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聽說過什麼野史?能分享下嗎?

硬漢酥


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曹操的父親曹嵩怎麼死的?野史《世說新語》詳細記載了事情的經過,雖然是野史不可盡信,但也非常值得玩味。

曹操的父親曹嵩接到曹操的來信請他去根據地兗州,兒子成了一方諸侯請老父親享清福本來是一件喜事,不料成了喪事。

那一天,曹嵩還在泰山華縣,所以曹操命令泰山的太守應劭護送老父親去兗州,但是應劭沒有及時護送,曹嵩在路上發生了意外。陶謙秘密派遣一隊騎兵偷襲曹嵩,曹嵩以為應劭快來接應他應該不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放鬆警惕,陶謙的騎兵輕而易舉攻破曹嵩的防線,士兵先把曹操的弟弟曹德殺了,曹嵩看到後非常害怕翻牆而逃,曹嵩的小妾因為太胖逃不了,一個老人怎麼跑得過騎兵呢!最後曹嵩在廁所裡和小妾被殺,兩人相擁而死。

曹嵩死後曹操非常傷心,曹阿瞞就像一個考了滿分的孩子想要想父親炫耀,如今父親不在了,這是何等的悲憤。曹操以“為父報仇”名義師出攻打陶謙。

這個野史記載曹嵩如何死非常詳細,不同於《三國演義》片段中那樣,陶謙想要討好曹操所以派士兵迎接曹嵩等人,但是士兵見錢眼開把曹嵩殺死了,隨後分贓而逃,陶謙實打實替士兵背鍋。野史說明了也許陶謙不像《三國演義》人畜無害,不管這麼說曹嵩的死亡陶謙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把彎刀似明月


相信喜歡歷史的人在讀書的過程中都避不開野史這個環節,小時候最愛看野史逸聞了,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清代的野史大觀,憑記憶回想幾段哈!

1,孝莊太后搞秘密行樂室

太后下嫁是廣為人知的,但是搞秘密行樂室的野史就流傳的不如太后下嫁廣,就是說孝莊有御男之術,每天都離不開男人,經常用轎子把男子載入宮中尋歡作樂,又命令人給自己製造各種助興的器械,還有一所專門供她行樂的密室。

順治帝福臨聽說後,去偷偷窺視,很生氣,知道修建密室的人是個姓刑的,還是攝政王多爾袞給孝莊找的人,他也沒奈何。

這個野史傳聞很扯淡,編造者沒有基本的歷史常識,姑且不論多爾袞的權勢多大,那時候孝莊連太后都不是,和兒子一個月見一次面,哪裡來的膽子搞密室行樂,這個故事其實是從賈南風和楊廣的野史嫁接而來的。

2,孝莊和鄧侉子、王皋有私生下順治

這則故事講了孝莊和護衛鄧侉子有私,被皇太極知道,就打發鄧侉子回老家,在路上暗殺他,至今在瀋陽地區還有“打發鄧侉子”的話,意思是暗中害命。

孝莊還和護衛王皋有私,生下順治,皇太極很生氣,就把王皋殺了,但是神奇的是,王皋的屍體不倒,皇太極沒辦法,就讓順治跪在那裡喊父親,屍體才倒,據說現在長白山上還有王皋石。

這個故事編的更扯,我都懶得批辯。

3,多爾袞遇刺

多爾袞和孝莊一起觀看龍舟比賽,正看得高興,突然一條小舟上的船伕來行刺,刺客被捕後交代,原來是順治帝指使的。

·······

4,易換妻子

張廷玉的弟弟娶了姚家的女兒,很漂亮,遇到皇太后壽誕,進宮慶賀,回來後,衣服首飾沒變,但是已經不是那個姚氏了,張廷玉的弟弟也不敢吭聲。

5,康熙好色

康熙帝寵幸衛某的小老婆,生下了雍正帝,其實雍正帝是衛某的兒子。

哈哈,清末民初的人真拼了,就會瞎編這些,順治不是皇太極兒子,康熙不是順治兒子,雍正不是康熙兒子,乾隆不是雍正兒子這種低級謠言。

6,世宗母私年羹堯

這個更離奇,說雍正的母親和年羹堯大將軍有私,生下了雍正,因此人人都把年羹堯比作呂不韋。

這些野史看得讓人發笑,很多很多,都是清末民初的人編的,這就叫精神勝利法吧!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分享一段網上搞笑的野史——

想當年武大郎被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死後,拋入黃河中漂入大海。大郎命不該絕。冰冷的海水使他醒過來。 這時游來一隻大烏龜,托起了大郎。“我現在救了你,你以後一定要報答我”。大郎應之,烏龜託著大郎到了一個島上。   

這個島上全是一些矮個子的漁民,漁民看見了大郎大喜,奔走相告,說是島上來一個高大、英俊、威猛的男子。 漁民們開會,商量著:“咱們的祖祖輩輩都這麼的矮,要利用這位志的身高優勢來改良咱們的人種,就推舉他為咱們的國王吧。”於是武大郎就當了國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武大郎很快就有一群王子。這些王子散落到民間與平民女子通婚,於是從此以後當地的居民的身高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武大郎當了國王以後仍然不忘對西門慶的仇恨,每天想著:“西門慶真是可惡,日來日去,日到本人頭上了。”正好一大臣前來求賜國名,大郎隨囗道:“日本人。”

另一大臣拿出白布求畫國旗。大郎隨手摸出一塊炊餅,大力拍去,想到西門慶,羞怒交加,噴出一口鮮血在炊餅上。就成了日本的國旗。大郎又想,“西門慶和潘金蓮想害死我,然而我的運氣不錯,挺長久。”立即下詔,在國旗上寫上:武運長久。意思就是:武大郎運氣長久。又想起當初對大烏龜的承諾,下令全國視烏龜為神物。   

大郎是賣炊餅出身,見人就大鞠躬為本色。全日本見國王如此,無不仿效。 武大郎作為國王,開頭還相當勤勉。每天都是“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早早退朝”。但過了一些日子,他覺得很沒勁。官員們雞毛蒜皮的事都要講大半天。於是他說:“你們以後把事情的重要內容寫成奏摺,交給我看。”大臣們很驚奇的說:“什麼叫做寫?我們不識字,不會寫。”武大郎說:“好吧,我給大家辦個補習班,掃掃盲。”

於是武大郎憑自己有限的知識給大臣門開了個掃盲班,學習文字。當武大郎是個賣炊餅的人,只認識很少的字,很多字他只記得一些邊旁部首,大臣們在學習及往外傳播的時候,又忘了一部分字,於是這就是形成一種“假”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之類。這是東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一天,大郎發現臣民沒有姓。於是他又說:“這可不行,得有名有姓才行。這樣吧,我在哪裡與你媽媽發生關係生的你們,你們在哪裡就姓什麼吧。”於是就有了“田中”、“松下”、“山口”"\\渡邊"之類的姓氏。

至於名字,就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排吧。但老大不能叫大郎,那是我的忌諱 ,只能叫太郎。老二不能叫二郎,那是我弟弟武松武二郎的忌諱,只能叫次郎,其餘的你們就按順序叫吧,我沒有意見。”於是這個國家就有了山口太郎,田中次郎、山本五十六等等名字。   

武大郎當了國王后,老是吃山珍海味,吃都吃膩了。他想起當初在海上漂流時,沒有東西吃,只能捉生魚吃,現在回想起來那味道還是相當不錯,於是他叫廚師做魚時一定要 生做,不用做熟。這道菜推廣開來,得到日本人的歡迎,從此成為該國的一大名菜“魚生”。   

武大郎還發現,日本人象中國人一樣,睡覺都睡在床上。他很生氣,想當初潘金蓮和西門慶搞*,西門慶經常到自己家裡,搞到自己沒有地方睡,只好睡在地上。 既然我當國王的都要睡在地上,你們也只能睡在地上!這樣子才能不忘奪妻的恥辱!於是他按照這個意思又頒佈了一項法令,從此以後日本人只能睡在一張席子上,這就是所謂的“塌塌米”。   

武大郎在中原時被人稱作“三寸丁”,有些自卑感,他在日本怕被人看扁。便下令全國比自己高的男子都處死。很多家庭為了讓兒子不死,將兒子打成 圈腿。所以日本人矮而且羅圈腿多。大郎因為潘金蓮而痛恨女人,下令日本女人只能在家伺候丈夫,而且要跪著伺候,已示 頭! 漂亮的女人全部處死,所以日本的醜女極多。武大郎當了若干年的國王,無疾而終。他臨死之際,仍然為打不過西門慶、報不了奪妻之仉而耿耿於懷,於是留下遺訓,要子孫後代找西門慶報仇雪恨。後來他的子孫們日夜操練,跑到少林寺 偷學了幾招功夫,為了紀念國王武大郎,取名“武氏道”,後來因為日本人的文化程度低,加上該國的文字是假文字,結果被傳成了“武士道”。因為武大郎白手得天下,這 些功夫又被稱作“空手道”。   

到了明朝,武大郎的後人便開始派人登上中國領土,尋找西門慶報仇,被申國的英雄戚 繼光趕下了海,那就是歷史上的“抗倭”。進入了二十世紀,日本人在中國自北向南, 自東向西跑遍了中國大半河山,還是沒有尋到仇人西門慶。於是他們居然要中國人學習 他們的“假文字”,要中國人取他們那樣的名字,要中國人在“炊餅”旗子下面實行“ 大東亞共榮”。這真是讓中國人笑掉了大牙。   

最近,武大郎的後人據說有可靠情報,懷疑西門慶躲藏在臺灣一帶,於是侵佔了臺灣對面的釣魚島,準備在那裡賣炊餅了。


國史無雙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是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竊國大盜,有人說他是真正的改革家,有人說他是賣國賊,卻有人稱他為愛國者,各種觀點眾說紛紜,關於他的傳說野史也有很多流傳在民間。

袁世凱有一妻九妾,但也有記載他的姨太太已經排位到15名了。其中排名第六的洪姨太,賢淑貌美,是袁世凱最寵愛的小妾,在家裡地位也高, 其他姨太都按照順序排名,被稱為第幾姨太,唯獨他沒有排序名稱,只稱為姨太,以顯示對她的尊重。但獨自受寵也引起了其他姨太的嫉妒,背地裡她們都叫洪姨太為“潘六兒”,把她比作潘金蓮。



袁世凱在當直隸總督時,失眠心悸,經名醫診斷,需要喝人參湯補養,袁世凱心血來潮,就把在朝鮮當公使時的相好閔妃送給他的兩隻古董碗拿出來盛人參湯,並向僕人告誡“千萬小心,別把這稀世珍寶打碎了”。

怕什麼來什麼,果不其然,僕人真的就失手把一隻碗給弄碎了,知道闖下大禍的僕人,一度尋死覓活。有聰明的同伴讓他去找洪姨太給拿個主意。



洪姨太心也挺好,聽了之後就給僕人出了一招,讓他把碎碗片裝進別的碗裡,在袁世凱休息時,端到床前裝作失手把碗扔到地上打碎了,然後大聲驚叫,袁世凱若問緣由,就說剛才看見床上有一條又長又粗遍體通紅的巨蛇纏繞在主人身上,十分害怕,所以失手把主人的寶碗給打碎了。洪姨太告訴僕人,只要照著她說的去做,定可平安無事。

僕人依計行事,袁世凱果然沒有追究他的碎碗之過,但告訴他要保密,不要把看到的事兒說出去。



原來袁世凱未成氣候之時,曾有卜卦之人告訴他日後必定成為皇帝,因此袁世凱暗中尋機而動,早就心懷不軌了。他在與洪姨太恩愛時,曾把卜卦之事跟她說過。所以洪姨太教僕人依計行事,只不過是投表世凱所好罷了。

可是洪姨太的好心最終卻害了僕人。事後,袁世凱怕僕人洩露“天機”,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竟找了個藉口把他給殺了。為了自己的皇帝夢,殺個僕人對於袁世凱來說,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我是歷史微點,歡迎互相關注,共同學習!


歷史微點


大將軍的妻子名叫梅娘,皇帝自從看上她後,不思早朝,厭茶厭飯,一副委糜不振的樣子。皇帝的心事早被一個名叫韓秀的文官看透,韓秀便給皇帝出了一個瘦主意:韓秀要皇帝把大將軍派往邊遠邊關駐守兩年,加上大將軍行軍路上來回,將有三年時間,有這些時間皇帝你就可以和心愛的梅娘賞花月下、狩獵深山。皇帝聽了韓秀一番歪論,精神隨之一振,拍著韓秀肩膀連說:妙妙妙!

一天,梅娘正在思念派往邊關的丈夫,忽聽家人說皇帝已駕臨將軍府,要她在內堂聽召。梅娘見皇帝無故宣她,嚇得花容失色、魂不附體。皇帝看梅娘楚楚可憐的樣子越發喜歡她,皇帝召曰:聞梅娘,才貌雙全,並做得一手好菜,吾仰慕已久,今日來此,願於君逐一品嚐。

梅娘聽皇帝話中一語雙關,藏有心懷不軌,並對她充滿輕薄之意,便氣的拋開畏懼,想冒死罪規勸皇帝。

梅孃親自下廚為皇帝做了四個精美小菜,溫了一壺酒,還親手為皇帝把盞,皇帝高興的手舞足蹈。皇帝一邊細心品嚐桌上美菜,一邊肆無忌憚地望著梅娘。皇帝吃著吃著臉色陰沉了下來,隨口問梅娘:為何4個菜都是一個香味,酒也是入口辣人。梅娘起身給皇帝道個萬福後答到:皇帝在上,小女想給皇上唱一首民歌,可解其菜之意。皇帝聽了梅孃的話有點好奇,即示意她快唱。

梅娘輕舞水袖慢慢唱道:四菜如花味相同,好酒似辣滿口烈:後園百花看不盡,沙場一將夢難求;……

梅娘一曲還沒有唱完,皇帝卻拍桌而起,滿臉現羞愧之色,帶領文武眾臣憤憤地離開了將軍府。

後來,聽說皇帝封梅娘為敬德夫人,她丈夫封為忠勇大將軍,韓秀被削官為民。

此故事純屬道聽途說,請大家批評。


周緒平755


孝莊皇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之謎

話說順治帝即位之初尚年幼,軍國大事皆由自己的哥哥豪格和他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把持,而孝莊皇太后主要掌管宮內之事。

不過,雖然這個皇太后已經生了幾個子女。但是她比她的丈夫皇太極小20多歲,正值壯年30歲。風華正茂,楚楚動人的皇太后不免遭到某些人的覬覦。不過,既然貴為皇太后,這眼饞的人是很多,真正能把人給搶到手的,似乎只有攝政王多爾袞一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多爾袞的權力最大啊,軍事朝政無一不由多爾袞把控。皇太后為了保證自己的兒子能夠安心當皇帝,不惜與多爾袞眉目傳情,甚至天天幽會。

一日,多爾袞終於忍不住了,決定與皇太后同居。第二天,他的謀臣范文程傳召說,攝政王自入關以來,盡心輔佐皇帝,未因皇帝年紀小而怠慢,反而情同父子,皇上應該尊稱攝政王為父。這一句話說完,真實駭人聽聞,不過滿朝大臣竟然沒有一個人吱聲。為什麼呢?誰也不想去送死啊!范文程接著說,最近攝政王喪偶,況且皇太后深居內宮,無人陪伴,既然皇上視多爾袞為父。那麼就不應該讓父母分居,何不令父母同宮?

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真是不可思議,不過這個決議當然順理成章地通過了。更準確地說,是通知下達了。之後,多爾袞又找了個理由把太宗的長子豪格給監禁致死。這下, 多爾袞更加有恃無恐,把豪格的愛妻搶了過來當自己的妃子。

順治七年十二月,權傾一時的多爾袞突然暴斃而亡。順治帝追封他為皇帝,在自己親政以後,多爾袞奪去了他的一切名號。雖然多爾袞已經娶了皇太后,但由於孝莊皇太后是他的生母,順治仍然尊稱他為皇太后。

孝莊皇太后出家之謎

自從多爾袞死後,皇太后深知自己以前跟多爾袞做過的那些令人羞恥的事,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罪的人。而且現在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不由鬱鬱寡歡,便產生了剃髮為尼的念頭。在去往五臺山的路上,皇太后聽說了多爾袞的一切名號被剝奪的事,紀念他的碑也被推倒,不由悲憤交加。她對師從說:“我幹過太多令人羞愧的事,也享盡了榮華富貴,我已厭倦塵世生活,今日便出家為尼。我只帶幾件貼身的衣物,剩下的,就留給皇上保存吧!以後和皇帝,有緣再見吧。”

自從皇太后娶了五臺山後,世祖常常思念自己的母親,每次看到皇太后的衣物都會淚流滿面。他雖然恨多爾袞的 所作所為,但是他他母親始終難以忘懷。


小豪說歷史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長恨歌》裡描寫楊玉環和李隆基的真摯愛情的千古名句。不過在民間野史中,這兩位另有一番風流呢!

李隆基和楊玉環雖然是君王和寵妃的關係,事實宮中生活裡,兩人之間更像是男追女,楊玉環竟然還兩次賭氣回了孃家。

楊玉環捉姦李隆基

李隆基在楊玉環入宮之前喜歡梅妃,梅妃和楊玉環各有千秋。相對楊玉環豐腴的身材,梅妃身材嬌小,腰身盈盈一握間,楊玉環善長音律舞蹈,梅妃詩詞繪畫上有獨到的天分。

雖然李隆基為了楊玉環不惜做出奪子媳婦的醜事,但日子常了,也想換換口味。於是就去偷摸找梅妃來侍寢。

這事兒被楊玉環知道了,她二話不說帶人去捉姦,等到了地方,床鋪凌亂不堪,靡靡之氣猶在,卻只有李隆基一個人心虛的看著她笑。

楊玉環眼神尖,一眼看見窗臺下有一隻女子的繡花鞋。楊玉環冷笑說:“呦呦呦,可憐的梅妃娘娘居然是光著腳跑的?”說完頭也不回的走了。

李隆基又氣又羞,把楊玉環送回了孃家。幾天後李隆基派人去看楊玉環,楊玉環剪下一綹頭髮,裝在香囊裡。還稍話說:”我的一切東西都是您給的,就是頭髮是自己的,以此表達我的心意吧!”

李隆基心軟了,將楊玉環接回宮中。李隆基慢慢離不開楊玉環,楊玉環於是恃寵而驕。

楊玉環和大伯哥“接吻”

一次她吹笛子時,李隆基發現這笛子很眼熟,好像是他哥哥寧王的。他就詢問楊玉環,楊玉環漫不經心的說,對啊,就是寧王的,我看他吹的挺好聽的,我就借來試試。

李隆基一聽醋意大發,笛子用嘴吹的,這不等於楊玉環和寧王間接接吻嗎?再說楊玉環和大伯子也不能這麼親密的互動,於理不合啊。

他不好意思說寧王,一是當初太子本來應該是寧王的,是寧王主動讓給他的。二是他也明白,寧王也不敢拒絕楊玉環索要笛子。但他還是妒火中燒,和楊玉環吵了起來,楊玉環又回了孃家。

這一次楊玉環心裡有底了,也不再像上一次說情話哄李隆基了。

結果沒幾天,還是李隆基乖乖認錯,親自到楊家找楊玉環,好話軟話說了一大堆,給楊家賞賜如流水的金銀財寶,楊玉環才懶洋洋的和李隆基回了宮中!


實說歷史


野史是相對於正史而言的,是私人編纂的書籍,不被官方所認可,在民間流傳。很多野史的存在,依託於歷史上的真人真事,只是在情節上有所出入。野史的趣味性、可讀性往往比較強,內容更吸引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鼎盛的一個朝代,甚至出現了一個詞語“夢迴大唐”。說到唐朝,一個人是無法迴避的,那就是楊貴妃,她的死有很多說法,其中也不乏野史。

正史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都有記載,唐天寶15年6月,安祿山的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李隆基倉皇出逃。經過馬嵬驛時,唐軍譁變,殺死了楊國忠。然而,憤怒的士兵仍然不肯繼續行軍,唐玄宗問將軍陳玄禮,為什麼士兵仍駐留此地,陳玄禮回答道:“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聽後,還是不捨得處死楊貴妃。諸位大臣勸唐玄宗應處理楊貴妃,眾怒難犯,何況是在危急時刻。唐玄宗卻認為,謀反是楊國忠所為,楊貴妃在宮內,哪知道謀反之事。此時,對唐玄宗和楊貴妃唯命是從的高力士,也一反常態的勸說唐玄宗,“貴妃是沒有罪,可是將士們殺了楊國忠,怕以後受到報復,皇上想想 ,現在將士們覺得安全了,那麼您也就安全了。”唐玄宗被說服了,“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

野史一(逃亡日本)


早年在日本的電視節目裡,有一個少女向觀眾展示了她的族譜等相關證明,她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日本史學家邦光史郎也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記錄道,“楊貴妃死後就葬在勻津的二尊院”現在這裡還供奉著兩尊佛像。據傳說,是當年唐玄宗命人送來的,也是日本重點保護文物。所以,在日本民間有這種傳說,真正被縊死的是一侍女。陳玄禮和高力士合謀,暗渡陳倉,將楊貴妃送至日本油谷町久津。楊貴妃被殺於馬嵬驛是無疑了,至於是不是用替身調包了,一直是有爭議的。畢竟日本那邊的說法,確實也有大量的史料佐證。


野史二(女道士)


相比很多人都讀過白居易的《長恨歌》,“天旋地轉回馬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這段詩詞的大體意思就是,唐玄宗平亂回長安的途中,經過馬嵬驛,在楊貴妃自縊的地方,想念楊貴妃,躊躇不前,派人去尋找,但是在馬嵬驛的泥土中卻找不到她的屍骨。白居易似乎在暗示,楊貴妃並當時並未自縊。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家,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俞平伯,也持有這樣的觀點。從《長恨歌》描述來看,楊貴妃是當了女道士,在當時的女道士院其實也是青樓的一種。

結束語


傳統歷史觀肯定是堅持正史的觀點,野史有時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在當時楊貴妃平時口碑還不錯,因為是楊國忠的妹妹就必死無疑,似乎有點不盡人意,唐玄宗不想讓她死,也不捨得讓她死。高力士和陳玄禮會不會有什麼變通的方法呢?何況這一行人等,逃亡的目的地是楊貴妃前夫李瑁的屬地。當時負責驗屍的陳玄禮,偷樑換柱,暗渡陳倉送唐玄宗和李瑁一個人情不好嗎?事實上,後來參與馬嵬驛譁變的很多人都被壽王李瑁殺了,卻單單放過了陳玄禮。這些的巧合,不得不讓人對野史的真實性,多了一分期許。


參考資料:《夢迴大唐看奇案》 姜正成


湖心孤舟記


野史上說東晉第一任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不是司馬懿的子孫,而是某牛姓小吏的後代,還編出了“牛繼馬後”這個謠言。而後世也對這個謠言深信不疑。

謠言是這麼說的:司馬懿的庶孫、琅琊王司馬覲,他有個姓夏的妃子,和一個姓牛的小吏偷情生下了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就是司馬睿。

東晉史學家(小說家)孫盛的《晉陽秋》裡記載:

“又初元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帝先飲佳者,以毒者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氏通小吏牛欽,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孫盛在自己的著作立野史裡,造司馬睿的謠,嚴重誤導了後世。更加堅定了後世對司馬睿身份的懷疑。

其實稍微理性分析一下就知道,這個謠言多麼荒謬。

1.孫盛的後臺老闆是權臣桓溫,桓溫幹過什麼事,大家都知道。

2.夏氏和牛姓小吏這麼機密的事情,孫盛如何得知?莫非夏氏和牛姓小吏啪啪時,孫盛就站在旁邊觀戰?

3.琅琊王司馬覲還有一個兒子司馬渾,憑什麼就能斷定夏氏和牛姓小吏生的兒子是司馬睿,而不是司馬渾?做過DNA檢測了嗎?


袁衛宇


所謂野史,就是未被官方承認的史料,不是史官記載的東西。而是有民間文人私人記載的,野史,不代表就一定是假的,野史只是在民間流傳而已。

鄭和下西洋 其實不是為了建立外交 ,而是為了找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永樂皇帝朱棣年間,鄭和曾經先後七次奉命下西洋,前前後後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這其中所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讓人瞠目結舌,鄭和奉命 從1405年, 也就是永樂三年開始,鄭和所帶領一干人 等由南京出發,並在江蘇太倉的 劉家港集結,然後行至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途中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船最遠至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行程最遠,船隻最多, 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鄭和也是15世紀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到目前為止爭議最大的就是,鄭和下西洋根本就不是為了建立外交,而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太子朱標,寄予厚望 並全力的培養 期待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朱標和朱元璋不同他宅心仁厚,辦事穩重,除了有一絲憂愁寡斷之外,對於朱棣的各個方面 朱元璋是很滿意的,但是天不遂人願呀,宅心仁厚的朱標太子,36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這讓朱元璋肝腸寸斷,朱元璋雖然有26個兒子,但是, 他唯獨喜歡朱標 ,把他當做自己的唯一接班人。朱標死了之後 ,他一時難以接收,他竟然做了一個有異於常人的決定,那就是 繞過所有的兒子們,把皇位直接傳給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在朱元璋看來 這是愛屋及烏的表現,但是他這個決定恰恰害了朱允炆。
建文帝 當皇帝后的第三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帶著兵從北京殺氣騰騰的殺過來,毫不費力的佔領了南京城,並直搗皇宮,這次事件是有名的“靖難之役”朱棣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為了搶奪侄子的皇位,但是不久後 朱棣發現,皇宮裡裡外外都沒有侄子的影子,建文帝就這樣人間蒸發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好生的蹊蹺。



關於建文帝失蹤的傳說也有很多,流傳最多的就是建文帝出海了,朱棣聽到這個消息當然不放過,所以就假借外交之名 ,派遣三寶太監鄭和一次次的出海,朱棣可不像朱標父子宅心仁厚,朱棣可是個狠角色,把建文帝找出來, 就是要把他偷偷殺掉。

總結:朱棣上任之初,大明的財力還是很薄弱,這個時候朱棣卻派鄭和下西洋,前前後後近30年所花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簡直可以用龐大的形容,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鄭和下西洋目的和初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