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去年年國慶閱兵式上出現在常規導彈第一方隊中的東風-17印證了去年華北夜空出現的所謂不明天象確實是高超音速武器的試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東風-17在此次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之前網絡上關於這款彈道導彈的信息可謂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媒體猜測出了型號但也沒有人會想到東風-17的氣動外形是如此科幻,相比之下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與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都沒有這個待遇,在它們公開亮相之前網絡上流傳的CG圖就已經滿天飛了。

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我們不妨首先來看看美國歐洲俄羅斯在研究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血淚史,歷史上高超音速武器的原型甚至可以追溯到1940年德國的"銀鳥"空天轟炸機計劃,當時德國人的腦洞是這樣的:首先通過火箭發動機加速的方式,在燃料耗盡之前賦予這款轟炸機一個極高的初速度與飛行高度,隨後"銀鳥"會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前進,隨後直接撞擊上厚度達到40公里的大氣層,然後像石子在水面上打水漂那樣反彈回去,最後在速度降下來之前飛過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這種想法雖說不切實際,但是或多或少地啟發了後來美俄高超音速武器的研製。

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在那之後,什麼X-15、X-43A、SR-72、YU-71等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計劃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紛紛上馬,結果美國和俄羅斯在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真正突破一直要等到21世紀第2個10年之後。而且這些飛行器與東風-17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只能靠速度硬闖,而後者卻可以在具有高超音速的同時擁有"蛇皮走位"的能力。

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這款彈道導彈並沒有發射筒,而是將彈體直接裸露在外,其理論上來說是東風-16常規導彈的究極魔改版,其彈頭既不是尖銳的圓錐體也不是卵型彈頭,而是不規則且充滿折線的,其便是所謂的"乘波體"。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乘波體並不是高超音速導彈的唯一選擇但卻是最佳選擇。一般來說,超音速導彈都有"彈翼"(今年閱兵市場展出的鷹擊18反艦導彈就有),這種彈翼能夠在超音速飛行時產生足夠的升力,不過這種設計雖然使得導彈擁有足夠高的下限,但上限還是不足,目前主流的防空系統面對這些導彈依然具有攔截的可能性。

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這時候乘波體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眾所周知在飛行器高速飛行時會產生激波,激波一方面雖然加強了飛行的空氣阻力,但卻在導彈保持一定攻角的情況下被順勢壓到導彈下方,因此只要工藝足夠好加上導彈的氣動外形設計的足夠優秀,就能夠有效利用激波而不是為對方所限制,東風-17導彈正有這個能力。

東風–17正式亮相,性能究竟有多強?


在東風-17使用的彈道上目前尚且沒有公開的結論明確證明其就是傳說中的"錢學森彈道",但是基本上八九不離十。這種彈道與以往彈道導彈採用的飛行方式有著極大的不同,其可以在大氣層邊緣以打水漂的方式前進(就是本文開頭提到過"銀鳥"轟炸機的原理),從而有效規避敵方反導系統的攔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金燦榮教授的說法,這款導彈的末端突防速度高達驚人的20馬赫。這種黑科技水平的速度可以說已經突破了某位大洋彼岸潛在對手的認知上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款導彈將成為我軍戰術戰略威懾的絕對主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