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生石花裡的鄉愁

____張緒康半生山水情結

深藏在生石花裡的鄉愁

李明

初識張緒康是在同事的一次宴席上,談到文學創作詩歌時候,我這位幹基層記者站站長的同事不僅喜見於色,他興奮地告訴我,給你介紹一位文友,上海國際物流總裁、贛榆老鄉、詩人張緒康,並當場推送他的微信給我,於是我們便進行了交流。他為人十分謙遜,不久我便收到了裝楨十分精美的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半生山水》,從中隨意選出一組給《連雲港文學》《連雲港詩歌七十年》刊發。


深藏在生石花裡的鄉愁


春節前他忽然來連,此次又帶來他的新詩集還是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生石花開》此集由當代詩人、詩歌評論家葉延濱先生作序。晚上我們又邀來省作協領導文寶兄及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詩人豐古先生以及市詩歌協會老會長、詩人張成傑先生。大家以文會友、開懷暢飲激情滿懷,若非親眼所見,你很難相信他是一位六零後的詩人,也許是黃浦江水的滋潤、也許是上海大都市的薰陶,他顯得格外年輕和灑脫。宴會上他當場為大家朗誦了他的詩歌《媽媽的白髮》,此次才算是相識。


深藏在生石花裡的鄉愁


其實真正相知還是走進他的詩歌世界裡,節後正是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時期,沒有了些許應酬。蝸居家中,細細品讀他的兩部詩歌集子。縱觀兩部集子雖然各有千秋,但是都離不開魂牽夢繞的故土鄉情、愛情、親情、山水情,永遠賦予他創作的靈感。正如我多年感悟的一首詩:“莊稼很深/季節也很深/一雙草鞋總也走不出鄉音很重的田野/霧濃濃的/打溼了秋天的淚痕/一輪圓月掛在空中/深深地牽引著遊子的鄉魂”。

《半生山水》收錄的大部分是他2017年—2018年作品,此集共分為“半生山水”“鄉愁在春天漫延”“離別辭”“我喜歡在山澗的小路行走”四輯。第二部詩集大部分是他2018年到2019年的作品,主要有“故鄉篇”“ 親情篇”“愛情篇”“思想篇”“自然篇”五卷。第二部詩集不僅是他生命的體驗也是他詩歌創作的重要里程碑。張緒康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後期出生於贛榆區橫山村貧寒的農家,兄弟姊妹眾多,曾經度過吃不飽、穿不暖的艱難歲月,習慣了孤獨,也習慣了悲凉,“枯葉知深秋/清冷化秋霜/炊煙迴旋,染白雙鬢/痛疼淹沒雙目/撕碎人間苦難/在飢餓的記憶中唱響讚歌/濁酒喝醉歲月/陽光普照著流年/阡陌往返/熬煮苦澀的日子/夕陽的餘輝/流淌在雲煙和落葉之上 ”(這一輩子)詩人的一生坎坷經歷,痛苦與歡樂、貧窮和富有,都無法改變草根的命運。

故鄉才是他的根他的魂。“媽媽的呼喚/穿透了我心中的時空/丈量著回家的路(慢慢回家路)…兩行鐵軌/駝著兩行思念的淚水/去尋找遺失的故鄉”( 想家)。


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處於傳統農耕區域的農村也開始經受巨大的精神震盪, 從鄉村到軍營到大都市的張緒康在時代的變革中發生驚人的蛻變,這種蛻變來自外因與內因,詩歌的演進歷程、文學與社會的互動關係、詩人的價值觀念的轉變、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創作的文本個性,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鄉村與都市的銜接,揭示出詩人在時代變遷過程中的精神軌跡及其對社會歷史發展的認知。詩人敏銳地感受並記錄了這一劇烈的時代變化,詩中明顯記錄了他的心路歷程。

他認為鄉愁是一種記憶、一種情懷、一種對根的眷戀,也是文學中永恆的母體。不管你身在何處,官居何位,人的一切都是乾淨的,無論相貌還是著裝,心地透明是最美的 ;不分貧窮富貴身份高低,心地善良是最珍貴的。因此“我想對每一個人說/我愛你們/我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人間的灰塵/才能掩蓋,像大海一樣澎湃的淚水”(《你沒有看見我被灰塵遮掩的部分》)在故鄉“飄遊的雲朵上,稍來了/家鄉的野果花香,還有思念和牽掛” (你再把我的湧泉打開)這種牽掛來自田頭也來自於心頭。

故鄉的鐮刀“掛在牆上,彎成了父親的腰/一層一層的鐵鏽,刀刃上/一個一個的牙齒,還帶著麥子的香味/流著父親的汗水”(鐮刀)

非常形象和優美,給人以清新和靈性的感悟和想象的時空,詩中一連串用了廉刀、麥子、父親呈現了靜中帶動的自然境像,形成詩歌一種內在的張力。還有“我多想在你的心上/開墾一塊故鄉的土地/建造一座房子/一邊種莊稼/一邊讀你”(相聚)。這些詩句都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景像,沒有親身經歷是斷難寫出這樣有韻味的詩句的。

深藏在生石花裡的鄉愁

他的詩歌/如同山澗的野菊/一朵一朵/長滿山谷/遍地的野花吐出淡淡的芬芳/勾引著春天的氣息(我的詩歌)他對詩歌的熱愛,是常人所難比及的。“遇見了詩歌/就像遇見了愛情/如痴如醉…”活著的日子,像流星一樣閃過/在我半生山水裡/風塵僕僕地/掀開了餘生的扉頁”(活著的日子)。

因此,“山水的遠方是鄉愁/常被黑夜劃破的內心/點亮一顆流星/仰望天空/觸手可及的月亮/彎成自然的腰/一座山/一條河流/都是大地的血脈/顫慄在人間/講述著一代又一代的苦難/枯黃的落葉/尋找著自己來時的路/一層層疊加的雲朵/籠罩著曠野山川。(半生山水)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詩起於經過在沉靜中回味的情緒”,這就不得不談到“鄉土美”。因為鄉土自然、純粹,有回味感覺。詩歌,是一種美學,是靈魂思考和內心感受的外部流露。沒有美感的詩歌文字,是稱不上真正詩歌藝術。因為詩歌中,不僅具有美感,還具有哲學內涵、情感表達、價值理念呈現。 張緒康的詩,是有型的價值體系和無形的精神語境作為支撐,是心靈的家園精神的圖騰 。離開故鄉越久遠,越在苦苦尋根。因為故鄉的山山水水土地與他一脈相承。

深藏在生石花裡的鄉愁


現實生活中,詩歌也是人類思維與現實存在結合的偉大產物之一,現實是多元的,只有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才能彰顯自己的個性特徵。而有時恰恰適得其反,具有極強的叛逆性,有時甚至會逃離現實。因此,現在很多詩的弊端是過於冷漠慘淡,失去應有的血性與熱情,自動放棄了情感的巨大力量,詩歌沒有溫度,讀後讓人麻木無味。因為詩人在創造作品的同時,自身也在不停地被塑造,被成就著。

而張緒康別具匠心,他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心靈豐富而善感。窮山坳裡出生的他似乎對於“山水”格外的敏感與關注 “生石花開” 詩中“你是以石頭的硬/撞擊出萬朵花的嬌妍…高擎的花朵/在沙漠裡/接受塵沙的跪服”。詩中無比堅不可摧的石頭通過涅槃創造出來美麗的花朵是生命的體驗與再生。“海子認為詩和語言的關係是詩在燃燒冶化的過程中將語言外殼熔進去,詩歌是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張緒康在這個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浪漫主義詩人都有不滿現實,迴歸大自然的傾向,他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現實中難以實現的美好理想與願望迴歸在大自然上。因此詩人在寫故鄉的島嶼時,“沉睡的靈魂/露出脊樑/盪漾在大海的臂彎裡/洗一身紅塵/滾滾的浪花/一次邂逅/讓寬恕的心/再吻一次你的額頭”(島)充分應用擬人的表現手法,把島嶼當著頭顱,智慧的語境中充滿著浪漫主義的情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張緒康好的詩句集子中隨處可見,就不一一列舉了。他把詩歌當著生命的組成部分,純淨的人格、執著的追求、對自由和美的嚮往,自然山水風光、鄉情、愛情永遠是他心中的詩意。所以他才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然後賦予她們以語言和生命,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不僅表達了無窮無盡的離愁,也表達了他對人間真善美,美好生活的大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