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隴上名人範振緒

範振緒,字禹勤,號南皋,晚年號東雪老人、太和山民,出身商縉之家,故居在靖遠縣城會館巷。祖父範呈芳,清朝時被選為貢生,父範培,字篤生,號石三,清同治年間以貢生任兵部車馬司郎中。


靖遠:隴上名人範振緒

同治十一年(1872年),範振緒在北京出生,九歲時父親病故,隨母親樓氏扶父靈柩回故里靖遠。少年失怙,家境漸微,全賴其母樓太夫人艱難撫育,督課甚嚴,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他天資聰穎,勤奮篤學,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試考取進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範振緒赴日本留學,在日本法政大學攻讀法律,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為甘肅早期參加辛亥革命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宣統元年(1909年)回國,濟身仕途,任河南濟源縣知事,曾主修《濟源縣誌》。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範振緒拒絕參與復辟活動,赴南京。五年(1916年),出任河南孟縣知事,三年任期屆滿後回北京,深居榮寶齋以書畫謀生。


靖遠:隴上名人範振緒

民國十年(1921年),範振緒被綏遠督統馬福祥聘為記室,曾出任薩拉齊縣知事。十八年(1929年)馬福祥任青島市長,範振緒同往並任秘書,協同馬福祥著《觀瀾亭記》,勒碑立於青島海濱。二十三年(1934年)返回蘭州,被聘為甘肅省政府顧問兼省禁菸委員會委員。二十五年(1936年),應國民黨西北騎兵第五軍軍長馬步青聘請,擔任教師,移居武威。二十九年(1940年),當選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三十年(1941年),應邀隨同張大千前往敦煌,研究壁畫,搶救國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範振緒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後當選甘肅省政協副主席,被選為甘肅省人大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榮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檢查委員。1953年後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並被選為甘肅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1960年8月21日,在蘭州溘然長逝。臨終前夕,囑咐夫人杜鬱文:“我一生無長物,我死之後,可將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畫卷》、《大痴富春山色長卷》和我晚歲所畫的《祁連山色長卷》捐獻給國家珍藏,作為黨和國家關心我的報答。”


靖遠:隴上名人範振緒

範振緒先生擅長書畫,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其生平事蹟編入《中國畫家大辭典》、《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等典籍。繪畫專攻山水,取法王翬、王原祁,書法師承蘇東坡。早年遊歷名山大川,遍覽大江南北勝蹟,師法自然,自成特色。晚年尤致力於詩文書畫,培育新人,提攜後起之秀,繪畫以描寫祖國山河新貌為多,作品力求創新。偶爾有寫俠客、佛像之作,亦獨具士氣。

中華民國時期,與劉爾炘一道,引領形成以裴建準、水梓、楊思、牟月秋、馮國瑞、張孝友、魏振皆等隴上文化名人為主的文人書家集群,以其深厚的國學底蘊,紮實的書法功底,鮮明的個性風格,積養以發,縱情筆墨,並積極參加書法社會活動,推動了甘肅書畫藝術事業的發展。

鮮為人知的是,範振緒先生在謎壇譽稱高手。辛亥革命後,北京謎壇鼎盛,他常周旋於燈窗虎影之間。後來在濟源做官,他與蘭州人孫尚仁共設謎臺,許多風雅人士拜識於門下,使當地謎風為之一振。返回蘭州後,常應邀出燈謎。所制之謎,多高雅之作,常使猜謎者絞盡腦汁。上乘佳作有如:“蘭山兩岸,綠野平疇”(射《詩經》句“黃流在中”)、“牧童驅犢還”(射中藥名二“牽牛子、當歸”)、“逸仙”(射五言唐詩“空山不見人”)等。


靖遠:隴上名人範振緒


據馬嘯天(現代蘭州射虎名將)回憶,有一條謎為“無珠難為玉,解帶懶圍腰”(射一字),開始不知從何入手,苦思冥想終於開了竅,“玉”字無珠則是“王”字,“王”字又“解帶”缺一“圍腰”,自然就是“工”字了,被其射中。從此,範振緒對馬嘯天的射虎本領很是器重。範振緒平生制謎數千條,後由馬嘯天將他的親筆謎箋輯為數冊,題名《東雪草堂謎存》,可惜在“文革”時期被焚燬。

範振緒與近代名人沈鈞儒既是同榜進士,又為同庚,同赴日本留學,同攻法律,同時加入同盟會,人皆以“五同”譽之,傳為佳話。1956年,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來蘭州視察,鄧寶珊省長在慈愛園宴請二位老人,席間言及“五同”趣事。鄧笑謂眾賓曰:二老者天下之大老矣,不惟五同,且是六同矣。鄧目視二老,但未明言道破,賓客恍然大悟,原來沈範二老皆為矮身銀鬚之人,一時逗得全桌人鼓掌大笑。

範振緒一生著作有《東雪草堂筆記》、《東雪草堂詩聯存稿》、《夜窗漫錄》、《學畫隨筆》、《東雪雜文》、《蘭州事變紀略》、《燕子箋秦劇本》、《桃花扇秦劇本》、《濟源縣誌》、《靖遠縣新志稿》等,《韜養齋筆記》收錄作品不下兩萬餘幅。靖遠一中校聯“同心同德為地方建一座文明學府;群策群力替國家造無量英俊人才”,即為其親自所作並書寫。


靖遠:隴上名人範振緒

範振緒書畫除國家珍藏外,多散藏於蘭州、靖遠等地人家。1957年,由範振緒主筆,郝進賢、吳紹鏞、馬文江、郭維屏、米瑛等甘肅名家聯合繪畫的《紅軍長征圖卷——甘肅段》長達36尺,送北京“八一”節展出,副本在甘肅省博物館保存。

範振緒辭世後,其夫人杜鬱文遵照遺囑,將個人遺作和部分珍藏品捐給甘肅省博物館,向靖遠縣人民政府捐贈《東雪雜稿》和《王荷澤遺稿手秒本》。張慎微編輯《範振緒先生詩文遺稿》油印問世,靖遠縣政協蒐集整理的《範振緒先生書畫選集》於1992年出版。範振緒書法被蘭州碑林收錄。

附範振緒詩四首:

空山夜月

空山寂靜竟忘機,不設藩籬不掩扉。

忽見青松高掛月,無端惹得野猿啼。

秋浦晚霞

山紫楓紅落日斜,晴光返照化丹砂。

霜天遍地發榴火,知是赤誠起晚霞。

丹臺春曉

仙山初日射晴空,無限花光露粉紅。

誰道洞天無甲子,丹臺四季盡春風。


海屋添籌

寒來暑往一虛舟,日月經天總未休。

任爾滄桑隨世變,老人獨坐看添籌。

靖遠縣平堡鎮文化中心主任劉文清摘自杜樹澤主編《靖遠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