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聖經》的意思是“神聖的經書”,它包括兩大部分:《舊約》和《新約》。

《聖經》的編著歷時1600餘年,先後有40餘位作者參與編撰。

也就是說,整部《聖經》相當於兩本命題作文合集,《舊約》的主題是耶和華及其在人間的神蹟,關鍵詞是“暴力”。

《新約》的主題是耶穌用愛拯救世界,和基督教的誕生,關鍵詞是“愛”。

它們共同的主題是猶太民族的艱苦奮鬥史和信仰史。

《聖經》具有一定的文學性,但歸根結底它還是一部宗教經書,因此儘管它名聲在外,除了基督教徒和對它本身感興趣的人,基本上沒有人真的會去讀它。

這就給了《聖經的故事》一個機會。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它由房龍根據《聖經》和猶太民族的歷史相結合,所寫成的一本描述《聖經》的故事性科普書籍,原本是一本兒童讀物。

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更加廣泛地傳播《聖經》。

房龍,全名為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是荷裔美國人,同時也是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特別提出一點,他還是一名兒童讀物作家。

1922年,房龍因《人類的故事》有幸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紐伯利獎章(Newberry Medal)的作家。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此獎以18世紀英國專門出版兒童讀物的出版商約翰·紐伯利的名字命名,每年授予前一年中最優秀兒童讀物的作者。

01 猶太民族是記憶的民族,他們用腳走出歷史,用語言記憶生命

關於猶太人,人們首先想到的關鍵詞就是“流浪”:

在歌曲《阿刁》中曾這樣唱到:

命運多舛 痴迷 淡然

揮別了青春 數不盡的車站

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的腐爛

猶太人何嘗不是如此?

他們趕著自己的羊群,遊走在西亞大陸上,他們到處尋找水草豐美的地方,卻被埃及人奴役;他們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卻四分五裂。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打敗猶太人,他們成了這世上分佈最廣、影響最廣的人之一。

就拿中國來說,中國最早的醫院及現代化意義上的醫院、最早的圖書館及出版事業、最早的東學西漸(把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世界) 、最早的盲校和盲文、最早的聾啞學校和手語、最早的麻風病院、最早的現代天文學和曆法等等,以及現代化的民主思想,各種現代制度及觀念的引進,早期的幾乎每一間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無疑都來自基督教,或者是傳教士直接的貢獻。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在十九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內,基督教對中國的文化、教育、科技、醫藥和社會服務等的現代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抹殺的。

當然,這些只是猶太人浪跡天涯的附屬品,但不得不承認,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

但這麼優秀的民族,為什麼一直生活在苦難之中呢?

從《聖經》中,我們就能看出端倪。在耶穌出現之前,猶太人信仰耶和華,而耶和華信仰暴力。

02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解決你

傳說中的耶和華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給了這個民族力量和指引,應許給以色列“流著牛奶和蜂蜜”迦南之地,帶給猶太民族精神生活的“摩西十誡”,他是猶太民族的父性的戰神。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耶和華

但一旦有人不聽耶和華的告誡,他就會降下災難和詛咒來強迫事態朝他需要的方向發展。

有人曾這樣說:“

金錢不能夠收買一切,但是能夠收買我;暴力不能夠解決一切,但是能夠解決你。”暴力就是耶和華的解決方針。

在《舊約》中,幾乎所有不聽話的人、懷疑耶和華的人,都受到了懲罰:

在伊甸園,亞當和夏娃本是耶和華所造,但就因為他們聽了蛇的話,就被耶和華趕出了伊甸園。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在印度,為了讓被奴役的猶太人被解放,耶和華殺戮全城印度人;逃出印度的猶太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又屠戮了耶利哥城,就連牛羊都沒有放過。

凡事阻礙耶和華意志的人,耶和華都沒有放過他。

正是由於猶太人信奉了耶和華,他們自身我成了殺神,相互殺伐,內部分裂。

可以說,在耶穌出現之前,整個猶太民族都是以屠刀奪天下。

人們信仰耶和華已經到了“滅人慾”的地步。在

春秋時,齊桓公給他的廚師易牙說:

“寡人嚐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易牙聽後殺了四歲的兒子烹製獻給齊桓公品嚐。

亞拉伯罕為了證明自己對耶和華的忠誠,竟然準備將自己唯一的兒子殺了做祭品,獻給耶和華。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由此可證實,耶和華實在是猶太人精神上的暴君。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猶太人才能從種種桎梏中走出來,他們不甘屈服,靠著暴力給自己走出了一條淌著血的道路。

因此,當一件事無法被解決時,暴力往往是最直接的解決辦法。

03 耶穌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耶穌是耶和華的兒子,照理說應該子承父業,但是耶和華卻讓這個兒子和自己完全不同。

耶穌對一切都充滿了仁愛,他愛世上所有一切。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正是因為耶穌博愛的胸襟以及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他不畏當時主流宗教——猶太教的壓迫,多次去往耶路撒冷傳教。

當耶穌被猶大出賣,釘在十字架上時,他心裡想的嘴裡唸的仍舊不是自己,而是“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面對正在處死自己的人們,耶穌心裡沒有怨恨,反而是在為他們祈求寬恕。

因為耶穌深知:這世界上,只有愛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庇護。

一個人的信仰決定了價值觀,而耶穌的信仰就是愛。

《聖經的故事》|猶太人有兩把寶劍,暴力和愛


愛是什麼?愛就是道德,就是通過情感來約束自我行為的一道屏障。因為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

有真道德的人,他不講道德,而是遵守道德,就像耶穌。

沒有道德的人最講道德,他們善於用道德去要求別人。

改變世界的動力,就是愛,因為只有愛才能永生,暴力只能逞兇一時,決不可主導一世。

這就是《聖經》對於我們的意義:相信愛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