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云南,贵州两地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民政务。


顺治十六年,设立经略,然后改设总督。康熙元年,分别设立云南总督,总督府驻曲靖;贵州总督,总督府驻安顺。康熙三年,取消云南总督,由贵州总督兼任,总督府迁贵阳。康熙十二年,又恢复云南总督,总督府仍驻曲靖。康熙二十六年,云南总督府迁云南府。雍正十年,云贵总督兼辖广西。雍正十二年,云贵总督恢复掌管两省。光绪三十一年,云贵总督兼任云南巡抚。

1、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别名洪彦演、洪亨九,明末清初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太傅、少师等职位。洪承畴曾经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有功、建议清朝采取明朝典章制度、迅速稳定南方;降清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倡导儒家学说,举荐明朝官吏。1665年,洪承畴卒于都门私邸,享年七十三岁,谥号文襄。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洪承畴

2、赵廷臣

赵廷臣,字君邻,清代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累迁江宁(南京)同知、江宁副使,湖南道副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浙江总督加太子少保。曾参与镇压云南苗民的抗清斗争。为官较清正,提倡农耕,与民生息,惩治-,有赵佛之称。康熙元年(1662年),赵廷臣离开贵州任浙江总督。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巡视海防在浙江奉化病故。被谥为“清献”,意为一生清节。

3、卞三元

  卞三元(1616—1697)清初汉军镶红旗人,字月华,一字桂林。崇德举人,为内秘书院副理事官。顺治间,授山东登州知府,调江南扬州知府。官至山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康熙间,擢云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吴三桂叛乱时乞养归旗。工诗,有《公余诗草》。

4、甘文焜

  甘文焜(1632年―1673年),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清初将领,祖籍丰城(今江西丰城),后迁至沈阳(今辽宁沈阳),石匣副将甘应魁之子。甘文焜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初以官学生任兵部笔帖式。历任直隶巡抚,云贵总督。康熙年间,先后平定凯里、臻剖等苗部。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杀死巡抚朱国治,云贵诸将多附叛军,甘文焜死不从叛,十二月自杀。后追赠兵部尚书,追谥忠果。

5、鄂善

  鄂善,纳喇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官吏。初自侍卫授秘书院学士,迁副都御史。康熙九年,授陕西巡抚。十一年,擢山西陕西总督,寻改专督陕西。十二年,调云南,以哈占代。三桂反,诏鄂善留湖广。十三年,改兼督云、贵,命从师进征。三桂陷湖南郡县,吏议镌五级,命留任。王辅臣叛,命与副都统穆舒浑率师自襄阳移守兴安、汉中。十四年,次西安,哈占疏留助守。上复命移守榆林、延安,哈占再疏留不遣。及毕力克图击辅臣,复延安,鄂善乃遵上指移驻,招抚流民,分守栈道,寇来犯,击之退。授甘肃巡抚。十七年,坐失察布政使伊图蚀帑、清水知县佟国佐苛敛,部议当夺官,命留任。十八年,以计典罢。寻卒。

6、周有德

  周有德(生猝不详),字彝初,汉军镶红旗人,清朝将领。顺治二年,自贡生授弘文院编修。五年,从英亲王阿济格讨叛将姜瓖,还,迁侍读。康熙元年,迁国史院侍读学士,寻擢弘文院学士。二年,授山东巡抚。三年,以获逃人加工部侍郎衔。迭疏请宽登、莱、青三府海禁,俾居民得捕鱼资生;请以历城明季藩府地视民田科赋;请复孤贫口粮;请以德州驻防兵旧给民地五百馀顷仍还之民,驻防兵视陕西、浙江例支月粮;请蠲逋赋六十馀万,暨察出逃亡荒芜虚增田额户口凡四十万有奇,悉予免除。六年,擢两广总督。吴三桂反,十三年,起授四川总督。三桂将吴之茂、彭时亨等犯广元,有德与副都统科尔宽分道击败之,阵斩裨将徐应昌等。上命经略尚书莫洛自陕西入四川,敕有德与巡抚张德地固守广元诸路,并督军饷。三桂将何德成等自昭化攻二郎关,谋夺我师储峙,有德遣兵击德成,走还昭化,复犯广元;有德与科尔宽等复击败之,逐北三十馀里十八年,调云贵总督。师克汉中,上谕责"有德、德地等前驻广元督饷迟误,致数年来逆贼逋诛,兵民苦累。今大兵前进,督抚诸臣有误饷运,以军法从事。"王大臣议师自湖广进征云、贵,绿旗兵当有统帅,以湖广总督蔡毓荣及有德名上,上以命毓荣,令有德受节制。有德寻疾作,留驻常德。十九年,卒。

7、赵良栋

赵良栋(1621年-1697年),字擎之,号西华,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人, 赵良栋原是陕西绿营守备,后随洪承畴经略云贵,累升至广罗总兵。康熙十一年(1672年),调任天津。三藩之乱时,赵良栋升任宁夏提督,平定驻军叛乱,后率部进入四川,夺取成都,升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会师昆明,围城数月难以破城。赵良栋到后,不到一个月便攻破昆明。但因生性亢直,受权贵排挤,遭到降职,遂告病回乡。后来,赵良栋恢复将军、总督官职,并封一等子爵。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赵良栋病逝,谥号襄忠。乾隆年间进封一等伯爵。

8、蔡毓荣

蔡毓荣(生猝不详),字仁庵。兵部尚书蔡士英次子也。康熙初,任刑部侍郎。先后出任湖广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加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多次上疏言四川招民垦荒事宜。康熙十四年(1675)率绿旗兵征讨“三藩之乱”,后领衔绥远将军,总统绿营。先后败吴三桂部于岳州、长沙、衡州、辰州、贵阳、云南。次年,累上疏论云南善后事宜,言及蠲荒、理财、弭盗、军制等十数事。后以吴三桂孙女为妾,坐罪遣戍黑龙江,康熙三十八年卒。

9、范承勋

  范承勋(1641年-1714年),字苏公,号眉山,自称九松主人,辽宁抚顺人,隶属汉军镶黄旗。大学士范文程第三子,福建总督范承谟之弟。康熙二十三年,举廉吏,擢内阁学士。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历官至云贵总督。三藩之乱时,督运粮饷于湖广、云南,有功劳。三十三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三十八年,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五十三年卒。

10、丁思孔

丁思孔(1634年-1694年)字景行,号泰岩,奉天广宁府人(今辽宁北镇市),清朝官吏。丁文盛之子。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任陕西汉羌道副使、江苏布政使、偏沅巡抚、湖广总督、云贵总督,康熙三十三年四月八月,卒。

11、王继文

王继文(?-1703)字在燕,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大臣。自官学生授弘文院编修,迁兵部督捕副理事官。顺治十二年,考选御史,巡按陕西。初受事,即疏劾布政使黄纪、兴屯道白士麟贪污不法,夺官逮治。十四年,还京师,都察院列上继文在官劾文武吏四十馀,督开荒田七千顷有奇,招徕流移民五千八百馀,察出虚冒钱粮七千七百有奇,实心任事,允为称职。迁户部郎中。十八年,授江西饶九南道。三十三年,擢云贵总督。三十七年,讨平鲁魁山寇,厘定汛界,驻兵防守。又疏议收水西宣慰使地,改属大定、平远、黔西三州流官管辖,均如所请。是岁冬,朝京师,以老病乞致仕。寻命修理子牙河工。赐御书榜曰"烟霞耆旧"。四十年,加兵部尚书衔。四十二年卒。

12、巴锡

  巴锡(生卒年不详),第十二任云贵总督。满洲镶黄旗人,世居福新得喜莽堪,曾祖扎尔固齐泰锡。康熙初,巴锡授户部员外郎,累官云贵总督,内迁户部右侍郎。

13、贝和诺

  贝和诺(1647-1721)自工部笔帖式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兼佐领,累迁大理寺卿。康熙三十五年,命往山东经理闸河。漕运总督桑额奏漕船尽过济宁,较往岁早一月。上以遣官经理,於漕运便,命以为常。迁左副都御史,擢户部侍郎。四十二年,召授兵部侍郎。四十四年,擢云贵总督,捕治富民盗李天极、王枝叶等。天极广通诸生,与临安朱六非造为符谶,师宗州枝叶,人素无行,天极等诱之,诡讬明桂王孙,纠党谋不轨。僭称文兴三年,散播印札,图劫掠广南、开化,自蒙自窜入会城。贝和诺标兵诇得状,诛六人,流其馀党。四十九年,召拜礼部尚书。以太原流匪陈四等六十馀人诡称赴云南垦地,贝和诺得布政使牒报不察究,坐降调,授盛京工部侍郎。五十七年,复召为礼部尚书,以老乞休,诏慰留。六十年卒。

14、郭瑮

  郭瑮,第十四任云贵总督。生卒年不详。第十四任云贵总督,满族,康熙49年由云南巡抚升任云贵总督,康熙55年死于任上,谥勤恪。

15、张文焕

  张文焕,字灿如。,甘肃宁夏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武进士第一人(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康熙四十二年(1703)张文焕出任大同镇总兵。在进剿噶尔丹时,三战皆捷,以功升提督,康熙五十二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13年至1720)张文焕署云贵总督。康熙六十至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至1722),张文焕再任云贵总督。两次任云贵总督,在任十年。

16、高其倬

高其倬(1676年—1738年)清代官员、诗人。字章之,号美沼、种筠,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指头画创始人高其佩堂弟。康熙三十三年进士,迁内阁学士。世宗朝历云贵、闽浙、两江总督。在闽请解除民间出海贸易禁令,后以故降为江苏巡抚。乾隆初,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良。

17、伊都立

  伊都立,(生卒不详),字学庭,伊尔根觉罗氏。第十八任云贵总督,于雍正3年委任,后改任山西巡抚。

18、杨名时

  杨名时 (1661年—1737年),字宾实,号凝斋。1661年生于江阴东门。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1717年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绩。1719年迁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1726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事,乾隆即位,以其诚朴端方,诏赴京,加礼部尚书衔兼国子监祭酒,并兼值上 书房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

19、鄂尔泰

 鄂尔泰(1677年-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朝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父亲鄂拜为国子祭酒。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即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三年(1725年),被迁移为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谥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被撤出贤良祠。鄂尔泰著有《西林遗稿》。雍正帝编著的《朱批谕旨》,收有《鄂尔泰奏折》,汇集了他在云贵广西总督任上的奏疏。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鄂尔泰

20、尹继善

尹继善(1695年-1771年)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

  雍正元年进士,历官编修、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尹继善

  在十八世纪清朝封疆大吏中,尹继善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之一,其一生非凡。一督云贵,两任总河,三督川陕,四督两江,既曾操劳于军营,也曾奔波于河上,既有平步青云之喜,亦有“汗流侠背”之惧,故及其老矣,何止仅有“阅历天涯遍”之浩叹!然而,今天谈论尹继善其人,最重要的还不是因其阅历繁复,而是因为他系雍乾之际官僚中颇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即乾隆也每每以督抚“趋而效之”,入于“尹继善一派”为辞,故从探寻其政事为人、志趣爱好入手,人们有可能窥测到当时官僚士大夫之一般风貌,进而对其所属时代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大凡论史当以穷源为先,欲论尹继善,自当从其家世以及为清人称羡不已的获宠异数开始。

21、庆复

 庆复(?-1749年),佟佳氏,字瑞园,满州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第六子,吏部尚书隆科多之弟。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名臣、外戚。雍正五年(1727年)承袭其父一等公的爵位,历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銮仪使等职,雍正九年(1731年)位列议政大臣。乾隆帝即位之初,就命庆复代替平郡王福彭为定边大将军,出北路进击准噶尔,回京后署理吏部尚书,并兼管户部、刑部事务,不久出为两江总督,弹劾江西巡抚俞兆岳贪鄙营私。后移督云贵,上疏请求开姚州盐井,治理疏浚金沙江等。后来调往两广、川陕。乾隆十年(1745年)六月拜庆复为文华殿大学士,仍留任川陕总督。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叛乱,乾隆帝授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而且召庆复入阁治事,并且兼管兵部。后在军中乾隆帝命下庆复刑部狱,令军机大臣会讯,按律定拟,坐贻误军机律论斩。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赐庆复自尽。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庆复

22、张允随

  张允随(?-1751)字觐臣,汉军镶黄旗人。张一魁之孙。初入赀任光禄寺典簿。后长期为官云南,历官知府粮储道、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云贵,至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雍正、乾隆两朝中,对云南铜政、军政、少数民族事宜皆有建树。乾隆中,先后筹划云南农田水利,疏浚金沙江水道及大理洱海海口。乾隆十六年卒。谥文和。

23、硕色

  硕色(生猝不详),清朝官员。于1748年11月24日-1750年2月9日期间,奉旨接替尹继善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前任:尹继善继任:陈大受。硕色曾任河南巡抚,四川巡抚。云贵总督

24、恒文

  恒文,乌佳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初,以诸生授笔帖式,四迁兵科给事中。外授甘肃平庆道,再迁贵州布政使。乾隆初,方用兵金川,恒文奏言:“兵贵神速。臣官甘肃平庆道时,见提督以下诸营,或三之一,或四之一,择勇健者,名为援剿兵将,备预定旗帜器械,及奖赉诸项亦预存。贵州乃无此例。本年四川调兵二千,迟至六日方得起程。请仿甘肃例预为计,提督驻安顺,设重兵,请於府库贮银五千待用。”既又疏上行军诸节目。上嘉其能治事,移直隶。

  十六年,擢湖北巡抚。疏请采汉铜广鼓铸,请增筑武昌近城石堤,请停估变省城道仓空廒、备贮协济邻省米石,均得旨允行。十八年,署湖广总督,移山西巡抚。二十一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二年三月,疏劾贵州粮道沈迁婪索属吏,鞫实论斩。恒文与云南巡抚郭一裕议制金炉上贡,恒文令属吏市金,减其值,吏民怨咨。一裕乃疏劾恒文-败检,列款以上。上命刑部尚书刘统勋会贵州巡抚定长即讯,得恒文令属吏市金减金值,及巡察营伍纵仆婪索诸事,逮送京师。上责恒文;“为大臣,以进献为名,私饱己橐,簠簋不饬,负恩罪大。”遣侍卫三泰、紥拉丰阿乘传就恒文所至,宣谕赐自尽。

25、钮祜禄·爱必达

 钮祜禄·爱必达(?—1771年),清将领。满洲镶黄旗人。清初名臣钮祜禄·遏必隆的孙子,父亲钮祜禄·尹德,哥哥钮祜禄·策楞,弟弟钮祜禄·讷亲都是乾隆名臣,姑姑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初由生员考补笔帖式,累迁吏部郎中。乾隆九年(1744年),署江苏布政使,兼管织造及浒墅关税务。十一年(1746年),擢山西巡抚,奏请兴义仓,广储藏。后历官贵州巡抚、云南巡抚、山东巡抚。二十一年授江南河道总督,擢云贵总督。二十六年四月调任湖广总督。后以袒护下属,被革职发往伊犁军台效力,著有《黔南识略》。

26、吴达善

吴达善(?—1771年)瓜尔佳氏,清朝大臣,字雨民,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擢至工部侍郎、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二十年,授甘肃巡抚,赴巴里坤督理军需,以劳赐孔雀翎。三十三年,复调湖广总督,兼署荆州将军。三十五年,兼署湖南巡抚。三十六年,复调陕甘总督,值土尔扈特部内附,上命分赉羊及皮衣。寻卒,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赐祭葬,谥勤毅。

27、刘藻

  刘藻(1701年-1766年),初名玉麟,字麟兆,山东巨野人。乾隆元年(1736年),经山东巡抚岳浚推荐,诏试博学鸿词,定二等第三名,授翰林检讨,时年36岁。乾隆3年(1738年)春,奉特旨改名为刘藻,字赢海,号苏村,记名以御用。乾隆4年(1739年),为右中允侍读,上 书房行走。乾隆5年(1740年),授太常寺少卿转右通政。升左佥都御史。乾隆6年(1741年),升为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同年12月,提督江苏学政。乾隆21年(1756年),授陕西布政使。乾隆22年(1757年),调湖北布政使,升云南巡抚。乾隆26年(1761年),暂署云南总督。乾隆28年(1763年)6月,任贵州巡抚。10月,加太子太保。乾隆31年(1766年)正月,调湖广总督。其间办理地方事务,素来妥当,但不谙军旅,因谎报军情降补湖北巡抚,于3月3日夜自刎身亡。朝廷定为革除一切职务。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28、杨应琚

 杨应琚 (1696~1766),清朝大臣。字佩之,号松门。出生于青海西宁,辽海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七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于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间,奉旨接替策楞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的该官职,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后调闽浙总督,再移陕甘总督。拜东阁大学士。乾隆三十一年任云贵总督。时滇缅间土司屡与缅人冲突,他到任后,督师攻缅。战败且虚报战功,被清廷召还,削籍逮问勒令自尽。 

29、富察·明瑞

  富察·明瑞(?-1768年),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侄,清朝中期名将、外戚。明瑞最初以官学生的身份袭公爵。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明瑞以副都统衔任领队大臣从征阿睦尔撒纳,后因平定阿睦尔撒纳之功,擢升为户部侍郎,授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明瑞师征霍集占,因功赏戴双眼花翎,并加赠云骑尉世职,擢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明瑞出任伊犁将军,加赠并骑都尉世职。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明瑞以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出征缅甸。十一月,因征缅有功,封一等诚嘉毅勇公。乾隆三十三年二月(1768年),明瑞的军队被缅军包围,力战后自缢而死。乾隆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果烈。

30、鄂宁

 鄂宁(生猝不详),大清朝官员,鄂尔泰的儿子。于乾隆年间担任福建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鄂宁,举人,初授户部笔帖式。屡以员外郎署副都统,复自郎中擢礼部侍郎。乾隆三十一年二月任湖北巡抚,调湖南,再调云南。师征缅甸,云南总督杨应琚战失利,鄂宁以实疏闻。明端代应琚,深入战死。鄂宁劾参赞额勒登额、提督谭五格逗遛失机。上奖鄂宁,加内大臣衔,即命代明瑞为云贵总督。寻以与参赞舒赫德合疏议抚失上指,夺内大臣衔,左授福建巡抚,迭降蓝翎侍卫。卒。

31、阿桂

  阿桂(1717年-1797年),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事平后移师驻伊犁,提出于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纳。其后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屡获捷。乾隆三十六年(178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卒年81岁。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阿桂

32、阿思哈

  阿思哈(约1710年—1776年)萨克达氏,满洲正黄旗人。自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充军机处章京。乾隆十年,擢甘肃布政使。十四年,擢江西巡抚。二十八年,命往伊犁协同办事。二十九年,授广东巡抚,三十四年,擢云贵总督。师征缅甸,阿思哈出铜壁关至蛮暮军中,奏军中粮马不敷。上责其畏难,解任,以副都统衔在领队大臣上行走。旋召为吏部侍郎,入对失上指,夺官,戍伊犁。三十九年,释回,仍充军机章京。擢左都御史。大学士舒赫德师讨王伦,命阿思哈偕额驸拉旺多尔济率健锐、火器两营以往。事定,拉旺多尔济言城北搜剿王伦馀党,阿思哈未同往,下吏议,夺官,命留任。四十一年,署吏部尚书,旋授漕运总督。卒,赐祭葬,谥庄恪。

33、鄂谟讬·彰宝

  彰宝,乾隆十三年,自翻译举人授内阁中书。十八年,授江苏淮安海防同知。累迁江宁布政使。三十年,授山西巡抚。三十二年,调江苏。两淮盐政尤拔世奏缴本年提引徵银,上以此项历年均未奏明,自乾隆十一年起,应有千馀万,命彰宝会同详察。前任盐政高恒、普福、运使卢见曾均坐是得罪;又发前任监掣同知杨守英诈取商银:并论如律。三十四年,命驰驿往云南署巡抚。师征缅甸,署云贵总督,命出驻老官屯督饷,加太子太保。三十七年,劾云南巡抚诺木亲才识不能胜任,召还;又奏车里宣慰土司刀维屏逃匿,请裁土缺设专营,上从其议,定营名曰普安。寻实授云贵总督。三十九年,以病请解任。王锡事发,夺官,逮京师论斩。四十二年,卒於狱。

34、图思德

  图思德(?—1779)爱新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初自诸生授光禄寺笔帖式。累迁户部员外郎。外授江南常镇道。再迁贵州布政使。清朝第三十七任云贵总督。

35、李侍尧

  李侍尧(?一1788年),字钦斋,清朝乾隆时期大臣,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初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职,后迁至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被提拔为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擢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出征台湾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李侍尧

36、舒常

  舒常,舒穆鲁氏,满洲正白旗人,舒赫德之孙,徐元梦玄孙也,清朝大臣。始为侍卫。舒赫德议移置阿睦尔撒纳妻子得罪,舒常亦夺官,发黑龙江披甲。及舒赫德召还为副都统,授舒常三等侍卫。舒赫德以佐成衮紥布无功再得罪,舒常复发黑龙江。乾隆二十三年二月,命释还。累迁至镶蓝旗护军统领。三十七年,将军温福征金川,授参赞大臣。金川平,图形紫光阁,与舒赫德父子并列前五十功臣。舒赫德卒,令还京治丧,授工部侍郎。出为贵州巡抚,迁湖广、两广总督。入为工部尚书。复出署江西巡抚,复为湖广总督。荆州汉水决,夺官,授一等侍卫。擢都察院左都御史,改镶黄旗蒙古都统。嘉庆初,署刑、兵二部尚书。卒,谥恪靖。

37、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起事、廓尔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福康安

38、富纲

  伊尔根觉罗·富纲(1737年-1800年),满洲正蓝旗人。富纲,乾隆年间担任福建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嘉庆时任云贵总督、漕运总督。后因贪腐被判死刑,十月勾决。

39、勒保

  勒保(1739年—1819年),费莫氏,字宜轩,满洲镶红旗人,大学士温福子,清朝名将。由中书科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勒保短小精悍,多智数。知其父金川之役以刚愎败,一反所为,寄心膂於诸将帅,优礼寮属,俾各尽其长,卒成大功。晚入阁,益敛锋芒,结同朝之欢,而内分泾、渭。既罢相,帝眷注不衰,命皇四子瑞亲王娶其女,以恩礼终。

40、碧鲁·鄂辉

  碧鲁·鄂辉(?—1798年),满族;满洲正白旗。著名清朝将领。以建昌镇总兵从征兰州回乱,赐号巴图鲁。乾隆五十二年,署四川总督,平定台湾,赐云骑尉,后进至三等男,累官云贵总督。嘉庆三年,卒,谥恪靖,祀贤良祠。嘉庆四年,追论在湖北军中受馈白金四千,罢祀。

41、高佳·书麟

  书麟(?-1801年)高佳氏,凉州总兵高述明之孙。大学士高晋之子,慧贤皇贵妃堂侄,字绂斋,原是内务府汉军包衣,抬入满洲镶黄旗。初授銮仪卫整仪尉,累迁冠军使,擢西安副都统。乾隆三十八年,大军征金川,命为领队大臣金川平,图形紫光阁。授广西巡抚,署兵部侍郎。五十二年,擢两江总督。嘉庆四年,召授吏部尚书,兼正红旗汉军都统,加太子少保。升为协办大学士,授闽浙总督。五年,调湖广总督,督师剿杀教匪,卒於军,帝深惜之,赠太子太傅,封一等男爵,以子吉郎阿嗣,谥文勤。寻以倭什布治饷迟误,诏斥书麟知而不举,念其清廉公正,治军成劳,奠醊恩礼仍有加焉。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病逝于治河工地,年71岁,赐祭葬,谥文端 。

42、琅玕

  琅玕(?—1804年)爱新觉罗氏,隶正蓝旗,清朝大臣。琅玕,捐纳笔帖式,累迁刑部郎中。超擢内阁学士,出为江苏按察使。乾隆五十年,召授刑部侍郎。逾年,授浙江巡抚。五十二年,大兵剿台湾林爽文,琅玕储谷二十万石於乍浦、宁波、温州,由海道输运,高宗嘉之。坐审拟海盗失当,吏议当革职,诏宽免,自请罚银三万两。嘉善县吏浮收,按问得实,上以浙漕积弊,琅玕不胜任,命解职,予头等侍卫,赴哈密办事。五十六年,坐监修浙江海塘工程损坏,琅玕在任未亲勘,诏责赔修,应银二十二万七千有奇,免其半。历叶尔羌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坐家人贩玉,解任回京。寻予郎中衔,为热河避暑山庄总管。嘉庆二年,以三等侍卫充古城领队大臣,召授刑部侍郎。五年,授贵州巡抚。剿擒广顺等寨苗杨文泰等,诏嘉奖,加总督衔。未几,就擢云贵总督。八年,上以首逆未获,命永保接办军务。琅玕已擒斩汉奸张有斌,临江扎筏,声言渡兵江外,倮倮震悚,诣军门乞降,琅玕令诱导诸寨擒贼自效。九年,卒,谥恪勤。

43、伯麟

  瑚锡哈理·伯麟(?-1823年)清朝大臣,字玉亭,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由翻译举人授兵部笔帖式,擢右春坊右赞善,累迁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七年,授盛京兵部侍郎,寻授山西巡抚。嘉庆九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五年,召授兵部尚书,兼都统。道光元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寻以年老休致,仍充实录馆总裁。四年,卒,谥文慎。

44、史致光

史致光(1752(壬申年)-1828),原名步云,字青路,号渔村,葆甫,会稽(今绍兴)人。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四年任湖北正考官。后以京官出守大理,旋调云南知府。时滇省盐政腐败,流弊丛生,受苦民众围攻省城,声言惩办盐署官吏而后罢。致光妥善处理变患,谕告只办为首与从者数人,其余准除户口册档,听民自便,盐务自此肃清。嘉庆年间以清节受知仁庙,擢贵州按察使历贵州布政使。嘉庆二十四年(1819),调云南巡抚,再提云贵总督。正值沅江边境滋事,奉旨查治,平反前任总督所办逆案,裁汰冗员,吏治从此趋于正清。道光三年(1823),召还京师,授都察院左御史。未几,以病求假,辞官归乡。为官30多年,清风两袖,萧然归第。虽官至高位,却平如诸生,乐为提掖晚辈,喜为后生评文,曾主讲宁波月湖书院、杭州敷文书院,普育后生,其弟子高才并出。逝后,诏以尚书例赐恤。

45、长龄

  长龄(1758年—1838年)萨尔图克氏,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清朝大臣。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间,历任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云贵总督。六年,转任伊犁将军,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与杨芳擒获张格尔有功,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十八年,长龄去世,谥号文襄,入祀贤良祠。

46、赵慎畛

  赵慎畛(1761年—1825年),字遵路,号笛楼,又号蓼生,湖南武陵人。清朝大臣。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给事中、惠潮嘉道、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闽浙总督、云贵总督。著有《秦议》、《从政录》、《载笔录》、《榆巢杂识》、《省愆室续笔记》、《读书日记》、《惜日笔记》等。为纪晓岚所取士。纪晓岚很看重他的学识人品,交往亦密,曾为其舅氏王孝承手札题跋。卒谥文恪。

47、阮元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48、伊里布

伊里布(1772—1843年),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大臣,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议政大臣巩阿岱六世孙,宗社党首领良弼的祖父,签署《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早年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以及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在任上以清廉闻名。道光十三年(1833年),调任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调任两江总督。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伊里布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浙江沿海的军事行动。其后被弹劾撤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清朝政府重新启用伊里布,命其协助耆英抵抗英军,最终签署了《南京条约》。南京签约后,伊里布被任命为广州将军、钦差大臣,负责在广州办理战后事宜。伊里布到任后,发现广州民心不服,英国又多有逼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伊里布即忧悴而死。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敏。

49、瓜尔佳·桂良

 桂良(1785-1862年),瓜尔佳氏,字燕山,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恭亲王奕訢的岳丈。清朝大臣,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同治元年7月病死,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桂良,。

50、贺长龄

贺长龄(1785年1848年)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人,原籍浙江会稽。高祖上振,官湖南司狱恤囚有隐德,贫未能归,遂家湖南。长龄,嘉庆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赞善。长龄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山东所属多水患,长龄导民开沟洫,兴水利,收获倍增。在贵州,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整饬吏治,练营伍,储粮备荒,恤孤抚幼,劝课桑棉,教以纺织,创建书院义塾,兴修府志,其中他主修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推为"天下府志第一"。著有《耐庵诗文集》等传世。同名有霹雳布袋戏人物。

51、李星沅

李星沅(1797(丁巳年)-1851),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今为汨罗)人。清道光进士。曾任兵部尚书、陕西巡抚、陕甘总督、江苏巡抚、云贵总督、云南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参与禁烟与鸦片战争抗英,并有文才,时号位湖南"以经济而兼文章"三君子之一。有《芋香山馆诗文集》、《李文恭公奏议》、《李文恭公全集》、《李星沅日记》等存世。

52、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林则徐

53、程矞采

程矞采(1783年-1858年),谱名新胜,字蔼初,号晴峰,江西新建县人,程懋采弟。嘉庆五年庚申恩科第49名举人,嘉厌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会试,与林则徐同榜第27名进士,殿试二甲第18名。散馆授编修,授礼部仪祭司主事,军机处行走,升京畿道,江南道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道光七年(1827年),程矞采出任甘肃兰州道,因平叛民族分裂势力张格尔立军功,赏戴花翎,后提拔为甘肃按察使,调广东按察使,升广西布政使,改调浙江布政使。道光十八年(1838年),程矞采调江苏布政使,代理江苏巡抚。1841年代理两江总督,后为江苏巡抚,改山东巡抚,调广东巡抚。在广东,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会同两广总督修筑虎门炮台,重兵防守,有功于国。1845年,程矞采任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又调任云南巡抚。1847年代理云贵总督,后与新任总督林则徐共同抚定保山县汉族与回族人民争斗事宜。1849年被提拔为云贵总督,1850年调任湖广总督。1851年广西金田村太平军起义,程矞采因赴湖南防堵不力被革职留任。太平军攻下武汉后,其长子程福培战败阵亡,程矞采以病告假回家料理,未获批准,便在衡阳弃印出走,被朝廷编修弹劾,充军新疆。咸丰7年(1857年)6月获释回家,11月在途中肃州去世,终年75岁。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程矞采

54、吴文镕

  吴文镕(1792年-1854年),清朝大臣。江苏仪征人,字甄甫、云巢,号竹孙。嘉庆进士。历任侍读学士、顺天学政、刑部侍郎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任福建巡抚。鸦片战争时,协助总督邓廷桢筹办防务。旋护理闽浙总督。次年改任江西巡抚。在任整饬吏治,任用贤颇著政声。奉查浙江盐务,奏请变通成法,尽罢浮费。二十九年杭嘉湖地区水灾,亲赴灾区,抚赈灾民。三十年海塘连年决口,曾督属抢险,不久,擢云贵总督。率兵镇压永昌回民起义。咸丰二年(1852)调闽浙总督,寻改湖广总督,在武昌对抗太平军。四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被太平军打败,投水自杀。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文节。

55、罗绕典

 罗绕典(1793-1854),又作老典,字兰陔,号苏溪,湖南安化大福坪(今大福镇)人。从小在岳麓书院读书,长达12年。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顺天、四川乡试主考、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督粮道、山西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1844)任贵州布政使,为时任总督的林则徐所称赏。道光二十九年(1849),擢湖北巡抚。后在长沙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升云贵总督,旋在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中病死,谥"文僖"。罗绕典博学多识,诗文俱佳,有《黔南纪略》、《贵州筹捕储备记》、《知养恬斋前集》、《蜀槎小草》、《玉台赞咏》等著作。 [11] [12] [13]

56、吴振棫

吴振棫(1790-1870年),字仲云,号毅甫,晚年自号再翁,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二十四年任贵州副考官。道光二年(1822年)为云南大理知府。任间禁止当地百姓种植鸦片,劝民种桑播谷,还修筑桥梁,颇有政绩。道光七年后,历任山东登州、沂州、济南和安徽凤阳知府,山东登莱青道,贵州粮输道、贵州按察使,山西、四川布政使等职。咸丰年间,在贵州、陕西、云南等地镇压农民起义。咸丰二年(1852年),以功升任云南巡抚,与总督吴文容奏请整顿铜政。四年兼署云贵总督,镇压了兴义、普安等地人民起义。次年,转任陕西巡抚。当时陕西盐课分摊给地丁,所征课量数倍于前,百姓负担加重,深感困苦。振棫查明事实后,奏请"改行招贩,先课后盐",获准执行。六年提拔为四川总督。云南回民和汉民因争夺石洋厂矿,爆发了滇西回民起义。吴振棫奉命任云贵总督,率领川兵进滇,措置云南汉、回民族关系用剿抚并用兼施手段平息了起义,局势暂安。不久,因病离职。同治元年(1862年)后,在陕西与巡抚瑛桂会办军务。同治七年(1868年)还乡,在敷文书院讲学。同治十年(1871年)卒。

57、张亮基

 张亮基(1807年-1871年), 字采臣,号石卿。江苏铜山(今徐州)人。道光举人。曾为内阁中书、侍读。1846年,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复调署永昌。后升任云南按察使。1850年,迁布政使,擢云南巡抚,次年1月,兼署云贵总督,1852年调湖南巡抚。赶赴长沙抗击太平军。次年,署湖广总督,镇压通城、崇阳、嘉鱼、广济等地人民起事,并在黄安(今红安)、麻城夹击太平军,败于田家镇。后调任山东巡抚。1854年春,援临清。旋因钦差大臣胜保劾其取巧冒功,被革职,遣戍军台。次年获释。1856年9月,奉命往安徽随办军务。1857年,赴云南帮办扑灭回民起义事宜。次年,授云南巡抚,升云贵总督。1861年底开始,在昭通、东川府境内对抗太平军石达开部。1863年1月,改以总督衔署贵州巡抚兼署提督,赴贵州镇压苗民、号军和斋教起义。1865年,被以"玩兵侵饷,纵暴殃民"所弹劾,后被褫职。同治十年卒。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追谥惠肃。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张亮基

58、必禄·福济

 福济(?-1875年)字元修,必禄氏,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侍讲,四迁少詹事,历任兵部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正白旗护军统领、南河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云贵总督、 乌里雅苏台将军。光绪元年,卒,依巡抚例赐恤。

59、潘铎

 潘铎(?-1863年),江苏江宁(今南京)人。道光进士。历官至河南、湖南巡抚,署云贵总督。道光末年,疏请罢河南漕粮改折之议,浚筑贾鲁河、沁河水利。咸丰十一年(1861)赴云南任上,处理布政使邓尔恒被杀案及汉、回关系。两年后被杜文秀部杀害。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是清朝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

60、劳崇光

  劳崇光(1802年-1867年)清朝大臣,字辛阶,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任山西平阳(今临汾市)知府。后累官冀宁道、广西按察使。1848年任广西布政使。后与提督向荣先后镇压李元发起义和修仁(今广西荔浦县西南,现属修仁镇)等处"天地会"起义。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时,署广西巡抚,协助赛尚阿会办军务,设局开捐,筹措饷需,令各州、府、县组织团练与农民起义军作战。后又会同广东军镇压和诱降两广地区的"天地会"起义军和群众。1859年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曾代表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61年管粤海关监都。1863年(穆宗同治二年)5月,授云贵总督,与冯世兴、岑毓英、冯汝龙等平黔西苗回族起义。后病死。谥文毅。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劳崇光

61、张凯嵩

  张凯嵩(1820庚辰年)-1886)字云卿,湖北江夏人,清朝大臣。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广西即用知县,历宣化、怀集、临桂知县。李星沅、劳崇光并荐其能,咸丰五年,擢庆远知府。剿平土匪王得胜等,擢左江道,调署右江道。庆远失守,革职留任。八年,偕按察使蒋益澧破贼,克庆远,复原官,署按察使,寻实授,迁布政使。同治六年擢云贵总督。十二年,卒於官

62、刘岳昭

  刘岳昭(1824年-1883年)字荩臣,今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人,早年投湘军,1856年从萧启江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参加攻打萍乡、万载、宜春,升知县;次年冬升同知;后从攻抚州,擢知府,加道员衔;石达开部进入湖南,与太平军赖裕新部战于柳家桥,解宝庆围;1860年入广西,以道员记名,加按察使衔;1861年,往援湖北;1862年,与石达开激战,擢云南按察使,升布政使;1863年赴贵州镇压苗民暴动;1866年任云南巡抚;1868年,授云贵总督,后受革职留用处分;后镇压回民暴动有功,起复原官;1875年,"马嘉理事件"之后被革职,1883年病故。

63、刘长佑

刘长佑(1818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清朝大臣。初在湖南办团练,与江忠源友善。1852年以拔贡随江忠源率乡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及天地会起义。次年春因扑灭浏阳征义堂会众起事,擢知县,旋升同知。6月,太平军围困南昌时,奉命独领一军自长沙驰援南昌;旋即偕罗泽南赴援解吉安围,并分兵克泰和,后官擢知府。江忠源战死庐州(今合肥)后,奉湖南巡抚骆秉章命,偕忠源弟率军千人驰援,攻克袁州(今宜春)、临江(今樟树)等地,官加按察使衔。1857年袁州太平圩之战,全军溃败,下马引佩刀欲自裁,由刘坤-拥上马退保分宜。1859年回湖南与天地会作战,并追击石达开军。占柳州后,官擢广西布政使。次年任广西巡抚。1862年擢两广总督,旋即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白莲教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等部作战。1867年沧州盐民在张六等领导下举行起义,以数千之众,逼近京畿,他因镇压不力被革职。1871年后历任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加强边防,抵抗法国侵略,支持刘永福援越抗法。后病逝原籍。谥武慎。

64、岑毓英

  岑毓英(1829年—1889年),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中国清末大臣。 岑毓英早年参加镇压金田起义,成功谈判回民军,后来率军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和苗民军陶新春和陶三春部,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后撤军回国,曾会勘边界。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于昆明,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太傅,谥“襄勤”。

65、王文韶

  王文韶(1830年—1908年),字夔石,一字赓虞,清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三年(1864)任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后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为按察使,十年升为湖南巡抚。光绪四年(1878)补礼部左侍郎,后调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十三年任兵部侍郎。十五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一年调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二十四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为军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二十六年后充国史馆副总裁、正总裁,授体仁阁大学士、政务处大臣、督办路矿大臣,又转授文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他在云贵总督任内,曾多次镇压农民运动和苗民起义。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内,曾多次疏陈建议加强北洋海防、整顿水师、兴办天津武备学堂、重建旅顺大连炮台。他认为,南北海防以天津为根本之地,以大沽、北城为内户,以金旅、威海为外户,而山海关、营口等处分扼水陆要冲,互为犄角,环海3000余里,务必统筹海防,颇具卓识。并在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奏设北洋大学、铁路学堂、育才馆、俄文馆、西学水师各学堂、上海南洋大学,为国家造就一批人才。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他携带军机处印信奔赴怀来,随慈禧太后逃往陕西,因此深得慈禧信任。死后追赠太保,谥文勤。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王文韶

66、崧蕃

 崧蕃(1837-1905)字锡侯,瓜尔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崧骏弟,清朝大臣。咸丰五年举人,初入赀为吏部郎中。光绪五年,京察一等,简四川盐茶道,屡署按察使,保荐卓异。十一年,授湖南按察使,迁四川布政使。十七年,擢贵州巡抚。广西寇陆亚漋煽乱西林,与贵州接壤,崧蕃遣将扼册亨要隘,边患遂平。调云南巡抚,擢云贵总督。检视防营缺额积弊,劾副将雷家春,并自请议处,革职留任。

67、魏光焘

  魏光焘(1837年-1916年),湖南隆回人。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同为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重臣。曾任新疆省布政使,新疆巡抚、云贵总督、陕甘总督,后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物大臣。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继刘坤一、张之洞之后,实施筹建三江师范学堂,为开启近代新疆博达书院,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

68、丁振铎

  丁振铎(1842年~1914年),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镇黄湖人。1859年中举,1871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功臣馆纂修官、国史馆总纂官、监察御史、京畿道台、布政使、云南和广西巡抚、云贵总督、协理资政院事兼弼德院顾问大臣。1883年任监察御史期间,遇京城一王爷住房多年不纳房产税,他用铁链铐锁王府门前石狮,以示王爷犯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门人恣行京市,勒索银两,丁将其依法查处。

1901年出任云南总督,经查云南普河镇总兵高德元蛮横骄奢,纵兵殃民,立即斩高于总督府外。而对少数民族则采取宽容、争取的政策,苗族首领丁槐不服辖治,屡闹纠纷,丁振铎迎来送往以礼待之。丁槐受感化,纳粮交税,接受管辖。1904年,京都大臣攻击其"怠于新政",丁以"才不胜任"为由请求引退。光绪帝召他入京,任命为理资政院事,委以禁烟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1914年,袁世凯起用他为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同年8月病故于北京,终年72岁。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丁振铎

69、岑春煊

 岑春煊(1861年-1933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字云阶,号炯堂老人,曾用名云霭、春泽,广西西林人。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举人,以恩荫入仕。甲午中日战争时前赴战场,1898年因力主变法维新而得光绪帝青睐,提拔为广东布政使,1899年调甘肃布政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岑春煊率军至北京"勤王",并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至西安,因功擢陕西巡抚,次年任山西巡抚,创办山西大学堂。后署理四川总督,旋署两广总督,任内积极推行新政,大举惩办贪官,有"官屠"之称,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1907年入京任邮传部尚书,与军机大臣瞿鸿禨等发起"丁未政潮",反被庆亲王奕劻、袁世凯一派弹劾而罢官,遂以养病为名,寄居上海。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岑春煊被清政府任命为四川总督,未赴任。中华民国成立后,岑春煊曾任袁世凯政府的粤汉川铁路督办,1913年,他支持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并被推为各省讨袁军大元帅。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1916年初,广西都督陆荣廷派员迎归上海。5月,被推举为护国军都司令,并与梁启超等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任副抚军长,代行抚军长职,投身护国运动。1918年排挤孙中山,任广东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主导南北议和。1920年粤桂战争后军政府解散,岑春煊通电辞职,隐居上海,1933年逝世,著有《乐斋漫笔》。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岑春煊

70、锡良

 锡良(1853-1917年),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晚清名臣。锡良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他为官三十七年,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而著称,是晚清时代一位政绩颇佳,贡献较大的历史人物。锡良早期在山西任职二十年,以廉洁、仁爱、为官认真著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进逼京师地区,锡良受命率部北上保卫京师,后知慈禧、光绪一行逃往长安,便改去山西太原前往护驾,被光绪帝任命为山西巡抚,防守后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热河任上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积极整顿吏治、财务、兴办矿业、开垦荒地、整顿巡防等事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调任四川总督,在四川积极推行"新政"。 宣统元年(1909年)2月,奉命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任热河都统的锡良即告病休养。在卧病的六年当中,锡良始终拒绝医治和服药,于1917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赐谥"文诚"。

71、李经羲

  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晚年在苏州筑宅,室名蜕庐。晚清末年至民国时期官僚,政治人物,太傅李鸿章之侄,光禄大夫李鹤章第三子。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1887年6月,任四川永宁道,后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升为广西巡抚,旋调云南巡抚。1902年12月署贵州巡抚。1904年5月,调任广西巡抚。1905年冬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1907年病免。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辛亥革命时,被蔡锷礼送出境,与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组织国事维持会;于1913年12月被袁世凯任为政治会议议长、翌年5月改任参政院参政。十月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10月袁世凯称帝时,封其与徐世昌、赵尔巺、张謇为"嵩山四友"。次年6月袁死后,避居天津。1917年夏,黎元洪与段祺瑞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发生"府院之争"。5月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的国务总理后,李被黎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后人把他称为"短命总理"。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时年65岁。

清朝历任云贵总督

李经羲

72、罗饶典

  罗饶典(1793-1854)字兰陵,号苏溪。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生.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浮山村人。清云贵总督,太子少保.嘉庆十七年在县崇文书院授补博士弟子员,十八年进省岳麓书院.道光五年登拔萃科.八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九年登进士弟.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年授武英殿篡修;十一年授功臣馆提调,十二年教习庶吉士十四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五年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十六年任山西平阳知府,十九年任山西督粮道署按察使。二十年任山西三署按察使,二十三年任山西布政使;二十四年任贵州布政使。二十六年任贵州巡抚。二十九年任湖北巡抚父亡回籍守服,咸丰二年五月服阕,太平军进攻湘,奉命协助钦差赛尚阿。湖广总督程橘采办理军务,三年五月任云贵总督四年(1854)九月卒于军旅,享年六十一岁。晋太子少保.谥"文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