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年齡跟大人出去旅遊最合適?

一條快訊


孩子多大跟大人旅遊合適,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是經歷了從看別人操作,到自己實踐,最後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方式。每個孩子和家長的情況不一樣,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和家人的方式,只有適合自己家庭和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現在的育兒觀念裡,對於帶寶寶旅行,基本分為兩大陣營:一是新派育兒觀念,堅決支持早帶出去旅行;二是保守派育兒觀,認為孩子太小不宜旅途顛簸,堅決要求孩子有一定自理能力了才帶出去旅行。可以說,每種認知都有自己的道理。

新派堅決帶寶寶旅行

首先,有錢,有閒,這是帶寶寶旅行的基本條件。帶寶寶旅行,這是建立在一定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的,國外已經流行很多年,而我們國家隨著這些年經濟發展,百姓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帶寶寶旅行,在經濟方面,很多家庭已經可以承受了。

同時,年假,各種大小長假,也讓年輕一代父母有了帶寶寶旅行的時間。回到上一代,70.80.90後的寶寶們,被帶出去旅行的,應該說是極少的,那時的父母,大多都沒那個時間,經濟方面也都沒現在寬裕。

其次,經常帶寶寶旅行的父母,大多都是極度熱愛旅行的旅行達人。

旅行達人,首先是很能幹的,出發前做攻略,旅途中還要應對各種突發問題,旅行達人們絕對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他們熱愛深度遊,自由行,那種景區拍照打卡,不是他們的追求。其次,他們的體力也都是很好的,手能提,肩能扛,“揹包族”、“驢友”,這樣的稱呼不是白叫的。所以,他們能帶寶寶出去,也是有這樣的軟實力:會籌劃旅行,帶寶寶體力能支撐。不追求旅行的景點打卡,更注重旅行時內心的感悟與體驗。

帶嬰幼兒旅行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寶寶在長期的旅途中,經歷各種的環境,接觸不同的人,一定程度上,確實也可以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更懂得與人交際。但這一切也是建立在父母強大的旅途應對能力,和時間財力的支撐下,才可能完成的,同時由於孩子,年齡太小,旅途中的各種不適,也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突發的病痛,這些都是需要內心強大的父母,去應對和處理的。

老派保守育兒,堅決要孩子大點才出去

可以說大部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這種觀念的堅定擁護者首先,他們年輕做父母的時候,就鮮有帶寶寶遠行,思想裡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其次,我們說“隔代親”,也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容易對於幼兒,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寵溺。所有的決定和想法都以要保證好幼兒的生活品質為出發點的,居家照顧與遠足旅行比起來,顯然前者生活品質更高,可以被照顧得更加精細。

他們更支持一日或半日短時外出,在他們看來,在小區和本地公園與長途跋涉後所到的景區,對於嬰幼兒來說,其實是差不多的。這樣的好處也很多,就是孩子可以在一個,相對穩定而熟悉的環境中成長,在一個比較規律的生活中被養育,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活是很有安全感的。

就我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言,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我本身就不是旅行達人,我期待中的旅行,是自由一點,輕鬆一點,每天帶孩子已經很累,如果只是換一個地方帶這樣的嬰幼兒出行,那樣的旅行並不是我所期待的。還有就是上次,帶一歲半的妹妹去草原,因為草原風大,回來她就大病了一場,6歲的哥哥就沒有問題。我實在是很心疼,綜合各方面考慮,就我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來說,目前我是更願意,等孩子更大一點,有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再和我一起去長途旅行。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切忌焦慮與跟風

隨著微信的普及,現在有一種隱形壓力,叫做朋友圈壓力,就是如果好友們都在曬美食與旅行,你不曬,就有一種隱形的壓力,內心會有隱隱的失落,彷彿過得不夠精緻,也沒法向好友們宣稱,你也過的很好。帶寶寶旅行在有的人眼裡就是一種曬朋友圈的好材料,“你帶寶寶去得,我也能帶寶寶去”,這種攀比與跟風,往往已經失去了帶寶寶旅行的初衷,變得自私而功利,是萬萬不能提倡的。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也帶偏了不少焦慮的父母們。他們想要更科學的育兒,便從嬰兒時期抓起,帶上嬰兒去行萬里路,讓他們可以長見識,懂交際。但其實人的一生那麼長,刻意的學習和訓練,其實可以放到更大一點。對於嬰兒來說,他們最大的任務,就是把身體養好,沒有了這個根本,其他都是免談。

我反而支持那種,父母本身就非常熱愛旅行,只是順便帶上孩子的情況。首先這種父母有豐富的旅行經驗,遠行也靠譜。其次他們有體力可以安排這樣的旅行,因為帶個嬰幼兒出行行李會多出一大截,旅途中抱孩子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對於旅行沒有那麼強的功利心,旅行之於他們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這樣的父母,我由衷的表示佩服。

尾聲

寶寶多大才能跟大人去旅行,這一定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沒有同樣的父母與同樣的小孩,但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時間,我認為長途旅行的話起碼要6個月左右。因為6個月左右的嬰兒,才有獨立坐立的能力,在這之前,他們只能趴著躺著,帶上嬰兒車,他們也只能躺在車上,看到頭上的一片天,6個月以前的嬰兒,也不適宜長期豎抱和長時斜靠著坐立,這樣對嬰兒脊柱發育不利。另外,6個月以前,雖然吃母乳的孩子體內仍有母體抗體,但是由於月齡實在比較小,比較容易被感染。孩子一旦生病,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自愈能力是比較弱的,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小病也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變成大病,這是一定要重視的。

其實最瞭解自己孩子的就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孩子身體夠健康,旅行的準備工作又已經做得夠到位,旅途中各種具體的寶寶問題都有應對預案,那麼多大能旅行,我想大家自己也就都能衡量了。如果自己評估之後,覺得目前帶寶寶出去有困難,那就等孩子稍大一點,不要心急,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事。

總之,多大帶寶寶旅行,這是非常個性化的一種選擇,不分對錯好壞,適合自己家庭的,就是最好的選擇。朋友們,你們認為孩子多大能跟著大人旅行呢,歡迎留言點贊關注討論喲!


終身父母經


不管多大,至少可以試試看。

我家孩子不到四個月的時候,坐飛機回姥姥家過年;1歲的時候,開長途800公里回奶奶家過生日。這些長途旅行,都沒有不適。

此後,我們又不斷的飛機+自駕的遊玩模式。目前3歲1個月,已經飛機遊過廈門、深圳、貴州,自駕遊過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湖北等。

只要孩子習慣了,就沒問題。在遊玩的過程中,他的視野和見識得到很大的提升。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苦惱嗎?我可以分享一下:

1.飛機旅行(2歲前機票1折,2-12歲是五折。)

第一次坐飛機,我們託運了所有行李,給他準備玩具,奶嘴,甚至iPad。結果都沒有,因為起飛時喝了母乳,一覺睡到降落。

1歲以後,我們準備玩具,ipad,零食。一般起飛的時候喝點牛奶,也可以多睡會。萬一醒來,零食和iPad都是殺手鐧。



2歲以後,只需要零食和繪本就好了。他對外部環境更感興趣,我們不斷的給他科普一切看到的東西,甚至說說詩句,唱唱歌之類。2-3小時很容易度過。

2.自駕長途旅行。

第一次開長途的時候,800公里分為兩天來走。當時他的睡眠習慣還是玩2小時,睡2小時,所以都是準備哄睡的時候上車,走兩小時就休息。

此後的長途旅行,都是媽媽和孩子一起話癆,尤其2歲以後。累不累?很累的,因為往往一嘮叨就是10小時。但是大家的興趣點太多了,根本不覺得累。譬如碰到路牌就喊路牌,譬如喊車型,譬如看白雲看風車看雪看羊等。



3.到達目的地的遊玩。

18個月以前,腰凳必備,又輕便又省力。譬如14個月的廈門之旅,我整整背了3天。只要姿勢正確,也不會有腰疼之慮。

18個月以後,我覺得租車或駕車很重要。公共交通時間和空間的不確定性,會讓孩子煩躁不安。

到了目的地,就是盡情的玩,而不是走路。譬如沙灘、動物園、草原、輪船等。即便是爬山,也要一邊爬一邊玩,不知不覺就走過去了。


所以,題主問多大可以一起出遊?

我覺得從旅行的角度來講,多大都可以,只要你做好準備,嘗試一次,他很快便能適應。

如果說從遊玩的角度來說,18個月以前,腰凳必備;18個月以後,租車或打車必備。以玩為主,不急於求成。


遛娃實錄


你好,我是麥穗兒媽媽,小麥

麥穗兒快5歲了,我和麥穗兒爸雖然不是旅遊達人,但是旅行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娃後,也急著帶孩子去見見這美好的大千世界。懷孕時都把計劃做到寶寶5歲以後了呢。可是現實啪啪打臉呀!

麥穗兒三歲前的出行安排:

生寶寶時33歲,剖腹產,生產時有失血,加上父母年齡大,月子裡沒捨得讓老人跟著操勞,晚上親自照顧孩子,身體恢復的慢。一直母乳餵養到2歲2個月,斷奶前身體一直感覺很疲乏,提不起力氣,直到孩子斷奶後兩三個月,才覺得身體狀況明顯的好轉。

  • 孩子小沒出去旅遊有我身體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考慮。生孩子前覺得三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大孩子了,可是親自養育時才知道,即使孩子夠懂事、行為上也像個小大人,但是孩子的身體狀況依然是小孩子,一旦生病,需要得到及時可靠的治療。而在旅途中很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耽誤治療。還有,旅途中孩子生病,通常都是突發性急症,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處理不及時,很可能留下隱患。有些病,是家長仔細一些就可以讓孩子避免的,為什麼讓孩子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候承受那些多餘的病痛折磨呢?!所以,從餵養和安全方面考慮,我不贊同在孩子三歲以前帶孩子出遊的做法。
  • 當然3歲前我也不是帶孩子悶在家裡的,就是在所在城市及周邊,車程不超過一個半小時的範圍內活動。爬山、玩水、野餐、露營、採摘;科技館、水族館、博物館、動物園;看話劇、看電影、看演出;大型的小型的兒童遊樂場、職業體驗館……即使麥穗兒玩不了什麼,我也帶她都去參觀、感受,豐富對她的感官刺激。很多家長帶孩子去旅遊,就是為了讓孩子長見識。三歲之前我沒帶孩子坐過火車、飛機,沒帶孩子去外地旅遊,可我的孩子並沒有因為沒帶她出去旅遊就顯得“沒見過世面”。二線以上的城市,絕對有足夠多的資源來讓孩子見世面,在寶寶小的時候,這些地方夠你和孩子好好感受的了。而且也不會把大人累的夠嗆,孩子也不會因為旅途時間長各種煩躁。

薰衣草莊園遊玩

野餐

兒童劇演出

水族館

博物館

麥穗第一次出遊

麥穗兒三歲半時,麥穗兒爸爸去北京出差學習,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帶孩子旅行。在爸爸學習的時間裡,我帶著麥穗兒去適合她的地方遊玩。三歲半的麥穗兒在外用餐已經不用我操心了,一個輕便的兒童傘車,就能解決她走不動和想午睡的問題。我拿著東西抱不動她時,她也可以跟我走路堅持一段時間。動車上8個小時,我們讀繪本,吃零食,看動畫片,再小睡一會兒,偶爾的到站停靠,讓孩子一路上充滿新奇和愉快。第一次旅行給她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記憶。

麥穗兒第二次長途旅行

麥穗兒四歲時,姥姥姥爺連續三年跟我提出要帶孫女一起去三亞,第四年我終於同意了,因為有了夏天去北京的經歷,我知道她已經具備了去旅行的條件,身體上的和教養上的。但是這次飛行要從中國最北到中國最南,還是在三九嚴寒的季節,地域跨越大、氣候跨越大、飲食條件改變多,再加上坐飛機對孩子耳朵的影響,我想著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事實證明,對於孩子不要存僥倖心理是對的。麥穗兒下飛機當晚,一隻耳朵很疼,我們教她很多種方法依然沒辦法平衡她的耳壓,孩子雖然很不舒服但是可以不哭不鬧的配合處理,這讓我們特別欣慰,第二天早上症狀消失。第二天麥穗兒還是輕微發熱流鼻涕,三天後症狀消失。七天的旅行安排,其實孩子真正撒開了玩的時間只有三天,這還是問題輕微的情況下,如果再有水土不服之類的情況發生,那這趟旅程不就是給孩子平添煩惱了麼。

感受

  • 對於四歲多的寶寶,長途旅程都有很多負擔,真無法想象還不會清楚表達自己情況和情緒的小寶寶們,在長途旅途中能獲得多少快樂,如果快樂都談不上,上哪兒說什麼教育感受。

  • 很多帶小寶寶遠途旅行的家長並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的,只是滿足自己的慾望!如果資金和時間足夠充裕的家庭,帶孩子慢慢的旅行,還能很好的避免“時間緊任務急”給孩子造成的身體負擔。家裡資金有限,頂著出行高峰,帶著小寶寶出遊的家長就是在拿孩子開玩笑。
  • 想帶孩子從小就體驗旅行的快樂和意義,請提前在孩子用餐、行為、禮貌、表達方面的教育上下功夫,一趟旅行觸動不到孩子任何的感受體會,那只是換個地方玩或者換個地方撒潑而已。
旅行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體驗,小學之前帶孩子旅行很有必要!但是我真心建議,在孩子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狀況和情緒的年齡,不要帶孩子出遠門,毫無意義!真出點問題,實屬人為製造不幸而已!

我是小麥,持續更新優質的育兒內容,請關注我吧!和你一起,育兒育己,共同成長!


卡麥爾育兒


寶寶多大年齡跟大人出去?我以為,起碼在3週歲以上。不說懂事,多少得懂點大人的話。

去年,我和老伴帶著一歲多的孫女,回老家伺候年邁的父母。回來的時候,孫女整整哭鬧一路。

當時,我們先坐的是長途大巴,開始孫女覺得怪新鮮,加之我們不停地逗她玩,不停地給她吃各種好吃的零食。其實,也就是怕她鬧。可是,高興了沒一會兒,便有些不安分,不耐煩了。哼哼唧唧,在我和老伴身上爬來爬去,接著,哭鬧起來,不住地要從我們身上掙脫開,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不敢鬆手。孫女愈發感到不自由,鬧得更厲害。從我們身上滑脫,鑽到椅子下面,在地上打滾,無論怎樣抱她,拽她,她就是不起來。我和老伴累得筋疲力盡,無計可施,毫無辦法。

一歲多的孩子,天性就是毫無約束和束縛地玩耍,其他什麼都不想,不開心,不滿意,就哭就鬧,不講場合和情面。另外,孩子身上不舒服,或飢餓口渴,或者困了,想睡覺了,都會用哭鬧錶答,問題是,孩子的這些表現,大人不一定能夠感覺得到。

哭鬧了幾個小時,總算下車,到了機場,孫女頓時活潑起來,情緒極好。我們抓緊時間,給她吃午飯,在候機大廳,孫女到處跑著玩,看著她開開心心,我們鬆了口氣。

等坐上飛機,不一會兒,孫女重新上演大巴車上的一幕,而且變本加厲,鬧得更加厲害。問題是,飛機上空間狹窄,遇上氣流,顛簸的厲害,別說空姐不讓站起來,就是讓站也難以站住,再想把孩子抱起來,根本不可能的事。我們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再也無能力哄住孫女了,鄰坐乘客見狀,也幫我們哄,孫女不吃這一套。看到孫女哭的極其悽慘,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本來,帶孫女出這趟遠門,實屬無奈。既然非出來不可,也有心讓她見見世面。其實不然,小小年齡,對大千世界,並不是多麼感興趣,未必就有家那麼好。甚至在家,在床上玩起來都比出門在外開心。再者說,孩子到四五歲,甚至六七歲,才多多少少記些事。

孩子太小出遠門,大人小孩都遭罪,真想讓孩子長知識,見世面,先把家門前的新鮮事物,讓他多看看,多走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以為,這個"足下",就是讓孩子從門口玩起,再大大,等他懂事,記事,做好做足功課,再帶孩子遠行,不遲。


林中漫步LI


我第一次帶大寶去旅行的時候,她只有8個月。

當時我父母也會說,她這麼小帶她出去多辛苦啊、而且她什麼都不懂的。

我不這樣覺得,任何一次旅行都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長。

第一次旅行的時候雖然她年齡很小,但是在車上、在景區她依然很興奮。很多事情她已經感受到了,只是無法表達。

到現在,我們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出去旅行。

去年夏天二寶只有7個多月,我們帶兩個寶貝去了海邊。二寶雖然只有7個多月,但看到大海依然很興奮,在海邊玩沙子的時候特別地開心。

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又帶孩子去了深圳、香港,兩個孩子整個旅程中都很懂事很乖。尤其二寶,一坐飛起或車就睡覺,到了玩的地方就醒了。

看到不一樣的城市、不一樣的風景,孩子們也都非常地開心,玩的不亦樂乎。

任何時候都可以帶孩子去旅遊都是可以的,只要你覺得合適。

多陪孩子去旅行,一定會讓孩子擁有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開闊的視野。

我是暉雪琳源,歡迎關注我的日常生活,每天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共同成長。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收藏,私信。


暉雪琳源


我覺得帶孩子旅遊出了月子以後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就沒問題!我們也是帶著孩子從六個月就開始到處玩兒,省內、省外,大半個中國孩子幾乎都去過,記得在幼兒園小班時,老師問,牛啊羊啊都在哪裡?其他孩子回答在羊圈在牛圈,而我的孩子朗聲答道“在大草原上,青海湖大草原有好多吶~”,老師專門給我說了這個事情覺得我們帶孩子出門旅遊對孩子的眼界、知識面很有幫助。所以趁孩子還小,還願意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就儘可能的多帶他去旅遊吧!






香香71598399


說說我的外孫吧!

在娃娃2歲半時,我和老伴帶他參加夕陽紅專列臥鋪七天湖南遊,先後到長沙,張家界,韶山毛主席故居,風凰古城等,小傢伙不哭不鬧,很是新奇,至今己4歲多,能敘述出遊的主要景點和見聞片斷,但需出遊前備個溜娃摺疊車,方便小孩累時乘座推行,出遊回來,當我帶他經過所居城市火車站時,一旦他聽到火車嗚笛聲,就哭鬧著說:外爺,怎麼不帶我座火車旅遊呢?

在去年他3歲時,他爸爸媽媽帶他乘飛機去寧夏旅遊,今年4歲之際與他爸媽乘飛機去海南旅遊,出遊回來,能夠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出遊所見所聞和感受。

綜上:小娃娃在2歲之後,就可以帶他出遊,讓他感受外面的美好世界,先行萬里路,再閱萬卷書,培養他新奇感,同時也能增強娃娃求知慾望!






A一感恩


旅遊不分大小,自己覺得合適就合適。

我退休以後的自駕遊大多都帶著外孫女。最早是在孩子2個半月的時候,我們去的是三海關長城。行程519公里,帶孩子上了長城。

孩子1歲的時候,我們去了廣西北海,居住了兩個月,北方冰天雪地,廣西卻是鳥語花香。

距離最遠的是去三亞,行程3159公里,在海南玩了一個月。孩子六歲之前,我們遊覽了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河北、河南、天津、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山西、山東、廣州、海南、四川、重慶,還有新疆、西藏沒敢帶孩子去。

首都北京,等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去,這是保留的旅遊景點。





老班長1982


不一定吧,要分去什麼地方,我以後要多帶孩子出去旅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孩子多見見世面,見過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眼界。

我家小寶今天不到2歲。過年這幾天自駕帶著去黃山一帶旅遊去了,因為孩子沒有斷奶,一直吃飯不積極,出門在外沒辦法做他喜歡吃的飯也是一回事,爬黃山的時候一直是揹著,抱著上去的,讓他自己走,就在那玩冰(黃山下午,冰封了),不往前走,只能一路抱著揹著,如果能再大點,斷奶好好吃飯了,出去長時間旅行也沒大問題。

還有如果孩子太小,去西部的話還是要慎重。高原海拔高,缺氧,氣候惡劣,容易生病。東部應該問題不大,別太累,避免生病,輕鬆遊玩沒問題!











傑兮


我覺得,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不能概括全部。

就我個人而言。我身體比較好,生完孩子,我都自己抱著寶寶走下產床到病床去的。所以,我沒有什麼坐月子的概念,生完孩子五天我就帶孩子去外面的小廣場了,不過那時候正8月,早上正舒服。周圍老太太媽媽們一陣噓聲。但是孩子可能身體比較好,所以也沒病過。滿月當天,我們為了慶祝,帶她出了趟小遠門,兩小時車程的地方玩了兩天。她挺嗨的。後續我們也經常帶她到處跑跑,都是小遠門。八個月的時候坐火車跑遠了點,後來一歲就更遠了點,直到現在快三歲了,我們帶她跑了很多地方,上山下海,釣魚摸蝦,大都市,小農村,國內,國外,輪船汽車火車飛機,我們反正都體驗過了。沒病過。

我覺得,帶娃出門旅行的關鍵是:

1.寶寶身體素質好,孩子不生病,這是最關鍵的。

2.爸媽身體素質好,爸媽身體好才有力氣帶寶寶。

3.爸媽夠細心照顧寶寶,帶寶寶出門真的要細心,不然就會有新聞裡面的各種危險出現。

4.不要大包小包,有的人出門和搬家一樣,我特別驚奇他們有什麼好帶的,我感覺到處都有賣的,沒必要帶太多東西。而且帶多了東西,不太好帶寶寶。

我們寶寶小時候是純母乳,出門不用帶奶。長大了,我們給她喝純牛奶,各個便利店超市就有,也不用帶。真的省力很多。

帶兩套替換的衣服,一個紗布巾,沐浴露護膚露都有小瓶體驗裝。一把寶寶牙刷和牙膏。

我們不帶水的,寶寶直接喝礦泉水。

另外我們一歲多就不用尿不溼了,之前是帶幾片,到了地方再買,很多母嬰店都有體驗裝送的,我也買過,3-5元一片,還可以。

然後就是一輛寶寶推車,這個很關鍵,遠路無輕擔,不能總是抱著寶寶。自己不舒服,寶寶也不舒服。可以優雅的推車,幹嘛要抱。從小坐習慣寶寶車的孩子,其實不會鬧著要抱。

其他的就是自己的旅行用品,我們也是儘量減少到極致。

總之一句話,能外面買的,絕不自己帶。

這是我的個人帶寶寶旅行經驗。以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