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有感:這個年過得不太平,追憶姥姥


這個年對大家來說真不太平,尤其是年前姥姥的離世( )更讓我們添加了悲傷的情緒,過年對成年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快樂可言了,我期盼過年是那種從小到大記憶裡帶來的過年就會莫名高興的情緒,然而裝飾了家,準備了各種迎接朋友聚會的食材,全部因為疫情成了囤積的糧食。

昨天三十晚上,與公婆團聚的飯桌,不可避免地追思起姥姥,老公從得到壞消息伊時的冷靜理智,到參與喪事時的沉默寡言,終於在這個時候情緒決堤,痛哭起來。

我一個只是嫁過來六七年的外孫媳婦,都在短短几年對可敬可愛的姥姥建立了如此深的感情,何況從小到大被姥姥看著長大的老公呢?我知道他一直在消化承受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終於在這頓晚飯找到了一個出口。

姥姥去世的第二天,我們來到她的家裡,進屋看到姥姥的床單都還沒換,一切擺設照舊,只是床邊那個她似乎永遠坐著的位置再也沒了姥姥,眼淚就情不自禁湧出來了,哽咽著對老公說上次我們來的時候姥姥還在那裡坐著……老公也紅了眼圈,正好公婆這時候叫我們,趕緊跟隨老公出了房間,情緒才稍稍平復了一些。

再進屋時,我倆看到姥姥床頭的電話,心裡稍稍安慰了一些。那是以前老公考慮姥姥腿腳不方便,特意選了一部拿取方便的可移動電話,想著她曾經給姥姥帶來些許方便,我倆心裡好受一些。

一時間我突然就明白了,

“誰盡孝是誰的這句話”的含義。人在世的時候,會暗裡跟人比誰做得多,人不在了,誰都會從心裡回憶自己曾對逝者做過什麼,絕不會考慮旁人做了什麼,這時候自己做得越多,盡孝越多,自己的內心越會得到安慰。所以盡孝不是為了別人,統統是為了自己。

就像我和老公看到電話的那一刻,我們終於也為姥姥做過些什麼,這對我們來說都是莫大的安慰。

姥姥是個樂觀向上的人,她永遠那麼開心,見了我們這些小輩,總是高興地叫出我們的名字:“XX來了?”成年人的世界如此殘酷沒有溫情,這世上卻有個人永遠對你笑臉相迎,溫柔熱情,我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愛姥姥,想沒事兒就到姥姥這裡了,這種能給你溫暖的人,世上除了這些無私的長輩、老人,能有幾個待你如此?

我終於忍不住在晚上回家的路上衝老公發洩起我的怨氣——多少次從公婆家出門路過姥姥姥爺家,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說:“我們去姥姥姥爺家吧好嗎!”幾乎是祈求的語氣,因為他的姥姥姥爺,老公是一家之主,去哪裡老公說了算。

可是他總說:“去那兒幹嘛?趕緊回家,有時間改天再去。”

我知道老公工作忙,家裡事情也總讓他操心,他精力有限,真得很累,於是只能聽他這個頂樑柱的,這下好了,姥姥走了,以後我們過去就只能見到姥爺一個人了,雖然姥爺對我也很熱情很喜歡我,但是我再也見不到那個總是笑眯眯,盛情喜悅和我聊天的姥姥了,我真是從心裡忿恨我的老公,此刻再也不能忍,把心裡對他的埋怨都傾瀉出來了。

老公也很後悔,說人世間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他總想真哪天沒事兒專門過去姥姥姥爺家坐坐,沒想過順路拐彎,他也很後悔。

後悔有什麼用?常常在外面給我戴高帽,說我是他的“主要領導”,實際上家裡大小事宜其實還不是他做主,連出門拐彎的方向都是他家決定,有了這個遺憾,我覺得這輩子我都心裡有個坎過不去。

聽說人死後,靈魂會在第二天回到住處,去看看自己的後人如何忙活後事,姥姥看到她的這些後人,會怎麼想呢。

老天總是在懲罰,那些習以為常,以為愛的人永遠不會離開的人。

姥姥年輕時吃了很多苦,為了補貼家裡,只能去幹男人乾的苦力活,她的腿不能動,都是年輕時長期冰水裡泡著落下的病根,更不要說去年三進三出,成了醫院的常客,腿部的病痛她常年默默承受,乳腺、眼睛視力等都有問題,她走了,很多人勸慰我們她從此沒了痛苦,我瞭解那都是安慰人的話,即使痛苦,我們也不願意失去親人。但此刻,也必須用這種話來安慰自己,願姥姥往生極樂,從此沒有病痛折磨,下輩子幸福長安。


初一有感:這個年過得不太平,追憶姥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