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上舊精魂》文化心理——佛教傳入前後關於修煉觀念的轉變


《三生石上舊精魂》文化心理——佛教傳入前後關於修煉觀念的轉變


第三部分

前面我們說到了從印度傳入的幾個觀念,這些觀念不僅成為了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它們背後的一些規則也改變了我們的文化心理,最典型的就是修煉的禁忌問題。我們現在都覺得,禁慾是修煉的前提,但這種心理其實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而是佛教傳入後,兩種文化不斷交融形成的。前面說的輪迴體系引入後,情緣的觀念形成了,在男女大防方面的修行禁忌也漸漸趨於嚴苛,正所謂“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進入宋代,理學更是把“存天理、滅人慾”作為重要的準則,不能不說這與佛教的影響有關。所以說,佛教對我們的影響,其實並不僅僅是給小說故事提供了素材,在漫長的互動中,它已經成為了我們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現在我們進入第三部分,看看得道成仙的修煉與禁慾之間的關係是如何演化成現在這樣子的。

東漢之前還沒有輪迴說的時候,我國追求的是昇仙,而昇仙的手段除了服食藥物以外,就屬《素女經》《黃書》裡記載的房中術了。在古代的筆記小說裡,這種假說反映在許多層面。比如《漢武故事》就有一段演義說,霍去病貧賤時曾經見到神女顯靈,神女要與霍去病行男女之事,霍去病不願意,神女就離去了,後來霍去病青年病重,皇帝為他祈禱問神時,神女答覆說他精氣少,我想幫他延續他卻不肯,現在則無藥可救了,必死無疑。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至少在東漢前,人們還認為男女之事是有助於延年益壽並且有滋補的功效在。但佛教傳入後,這種思想則出現了鉅變。佛教認為這種事情無助於成道,不值得提倡。在漢譯佛經裡,就有許多類似交合而損害了修為的故事,裡面總是有一個設定,就是修煉時接觸了女人就會失去自己的道行,這就和中國本來的觀念背道而馳了。

隨著佛教漢化,儒家思想也在不斷強化,主流價值觀漸漸發生了轉變,佛家禁慾修道和儒家自控自律的思想有所暗合。而從文學來看,從這控制裡打破出來的情感也會增添故事的曲折性,於是,男女之事損害修為的說法也就漸漸被接受了。下面我們分別講一個印度的故事和一箇中國的故事,看看禁慾修煉的文化心理是怎麼從印度來到中國的。

先來講一下印度一角道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長著鹿角的仙人在山裡修行,有一次因為大雨上山滑倒了傷了腿,十分生氣,詛咒這個國家十二年不下雨。國王很煩惱,張榜求賢,希望能想辦法讓仙人法術失靈。有一個淫女就揭了榜,帶著五百美女和很多被偽裝成果子的春藥上山尋找仙人。通過一番勾引誘惑,淫女與仙人交合破了他的法術,並且以果子吃完要去取為藉口把他帶回去,向國王領了賞。國王沒有為難仙人,把他留下當了個大臣,但仙人在王城中住了一段,很懷念林間,就被國王放還了。隨後在山中修煉了一陣子,法術就又回來了。這個故事其實挺無趣的,仙人一被誘惑就立刻中計失去修為,再入山林一修道,神通就可以復原,回頭是岸幾乎沒有成本。研究者認為,主要是因為釋迦牟尼出家前也曾經娶妻生子,如果這種敗道不可挽回,就會令原始佛教很難自圓其說。

而漢化以後,我們的懲罰就比較嚴厲了。中國類似交合敗道的故事裡,最有名的是月明和尚的故事。和印度的原版故事不一樣,我們的月明和尚本身沒有作惡,只是因為沒有參拜當權者從而得罪了他們,被派去引誘他的是一名被當權者逼迫而不得不去這麼做的妓女。妓女想出的引誘方式,是假冒新寡的婦人,要求借宿,然後裝病。最終的結果是和尚圓寂了,轉世成了一名妓女,算是受罰。與佛教一角道人的故事對比來看,我們的和尚很無辜,但受到的懲罰卻更重,故事的結局是中國式的,犯了錯誤就要承擔,破戒的代價是付出生命,轉世也帶著恥辱的烙印,這比印度傳說裡仙人只是簡單被剝奪了一段時間的法術要嚴重得多。同時,對於引誘的處理更委婉,也更符合中國的審美。中國向來不覺得五百美女、八百美女這樣的人多勢眾有多麼高級,我們小說家的設計是讓妓女用寡婦的身份加上裝病來引發和尚的憐憫之心,再用強權霸凌給予這個妓女被逼不得以去引誘和尚的理由,這種設定比一角道人裡那個為了賞賜而純以色誘的淫女要更能體現人性。

說到這裡,第三部分我們也講完了。在佛教傳入之前,我們認為男女交合是有助於修煉的,還有很多道家的書籍專門涉及房中術修行方法,但佛教傳入以後,我們接受了交合敗道的說法,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得更加極端,懲罰也更加嚴厲,通過小說的文本也可以佐證這一點。

總結

說到這,今天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來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為你分享的內容。

首先,在漢化進程裡,印度佛教人物原始形象大多經歷了許多改變和加工。比如四大天王裡多聞天王的身份,在過去近千年裡被不斷矮化,他的職能也漸漸被中國本土的人物瓜分;他的兒子那吒漢化成了李哪吒,被賦予了很多點鐵成金的法寶和能力後,那吒形象也從原本的五頭六腕也最終定型成了三頭六臂。

其次,我們說到了宗教運轉機制是如何在本土化過程中逐步完善和發展的。對比了《柳毅傳》和原始佛教中龍女報恩的故事,在藝術上有了哪些進步。隨後我們講到了鬼和輪迴系統的形成,有了這些作為基礎,我們才延伸出孟婆湯和月老,以及前生後世的情緣……而這些,都為我們的文本創作提供了豐沃的土壤。

最後,我們說到了在運轉機制下的修煉存在什麼樣的約束條件,這些約束條件又是如何變化的,並且以禁慾為例子做了說明。修道要禁慾是從佛教傳入後才有的。慾障的概念引入後,我國出家人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出現了徹底的轉變。然後,我們用一角道人和月明和尚的故事作為對比,看到了我們本土化以後對愛慾大防鏡面一般的另一個極端。

佛教進入我國的時間太久,在將近兩千年的本土化過程中,它流傳下來的各種觀念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血液,成為了我們自身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文化體系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消化能力,使我們能像滾雪球一樣,不動聲色地領受、吸收並同化外來的事物,最終迭代出自己特有的輪廓。而這本書就是從我們古代的小說故事文本里,為我們抽絲剝繭一般還原出了這個過程。對這個過程的回味,有助於我們看清我們民族的喜好、慾望和性格。

佛教為我們的國家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遺產,還遠不止於本書提到過的小說故事,比如古建築裡的佛寺、石窟;比如國畫中的佛畫、寫意;比如琵琶、胡琴、羌笛等等來自於佛教國家的音樂;比如跟著佛教傳來的藏醫;比如從清談、禪宗衍生出來的禪詩;比如中國哲學與佛教融合後產生的玄學,以至後來的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等等。在這本小書的基礎上,每一個角度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和回顧,帶著書裡的思路回頭再去看它們,或許你會找到一種知其所以然的感覺。

撰稿:李讓眉

轉述:李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