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但凡是喜愛中國畫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中國國畫以人物、山水、花鳥三種主要題材分為二大門類;以工筆重彩,水墨寫意兩種主要畫法分為兩大形式;以民間繪畫、宮廷繪畫、文人繪畫三種主要的畫風分為三大流派。

漲知識 | 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當你在幼兒時代手握毛筆,蘸上水和墨,學著在宣紙上畫幾隻小雞和幾朵蘭花,也許,老師已經告訴過你們,什麼叫做“中國畫”。

中國畫雖然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一直到了幾百年前才有了現在“中國畫”這個名稱。它是由明末從意大利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兼畫家利瑪竇首先提出來的。那麼,在這以前,中國畫叫什麼呢?

就叫做“國畫”和“丹青”。

漲知識 | 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利瑪竇傳來西洋畫之前,中國人沒見過有完全不同於中國畫的西洋畫,外國人也不知道有完全不同於西洋畫的中國畫。所以,根本沒有人想到要在畫的名稱前面加上國名以示區別,因此直呼“圖畫”就行了。那麼,為什麼又要叫做“丹青”呢?

原來,從兩千多年前國畫剛剛發明的時候起,直到很久很久以後,人們總是用毛筆細心地蘸上黑墨,老老實實地用細細的線條勾畫出形象的輪廓。然後,規規矩矩地在輪廓線裡面填上顏色。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都是採用此法。

漲知識 | 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起先,古人還沒有發明出五顏六色的顏料。在鉛粉、雄黃、赭石、石青、硃砂等為數不多的幾種顏色中,“丹”(紅色的硃砂)和“青”(藍色的石青)是古人畫畫常用的顏色。

因為“丹”和“青”是最暖和最冷的色彩,在畫面上能夠產生最鮮明的對比,所以,古人就用“丹青” 指圖畫。後來,丹青畫法發展成國畫兩大形式中的一個分支:工筆重彩畫。

而“丹青”卻約定俗成地作為整個中國畫的代稱,一直流傳到今天。

漲知識 | 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丹指丹砂,青指青雘(音“霍”),本是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

如《漢書·蘇武傳》:“竹帛所載,丹青所畫。”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晉書·顧愷之傳》:“尤善丹青。”

漲知識 | 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在很多人眼中,國畫顏料就是管裝顏料調上水,其實不然,古人的智慧遠超我們的想象。除了丹青兩色之外古人作畫往往藉助了許多來自於自然的色彩。

“國畫原料主要取自植物、礦物和金屬,如梔黃就取自梔子花的果殼,它也是皇家龍袍的染料。”而多產自東南亞的蘇木、還有一種樹膠紫草茸都是顏料的原料,而這兩者混上茜草,就變成了古代女孩子們用的胭脂,“這種配色在唐宋時代就開始流行了。”

除此以外,乾癟的石榴皮磨成粉末,就能製成國畫顏料中的黑色。從銅礦中提取的石青、石綠,食用的葛粉都能成為國畫顏料,就連貝類中的蛤貝磨成粉,還是白色顏料中最好的一種。


漲知識 | 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國畫顏料的穩定性非常好,由於都取自自然界的物質,能抵禦紫外線和高溫,不過使用起來需要加上一定比例的膠,也是個很考驗技術的活兒,如今各式各樣的顏料很方便就可以買到,所以當下能堅持使用天然國畫顏料的畫家已經不多,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只能在那些流傳下來的古畫中領略中國畫古老顏色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