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異地戀死於“慾求不滿”?

曉茹和異地戀兩年的男友分手了,我們陪她吃火鍋散心,席間包子一臉壞笑打趣道:“你們掰了,是不是因為那位‘熬’不住了?”

聽完包子的問題,她朝我會心一笑,喝了一口手裡的飲料,什麼也沒說。

我和曉茹一樣,都是異地戀。

不同的是,我的愛情終成正果,她的,走著走著最後散了。

熬不住?

是有那麼些熬不住的時候。

就像電影《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演的那樣。

分隔兩地的戀人第一次一起入住賓館,一開始睡在另一張床的男生藉口冷,跑到了女生的床上。看女生沒有太大意見,接著開始摟抱女生,並說著那句男生常用的鬼話“我就放在這,就不動了”,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事實證明這話多半是假的,沒過幾秒,男主就開始亂摸,女方無奈呵斥道:把褲子穿上。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被拒後的男生試探性地問“那我把褲子穿上”,女主低頭平靜心情後說了一句騙子,兩人吻在了一起。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整個情節對現實裡異地戀的生理需求反應頗為寫實。

多少情侶高中畢業後選擇在一起,卻不得不去往不同的大學。上大學後的第一次見面難免都會是抑制不住的激情:

男生的小心試探,女生的矜持拒絕,

最終都還是抵擋不住壓抑已久的身體衝動。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當然並非所有的試探都能得到肯定的回應,拒絕也是有的。面對女生的拒絕,真正愛她的男生從來不會責怪女生的掃興或想硬來,而是為自己的急切抱歉。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他不遠千里趕來,見面後的確內心有對性的渴望,但那不是他舟車勞頓來看你的理由。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有性當然好,無性亦無妨。重要的是此時此刻,終於有你在身邊。


比起“生理需求”

陪伴缺失才是異地戀最大的問題

異地戀很苦。有多苦?

是想他的時候,他永遠不在身邊。明明是兩個人,卻不得不練習一個人的生活。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雖然有時候可以打電話打到半夜直至手機欠費,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大多數時候還是得習慣一個人吃飯、上課、去圖書館,好不容易努力堅強了很久,卻在回宿舍那一刻看見門前那些擁抱的情侶時再次被孤單包圍。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有時候就此衝動的收拾東西,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去見對方。儘管旅途再勞累,想到能見到對方,心底的甜會不自覺地洋溢在臉上。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終於見面,緊緊擁抱的那一刻,所有異地戀的苦都煙消雲散。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但可怕的地方就在於短暫的相見後依舊是長時間的分別。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而每一次分別都像是一場凌遲,我們被分別的痛苦和相見的喜悅交替折磨,這種輪迴之痛,比生理需要可怕一萬倍,痛到很多時候我們會想分開以求解脫。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 讀書時或許還好些,畢竟還有漫長的寒暑假和大把可支配的時間。
  • 工作後的異地戀則更為折磨人,那不僅僅是想念對方,更是實實在在被陪伴的需要。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畢業後,我和男友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京。到上海的第一天,人生地不熟的我,拿著地圖徹底迷失在夜晚的街頭,更倒黴的是銀行卡也掉了,那一刻,我真的很想他能陪在我的身邊,我希望一個電話後他就能出現在我的眼前帶我回家,可是他不能。他能做的只是在電話那頭安慰我:

“彆著急。”

現實的無助讓語言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那時,我真的很想說我們分手吧。一萬句“我愛你”都抵不上“我在身邊”來的有用。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異地戀意味著:即使再愛你,卻連幫你擰瓶水這樣的小事都無法做到

不僅無法陪伴,有時更殘酷的是: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刻,無法及時出現。

也許很多人已經忘記了2014年上海外灘的跨年夜,本該是辭舊迎新的高興日子,卻意外發生了踩踏事故,造成了36人死亡。

那天,我跟男友說了我和同事要去參加外灘跨年活動,但是之後手機沒電關機了。

新聞出來的時候,男友一直打我手機打不通,他也沒有我同事的手機號,整個人都急瘋了。

等我回家充電開機的那一刻,不斷湧入的短信和未接來電提醒、電話那頭他著急的聲音,擊中了我長久以來壓抑的內心,那些因為異地戀無數個想哭的日子全都浮現腦海,那一刻從前的種種糾結和考慮都沒了,只有再清楚不過的一點:

沒有什麼事情,比兩個人在一起更重要。

我不願未來的某個時刻,當他需要我的時候,我只能在電話另一頭無能為力。


異地戀,愛情的“試金石”

“熬過異地戀,我們就結婚。”

一場戀愛,能不能活到最後,異地是個再有效不過的“試金石”。

1、它考驗愛人能不能做到“身體忠誠”。

有時候我們想給對方驚喜,千里迢迢跑去看對方,很有可能驚喜變驚嚇,悲慘地撞見對方腳踏兩條船。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連短暫的異地戀都熬不住,那“十月懷胎”的那些日子你又怎麼能指望對方“守身如玉”呢?


2、它考驗愛人的品格。

前面說到那晚在上海街頭迷路痛哭的我,真的很想跟男友分手,我在電話裡發脾氣大吵了一通,他一句話也沒有說,耐心聽我發洩完,繼續安慰我最近的地鐵口怎麼走。冷靜下來的我,也選擇和他道歉和好。

對於異地戀來說,那無數個想分手的夜晚最終沒有分手成功,離不開對方理解包容你因為異地戀或崩潰或不安的情緒。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成熟的戀人會理解女方的黏人並回應,而不是覺得對方煩人


3、最重要的,它考驗戀人在一起的“決心”。

我們有一萬個藉口分開,只有一個理由相守:那就是愛。我們相信暫時的分開,是為了永久的相守,過程儘管艱辛,卻還是堅持下來。

在修成正果的那一天,我們終於能輕鬆回憶兩人是如何共度那段難熬的異地時光:

是北京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對我說“希望有你一起看雪”的期待;

是兩人靠“連連看”、“五子棋”、“大家來找茬”等等小遊戲打發時光的樂趣;

是一有空就來看我的一張張車票;

……

而最終熬過這場異地戀的我們,也對這來之不易的相守倍加珍惜。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也有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比如曉茹,異地的男友越來越忙,忙到再也無暇顧及她和他倆的感情。分手後的曉茹去了地球上離前男友最遠的地方。感情的世界有時就是如此諷刺,曾經拼命努力想靠近再靠近,分開的那刻只想飛離對方所在的星球,越遠越好。

異地戀的需求,到底多可怕

只希望每對經歷異地戀的情侶愛了那麼久,都可以愛到一個結果。


點個“關注”,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圖源:

電影《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

電影《最美的時候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