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次保險理賠被拒絕的報道,少看到過有成功的,有成功的嗎?

輕風浮雨


這個時候要看拒賠原因是什麼。第一,很多投保人自己都沒弄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險種,當發生拒賠時就覺得是保險公司的責任,最常見的就是買了意外傷害險,卻因意外或者疾病的醫療費用要求理賠;第二,也是拒賠原因比較多的情況,就是投保前沒有做到如實告知,這種情況也要分兩種,一是投保人故意隱瞞病史和身體情況,這種時候拒賠是合理的,二是代理人為了成交故意隱瞞客戶病史,這是可以通過起訴去爭辯的地方,一般都會判保險公司全責;第三,就是未達到理賠標準。其實這個情況目前也分兩種,一是真的未能達到理賠標準。不管是壽險還是意外還是醫療險還是重疾險,都是有理賠條款的,都要達到一定要求才能理賠,很多人認為只要發生風險就要理賠。二是被保險人已經達到醫學上的理賠標準,但是因為一些醫學術語或者其他原因,保險公司理賠苛刻,甚至逃避理賠的,這種情況應該直接起訴,法院也是會偏向被保險人的。

大概最常見的拒賠原因就是這幾點,其實核心問題就在於你是否找到一個專業代理人為你解釋並避開投保風險點,還有就是選擇的保險公司是否有正確的理賠文化。


MissLss


我兒子有買平安的學子無憂卡B款,肺炎住院,賬單是2600,醫保報了1690,自費910,然後平安給我報了639,總共自己就花了271,比我在住院點滴的時候吃飯車馬費還便宜。

我覺得應該是因為沒陪的少,才會上新聞,要是太多了,也就不是新聞。或是因為我陪的少的緣故吧



長樂人仕


之前一直沒出過大險,開車這麼些年,車險理賠服務和速度都讓我很滿意,所以我對保險並沒有那麼排斥,於是今年二月決定給自己買一份重大疾病險,因為從小到大沒生過大病住過院,所以買保險的時候一切順利。二月買保險,九月無意中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然後住院開刀確診是甲狀腺乳頭狀癌。出院以後聯繫業務員想報銷住院費的,結果他告訴我甲狀腺癌也是惡性腫瘤,可以申請理賠了,於是去保險公司提交了所有資料,說是30天內給結果。結果過了二十三天,才有理賠員聯繫我要求面談,問了很多問題,職業,曾經在哪些地方就職等等等........我全都如實回答,跟我說三天內就會有結果。然而過了幾天一點消息沒有,主動聯繫了理賠員,結果很高傲的告訴我,他們在我前前單位弄到我的一份體檢報告,顯示我血壓93/134,輕度脂肪肝,他們有權懷疑我帶病投保沒有如實告知,態度十分傲慢,表示出於人道主義勉強賠償我合同款的50%,我表示不同意,要去銀保監會投訴,結果理賠員跟我說:小丫頭,告訴你,愛上哪告上哪告去,我們有的是時間陪你耗!氣死我了,立馬打他們總公司投訴電話,下午的時候另外一個理賠員給我打電話,一頓道歉,表示雙方可以再協商,以後我的案子他負責,我說請問我有什麼過錯要少賠我錢,他明確表示:公司去查了我所有能查的,確實什麼都沒查到,按照合同條款公司是必須百分之百賠付的,但是領導下了死命令,不能賠付,摳出個理由來都要拖著我。我......我能怎麼辦,明天還要繼續談判,我現在勢單力薄都不知道幹不幹的過他們,請那些說被拒賠無理取鬧的來說說,來告訴我,我特麼錯在哪了要受這罪?


Linglingchen1987


在三十多年前的一九八七年,當人們還不知保險為何物的時候,有人上門推銷保險,我媽拿出十元錢為我們全家六口人買了,四個孩子一人兩元,夫妻二人一人一元,那時一月的工資也就一兩百元。當時真的是不很明白。誰也想不到,只交到二個月後,我父親就突然去世,保險公司如約賠付了二百多,這件事當年在當地轟動一時,成了當時保險公司的活廣告。


手機用戶62430285738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新聞每年都報道這一年保險業理賠了多少錢。有的人擔心被別人知道賠了錢影響某些利益,有的人也會宣傳保險,例如我的一位親人,就是聽了他周圍有幾個人保險賠錢了就找我辦的。我也辦過拒賠的案子,當事人那份醫療險辦理時是不用本人簽字就能辦上的時代,她親妹妹在我們公司偷偷給她保的,而那時候保險公司跟醫院沒有聯網,她親妹妹也沒有如實告知,去年的時候她來辦理賠,一聊還是我同學的嬸子,就給她看了看,材料很全,只是病歷上寫明她五年前就已經得了這病了,而那時候她沒有保險。到目前為止,我親自辦理的理賠款到賬得有四十多萬,最高的一次賠兩三萬,肯定很多人覺得不多,但我也沒辦法,他們保的時候就保了這麼多~~



莒縣保險理賠服務專員


我家的保險都報過很多次了,我買的是醫療險,每年看病自費部分都給保銷了,我老婆買的是大病保險,今年她查出癌症,不僅治療費用給報銷了,還一次性給了20萬的保險金,真是解決了家裡的大問題,所以我家現在每個家人都上份保險,以防意外。至於那些說保險公司不賠的,不知道是不是沒有看條款或是沒有把自己的情況和保險公司如實說清楚,搞得自己沒有得到保障。


阿龍95724416


我曾在某保險公司客服中心做過,在職期間,可以說每天都可見到拒賠案例,甚至一天好幾個,遠比爆光的要多的多。但每天也有很多賠付的,針對賠付的客戶,拿到錢大都沒下文了。按約定賠付本是保險公司的義務,本不值一提,若說了倒顯得沽名釣譽,何況又是份內之事,有什麼好說的?所以已爆光之事,不過是一種現象,並不能代表全部事實。

保險作為最大誠信合同,它不是空口無憑的承諾,它是有保險合同的,賠與不賠不是隨意裁定,而是以合同為準!雖然很多保險公司有錢任性,但它不敢任性的應賠而說不賠,畢竟保險公司也是公司,有它的監管機構,銀保監會,若有違規,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不能展業,比如安邦,這是保險公司所不能承受之重,何必因小失大?

另保險法規定,相應偏向弱者,其中有一條意思大概是說,如果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對某條款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解釋,應以有利於投保人解釋為準。

綜上所述,理賠大有人在,而且不止一點點,否則保險公司豈不賺翻了??


A君子如玉N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我是一個從業22年的老保險,自己就親自經手過30多件的賠案。看到您的問題,我都忍不住樂了,肯定有成功的呀,而且應該說提出理賠申請的人,絕大部分都成功獲得了理賠。

事實上,您只要隨便到網上搜一下“獲賠率”這個關鍵詞,您就可以找到答案。

去年,也就是2018年,全國壽險業務獲賠率為98.17%。也就是說,買了保險提出理賠申請的人,100個人裡面僅僅有2個人被拒賠,剩下98個人都獲得了賠付。

那為什麼很少看到媒體有去報道成功賠付的案例呢?

第一、太過平常的事情沒有報道價值,無法吸引大眾注意力

銀行裡,每天都有人去存錢、取錢。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媒體如果去報道,你今天去銀行順利的取到了自己的存款。相信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媒體有病——去銀行順利取出自己的存款,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這也值得報道?

但是,如果你去銀行無法取出自己的存款,媒體如果去報道,相信立刻就會吸引到大眾的注意力。因為這個事情跟自己也有關,所以大眾普遍的想法就是:銀行出啥事了,怎麼會取不出錢呢?我的錢會不會也取不出來?

如果媒體再有意描繪一下取錢的人多麼可憐,多麼無辜,他多麼需要取出這筆錢,而銀行又多麼冷漠,多麼機械呆板,就是不肯給這個可憐的人拿錢。相信立刻會有無數人對銀行充滿了憤怒,並且站到取款人的身邊支持他,繼而形成所謂的熱點事件——這正是媒體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唯有如此,公眾才會關注這個媒體,才能幫他引流,帶來財富。

媒體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挖空心思的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事出反常必有妖,反常的事情,才會調動公眾的熱情,引起公眾的關注,才有報道價值。

第二、被拒賠的人往往主動向媒體爆料,希望獲得輿論的支持

保險公司不會吃飽了撐的,專門針對某人去玩有意拒賠的花樣。因為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十分愚蠢的——拒賠的那點兒錢,可能還不夠一個戶外廣告的錢。但是卻為此導致品牌美譽度下降,引來公眾的惡評,這對業務發展十分不利,也會給自己帶來極高的運營成本。

保險業內有一句話叫做:保險是賠出來的。正常情況下,保險公司賠的越多,越有利於保險業務的良性發展。因此,最希望保險能夠順利賠出去的,恰恰是保險公司。對於拒賠的行為,保險公司一般都十分慎重。一定是有拒賠的充分理由,才會提出拒賠。

而被拒賠的人往往不會反思自己是否有問題,例如:是否有意無意的違反了最大誠信原則?是否對保險責任的界定產生了誤解?當然,這裡面也確實存在因為保險業務員誤導而產生的誤解。被拒賠的人通常對於保險公司的拒賠行為充滿敵意,希望獲得社會輿論的支持,從而給保險公司施壓。

所以,被拒賠的人往往會主動給媒體爆料,而媒體在收到此類爆料的時候,往往都極度興奮——又一個社會熱點即將爆發,又將會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當今社會是一個網絡社會,誰能吸引公眾的眼球,誰就能獲得財富。因此媒體也喜歡有意無意的帶偏節奏,要“做一個有態度的媒體”,從而引發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一旦客戶把保險公司告上法庭,媒體更是跟過節一樣狂歡。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我國的法律受輿情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保險公司鼓足勇氣拒賠的後果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和諧很重要,誰讓你是保險公司呢,財大氣粗的,就當是花錢買和諧,為社會做貢獻吧!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雖然98%以上的人順利獲得了理賠,但是這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所以無論是當事人本人還是媒體都不會去大肆宣揚。而拒賠的人比例雖然僅僅只有2%不到,卻往往可以在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於人們覺得保險公司拒賠是常態。


最後,公佈一組數據,就當是科普吧!

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3.8萬億元,賠付支出1.2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和10%。
2018年,中國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6897萬億元,同比增長66%。
其中農業保險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2%。
責任保險為醫療、環保等領域,提供風險保障866.1萬億元,同比增長244%。
意外險為投保人提供風險保障3808.9萬億元,同比增長32.8%。

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8.3萬億元,較2018年初增加了9.5%。(來源:新華社)

我是野豬,回答完畢!


險道求生的野豬


作為一個專門寫負面理賠案例的作者我來回答你吧。


=============

第一、並不是因為拒賠多,所以才寫拒賠。我文章的本質是普及保險知識,然而,寫理賠成功的文章,卻發現大家不愛看,普遍認為這是保險公司應該做的,更多的噴子則認為是軟文,理賠是保險公司為了騙大家買保險專門賠付的。海哥當時就驚掉了三觀,驚訝於這些人的腦洞能力,說什麼3000城管可以登錄日本,我看300噴子征服宇宙才對。


=============

第二、於是我改變了思路,寫保險糾紛。實際上最開始寫保險糾紛真的很困難,因為不能讓這些讀者產生保險不賠的想法,需要在中間穿插大量的保險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識,還要對於為何拒賠有明確的時間線原因。並且講解出來拒賠原因,拒賠是否合理。然後順帶普及保險知識。這樣後果更加嚴重了,更多的噴子,但是也有更多的網友表示,這種用案例說保險的形式很新意,大家發現通過拒賠案例來學習保險知識確實有趣多了,不枯燥,可以看到法院判案的過程,以及可以學到假如自己維權時應該怎麼做。


=============

第三、有部分網友的鼓勵下,海哥也就慢慢的寫了將近兩百篇的【案例說保險】系列文章,基本全是拒賠情況,以至於有段時間,都沒有案例可以用了。最終還好,找到了案例庫----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判決書。司法判決書的案例除了沒有對應的圖片證據,但是更多的是司法判決檔案,更有說服力。讓更多的網友知曉的,目前我國的保險法以及司法判決中對弱勢方的偏袒。很多案例,大家都知道保險公司不賠是對的,但是司法就是判賠了,很多網友都為保險公司說不公平。


=============

第四、當然,有心的網友們確確實實通過【案例說保險】系列文章學到了各種保險知識,以及出現糾紛時如何通過法律維權。但是更多的無腦噴子也讓諸多網友哭笑不得,不看內容,或者看到保險不賠就立馬開噴。所以經常看到有保險受益者在下面惱怒的罵噴子們。


=============

第五、海哥想說,各大保險公司每年都有賠付數據,基本都在98%甚至99%以上的賠付率。並且建議大家看到拒賠時候,應該抱著深究問題,多問一個,拒賠時候保險公司怎麼說的?你會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至少海哥的200篇拒賠文章,這句話就是大殺器,即使很鬧騰的噴子,這麼一問,90%的噴子就不說話了,因為他也是道聽途說,沒有真憑實據啊,剩下10%會說的,你會發現理由讓你笑噴各種拉低道德下線刷新三觀:什麼買了重疾險,小孩感冒了不賠的;什麼醫療險為什麼不重複賠,我目的就是為了多賠;什麼我就就是檢查出病了,所以才買保險,讓保險公司賠;什麼買保險不如發輕鬆籌。


=============

第六、要想保險沒有糾紛,海哥建議:

①找專業的人配置方案

②多問幾個業務員你可以瞭解更全面。

③學習點兒基礎的保險知識,網上一搜一大堆。

④按照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來買,不要給洗腦了。。



海哥說險


我是“話險為宜”,一名財經領域創作者,非保險從業人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保險公司是賠得多還是不賠得多,我們用數據來說話,先上一組數據:

可以看出,保險行業中很多保險公司的賠付率都在97%以上。至於為什麼很多人都只聽過保險拒賠,而鮮少聽到保險理賠。究其原因,大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感覺。

一方面,被保險人被拒賠後,不先思考自己被拒賠的原因何在,而是一味指責保險公司騙人。說保險公司是合法的的傳銷組織,收了保費之後就不管不顧,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原本就深受非議的保險行業更加陷入泥區;

另一方面,很多無良媒體為了博眼球,沒有經過相關調查,肆意醜化事實,將一個普通的拒賠案件,硬是說成了保險公司公司店大欺客,壓榨消費者。加上如今互聯網的興起,文章的傳播性十分之快,更加深了大眾對保險的誤解。

況且,再想想,保險公司的年入保費以“百億”為單位,倘若成功理賠的案件很少的話,整個保險市場早就亂成一鍋粥,消費者不會允許,國家更難以容忍。

所以,從國家如今大力扶持保險業發展的各種政策制定之下,可以看出保險理賠少只是無稽之談罷了。只是別有用心的人的出於利益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的肆意抹黑罷了。再者說了,保險業務本質上是一份合同,合同受到條款約束,脫離條款或是違背條款,合同中所約定的利益便沒了。

據瞭解,很多人被拒賠的原因都是違背了合同內的條款,其中有的條款簡單易懂,如:保險合同規定,有60歲以上的不能投保,而有的人為了需求健康保障,私自修改年齡,等到理賠時被查出來給出拒賠的結果後卻倒打一耙,指責保險公司騙子。明明是自己有錯在先,但還是想一吐為快;但也有些一些條款比較難懂,比如說保險中的健康保險,在保險合同生效之前都需要一個等待,長短不等,有的要90天,有的180天,但是有的人在保費交付過程常常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保費欠繳,欠費之後,保險合同一般有60天的寬限期,以及2年的復效條款。而復效條款撞上等待期,這是多被誤解的,有的認為等待期應該從第一次繳費算起,有的則認為應當從復效之日算起。而且有別於英美國家對於此的明確認定,我國目前還未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規定。

不過就算如此,在法院的判決過程中,通常會偏向弱勢群體,即投保人。作出有利於投保人的判決,就如同上面那個關於復效後是否需要等待期的爭議,如果被保險人在復效後的的一段時間內(即低於一般等待期)內出險,法院會判決其等待期為第一次繳費之日算起,而並非復效之日算起,所以,保險人對此應當給付賠償。

寫在最後:

並不是所謂的很少聽到成功理賠的保險案件很少,就一味認定了保險公司都是拒賠。要知道人的交際圈是有限的,在一個狹窄的圈子的所見所聞去探討一個大範圍的東西,其真實性本來就是有待商榷的。部分險種的保險條款複雜難懂是事實,但是隻要我們在購買之前能夠詳細瞭解保險條款,確保了自身符合保險合同的要求,而該保險也確實能夠為自己帶來保障。合同按條款辦事, 只要自己符合保險合同條款的規定,走到哪兒都有理!

保險不會騙人,人才會騙人。我是“話險為宜”,客觀、中立看待保險,還原保險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