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公元640年,侯君集滅國高昌,置安西都護府;公元644年,郭奉孝討伐焉耆,大唐兵威西域;公元648年,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郭奉孝,服焉耆而滅龜茲,置龜茲都護府。

但是,高昌、焉耆以及龜茲只是絆腳石,真正的目標的是西突厥。只有徹底消滅西突厥這個草原帝國,大唐才能徹底解決西域問題。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征戰西突厥,從太宗貞觀十六年起算,到高宗顯慶三年結束,即公元642年到658年,大唐花了十六年時間,而且耗死了一代雄主李世民。

01.西突厥及其與大唐的西域矛盾

胡虜無百年之運,原因就是:兄終弟及的繼位問題,總會在第五代徹底爆發。

突厥第一代君主伊利可汗,是第二到第四代突厥可汗的父親。

第二代君主逸可汗,是伊利可汗的長子。

第三代君主木杆可汗,是逸可汗的弟弟。

第四代君主佗缽可汗,是木杆可汗的弟弟。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前幾代都沒有問題,所以突厥很強。但是,到了第五代就立即出問題,因為第二到第四代可汗的子嗣們已經長大成人,都可以當可汗。所以,名義上第五代君主是攝圖可汗(第二代逸可汗之子),但實際上卻出現了四可汗並立的局面。

另外三個分別是:第一代伊利可汗的侄子達頭可汗、第三代木杆可汗的兒子阿波可汗、第四代佗缽可汗的兒子庵邏可汗。而且,越往後傳,突厥的可汗就越多,草原的繼位紛爭就只能無休無止。

西突厥,就是控制阿爾泰山以西的達頭可汗一支發展起來的。隋文帝反擊突厥之時,把西突厥定位為分化突厥的戰略對象。大隋在全面反擊成功後,草原上基本實現了東西突厥彼此牽制的局面。

李世民時期,大唐所面對的草原問題,主要是東突厥問題。公元627年,突厥八次入侵中原,主要是東突厥入侵。而西突厥一直與大唐交好。公元619年之時,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使入唐,與大唐簽訂盟約、聯兵對抗東突厥。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大唐逐漸將政治觸角插入西域,勢必要與西突厥發生碰撞。但是,西突厥的反應一直很遲鈍,基本上就是看著大唐縱橫西域,抵抗微乎其微。其原因不是西突厥有多麼愛好和平,而是從第五代突厥君主開始的繼位問題就一直沒搞清楚。所以,大唐能夠平定東突厥、大唐能夠入主西域,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利好就是草原的繼位紛爭。

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原和草原這對矛盾不可調和,所以戰爭就在所難免。大唐滅國高昌、兩服焉耆和終滅龜茲的過程中,西突厥已經屢屢插手作梗了。之後,大唐要徹底解決西域問題,西突厥要徹底控死西域,雙方的矛盾立即尖銳和激烈起來。於是,天山和錫爾河南北,就只能是大唐與西突厥的戰場。

02.西突厥一邊內部混戰、一邊與大唐爭奪西域

公元639年,西突厥分立為南北兩庭,南庭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北庭為乙毗咄陸可汗。公元642年前後,北庭乙毗咄陸可汗擊敗南庭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兼併其部署,西突厥初步實現統一。隨後,乙毗咄陸可汗立即扣留唐使,進攻大唐的西域伊州(今新疆哈密市)。

公元642年9月,唐安西都護郭孝恪,率兵擊敗乙毗咄陸可汗的入侵,西突厥處密部降唐。隨後,西突厥再次發生內亂,其主要部屬派遣代表到長安,請求李世民廢黜乙毗咄陸,另立新可汗。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其後,大唐冊封乙毗射匱可汗統御西突厥,原來的乙毗咄陸可汗逃至吐火羅。但是,沒過多久,被大唐冊封的乙毗射匱可汗,便繼續西突厥的一貫作風,繼續與大唐爭奪西域,具體就是爭奪龜茲、于闐等西域小國。

公元648年,大唐支持阿史那賀魯(原乙毗咄陸可汗的部署)壓制乙毗射匱可汗,同時發動對龜茲和焉耆的征伐戰爭。在這個過程中,阿史那賀魯逐漸做大,擊敗乙毗射匱可汗,兼併其部。

李世民死後,阿史那賀魯叛唐自立,並於公元651年入侵庭州。於是,唐高宗派梁建方和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發府兵三萬、回紇騎兵五萬,西征阿史那賀魯,擊破其所屬處月部。

公元653年,阿史那賀魯被真珠葉護(原乙毗咄陸可汗之子)擊敗。其後,真珠葉護遣派使者,請求大唐出兵、共同討伐阿史那賀魯。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西突厥的當時形勢,就是一邊內部紛爭不斷、一邊外部謀奪西域。所以,大唐在這裡一直遊刃有餘,一會支持彼方、一會支持此方。

但是,西突厥的問題解決不了,西域的問題就解決不了,大唐無論怎麼動用捭闔外交,也無法解決西突厥問題。所以,到最後,只能是戰爭手段。

03.大唐平定西突厥之戰

公元655年,唐高宗任命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所部,雙方爆發了鷹娑川(今新疆裕勒都斯河附近)之戰。

唐軍行至鷹娑川,總管蘇海政率兵與兩萬突厥騎兵決戰,但不能取勝。交戰正酣,突厥又有兩萬騎兵前來助戰,唐軍陷入危局。

此時,與大軍隔山休整的前軍總管蘇定方,望見山前沙塵陡起,斷有大戰。於是,蘇定方率五百騎兵馳援戰場,直撲西突厥大軍營地,打亂西突厥攻勢,救唐軍於危局。唐軍大勝、突厥大敗,蘇定方所部與唐軍主力掩殺二十餘里,斬首一千五百餘人,繳獲戰馬輜重無數。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但是,蘇定方閃電救援,卻被行軍副大總管王文度判定為“恃勇輕敵”。同時,王文度以另有詔命為名,取代行軍大總管程知節、節制西征唐軍。王文度組織唐軍披馬結陣,不敢“恃勇輕敵”,而且大肆殺降取財,導致遠征無功。回朝後,王文度被問罪,赦死除名;程知節逗留不進,而遭免官。但是,此次大唐西征以及鷹娑川之戰,卻烈火試出了真金,蘇定方被證明足堪大任。

公元657年,唐高宗再次組織平定西突厥之戰。以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從北道進攻西突厥;以降將阿史那彌射和阿史那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從南道沿途招撫諸部。

蘇定方率領大唐與回紇聯軍,勢如破竹,擊破木昆部,收其降眾萬餘帳,並從中徵調千餘名騎兵參戰西征。右領軍郎將薛仁貴,建議爭取泥孰部,共同會戰阿史那賀魯。唐軍一路向西,一路壯大。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唐軍西征至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蘇定方部遭遇西突厥的主力大軍。阿史那賀魯以十姓部屬、十餘萬大軍,正面迎擊唐軍。蘇定方以萬餘步兵持矛用弩堅守河谷南原。阿史那賀魯輕敵冒進,以人數優勢猛攻唐軍步兵方陣,連續衝鋒三次,但未能潰陣。此時,蘇定方親率四萬騎兵迂迴到北原敵後,並迅速發動突然襲擊。阿史那賀魯所部腹背受敵,陣破兵敗。蘇定方取得戰場主動,下令全軍總攻,追殺三十餘里,殲滅和俘虜數萬人。

次日,唐軍繼續狂飆突進,胡祿屋等五弩失畢(西突厥十姓部落的右部,與左部五咄陸部並立)舉部歸降,阿史那賀魯率數百騎兵向西方逃竄。

胡天八月即飛雪,而此時正值十二月,大雪忽至,平地雪厚兩尺。萬里遠征、破敵十萬、連續追擊,唐軍疲憊不堪。此時又逢暴雪,於是唐軍上下建議就地休整,等待雪後天晴再做追擊。

但是,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卻力排眾議。

定方曰:“虜恃雪,方止舍,謂我不能進,若縱使遠遁,則莫能擒。”

“單于夜遁逃”,大唐將士必要“大雪滿弓刀”。蘇定方令任雅相領兵要死阿史那賀魯;令蕭嗣業率精騎直插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附近)。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在北路唐軍彪悍攻勢之下,南路唐軍推進順利,至雙河(今新疆艾比湖東)擊敗西突厥軍隊,招降處月、處羅二部及左部咄陸等。南北兩路唐軍會師於碎葉河(今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楚河),並在此處再敗阿史那賀魯。

而後,唐軍繼續不休整、繼續窮追猛打,快速向前推進兩百里,至金牙山(今中亞塔什干東北)阿史那賀魯牙帳附近。

此時,被唐軍追得如喪家之犬的西突厥軍隊,已經精疲力盡。阿史那賀魯到了牙帳,認為唐軍不可能冒雪奔襲。於是,其下令所部殘軍和部眾就地休整、放牧出獵。

但是,蘇定方勢要宜將剩勇追窮寇,統率南北兩路唐軍“侵掠如火”,發動了金牙山大決戰。毫無應戰準備的阿史那賀魯,被徹底擊潰,軍隊和部眾幾乎損失殆盡。唐軍破敵數萬,繳獲其鼓纛,即戰鼓與大旗(唐朝冊封阿史那賀魯的信物)。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阿史那賀魯再次向西逃竄,跑到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並花重金入城避難。但隨後唐將蕭嗣業的大軍兵臨石國城下。城主伊沮達官誘捕兵交出阿史那賀魯。

至此,大唐終於平定西突厥,從貞觀十六年到顯慶三年,前後花了十六年的時間。

由是脩亭障,列蹊隧,定疆畛,問疾收胔,唐之州縣極西海矣。

04.帝國雄心,大唐征戰四方的功過是非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指出,帝國是一種政治秩序,有兩個特徵:一個是統治擁有不同文化認同的民族;另一個是疆域可以靈活調整,甚至可以無限擴張。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文化多元性和疆界靈活性,讓帝國站到了歷史核心,農業文明以來的傳統時代就是一個帝國時代。而大唐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標誌。我們不能用現代人文主義的觀點,把帝國排在法西斯之後而對帝國進行價值否定。在傳統時代,特別是在東亞的中國,帝國還具有一種秩序和正義的屬性。所以,帝國崩潰總是“國破山河在”,而帝國統一總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既然接受帝國,就不能拒絕帝國的擴展戰爭。所以,《中國古代戰爭通覽》把大唐征戰定性為“對外擴張之戰”,史學家范文瀾更是直接說是“對外侵略”。這種價值標籤,都是在以現代人文主義來要求傳統時代的大唐帝國。

大唐攻略四方,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帝國和金錢、宗教一樣,共同構成了人類想象的共同體。當人文主義的故事取代帝國和宗教故事之時,世界肯定是另外一番秩序。但在傳統時代,就只能是帝國的秩序。


蘇定方宜將剩勇追窮寇,唐軍大雪滿弓刀,用時十六載終平西突厥


大唐,這個脫胎於南北朝的新生帝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也有著萬丈雄心。唐初名將彪炳史冊,但我們還應該看到大唐將士的萬里征戰。

信仰支撐玄奘西行萬里取經、金錢支撐商隊踏遍絲綢之路。但是,到底是什麼支撐大唐將士萬里戰戎狄、大雪滿弓刀?

也許就是一種帝國雄心,吐谷渾之戰,大唐將士刺馬飲血、穿越沙漠;平定西突厥之戰,大唐將士勒兵衝雪、不避生死。這種堅韌執著,也許才是盛唐最深刻的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