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疫情之下擔心再所難免,正確面對可能出現的疑病恐懼

最近看到兩則新聞,都是關於在當前的疫情之下,有人過於擔心自己不幸染上新冠。

一例是一位高三的學生,因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多次到醫院檢查,經確認沒有感染、身體情況良好,但仍未能成功打消其疑慮,在醫生建議下,尋求心理幫助。

另一例是江門一女子,懷疑得病,跳河輕生,所幸被救起,經過核酸檢測為陰性。

正常情況下,人遇到危險感到擔心再所難免,不過,如果過份擔心,甚至失去了面對的勇氣,那就的確要探究一下自己心理的問題了。

心理學:疫情之下擔心再所難免,正確面對可能出現的疑病恐懼


01

疫情未過,我們很多人的心都懸著。

這些天,心情是隨著疫情的變化而波動的,這樣說毫不誇張。

雖然我們是幸運的,並沒有身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但所處的城市,也不再是病毒絕跡的淨土了。全民皆兵的氛圍,對可能有發熱症狀的人,如臨大敵的舉措,都在提醒我們,要重視,不要對生命兒戲。

所以,我們的擔心並不多餘。

出行必然要戴上口罩,回家用洗手液先洗一遍手,然後再用消毒水消毒,鞋底也要噴點消毒液。

只要警報還未解除,想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裡也已經有了十幾個確診者,難免腦補這些人會去過哪些地方,是否自己正好碰上。

平時有個咳嗽噴嚏的全不當一回事,可現在,多咳嗽幾下,就要去網上查一下新冠的前期症狀是什麼,然後跟自己的一一對照。雖不至於就這樣去看醫生,也會格外關注自己的身體。

疫情之下,我們很多人的心都是懸著的,適當的擔心是對自己的保護。


心理學:疫情之下擔心再所難免,正確面對可能出現的疑病恐懼


02

有種心理病叫疑病恐懼。

森田正馬這樣定義疑病恐懼:患者頑固地認為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堅決要求接受治療。還有的患者已知道自己現在沒有患病,卻堅信將來一定會得這種病,因此對其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負擔。

疑症恐懼雖有恐懼兩字,但它其實是和恐懼症同屬於神經症,叫疑病神經症。

有心理學者主張把疑病症分為幾個層次,最輕的只是對正常身體感覺的過分覺察和注意,其次是輕微的擔心害怕患病,嚴重一些的是惶惶不安地對病十分害怕,更嚴重的是關於患病的超價觀念,極端的形式是以患病為內容的妄想。

這裡解釋一下超價觀念:指並不一定就是錯誤觀念,只是某些觀念帶有明顯的錯誤與荒謬的色彩,比如某些人還堅信地球是方的而不是圓的,錯誤荒謬的超價觀念是思維內容障礙的表現之定。

輕微的疑病神經症可能進行些心理上的疏導,應該就可以了。但嚴重的疑病恐懼就還是需要求治於心理醫生了,就像上文中提到那位因恐懼自己染病,而要跳河自殺的女士。

作為普通人,我們雖不至於會發生這樣嚴重疑病恐懼,但是,出於對自身健康的關注,人難免會擔憂自己的身體。在特殊情況下,不能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隨便出門就醫,那就在家中觀察幾天,有問題了堅決打電話求助就醫;如果沒有問題,那就該放寬心,一切都要相信現實而不是心中的想像。


心理學:疫情之下擔心再所難免,正確面對可能出現的疑病恐懼


03

如何自我消除疑病恐懼?

其實不少人會在某個內心脆弱的時候,感覺身體出現了問題懷疑得病,從而把一些小小的不適擴大。

這種心理下意識中有兩個目的,一來解釋了現在內心的脆弱,是由於身體上的原因;二來把注意力轉移到身體的不適上,以此掩蓋內心的脆弱與不安。

而疑病恐懼者大多在人格上有些神經質。

事實上,疑病恐懼之所以被稱之為疑病恐懼,是因為都是在幾次三番確認了沒有患病,卻仍堅信自己有病。

所以,如果要消除疑病恐懼症的困擾,就是心理上的問題了。

嚴重的疑病恐懼是種心理障礙,應該由專業的心理醫生解決更安心。

但那些輕微的疑病恐懼,或者我們普通人在心理脆弱時對身體產生的動搖,特別是在眼下出行不便,且居家與外界隔離的情況下,可以自行通過一些心理上的方法,幫助自己度過焦慮的疑病狀態。

1、轉移注意力,不要將自己的思想絕大部分地放在身體的感覺上。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這樣只能增加焦慮。特殊封閉的環境本就容易引起心情的鬱悶,這時就要學會自得其樂,無事找事。

2、不要去時刻關注效果。有的人也想轉移注意,但他卻抱著某種這樣做的目的,時不時地回顧一下自己是否還在擔憂。其實人的潛意識的念頭是很難控制的,而且越想控制越不受控制,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任由這種擔憂存在,而繼續自己要做的事,久而久之,自然就不去關注了。

3、要動起來。有了疑病恐懼的人,似乎除了對自己的身體外,對其他的都提不起興趣來,有沒有得病還不清楚,狀態已經表現得很病懨懨,懶得動。這時候就要迫使自己動起來,一來可以轉移注意,二來提高大腦5-羥色胺水平,助於降低焦慮。


心理學:疫情之下擔心再所難免,正確面對可能出現的疑病恐懼


總之,特殊時期,造成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也不奇怪,只是大家在保護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學著滋養自己的心靈,好順利度過疫期!

我是曉愈情感心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網絡小說作者。

專注的心理號,其他有關情感心理問題也會涉及。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