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能分享下吗?

硬汉酥


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曹操的父亲曹嵩怎么死的?野史《世说新语》详细记载了事情的经过,虽然是野史不可尽信,但也非常值得玩味。

曹操的父亲曹嵩接到曹操的来信请他去根据地兖州,儿子成了一方诸侯请老父亲享清福本来是一件喜事,不料成了丧事。

那一天,曹嵩还在泰山华县,所以曹操命令泰山的太守应劭护送老父亲去兖州,但是应劭没有及时护送,曹嵩在路上发生了意外。陶谦秘密派遣一队骑兵偷袭曹嵩,曹嵩以为应劭快来接应他应该不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放松警惕,陶谦的骑兵轻而易举攻破曹嵩的防线,士兵先把曹操的弟弟曹德杀了,曹嵩看到后非常害怕翻墙而逃,曹嵩的小妾因为太胖逃不了,一个老人怎么跑得过骑兵呢!最后曹嵩在厕所里和小妾被杀,两人相拥而死。

曹嵩死后曹操非常伤心,曹阿瞒就像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想要想父亲炫耀,如今父亲不在了,这是何等的悲愤。曹操以“为父报仇”名义师出攻打陶谦。

这个野史记载曹嵩如何死非常详细,不同于《三国演义》片段中那样,陶谦想要讨好曹操所以派士兵迎接曹嵩等人,但是士兵见钱眼开把曹嵩杀死了,随后分赃而逃,陶谦实打实替士兵背锅。野史说明了也许陶谦不像《三国演义》人畜无害,不管这么说曹嵩的死亡陶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把弯刀似明月


相信喜欢历史的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都避不开野史这个环节,小时候最爱看野史逸闻了,记得以前看过一本清代的野史大观,凭记忆回想几段哈!

1,孝庄太后搞秘密行乐室

太后下嫁是广为人知的,但是搞秘密行乐室的野史就流传的不如太后下嫁广,就是说孝庄有御男之术,每天都离不开男人,经常用轿子把男子载入宫中寻欢作乐,又命令人给自己制造各种助兴的器械,还有一所专门供她行乐的密室。

顺治帝福临听说后,去偷偷窥视,很生气,知道修建密室的人是个姓刑的,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给孝庄找的人,他也没奈何。

这个野史传闻很扯淡,编造者没有基本的历史常识,姑且不论多尔衮的权势多大,那时候孝庄连太后都不是,和儿子一个月见一次面,哪里来的胆子搞密室行乐,这个故事其实是从贾南风和杨广的野史嫁接而来的。

2,孝庄和邓侉子、王皋有私生下顺治

这则故事讲了孝庄和护卫邓侉子有私,被皇太极知道,就打发邓侉子回老家,在路上暗杀他,至今在沈阳地区还有“打发邓侉子”的话,意思是暗中害命。

孝庄还和护卫王皋有私,生下顺治,皇太极很生气,就把王皋杀了,但是神奇的是,王皋的尸体不倒,皇太极没办法,就让顺治跪在那里喊父亲,尸体才倒,据说现在长白山上还有王皋石。

这个故事编的更扯,我都懒得批辩。

3,多尔衮遇刺

多尔衮和孝庄一起观看龙舟比赛,正看得高兴,突然一条小舟上的船夫来行刺,刺客被捕后交代,原来是顺治帝指使的。

·······

4,易换妻子

张廷玉的弟弟娶了姚家的女儿,很漂亮,遇到皇太后寿诞,进宫庆贺,回来后,衣服首饰没变,但是已经不是那个姚氏了,张廷玉的弟弟也不敢吭声。

5,康熙好色

康熙帝宠幸卫某的小老婆,生下了雍正帝,其实雍正帝是卫某的儿子。

哈哈,清末民初的人真拼了,就会瞎编这些,顺治不是皇太极儿子,康熙不是顺治儿子,雍正不是康熙儿子,乾隆不是雍正儿子这种低级谣言。

6,世宗母私年羹尧

这个更离奇,说雍正的母亲和年羹尧大将军有私,生下了雍正,因此人人都把年羹尧比作吕不韦。

这些野史看得让人发笑,很多很多,都是清末民初的人编的,这就叫精神胜利法吧!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分享一段网上搞笑的野史——

想当年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死后,抛入黄河中漂入大海。大郎命不该绝。冰冷的海水使他醒过来。 这时游来一只大乌龟,托起了大郎。“我现在救了你,你以后一定要报答我”。大郎应之,乌龟托着大郎到了一个岛上。   

这个岛上全是一些矮个子的渔民,渔民看见了大郎大喜,奔走相告,说是岛上来一个高大、英俊、威猛的男子。 渔民们开会,商量着:“咱们的祖祖辈辈都这么的矮,要利用这位志的身高优势来改良咱们的人种,就推举他为咱们的国王吧。”于是武大郎就当了国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武大郎很快就有一群王子。这些王子散落到民间与平民女子通婚,于是从此以后当地的居民的身高都有了显着的提高。   

武大郎当了国王以后仍然不忘对西门庆的仇恨,每天想着:“西门庆真是可恶,日来日去,日到本人头上了。”正好一大臣前来求赐国名,大郎随囗道:“日本人。”

另一大臣拿出白布求画国旗。大郎随手摸出一块炊饼,大力拍去,想到西门庆,羞怒交加,喷出一口鲜血在炊饼上。就成了日本的国旗。大郎又想,“西门庆和潘金莲想害死我,然而我的运气不错,挺长久。”立即下诏,在国旗上写上:武运长久。意思就是:武大郎运气长久。又想起当初对大乌龟的承诺,下令全国视乌龟为神物。   

大郎是卖炊饼出身,见人就大鞠躬为本色。全日本见国王如此,无不仿效。 武大郎作为国王,开头还相当勤勉。每天都是“有事出班早奏,无事早早退朝”。但过了一些日子,他觉得很没劲。官员们鸡毛蒜皮的事都要讲大半天。于是他说:“你们以后把事情的重要内容写成奏折,交给我看。”大臣们很惊奇的说:“什么叫做写?我们不识字,不会写。”武大郎说:“好吧,我给大家办个补习班,扫扫盲。”

于是武大郎凭自己有限的知识给大臣门开了个扫盲班,学习文字。当武大郎是个卖炊饼的人,只认识很少的字,很多字他只记得一些边旁部首,大臣们在学习及往外传播的时候,又忘了一部分字,于是这就是形成一种“假”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之类。这是东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天,大郎发现臣民没有姓。于是他又说:“这可不行,得有名有姓才行。这样吧,我在哪里与你妈妈发生关系生的你们,你们在哪里就姓什么吧。”于是就有了“田中”、“松下”、“山口”"\\渡边"之类的姓氏。

至于名字,就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排吧。但老大不能叫大郎,那是我的忌讳 ,只能叫太郎。老二不能叫二郎,那是我弟弟武松武二郎的忌讳,只能叫次郎,其余的你们就按顺序叫吧,我没有意见。”于是这个国家就有了山口太郎,田中次郎、山本五十六等等名字。   

武大郎当了国王后,老是吃山珍海味,吃都吃腻了。他想起当初在海上漂流时,没有东西吃,只能捉生鱼吃,现在回想起来那味道还是相当不错,于是他叫厨师做鱼时一定要 生做,不用做熟。这道菜推广开来,得到日本人的欢迎,从此成为该国的一大名菜“鱼生”。   

武大郎还发现,日本人象中国人一样,睡觉都睡在床上。他很生气,想当初潘金莲和西门庆搞*,西门庆经常到自己家里,搞到自己没有地方睡,只好睡在地上。 既然我当国王的都要睡在地上,你们也只能睡在地上!这样子才能不忘夺妻的耻辱!于是他按照这个意思又颁布了一项法令,从此以后日本人只能睡在一张席子上,这就是所谓的“塌塌米”。   

武大郎在中原时被人称作“三寸丁”,有些自卑感,他在日本怕被人看扁。便下令全国比自己高的男子都处死。很多家庭为了让儿子不死,将儿子打成 圈腿。所以日本人矮而且罗圈腿多。大郎因为潘金莲而痛恨女人,下令日本女人只能在家伺候丈夫,而且要跪着伺候,已示 头! 漂亮的女人全部处死,所以日本的丑女极多。武大郎当了若干年的国王,无疾而终。他临死之际,仍然为打不过西门庆、报不了夺妻之仉而耿耿于怀,于是留下遗训,要子孙后代找西门庆报仇雪恨。后来他的子孙们日夜操练,跑到少林寺 偷学了几招功夫,为了纪念国王武大郎,取名“武氏道”,后来因为日本人的文化程度低,加上该国的文字是假文字,结果被传成了“武士道”。因为武大郎白手得天下,这 些功夫又被称作“空手道”。   

到了明朝,武大郎的后人便开始派人登上中国领土,寻找西门庆报仇,被申国的英雄戚 继光赶下了海,那就是历史上的“抗倭”。进入了二十世纪,日本人在中国自北向南, 自东向西跑遍了中国大半河山,还是没有寻到仇人西门庆。于是他们居然要中国人学习 他们的“假文字”,要中国人取他们那样的名字,要中国人在“炊饼”旗子下面实行“ 大东亚共荣”。这真是让中国人笑掉了大牙。   

最近,武大郎的后人据说有可靠情报,怀疑西门庆躲藏在台湾一带,于是侵占了台湾对面的钓鱼岛,准备在那里卖炊饼了。


国史无双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是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改革家,有人说他是卖国贼,却有人称他为爱国者,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关于他的传说野史也有很多流传在民间。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但也有记载他的姨太太已经排位到15名了。其中排名第六的洪姨太,贤淑貌美,是袁世凯最宠爱的小妾,在家里地位也高, 其他姨太都按照顺序排名,被称为第几姨太,唯独他没有排序名称,只称为姨太,以显示对她的尊重。但独自受宠也引起了其他姨太的嫉妒,背地里她们都叫洪姨太为“潘六儿”,把她比作潘金莲。



袁世凯在当直隶总督时,失眠心悸,经名医诊断,需要喝人参汤补养,袁世凯心血来潮,就把在朝鲜当公使时的相好闵妃送给他的两只古董碗拿出来盛人参汤,并向仆人告诫“千万小心,别把这稀世珍宝打碎了”。

怕什么来什么,果不其然,仆人真的就失手把一只碗给弄碎了,知道闯下大祸的仆人,一度寻死觅活。有聪明的同伴让他去找洪姨太给拿个主意。



洪姨太心也挺好,听了之后就给仆人出了一招,让他把碎碗片装进别的碗里,在袁世凯休息时,端到床前装作失手把碗扔到地上打碎了,然后大声惊叫,袁世凯若问缘由,就说刚才看见床上有一条又长又粗遍体通红的巨蛇缠绕在主人身上,十分害怕,所以失手把主人的宝碗给打碎了。洪姨太告诉仆人,只要照着她说的去做,定可平安无事。

仆人依计行事,袁世凯果然没有追究他的碎碗之过,但告诉他要保密,不要把看到的事儿说出去。



原来袁世凯未成气候之时,曾有卜卦之人告诉他日后必定成为皇帝,因此袁世凯暗中寻机而动,早就心怀不轨了。他在与洪姨太恩爱时,曾把卜卦之事跟她说过。所以洪姨太教仆人依计行事,只不过是投表世凯所好罢了。

可是洪姨太的好心最终却害了仆人。事后,袁世凯怕仆人泄露“天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竟找了个借口把他给杀了。为了自己的皇帝梦,杀个仆人对于袁世凯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大将军的妻子名叫梅娘,皇帝自从看上她后,不思早朝,厌茶厌饭,一副委糜不振的样子。皇帝的心事早被一个名叫韩秀的文官看透,韩秀便给皇帝出了一个瘦主意:韩秀要皇帝把大将军派往边远边关驻守两年,加上大将军行军路上来回,将有三年时间,有这些时间皇帝你就可以和心爱的梅娘赏花月下、狩猎深山。皇帝听了韩秀一番歪论,精神随之一振,拍着韩秀肩膀连说:妙妙妙!

一天,梅娘正在思念派往边关的丈夫,忽听家人说皇帝已驾临将军府,要她在内堂听召。梅娘见皇帝无故宣她,吓得花容失色、魂不附体。皇帝看梅娘楚楚可怜的样子越发喜欢她,皇帝召曰:闻梅娘,才貌双全,并做得一手好菜,吾仰慕已久,今日来此,愿于君逐一品尝。

梅娘听皇帝话中一语双关,藏有心怀不轨,并对她充满轻薄之意,便气的拋开畏惧,想冒死罪规劝皇帝。

梅娘亲自下厨为皇帝做了四个精美小菜,温了一壶酒,还亲手为皇帝把盏,皇帝高兴的手舞足蹈。皇帝一边细心品尝桌上美菜,一边肆无忌惮地望着梅娘。皇帝吃着吃着脸色阴沉了下来,随口问梅娘:为何4个菜都是一个香味,酒也是入口辣人。梅娘起身给皇帝道个万福后答到:皇帝在上,小女想给皇上唱一首民歌,可解其菜之意。皇帝听了梅娘的话有点好奇,即示意她快唱。

梅娘轻舞水袖慢慢唱道:四菜如花味相同,好酒似辣满口烈:后园百花看不尽,沙场一将梦难求;……

梅娘一曲还没有唱完,皇帝却拍桌而起,满脸现羞愧之色,带领文武众臣愤愤地离开了将军府。

后来,听说皇帝封梅娘为敬德夫人,她丈夫封为忠勇大将军,韩秀被削官为民。

此故事纯属道听途说,请大家批评。


周绪平755


孝庄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之谜

话说顺治帝即位之初尚年幼,军国大事皆由自己的哥哥豪格和他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把持,而孝庄皇太后主要掌管宫内之事。

不过,虽然这个皇太后已经生了几个子女。但是她比她的丈夫皇太极小20多岁,正值壮年30岁。风华正茂,楚楚动人的皇太后不免遭到某些人的觊觎。不过,既然贵为皇太后,这眼馋的人是很多,真正能把人给抢到手的,似乎只有摄政王多尔衮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多尔衮的权力最大啊,军事朝政无一不由多尔衮把控。皇太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够安心当皇帝,不惜与多尔衮眉目传情,甚至天天幽会。

一日,多尔衮终于忍不住了,决定与皇太后同居。第二天,他的谋臣范文程传召说,摄政王自入关以来,尽心辅佐皇帝,未因皇帝年纪小而怠慢,反而情同父子,皇上应该尊称摄政王为父。这一句话说完,真实骇人听闻,不过满朝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吱声。为什么呢?谁也不想去送死啊!范文程接着说,最近摄政王丧偶,况且皇太后深居内宫,无人陪伴,既然皇上视多尔衮为父。那么就不应该让父母分居,何不令父母同宫?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不过这个决议当然顺理成章地通过了。更准确地说,是通知下达了。之后,多尔衮又找了个理由把太宗的长子豪格给监禁致死。这下, 多尔衮更加有恃无恐,把豪格的爱妻抢了过来当自己的妃子。

顺治七年十二月,权倾一时的多尔衮突然暴毙而亡。顺治帝追封他为皇帝,在自己亲政以后,多尔衮夺去了他的一切名号。虽然多尔衮已经娶了皇太后,但由于孝庄皇太后是他的生母,顺治仍然尊称他为皇太后。

孝庄皇太后出家之谜

自从多尔衮死后,皇太后深知自己以前跟多尔衮做过的那些令人羞耻的事,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而且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不由郁郁寡欢,便产生了剃发为尼的念头。在去往五台山的路上,皇太后听说了多尔衮的一切名号被剥夺的事,纪念他的碑也被推倒,不由悲愤交加。她对师从说:“我干过太多令人羞愧的事,也享尽了荣华富贵,我已厌倦尘世生活,今日便出家为尼。我只带几件贴身的衣物,剩下的,就留给皇上保存吧!以后和皇帝,有缘再见吧。”

自从皇太后娶了五台山后,世祖常常思念自己的母亲,每次看到皇太后的衣物都会泪流满面。他虽然恨多尔衮的 所作所为,但是他他母亲始终难以忘怀。


小豪说历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长恨歌》里描写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句。不过在民间野史中,这两位另有一番风流呢!

李隆基和杨玉环虽然是君王和宠妃的关系,事实宫中生活里,两人之间更像是男追女,杨玉环竟然还两次赌气回了娘家。

杨玉环捉奸李隆基

李隆基在杨玉环入宫之前喜欢梅妃,梅妃和杨玉环各有千秋。相对杨玉环丰腴的身材,梅妃身材娇小,腰身盈盈一握间,杨玉环善长音律舞蹈,梅妃诗词绘画上有独到的天分。

虽然李隆基为了杨玉环不惜做出夺子媳妇的丑事,但日子常了,也想换换口味。于是就去偷摸找梅妃来侍寝。

这事儿被杨玉环知道了,她二话不说带人去捉奸,等到了地方,床铺凌乱不堪,靡靡之气犹在,却只有李隆基一个人心虚的看着她笑。

杨玉环眼神尖,一眼看见窗台下有一只女子的绣花鞋。杨玉环冷笑说:“呦呦呦,可怜的梅妃娘娘居然是光着脚跑的?”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隆基又气又羞,把杨玉环送回了娘家。几天后李隆基派人去看杨玉环,杨玉环剪下一绺头发,装在香囊里。还稍话说:”我的一切东西都是您给的,就是头发是自己的,以此表达我的心意吧!”

李隆基心软了,将杨玉环接回宫中。李隆基慢慢离不开杨玉环,杨玉环于是恃宠而骄。

杨玉环和大伯哥“接吻”

一次她吹笛子时,李隆基发现这笛子很眼熟,好像是他哥哥宁王的。他就询问杨玉环,杨玉环漫不经心的说,对啊,就是宁王的,我看他吹的挺好听的,我就借来试试。

李隆基一听醋意大发,笛子用嘴吹的,这不等于杨玉环和宁王间接接吻吗?再说杨玉环和大伯子也不能这么亲密的互动,于理不合啊。

他不好意思说宁王,一是当初太子本来应该是宁王的,是宁王主动让给他的。二是他也明白,宁王也不敢拒绝杨玉环索要笛子。但他还是妒火中烧,和杨玉环吵了起来,杨玉环又回了娘家。

这一次杨玉环心里有底了,也不再像上一次说情话哄李隆基了。

结果没几天,还是李隆基乖乖认错,亲自到杨家找杨玉环,好话软话说了一大堆,给杨家赏赐如流水的金银财宝,杨玉环才懒洋洋的和李隆基回了宫中!


实说历史


野史是相对于正史而言的,是私人编纂的书籍,不被官方所认可,在民间流传。很多野史的存在,依托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只是在情节上有所出入。野史的趣味性、可读性往往比较强,内容更吸引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鼎盛的一个朝代,甚至出现了一个词语“梦回大唐”。说到唐朝,一个人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杨贵妃,她的死有很多说法,其中也不乏野史。

正史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唐天宝15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经过马嵬驿时,唐军哗变,杀死了杨国忠。然而,愤怒的士兵仍然不肯继续行军,唐玄宗问将军陈玄礼,为什么士兵仍驻留此地,陈玄礼回答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听后,还是不舍得处死杨贵妃。诸位大臣劝唐玄宗应处理杨贵妃,众怒难犯,何况是在危急时刻。唐玄宗却认为,谋反是杨国忠所为,杨贵妃在宫内,哪知道谋反之事。此时,对唐玄宗和杨贵妃唯命是从的高力士,也一反常态的劝说唐玄宗,“贵妃是没有罪,可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怕以后受到报复,皇上想想 ,现在将士们觉得安全了,那么您也就安全了。”唐玄宗被说服了,“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野史一(逃亡日本)


早年在日本的电视节目里,有一个少女向观众展示了她的族谱等相关证明,她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日本史学家邦光史郎也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记录道,“杨贵妃死后就葬在匀津的二尊院”现在这里还供奉着两尊佛像。据传说,是当年唐玄宗命人送来的,也是日本重点保护文物。所以,在日本民间有这种传说,真正被缢死的是一侍女。陈玄礼和高力士合谋,暗渡陈仓,将杨贵妃送至日本油谷町久津。杨贵妃被杀于马嵬驿是无疑了,至于是不是用替身调包了,一直是有争议的。毕竟日本那边的说法,确实也有大量的史料佐证。


野史二(女道士)


相比很多人都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马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段诗词的大体意思就是,唐玄宗平乱回长安的途中,经过马嵬驿,在杨贵妃自缢的地方,想念杨贵妃,踌躇不前,派人去寻找,但是在马嵬驿的泥土中却找不到她的尸骨。白居易似乎在暗示,杨贵妃并当时并未自缢。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俞平伯,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从《长恨歌》描述来看,杨贵妃是当了女道士,在当时的女道士院其实也是青楼的一种。

结束语


传统历史观肯定是坚持正史的观点,野史有时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在当时杨贵妃平时口碑还不错,因为是杨国忠的妹妹就必死无疑,似乎有点不尽人意,唐玄宗不想让她死,也不舍得让她死。高力士和陈玄礼会不会有什么变通的方法呢?何况这一行人等,逃亡的目的地是杨贵妃前夫李瑁的属地。当时负责验尸的陈玄礼,偷梁换柱,暗渡陈仓送唐玄宗和李瑁一个人情不好吗?事实上,后来参与马嵬驿哗变的很多人都被寿王李瑁杀了,却单单放过了陈玄礼。这些的巧合,不得不让人对野史的真实性,多了一分期许。


参考资料:《梦回大唐看奇案》 姜正成


湖心孤舟记


野史上说东晋第一任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不是司马懿的子孙,而是某牛姓小吏的后代,还编出了“牛继马后”这个谣言。而后世也对这个谣言深信不疑。

谣言是这么说的:司马懿的庶孙、琅琊王司马觐,他有个姓夏的妃子,和一个姓牛的小吏偷情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就是司马睿。

东晋史学家(小说家)孙盛的《晋阳秋》里记载:

“又初元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氏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孙盛在自己的著作立野史里,造司马睿的谣,严重误导了后世。更加坚定了后世对司马睿身份的怀疑。

其实稍微理性分析一下就知道,这个谣言多么荒谬。

1.孙盛的后台老板是权臣桓温,桓温干过什么事,大家都知道。

2.夏氏和牛姓小吏这么机密的事情,孙盛如何得知?莫非夏氏和牛姓小吏啪啪时,孙盛就站在旁边观战?

3.琅琊王司马觐还有一个儿子司马浑,凭什么就能断定夏氏和牛姓小吏生的儿子是司马睿,而不是司马浑?做过DNA检测了吗?


袁卫宇


所谓野史,就是未被官方承认的史料,不是史官记载的东西。而是有民间文人私人记载的,野史,不代表就一定是假的,野史只是在民间流传而已。

郑和下西洋 其实不是为了建立外交 ,而是为了找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永乐皇帝朱棣年间,郑和曾经先后七次奉命下西洋,前前后后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这其中所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让人瞠目结舌,郑和奉命 从1405年, 也就是永乐三年开始,郑和所带领一干人 等由南京出发,并在江苏太仓的 刘家港集结,然后行至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途中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船最远至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行程最远,船只最多, 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郑和也是15世纪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争议最大的就是,郑和下西洋根本就不是为了建立外交,而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太子朱标,寄予厚望 并全力的培养 期待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朱标和朱元璋不同他宅心仁厚,办事稳重,除了有一丝忧愁寡断之外,对于朱棣的各个方面 朱元璋是很满意的,但是天不遂人愿呀,宅心仁厚的朱标太子,36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璋肝肠寸断,朱元璋虽然有26个儿子,但是, 他唯独喜欢朱标 ,把他当做自己的唯一接班人。朱标死了之后 ,他一时难以接收,他竟然做了一个有异于常人的决定,那就是 绕过所有的儿子们,把皇位直接传给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在朱元璋看来 这是爱屋及乌的表现,但是他这个决定恰恰害了朱允炆。
建文帝 当皇帝后的第三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带着兵从北京杀气腾腾的杀过来,毫不费力的占领了南京城,并直捣皇宫,这次事件是有名的“靖难之役”朱棣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抢夺侄子的皇位,但是不久后 朱棣发现,皇宫里里外外都没有侄子的影子,建文帝就这样人间蒸发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好生的蹊跷。



关于建文帝失踪的传说也有很多,流传最多的就是建文帝出海了,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当然不放过,所以就假借外交之名 ,派遣三宝太监郑和一次次的出海,朱棣可不像朱标父子宅心仁厚,朱棣可是个狠角色,把建文帝找出来, 就是要把他偷偷杀掉。

总结:朱棣上任之初,大明的财力还是很薄弱,这个时候朱棣却派郑和下西洋,前前后后近30年所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简直可以用庞大的形容,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郑和下西洋目的和初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