漢武藝高強,嫉惡如仇,他們本身就是在朝廷的強權壓迫下才無奈上山,但究其內心來說,也是希望能為國家奉獻自己能力,為弱勢群體爭取一片天地。因此招安也是符合其期望。

方臘集團的人和宋江集團的有著本質的區別,方臘集團本身就是以宗教為紐帶聯結在一起,以推翻宋王朝為終極目標的起義軍集團。宗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團隊向心力十分濃厚的關係紐帶,歷史上每一次以宗教為名的起義都曾掀起巨大的波瀾,漢代的黃巾起義,明代白蓮教無一部席捲全國。方臘集團也不例外,他們攻佔城池,建立根據地,步步推進,自建政權,有明確的行政機制,這些行為與梁山好漢的起義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他們有足夠的基層力量來穩固根據地,南方也是科考大省,眾多人才也為政權的官僚基礎提供了人才保證。

地理原因

地理位置也是兩者之間發展不同的一個關鍵要素,梁山水泊八百里,易守難攻,但是位處山東境內,終宋一朝,北方都處於外族的壓迫下,物資生產水平差,方臘所佔據的南方是賦稅重地,經濟水平高,人民富裕,因此起義軍的後勤物資充足,餉銀充足。古代打仗歷來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就是打後勤,所以這也是方臘集團能夠佔據一方的重要原因。

大家好,我是文武看歷史,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能夠有一定的幫助。喜歡傳統文化的可以關注我。


文武看歷史


在《水滸傳》中,有四大寇為方臘、宋江、田虎和王慶。當然熟讀《水滸傳》的都知道,梁山宋江等兄弟後來接受招安,而方臘、田虎、王慶卻未招安。而後梁山兄弟東征西討平定田虎、王慶和方臘。

當然梁山在征討遼國、田虎和王慶時不僅取得勝利,而且梁山一百零八位兄弟無一折損,但在征討方臘時,雖然也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損失慘重、所剩無幾。

那在《水滸傳》中為什麼梁山兄弟接受招安,而方臘卻割據一方呢?

其實在梁山未招安之前,他們都是被朝廷視為禍患,並稱為四大寇,所謂寇就是草寇、叛逆之人。當然他們各自都有實力,並且各自的兄弟都多有勇猛過人的,並且有的還都是有義氣的,相比一下田虎、王慶、方臘屬下間的兄弟義氣,並不會比梁山少多少。

然而《水滸傳》的主角卻是梁山兄弟,梁山兄弟本來是有義。但在古代,除了義之外,還有一個也很重要,那就是忠,這裡的忠當然是指對朝廷的忠。只有有了忠,才會被推崇。

而整部《水滸傳》主要講的就是忠心之心,若梁山只有義,而無忠,那又和田虎、王慶、方臘有什麼區別呢!無疑永遠是一幫草寇叛逆,這樣的話,又何必單為梁山立傳。

正是因為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全了梁山的忠義之名,讓梁山兄弟從義氣為重的草寇,轉身為為國效力的忠心之士,這才和其他三寇不同,這則是梁山兄弟能為《水滸傳》主角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江、方臘、田虎、王慶雖然原先都是草寇,但宋江雖然為梁山草寇之首,但是他本人卻一直有報效朝廷、忠心朝廷之心,就是說他雖然身為草寇,但他還是有著一顆忠義之心。而方臘、田虎、王慶因為實力有些大了,自己作威作福,自然不願在向朝廷臣服。

特別是方臘,他割據一方,曾一度讓朝廷感受到極大的威脅。如此他又怎麼能甘心招安呢!所以《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的兄弟會接受招安,而方臘卻割據一方自立稱王。


中孚鑑


1.出身不同。宋江本來就是鄆城的一名押司,雖然管不怎麼大,但是多多少少是個官,而且在古代那種當官可是很榮幸的一件事,可謂是光宗耀祖,就連現在好多都是這樣。然而方臘是農民起義,起義大多都是被朝廷壓榨,所以特別憎恨朝廷,就像我特別恨一個人,你叫我去和他一起工事,你覺得可能嗎?再說,我都已經造反了,怎麼還可能接受朝廷的恩惠,怎麼可能接受詔安,而且,他們也明白,詔安後是什麼下場都心知肚明,所以這就是區別。

2.團隊成員不一樣。梁山中大多都是在朝廷當官的人,比如:宋江、盧俊義、武松,只有少許人不是當官的人,比如:浪裡白條—張順。有些是因為犯錯、被冤枉……不得不上梁山,所以才有逼上梁山的說法,就比如林沖來說,他的性格大家都知道,自己的老婆被害死了,都還不敢得罪別人,最後因為別人要殺他,不得已才拿槍反抗,那可是他揚眉吐氣的時候,最後經別人介紹才上的梁山,他們本來就是體制內的人,當然還想回到以前的崗位上,享受以前的待遇。而方臘的隊伍大多都是些農民,農民造反不就是因為被壓榨才造反的嗎,對朝廷恨之入骨,自然不想和他們一個陣營。

所以,一個本來就是體制內的人當然還想回到體制內,而一些本就是農民的人,既然反了,為什麼不反徹底,還跑去給別人當小弟?


小銳銳愛電影


首先,水泊梁山和方臘起義不是一個性質。先來說水泊梁山,大多數梁山好漢都是被迫上山,落草為寇,注意這個地方,是被迫落草,而不是真正的反朝廷,比如大家熟知的林沖,原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何等威風,因被高俅養子陷害,被迫上的梁山,再如武松,因怒殺西門慶被迫上梁山,再說梁山頭領宋江,原也是押司官職,絕大部分梁山好漢並不是真正反朝廷,而是反奸臣;再來說方臘,方臘是率窮苦大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等於是明著和宋廷對抗,沒有迴旋的餘地,就算投降也是一死。

其次,水泊梁山和方臘政權實力相差太大,方臘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政權,佔有八州二十五縣,總計不少於二十萬軍隊,還是可以和當時腐敗的宋廷分庭抗禮的,因此是不會輕易接受招安的。

最後,利害關係的驅使,宋江集團,一部分是讀書人,一部分以前都在宋廷任職,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們痛恨奸臣,而不反皇上,所以說宋江接受招安是代表了梁山好漢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個不錯的出路;而方臘起義就是為了推翻宋腐朽統治,宋廷豈能容他,招安就意味著放棄,意味著死亡,不接受招安,自立為王,不斷壯大自己,還能拼一把。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不當,還望指出,一起討論!


緣影俠


作為水滸傳中的兩支農民起義軍,兩股勢力都是被逼而反,但不一樣的是方臘的造反是真的造反的,而梁山好漢們的“逼上梁山”卻有著更復雜的含義!

確切的說,從林沖加盟開始,梁山好漢的群體中就已經存在著不一樣的心思。


林沖白虎堂被陷害不在意,被髮配滄州也不在意,因為他的骨子裡仍然有這樣一個思想:憑藉著身上的武功,我早晚有翻身的一天!雖然隨後的風雪山神廟讓自己被迫上了梁山,但重新恢復身份仍然是這個80萬禁軍教頭的夢想。

秦明花榮雷橫朱仝關勝呼延灼......這些官府和軍旅出身的人也同樣有著跟林沖一樣的思想,有的是遭到陷害被迫上了梁山(花榮)、有的是被坑上梁山(悲慘的秦明朱仝)、還有的是打了敗仗只能躲到梁山(關勝呼延灼),不管這些人是怎麼上的梁山,他們的相同點都是一個:早晚還得找機會重新恢復身份!而這恰恰也是他們服從了宋江勸說的原因之一,宋江在勸說大部分人的時候,都提到了那樣的一句話:我們要尋找機會得到朝廷的招安!而這句話也恰恰摧毀了他們抗拒上山的心理防線。


為了擴充梁山的勢力,宋江儘可能的招攬軍旅出身的軍官將軍和江湖上有威望的人,以圖將梁山兵團打造成正規化的軍隊。但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並且佔據了梁山的主要核心位置,也讓梁山的招安心便變得越來越濃重。換言之,與其說他們被逼上梁山,倒不如說他們在尋找機會,準備向朝廷開出更高的價碼!

比較水泊梁山,上千裡外的江南方臘卻是地地道道的活不下去了,北宋末年的腐敗和花石綱的死亡運輸,早已讓江南地區的北宋百姓苦不堪言。對比水泊梁山即便不接受招安也能自己養活自己,江南的百姓卻已經處於嚴重的官民矛盾之中,方臘政權國教“摩尼宗教”的盛行,已經間接說明了江南民眾早已經沒有了順民概念,沉迷於極端宗教已經臨近擦槍走火,而在隨後的方臘起義過程中,方臘起義大軍席捲江南四省佔據50餘座州縣,所到之處竟然將大量俘虜的官員和北宋官兵處以極刑,扒皮抽筋點天燈無所不及,如此殘忍的手段也印證了方臘手下的農民軍與北宋官府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可以說宋江的造反,本來也可以不反,只是宋江還想要更高的價碼和條件,以至於對逼上梁山的各級官員和江湖大戶來而不拒。方臘的軍隊卻對同樣的團體見一個滅一個,因為他們不死,方臘和他的起義軍就活不了!


遼寧資深球迷


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出,宋江一直想帶領所有好漢從良,就在立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我們就可以看出,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去朝廷說合,我感覺宋江是因為怕以後梁山會成為一個出壞人的地方。

從方臘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方臘手下能兵巧匠也不必宋江少,而方臘是割據一方自立為王,跟朝廷對立,想當皇上,就送征討方臘的時候方臘穿著黃袍就可以看出。

從這兩方面我們不難看出是怎麼回事了,我們或許一開始都認為宋江應該自立為王攻打朝廷,但是我們錯了,我們細細去品,其實宋江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如果不去招安,攻打朝廷,從任何角度說都是屬於雜牌軍,手下都是逃犯,就算再能幹也無濟於事,打了江山也不一定能守住,只要去招安,才能給自己正名,這可能也是宋江的苦心。




百家講解


好就好在這兩個集團群體的定位不同。也是因為最開始的定位不同,最終一方被朝廷招安,又被派往南方征討方臘集團,最終導致兩敗俱傷,雙方落得個悲慘結局。

《水滸傳》中作者重點謳歌的被逼上梁山的108個英雄好漢的故事,也歷來被受到封建壓迫的底層群眾的追捧,是大多數有相同經歷的窮苦人反抗壓迫的樣板兒。尤其是晁蓋晁天王主政時期,更是深陷困境的英雄好漢嚮往的樂土。但是自從被人稱為及時雨的宋江被逼上梁山後,這個曾經的刀筆小吏,時刻不忘報效朝廷,並開始了他一步步實現他報效朝廷的步驟,先是利用自己曾經在渾城當押私的所謂公家身份,一點點拉攏梁山兄弟,使前來投奔的英雄好漢們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蓋,逐步架空晁蓋,令晁蓋從思想上產生一絲危機感。這才有了後來晁蓋迫不及待的下山攻打曾頭市,以顯示寨主的存在感。無奈命運不濟,也有人說是宋江指使小李廣花榮向他射冷箭致死。總之,曾頭市不僅沒有打下來,還因此喪命。

晁蓋死後,宋江和吳用等人並沒有按照晁蓋的遺言,立殺死史文恭者為梁山寨主,而是操縱人心,讓宋江坐上梁山寨主的寶座。宋江主政梁山後,先是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簡單的一個名字背後,反映的是主政者的指導思想不同。

從此,宋江帶領梁山眾好漢一步步走向招安,即投降朝廷的道路。招安一道,一開始就註定了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

至於方臘集團,被朝廷的苛捐雜稅逼得造反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完全是因為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才不得不起來反抗的起義軍。雖是一支農民軍隊,但是其主要領導方臘有著較為明確的政治目標,那就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政權。其指導思想和定位遠在宋江吳用之上。

後來,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在宋江主動謀求被招安後,又被奸臣高俅和張太尉涉及陷害,被派往南方征討方臘。最後,兩支勢均力敵的隊伍展開廝殺。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梁山好漢艱難取勝。但也因此損失根本,成為待宰的羔羊。最終,兩支令朝廷畏懼的力量,被朝廷利用相繼被滅掉。

《水滸傳》一書,充分說明了一個單位一個地方一把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關鍵時刻,往往起著決定生死的作用。

這一點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也多次得到驗證。如果不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主席的指導地位,紅軍和中國革命將面臨著覆滅的危險。





良心守望者


方臘自己的實力其實已經超過了宋江的梁山集團。梁山好漢佔據的不過是一方水泊,方臘呢?據水滸傳中的描寫,方臘當時佔據了江南的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八州和八州管下的二十五縣。

方臘佔據這麼多的江南富庶地區,兵馬錢糧數不勝數。此外,方臘麾下猛將如雲,有幾位的武藝絲毫不弱於梁山五虎。

我們先說方臘麾下的“江南四帥”:石寶、厲天閏、鄧元覺、司行方。石寶和鄧元覺有梁山五虎將中上游的水平,厲天閏和司行方是馬軍八驃騎中游的水平。再說方臘的兵部尚書王寅和“南國第一將”方傑,這兩位也有梁山五虎將中上游的水平,秦明就是死在了方傑手裡。




春秋薦影


你好,我是小熊,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水滸傳》中與朝廷對立的有四大勢力,而為人們所熟知的主要有梁山和方臘兩大勢力: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勢力佔據八百里水泊,固守一隅;以方臘為首的勢力雄距江南一代佔據六州五十二縣,並自立為王。

對於方臘,如果沒有接受招安的梁山大軍的征剿,怕是很有可能就取代北宋朝廷了,不過樑山好漢也是死傷慘重。那麼:

為何方臘能夠割據一方,自立為王?

其一,有組織且深得民心。方臘為明教(又稱摩尼教)教主,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且深得民心,所以很快便聚集了很多窮苦民眾起義一起反對北宋朝廷。

其二,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朝各州縣竟無一人能抵禦方臘起義的攻勢,僅一年的時間便攻佔了六州五十二縣,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奈何朝廷官員卻為一己安逸竟隱瞞軍情隻字不提,放任方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成長到如此地步。

為何梁山有剿滅方臘的實力卻選擇招安?

其一,宋江主張招安。宋江雖然曾經只是一小吏,但卻一心想做一個封建社會公認的賢能之臣。另一方面,宋江也是為眾兄弟著想,希望眾兄弟能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不是被後人視為賊寇。

其二,梁山好漢大多曾為官吏。梁山好漢中的多數都曾當過管,他們中的或受奸臣陷害或被吳用設計被逼無奈而上梁山,所以招安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是件好事,或明著支持或暗裡默許宋江招安之心。

其三,梁山好漢義字當頭。梁山好漢齊聚梁山,義字當先,既然哥哥宋江有意招安,即便自己心中有千萬不願,也只能暫且隨了哥哥的心願罷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小熊影視部落


第一就是宋江自己的教育,宋江是儒家教育的犧牲品。在宋老爺叫宋江回家這樣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被閻婆惜抓住把柄的宋江沒有辦法只好辣手摧花開始逃亡,自己知道自己是戴罪之身,回到家鄉有很多危險,但是宋江還是聽從父親的要求,義無反顧回到家中被官府專案歸案。這樣的表現刻畫出宋江老實迂腐的內在,讓我們瞭解,在宋江的人生中,沒有反叛。

江州的反詩是宋江心意的抒發,但是滿腔怒火都是自己沒有被賞識,沒有出名,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的苦悶,離經叛道是醉酒的放縱,酒醒後的宋江很害怕,他不敢面對自己的反叛,於是他裝傻想要矇混過關。被梁山所救,看到梁山的勢力,讓上山的宋江意識到,梁山是自己完成抱負的捷徑,忠義堂就是伏筆。功成名就的宋江面對御賜的毒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江的悲劇,也是梁山好漢的悲劇。在宋江儒家思想的束縛下,梁山走不上起義的道路。

第二個原因是梁山的性質與方臘不同,方臘農民起義的性質很明確,在他的帶領下,當地百姓對方臘勢力很認可,但是梁山的發家和崛起離不開自己的土匪本質。梁山好漢大多是打家劫舍的存在,黑店更是梁山的常有生意,所以土匪本質的梁山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招安就是宋江希望的洗白,希望可以通過招安讓兄弟們有光明的前程,如果不招安,梁山社會毒瘤的本質讓他們只能在梁山據守。沒有民心,沒有基礎的梁山不能像方臘一樣成為點燃燎原之火的星星之火,沒有號召力和百姓的認可讓梁山不能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招安成為梁山的唯一出路。

第三個原因是梁山和方臘的統治不一樣,梁山好漢的統治關係建立在好漢之間的兄弟情誼上,宋江成為大頭領也是眾人的認可,招安引發梁山的爭吵,其他命令也是相同,梁山沒有統一完整嚴肅的領導層次,沒有嚴格的等級劃分,讓梁山所有的行動和指令在方臘面前如同兒戲,方臘是完整的政教合一體系。方臘使用的教派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明教,用教義來統一民眾思想,武裝頭腦,方臘的起點就和梁山不同,如同太平天國一樣,嚴肅的等級在方臘的之後下成為合格的農民起義,這是靠兄弟情義維繫的梁山做不到的地方,所以在梁山的情況下,宋江做不到和方臘一樣的農民起義。

第四個原因地理位置,梁山地處山東離京城太近。宋朝皇帝肯定不會允許在自己眼皮下有這麼一個大反賊。當時北邊宋朝的軍隊還腐化的不是太厲害而南方不同,南方軍隊早就爛透了,再加上幾次生辰綱剝削早已經沒了百姓基礎。天然屏障長江天險,這些加起來是方臘稱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