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给日本,日本又用这些钱干了什么

来谈一谈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中国实际上的赔付远超我们所熟知的二亿三千万两白银,清政府所赔款项为 1、本金2亿两白银,清政府需要分8次还清;第1次5000万两于条约签订后6个月内交清,第二次5000万两于条约签订后12个月内交清,其余分6次交清,自第2年起每年交一次。

2,赎辽费,由于三国干涉,日本被迫返还辽东半岛,但不妨碍日本向清政府勒索“赎辽费”3000万两;

3、日本驻军费用,马关条约规定,第一、二次赔款付清之前,日本军队暂行驻守山东省威海卫。清政府每年支付其军费50万两。

4、利息支出,截止1898年付清全款为止,清政府支付利息为1083万两白银;

5、补贴费,由于清政府缴纳的白银成色不足,额外补贴日本1325万两白银;

6、汇率差价,在清政府赔款之前由于银价暴跌,日本要求清政府全部以英镑付款,按照汇率损失,折算下来中国多支出了1500万两白银;

7、借款费用,为了筹集偿付日本的赔款,并尽早撤除驻威海卫日军的考虑,清政府被迫先后于1895年、1896年和1898年订立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合同,共借库平银3亿两,本息计7亿4000万两(所借款项并没有全部用于偿付日本的赔款)。甲午(1894年)至庚子(1900年),年均摊还外债本息2000万两,约为岁入的1/4。

《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给日本,日本又用这些钱干了什么


按当时的汇率,这笔赔款相当于3亿6407万日元。(甲午战争前日元汇率约为:1两库平足银=0.18英镑=1.64日元,但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日元升值),由此清政府共支付了约3.5亿两白银左右!合4422万英镑,其中支付给日本4197万英镑(含汇率折扣)。而日方公布的甲午一役日本陆海军军费总支出额是20047万日元,两者相抵,日方大约赚得16000多万日元。这笔钱财对于日本有多大意义呢?1893年日本的正常财政收入才1亿1370多万日元,赔款相当战前3年的财政收入。

《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给日本,日本又用这些钱干了什么


除了这些赔款,日本军队对战利品掠夺也十分惊人,日本随军记者川崎三郎在甲午战后曾做过一篇《日清战役战利品概算》,初步估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所获得的舰船、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品等,按日金价计算,共值8982.2万元, 折合库平银5988.3万两,这个数字当然很不完整,因为除这些实物以外,日本还通过这次战争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货币以及粮食。 对此,中外多有记述。如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称:平壤一战,“将弁私财,军士粮饷,凡有金币12箱,内共金砖67块,金锭61碇,金沙14 箱,大小30包,皆将领私财, 而军士粮饷,除粮食以外, 尚存饷银约及10 万两”,皆为日人所得。 蔡尔康等编《中东战纪本末》所译日本官报亦称,此战“得金银40箱,每箱约重英权300磅,高丽钱不计其数”,并注曰:“英金1镑合华权4两,英权一磅合华权12两。 其实,这些记述皆限于平壤一战, 且不甚具体,很难据此作出比较精确的计算。根据日本当时所发表的历次战报,将其所获金银货币种类及数量具体开列后统计,币类别甚杂,计值单位不一,战后,据日方的逐一计算,总计掠得战利品共为1.198亿日元,折合库平银7988万两。赔款与战利品,日本总共掠夺到财物4亿6000多万日元。这笔巨额财富的去向如何,真的如中国民间传言全买军舰,或全办教育去了吗?不!!日本人更加聪明的利用了这笔财富!

《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给日本,日本又用这些钱干了什么


首先是作为海军基金,用以扩充海军军备,共计划入约13926万日元,加上军舰水雷补充基金3000万日元,共计16926万日元,占据了3.5亿日元赔款的近一半。其中又从海军基金中拿出7260万用于币制改革(这一笔钱超重要,为什么后面讲)

二是扩充陆军军备,为5680万日元。

三是临时军费返还,为7896万日元。

上面这3项相加,共计30502万日元,用去了3.6亿日元赔款的绝大部分。

此外,日本政府还用2000万日元作为天皇皇室基金以感谢天皇在战争中起的表率和鼓动作用,明治天皇于1887年3月对首相伊藤博文下达谕旨:“立国之务在海防,一日不可缓”,为此从内库拨30万日元作为海防费,并要求首相和地方官进行海防献金。在他的带动下,华族(华族即日本有爵位的贵族)和富豪也纷纷捐献,半年内就捐款达到203万日元。1892年明治天皇又发布诏敕称:“国防之事,苟缓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朕兹节省内廷之费,六年间每年拨下三十万日元,并命文武官僚,除有特殊情况者外,在同一期间纳其薪俸十分之一,以资补足造舰费。”天皇还劝告议会应与政府“和衷协同”,在天皇的干预下,议会改变了量入为出的态度,通过了高昂的建造军舰的预算。在战争期间,明治天皇又通过节省内廷费用,募捐,祈祷,颁布敕语等形式鼓励日军及日本国民战争狂热和士气,这2000万日元正是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对明治天皇支持战争的“感恩费”

《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给日本,日本又用这些钱干了什么

明治天皇像


1200万日元作为台湾殖民经费,1000万日元作为教育基金,1000万日元作为灾害准备金,321万日元作为运输交通费,58万日元作为八幡制铁所设置费!(此为日本最大国营钢,日本军工业的基础)

特别介绍:日本如何依靠中国赔款,实行了金本位制!为了在金融上与欧美接轨,更快溶入国际贸易。日本政府早就决定要实行金,但力不从心,因此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也实行的是可兑换的银本位制。而在国际上,从1873年起,银价不断下跌,到1894年下跌了一半多。这使日元处于不停的贬值、波动之中,从而使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开支逐年增大,而且不利于引进外资、吸收外债,也不利于对于机器工艺的进口。马关条约后,应日本的要求,清政府通过英国以英镑支付大部分赔款。日本共得到3808万英镑,存储在英格兰银行。当时英镑与黄金挂钩,是世界最坚挺的货币一如今天的美元。如此一来,相当于日本当局一下子拥有了一笔巨额的黄金储备,日本拿出其中一部分(相当于7260余万日元,是从海军基金中划拨)为储备金,于1897年改行金本位制。改行金本位制对日本的好处更为深远,因为金本位制稳定了金融和物价,有利于对外贸易,有助于引进外资、发行外债。这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以至对进一步的扩军备战,都是极为重要的。当时日本资金短缺,亟需借助外资外债,而实行金本位制的不到十年中,流入日本的国际资金达8亿日元以上!

《马关条约》到底赔了多少钱给日本,日本又用这些钱干了什么


同时由于金本位制稳定了金融和币值,日本银行扩大了贷款额,甲午战争前一年,全日本一年的贷款额不足1亿日元,甲午后一般每年都在2亿日元上下,甚至约2亿5000万日元。加上国外市场的扩大和国外资金的大量流入,整体上刺激了产业投资的扩大。1894—1904年,会社实缴资本从近2.5亿日元激增到9.2亿日元,增加了2.7倍;纱锭从47.5万个增到近138万个,增加了1.9倍;铁道里程增加了1.3倍,重工业也有显著发展。

可以说正是借由中国人民的苦难和甲午战争的巨额收入,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