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大唐节度使张议潮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诞生了无数令族人以及后人敬仰的英雄,但也有更多的英雄被埋没在漫漫黄沙中。

不该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大唐节度使张议潮

大唐节度使张议潮,虽无卫霍之威名,但其维护国家利益、镇守祖国疆土之功,并不在二人之下。

公元799年,张议潮出生于沙洲敦煌,其父是大唐工部尚书张谦逸,他出生的这一年,距影响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已经44年了,虽然叛乱被平,但是大唐帝国并没有恢复昔日的荣光,隐隐中有着倒退的痕迹。但大唐,依然是大唐。

虽然出生豪门世家,但那个时期的西域其实并不太平,安史之乱爆发触动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吐蕃在西域也蠢蠢欲动,趁着大唐无力顾及之时,发动叛乱攻掠河西诸州,公元758年至公元848年间,吐蕃对于西域的侵犯让西域诸州人民苦不堪言。在这期间长大的张议潮一直隐忍等待着时机。

不该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大唐节度使张议潮

终于,公元848年,陷于吐蕃日久的沙洲首领张议潮率众起义,这个沦陷于吐蕃之手六十七年的敦煌终于在回归到了大唐的怀抱。

为了及时的传信于唐政府和获得支援,张议潮命令十支信使开始从不同的方向进唐,但河西走廊的地势何其复杂,唯一临近大唐的东面早已被吐蕃严密封锁,十支队伍中,最终也只有敦煌高僧悟真率领的那一支成功入朝,而这一天距离他们出发已经两年有余。

这期间,张议潮并没有坐等中央政府的支援,而是整军备战,开垦农荒,并利用吐蕃内部的矛盾,纵横捭阖,接连收复了瓜州、甘州、肃州等十一州,除了凉州以外,其余散落之地尽被收复,极大的鼓舞了河西走廊的其他被吐蕃压迫的民族。得到消息的唐政府也派军西进,和张议潮首尾相应,收复了吐蕃的三州其关。河西走廊的回归振奋了大唐王朝的信心,张议潮被封为金吾卫大将军,这片被吐蕃侵占了近七十年的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大唐的怀抱。

不该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大唐节度使张议潮

大中十年,吐蕃再次进犯沙洲。但是这一次张议潮奔袭千里,仍旧手刃了土浑王,从此他治下的领土,吐蕃人在不敢觊觎。自小生活在吐蕃强权统治下的张议潮虽然生在异族文化治下,但是听闻老人们口中的大唐是多么的强盛,多么的让人自豪。凭借着强大的民族荣誉感和文化归属感,张议潮内心充满了对大唐王朝的向往,可以说,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一直在支撑着张议潮,一定要为国尽忠。公元861年,已经63岁高龄的张议潮经过三年的艰苦战争,终于收复了最后一块失地—凉州,据史书记载“河陇陷没百余年,至是悉复故地”。归朝期间的几年中,张议潮继续扩大战果,巩固既得失地,彻底的稳固着祖国的大西方。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留守京师为质的兄长张议潭去世,依唐旧制,大将在外,必有亲近留质京师,已经69岁的张议潮决心亲自入京为质。公元872年,张议潮于长安驾鹤西去,享年七十四岁,自此,伟大的民族英雄走完了他光荣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