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大揭底:“假古玉”常見做舊技術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古董認識、喜愛程度的提高,我國很多地區的假古董製造之風也愈演愈烈,假古玉製造又是首當其衝。在目前的現代生產技術面前,仿古玉的逼真程度是非常高的。

假古玉製造者熟悉古玉鑑定,很多製造方式是針對古玉鑑定而來的。一些鑑定經驗或訣竅剛被披露.作假者便把它運用到了假古玉的製造中,使鑑定經驗成為過去。因此,識別現代仿古玉,必須時刻了解古玉仿偽技術的特點及發展,要認真分析古玉的特徵,善於觀察、比較,只談真偽而少講緣由。

現代假古玉的製造有如下特點

按照古玉器樣式仿製

這種方式自古有之。故宮存有一些清代仿古玉,仿製品與原件存於同一匣內,尺寸、樣式、工藝非常接近。新作品又做了舊,很難區別。這類器物在現代作品中更多。由於現代制玉者中一些人手中無真玉可仿,因而變換方式,照圖冊仿製。市場上能見到很多仿圖錄玉件,如仿紅山文化玉龍、玉鳥.仿漢代玉馬、玉獸,仿戰國璧、璜、佩等。

造假大揭底:“假古玉”常見做舊技術

▲仿戰國古玉

如加紅色時用鹼性橙,亦有用硃砂的;加黃色就用高錳酸鉀,做出的黃色稱為鐵鏽黃;加黑色就用硫化汞或一般黑色染料。著色時先將器物加熱後,在需加色的地方塗上顏料,深淺視需要而定。此外,有用硝酸,硫酸各一半.再加50%的水浸泡器物,主要作用是浸入縫隙,以便使人感覺灰皮已深入到器物的內部。

還有一種是用醫院牙科用的牙骨粉將做好灰皮和加好色的器物全身封閉後打磨;或用環氧樹脂加上磷苯二甲酸、二丁脂、乙二胺塗滿器物,烘乾後打磨;或用一種口曠水晶透明漆”的將器物塗好後打磨等。上列方法的目的是使器物在打磨後能表現出所謂的玻璃光,更具有”漢代古玉”的感覺。

火燒作舊

一般是先將器物塗上氫氧化鈉,再用氧化鈣(石灰)把器物裹好,放到鋸末裡悶燒兩天.燒出的白色稱之為雞骨白。如想在器物上做出牛毛紋.在悶燒二天後(這時玉器的溫度約在300度左右)拿出用冷水激一下(即浸幾秒鐘),就會產生所謂牛毛紋;如果在高錳酸鉀的冷水中浸一下,就會產生血色牛毛紋。

造假大揭底:“假古玉”常見做舊技術

玉器需著色的部分也要在300度時將其浸到染料中;也可在需做黑色的地方加上硫化汞裹燒。器物在燒好和加色過程完成後,就用砂紙加上豬油進行打磨拋光。火燒玉件一般無玻璃光,顯得較硬.所仿器物至多像宋或明清件。還有直接放在火上燒或放在氧氟酸內浸泡後打磨的,效果一般較差,容易識別。

鹼性作舊(又稱高壓作舊)

是將待作舊的玉器打磨後,在需作色的地方用硫化汞(黑)或三氯化鐵(黃)等塗上,然後用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硅酸鈉按一定比例混和,加點豬油將器物包裹在內,放到封閉的不鏽鋼製作的高壓釜內。

造假大揭底:“假古玉”常見做舊技術

加壓的同時加溫.壓力一般控制在80—120個大氣壓,溫度控制在160—200度,均用儀表控制,約需4天時間即成。取出後用二氧化碳熱風吹乾,然後用硫酸還原,表面就呈現出白灰皮和玻璃光,有色的地方就自然沁入色澤。此法主要是仿新石器時代到戰國的器物,做成後器物的色及所謂皮殼能浸到較深的地方,不易鑑別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小藝書的立場,也不代表小藝書的價值判斷。轉載旨在分享,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