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簡配刺中國人痛點 中國不應成汽車簡配的“樂土”


特斯拉簡配刺中國人痛點 中國不應成汽車簡配的“樂土”

特斯拉剛剛開啟的中國之旅似乎不太順利。這家以電機之父命名的企業讓其蒙羞。

最近,特斯拉深陷“簡配門”,被爆出用HW2.5替代HW3.0。輿論譁然,公眾憤怒。

工信部約談了特斯拉(上海)公司,要求其立即整改簡配問題,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生產一致性和產品質量安全。和民眾的反應比起來,官方顯然對這家花費大力氣引進的企業非常仁慈。

遙想馬斯克三個月前在特斯拉上海工廠新車下線時手舞足蹈的模樣,不禁啞然。

公眾憤怒的原因一方面是像特斯拉這樣一個被神話的企業,一個和喬布斯一樣走上了神壇的馬斯克,世界第一電動車企,竟然也玩“簡配”,真沒想到小馬竟然是真樣的人。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特斯拉的簡配刺中了我們內心深處的痛點。這個痛點就是幾乎所有的合資車到了中國市場無一例外都要簡配。大到發動機變速箱,小到強化鋼板,看見的看不見的,能減就減,能省就省,這幾乎成了一種魔咒。這種差別化的對待無異於把中國市場當成了簡配的“樂土”。

特斯拉的中國之旅堪稱“帶資進組”的典範。我們是要地給地,要錢給錢,甚至放棄了我們一向堅持的外國車企來中國必須合資的底線,只求特斯拉把我們的技術帶起來,助我們早日實現“彎道超車”。

我們為什麼需要特斯拉?

因為我們從特斯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斯拉這個品牌成立不過十來年的時間,真正造車不過十年的時間,比我們自主品牌還要短得多。憑什麼人家能這麼牛掰呢,原因就是人家想到了另闢蹊徑,沒有和傳統車企去硬碰硬,而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電動技術優勢,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不管自主品牌怎麼發展,要超過豐田大眾本田日產這些老牌車企基本無望。但在電動車領域。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何況我們對電池技術的研究還在世界領先水平。在這種背景之下,特斯拉開啟了中國之旅。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自主品牌亟需發展壯大。我們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不容否認我們的汽車工業還很落後,至今仍沒有一個世界知名汽車品牌。正所謂“落後就要捱打”。那些靠合資品牌混的風生水起甚至躋身世界500強,真是非常諷刺。他們自己本身甚至拿不出一款靠譜的車型。反觀那些不靠合資的純自主品牌,像吉利、長城、比亞迪、奇瑞等等,現在已經發展的初具規模,假以時日或許可以在世界車壇嶄露頭角。自主品牌要在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點發力,短時間內傳統汽車仍然是主流,從長遠原來看,新能源車終將取代傳統汽車。

嚴格市場監管環境。中國市場不是法外之地,我們必須申明自己的態度。讓弄虛作假、不守法經營的企業沒有生存的土壤。

逐步開放汽車市場。我們加入WTO已經近20年,鑑於我們落後的汽車工業,當時開放汽車市場是不現實的。外國車企進入中國市場只能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這麼做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汽車工業的發展。最早成立的上海大眾距今已經有35年曆史了。自主品牌不能永遠當溫室裡的花朵,經歷疾風驟雨才能綻放地更絢麗奪目。我們願意看到合資車企逐漸回購外國品牌股份,佔據合資企業更多地主導權和話語權,直至外國品牌退出合資市場。

希望這個事件能給我們一個教訓。企業和企業家都是逐利而動,只是有的吃相特別難看。

但願這次事件能給特斯拉和馬斯克一個教訓,不管一個企業還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誠信,我們可以讓你“帶資進組”,當然也可以隨時讓你OUT。

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