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說:“媽媽,今天小朋友搶我的玩具了/打我了”,你是怎麼引導和解決的?

家有兩棉襖


你好,我是花花,三個孩子的媽媽。

目前兩個大的已經上幼兒園了。

先給大家講一下我自己孩子的故事。

大家一邊讀我家寶寶的這次事故。

我一邊給各位寶媽寶爸分享我的7步處理流程。

1、不要立刻追問孩子,找合適的時機詢問

有一次放學爺爺接回來,我看見老二眼角處有一道抓痕。還帶有斑斑血跡。

我當時可嚇壞了。離眼睛這麼近,要是眼睛受傷了那可怎麼辦呀?

這到底在學校發生了什麼呢?

是打架了嗎?還是摔倒了?

為什麼我還沒收到幼兒園老師的通知呢?

我心裡那個急的呀,各位寶媽都懂。

可是孩子回來之後,沒跟我說這事兒。就像沒發生什麼意義。

我見孩子玩的開心,就沒打斷他。

維護孩子的專注力,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哦。

2、瞅準時機,用孩子喜愛的方式,引導孩子還原事故

我覺得想在什麼時候,問孩子這個事情呢?

後來我瞅準了時機。

等在給他洗漱的時候,我就跟他說:

寶寶,你看鏡子中那個小帥哥帥不帥呀?

他說帥呀

我說哎呀,不好啦

他說媽媽媽媽怎麼了?

我說你看你眼睛流血了。

我手指向了鏡子中的他。指向了他的傷口。

他說,媽媽媽媽,那是XXX抓的。他搶我玩具,我不給他,他就伸手抓了我。老師還批評了他,讓他站在一邊罰站呢

我說,哦是這樣啊。我還以為你不小心摔跤摔破了。

媽媽媽媽不是的,那是XXX抓的。

我說,哎呀,看著好心疼啊。寶寶你現在還疼不疼啊?

媽媽有一點點疼。

噢。來,媽媽給你吹一吹。

3、引導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

寶寶當時你被抓傷之後,你什麼感覺呀?

我很疼啊。

那你被別人打了,你有沒有很生氣啊?

有啊,他不遵守規則啊。他搶我玩具啊。

那你是怎麼做的呢?

我把我的玩具緊緊的抱著,喊老師。

那然後呢?

然後劉老師就跑過來了,看我的傷口,還帶我去醫務室擦藥了呢。

4、給孩子安撫和鼓勵

那老師後來是怎麼說的呢?

老師把XXX罰站。還當著全班人的面說搶東西是不對的。如果要想玩別人的東西,可以先問別人同不同意,還可以拿東西去交換。抓人更是不對的。把別人抓傷了是要負責任的,是要帶別人去醫院治療的,嚴重的話還會被警察抓起來。

嗯,寶寶你做的很棒。你已經掌握了保護自己的本領,真是小男子漢

5、教孩子怎麼處理類似事故

那你被別人抓了之後,你有沒有抓別人呢?

我沒有。我推了他一下,想把他推開。

嗯,寶寶你做的很對。別人打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想辦法把別人推開。如果推不開,我們要雙手抱頭,保護好我們的頭部。

對,就像媽媽這樣。

而且要及時的大聲喊叫,警告他。也要及時的喊老師哦。

如果別人老是打你,那你就直接打回去。但不可以先打別人哦。

來媽媽看看,媽媽再給你吹一吹好不好?你眼睛閉著,媽媽給你變個魔術,等你明天起床,這個傷口就會好很多了。

然後我偷偷的給他擦了一點聚維碘酮。

好了寶貝,可以睜開眼睛了。你晚上好好睡一覺,明天就會好很多哦!

嗯,媽媽

6、巧妙結束,把注意力帶向別處

那我們接下來好好的洗個手刷刷牙好嗎?

嗯,那老師教你的舞步洗手法是怎麼洗的呢?

……………

7、和老師反饋和確認,表達家長的訴求

等把孩子哄睡下之後,我拿起手機,正準備微信問老師。

突然看到老師在下午的時候就已經給我發消息了,我沒看到。

賀老師確認之後,我也把我怎麼教孩子應對這個事情跟老師說了一下。最後我希望老師平時多關注一下孩子,儘量避免打架。

老師一邊道歉,一邊承諾。。。

我是花花,3個寶寶的媽媽。

有非常豐富的帶娃實操經驗。

我會給你分享更多實操經驗,一起把娃帶好!


花花說育兒


我家有娃剛上幼兒園,昨天就遇到類似的情況了。但是並不是孩子告訴我的,是老師告訴我的。

孩子到家之後,我問了下孩子。

我:今天幼兒園有沒有遇到什麼特殊的事情啊?

孩子:沒有啊,媽媽

我:那你今天開心嘛?

孩子:有小盆友搶我玩具了,然後我哭了。

我:你哭了,小朋友有把玩具還給你嗎?

孩子:沒有

然後我就告訴孩子,你看你哭了,別的小朋友也沒有還給你。那哭其實是沒有用的。媽媽希望你在幼兒園要保護自己,表達情緒。你可以告訴他,你不高興,請他還把東西給你,或者你告訴老師這件事情。

孩子回答說:媽媽,我可以和小朋友分享的。

我又說到,那你為什麼哭啊。孩子回答,因為他很委屈,小朋友沒有問他就把東西搶走了。

我又告訴孩子,你下次在遇到小朋友搶你東西的事情,你可以告訴他,你不高興,讓他還給你。如果小朋友不還給你的話,還要打人的話,你就保護好自己,不用怕,要勇敢,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後來我又把我老公叫過來,進行情景模擬了下,兩個小朋友發生衝突正確的處理方式。

我感覺吧,去幫助孩子識別他的情緒,然後找到他不高興的原因。然後再去教他表達自己,引導他解決,大人不要參與過多,孩子畢竟最後要自己獨自面對這個真實的社會。

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求分享。


愛吃肉的北漂丸子


作為曾經的名幼教工作者,孩子們搶玩具的事情經常有,我來分享下父母們的不同做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父母:教孩子搶回來

當聽到孩子在幼兒園受人欺負,還被搶了玩具時,這類型父母認為是搶玩具的孩子不對,自然心裡憤憤不平。第一個做法就是教孩子搶回來,憤怒地告訴孩子:“ 下次誰再搶你的玩具,你直接搶回來,就說我爸爸媽媽說的。下次再搶我對他不客氣。”

這類型的父母恨不得第二天衝去幼兒園,找那個搶玩具的孩子,替自己的孩子出口氣。

第二種父母:指責孩子太軟弱

不分青紅皂白,事情前因後果,直接把孩子給罵一通“你怎麼這麼沒用,總是被人欺負,他搶你玩具,你就讓他搶麼?哭有個屁用,太沒出息了!”。父母認為孩子被欺負是孩子的錯,孩子太好說話了,應該變得強悍些才好。

第三種父母:啟發孩子怎麼做

先是同理孩子:“玩具被搶了,肯定很傷心。”

詢問了解更多情況:“然後你是怎麼做的呢?你還給你了嗎?老師知道嗎?”

啟發孩子思考:“如果他下次再搶你的玩具怎麼辦?你還能想到新的方法來應對嗎?”

繼續和孩子一起探討:“你覺得他為什麼要搶你的玩具?你說些什麼他就不會搶,而是好好的讓你同意了再玩你的玩具?”

給孩子提供參考建議:“你想聽聽爸爸媽媽的想法嗎?如果下次誰搶我的玩具,我就告訴老師,請求老師的幫助。我還會告訴他,搶玩具是不對的!我會生氣。或者,我可以和他交換玩具……”


同樣是孩子的玩具被搶,不同的父母所採取的方式完全不同。

第一種父母的做法,讓孩子學會了,當自己遇到問題時,要以牙還牙。

第二種父母的做法,讓孩子學會了,逃避問題、頂嘴、報復、反叛。

第三種父母的做法,讓孩子學會了,遇到問題可以找到好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可以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反而可以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高級職業園長、育嬰師培訓講師,正面管教講師。喜歡分享,熱愛學習,希望遇見有緣的你一起成長,歡迎你關注我@靈動育兒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你轉發給有需要的人,謝謝!

靈動育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作為一名寶媽真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時候是孩子搶別人的東西,有的時候孩子的東西被別人搶走了。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引導有三步:

詢問問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的玩具被搶,或者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我們第1個要做的就是先詢問孩子的感覺,可以這樣說,剛才誰誰誰搶了你的玩具,你有什麼感覺/感受。

一般三歲左右的小朋友都可以說出來,他可能會說我很生氣,我很難過,我很傷心之類的感受詞。



引導孩子與小朋友相處的原則

孩子說出他的感受以後,我們可以幫助小朋友教會他與周圍的小朋友相處的原則。

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給他玩嗎?如果孩子回答不想,我們可以說,那麼你可以告訴他這是我的玩具,沒經過我的允許你是不可以玩的。

可能孩子剛開始的時候,他不懂得拒絕別人,讓他說出這樣的話,他會有點不好意思,然後至少我們家長可以領著孩子一起去和那個小朋友說。

如果是別的小朋友打了孩子,我們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如果別人打你,你有什麼感覺,你有什麼感受,你準備怎麼做,他如果下次還打你,你有什麼方法制止他。

為什麼要先為孩子們感受呢?很多時候小朋友相處,被別人打或者搶玩具,有的小朋友他的感受不是那麼強烈,他覺得這個事情沒有那麼嚴重,而是家長覺得很嚴重,所以我們要先詢問感受,如果孩子認為沒有那麼嚴重的話,那他自己就不會因為被搶玩具或者被打而難過,他會認為這是一種玩耍,並沒有放在心上,那家長就不要過多的干涉。



守護自己的邊界,也尊重別人的邊界

對啊,我們可以引申一下,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如果想玩可以讓他好好的和我們來商量。

反過來的,如果我們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也不要用搶的方式,而是要詢問小朋友願不願意給我玩,給我玩多長時間,這才是真正的溝通的一個原則。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孩子大了都有物權意識,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就不要勉強他。

我家老大小時候也經常被搶玩具,完全不知道怎麼做,後來我和他溝通過幾次,慢慢他就明白應該怎麼說了,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也可以勇敢的拒絕。

我是二寶媽錦心,家有兩個男孩,一直在學習分享育兒知識和經驗,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定期分享科學育兒方法哦。

錦心育兒


先來說一個真實案例,事件的起因就是兩個男孩打鬧,結果,打人的一方反而受到了心理創傷,找到了我的大學時期的心理學老師,來進行干預。

丁丁和鵬鵬是兩個十歲男孩,同班同學,平時關係也算是要好。一次體育課上,丁丁在專心練習投球,屢試不中,鵬鵬在一旁干擾他,並且說了幾句諷刺的話。於是丁丁惱羞成怒,打了鵬鵬。因為情況不嚴重,老師沒在意,丁丁也沒把這件事告訴家長。

第二天,中午課間操,鵬鵬的爸爸突然闖進學校,掂起丁丁的衣領,讓他跟鵬鵬道歉,並且當著全班人的面,大罵丁丁,並說要弄死他。



請家長,溝通,協調,丁丁媽媽道歉,帶鵬鵬去體檢……丁丁家長將姿態放低,畢竟是自己兒子有錯在先。然而鵬鵬爸爸,依舊不依不饒。最後嚇得丁丁再也不敢上學,因為父母的一再妥協和對方的強硬,讓他沒有了安全感。鵬鵬也因為這一鬧,在班中人緣下降至冰點,不得不轉學。

小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並不鮮見,我們要告訴孩子,咱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一、孩子被打,還手?不還手?都容易鑄錯!

孩子被打,大人鼓勵還手,結果呢?可能就是“以暴制暴”互相對打,衝突升級;不打回去,趕緊離開?又容易被貼上“懦弱”的標籤,換來更多的暴力…



正確的做法是教會孩子,如何應對“被欺負”的情況。

二、大聲說不!

“不要!還給我”

“這是我的玩具”

“打人是不對的,你要我告訴老師麼?”

還有面對成年猥褻者的“我還不滿14歲,你想坐牢麼?”

告訴孩子,任何時候,他都有權利捍衛自己的身體的權力,勇敢的自我保護及表達意願,要比打回去,來的更重要!


三、說出自己的感受,並學會寬容

遇到“被欺負”後,情緒的宣洩同樣重要。

要讓孩子在事後,情緒穩定時對沖突進行回顧,表達自己的感受,分析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會怎麼做,然後情景再現,學會寬恕。

很多時候,衝突對於孩子而言,不過是一時的小插曲,也許第二天就忘記了,反而是大人斤斤計較不能忘懷。孩子的事情,最好,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吧。

當然,如果對方如鵬鵬家長一樣實在過分,那麼,不妨和孩子“並肩作戰”!


光影閒話聊育兒


針對捱打:

兒子被打了的事情發生在兒子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以前的時候,我真的沒有很關注兒童的心理發展,只是在我身上延續了原生家庭的模式,給了兒子一種慣性思維,那個時候,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剛看和兒子在一起,可是那個小男孩很容易動手。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太在意,兒子哭了後我只會哄兒子。也因為同事之間不太好說。直到兩三次後,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因為我不說,兒子依然沒有保護自己和反擊的意識,而同事也沒有讓兒子收斂的意思,所以我就告訴兒子,再打先警告他,警告沒用就揍他。結果後來有一次,同事的兒子看我兒子在玩積木,想要我兒子陪他玩,就扔了我兒子的積木,我兒子警告了他,就拿回來又開始玩了,然後又被繼續扔了,那次兒子太讓我驚奇了,兒子穩穩的走過去,扇了同事兒子一個巴掌,打的同事兒子立馬哭了。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先禮後兵,我們不能去欺負別人,但也不允許別人毫無理由的來傷害自己。

針對玩具被搶:

在大寶身上沒有經歷過這件事,但是前幾天帶閨女出去的時候,閨女的玩具被小區的另一個小朋友搶走了,沒有任何徵求同意的話語直接上手,就是搶了,閨女看著我哭了,我就和閨女一起去拿回玩具了,如果對方提出玩的請求,想玩會玩具,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直接上手搶,這就不太好了,一定要支持孩子拿回來。這是尊重孩子的做法,玩具被搶走,本就是孩子不被尊重了,再支持妥協就是對孩子的雙重不尊重。

雖然都只是孩子,但是這些事情對孩子的意義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用心呵護孩子的成長,陪著孩子,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兒媽媽


我對孩子被打被搶玩具這件事情深有體會,因為我家孩子的個性就是很膽小,很善良。從小就是被別人欺負,比方說去公園玩,有別的孩子在玩的項目,她就在一旁等著,等到別人不玩了,才上去玩一下,還沒玩一分鐘,有另外一個小朋友過來說要玩,她就立馬讓給別人玩。小時候別人敢在她手裡搶東西,她搶了就搶了,從來沒有說要回來。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

所以說孩子在遊樂場或者幼兒園反覆被別人孩子欺負,有些父母禮貌性迴避,無非叫自己孩子不再和打人的熊孩子一起玩,有些父母叫自己孩子打回去,更有些父母讓自己孩子忍讓。

我之前怕她軟弱被人欺負,一直教她別人打你你要還手,別人搶你的東西要搶回來,儘管我是這樣跟她說的,但她還是沒有打回去,可是如果孩子真的打回去又會有一些新的問題出現,比如遭到更嚴重的毆打。往往愛打人的孩子非常容易被激怒,被打的小孩如果還手很可能進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遭到更嚴重的毆打。

其次打回去也讓孩子慢慢的誤認為打人是解決衝突的唯一方式,孩子很難分辨到底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人什麼情況不可以打人,長大了也許還有暴力傾向。

所以說打回去也不對,默默忍受也不對,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呢?其實這個也要分情況而言,但是孩子並不清楚什麼情況需要打回去,什麼情況不要打回去,

現在我都是這樣跟孩子說的,如果被打第一時間離開打人的人,同時大聲對那個孩子說:“停止,不要打我了。”憤怒的表達可以嚇倒打人的孩子,再去告訴老師,等老師來解決到底是誰不對。

如果是兩個好夥伴不小心鬧翻了,就自己去解決,相信孩子是可以處理好衝突的。如果是碰到那種喜歡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讓孩子儘量不要跟這樣的孩子一起玩,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她自己懂的怎麼處理衝突了,到時候再教他怎麼處理衝突也是一樣的。


一隻努力的小蝸


家長如何引導和解決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問題,這還真是個難題。

我記得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回來臉上被一個小女孩抓破了,女兒委屈地向我訴苦。我當然心疼自己的孩子,先埋怨了一頓那個抓她的小女孩,應該算是與女兒共情吧。

接下來幫女兒想解決辦法。我跟女兒在外邊找了個餐廳吃飯,邊吃邊商量今天的事情。

1、今天的事情怎麼處理。事情已經發生了,女兒說老師批評了那個孩子幾句。女兒的傷也不大,我總不能去找人家家長吧,還是不要小題大做了。今天的事到此為止,算吃了一個小虧吧。

2、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怎麼辦?怎麼才能不讓別人傷害到她?女兒說這個小女孩是個很厲害的女孩,在班裡不止抓過她一個人,還的其他的小朋友也被她抓過。我女兒是特別老實的那種孩子,不可能打回去,我也不可能教她打回去——要是一個會打架的孩子,不用教他的本能反應就去打了。

  • 儘量離這個孩子遠一點。少跟她互動,避免跟她爭執,因為她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是暴力行為,自己的孩子顯然不是對手,惹不起躲得起吧。

  • 在她要侵犯的時候,大聲喊:不許動我。這個法子不一定管用,因為她的手說不定比你喊得還快。
  • 最後,我跟女兒說:“你的事自己要多動腦筋想辦法,因為媽媽沒有在你那個環境中待過,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有些小事家長參與也不太好,還需要你自己去解決。總之,要學會保護自己,只要不傷害到別人,想什麼辦法都可以。如果你實在解決不了,媽媽再去幫你。”

這件事發生在7.8年以前,那時也不知道什麼育兒理論,憑著本能這樣做的。

但是,現在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我覺得解決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雖然各種工具書、育兒書的理念論一大堆,什麼“反饋式溝通”、“共情”,“五步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但是當真的孩子遇到了此類問題,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因為:

一是家長學會與孩子科學溝通需要學習和練習;

二是孩子常常不按題意回答,需要家長隨機應變。

總之,父母跟隨孩子共同成長,也需要學習做更好、更優秀的父母,好做孩子堅實的後盾,幫助孩子解決成長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

我是@婉秋聊育兒,愛學習、愛分享的兩娃媽,願與大家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婉秋聊育兒


其實問題總是有感而發,看到你的提問想起孩子幼兒園的時光。希望我的經歷能給你幫助。

“爸爸,今天下午肖導鄲強我的玩具,我不給,他就推我,還打我,好疼,爸爸……”說著說著兒子委屈的趴進我懷裡大哭起來,我沒有說話,輕輕地摟著他,漸漸地他的抽泣聲小了,又過了了一會,他仰起頭“爸爸,今晚吃啥,我餓了”


孩子在幼兒園收到“委屈”,我們要讓這種“委屈發洩出來”,我們要給予他行為上的、心裡上的安慰,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發洩出來後,那種“委屈”就不再是事了,他也很快就拋諸腦後了。

吃過晚飯,一邊陪兒子擺多米諾,一邊和他聊天“肖導鄲不是你好朋友嗎,你怎麼不和他一起玩啊”,“新玩具我先拿到的”“嗯,我想你們倆一起玩會更有意思,就像我們倆。學會分享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你不是最喜歡交朋友嗎”“我明天找他一起玩”。


適當的引導還是很有幫助的,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累死沒用,孩子根本接受不了。

“老爸,如果他明天還打我怎麼辦?”“兒子你跆拳道學的可不錯”“那當然,我都黃帶了”(心裡暗笑,就你那花拳繡腿)“他敢打你立即用你的功夫制止他,再打我我可要告訴老師了,讓老師罰你一個月不準玩玩具”擺了個跆拳道架勢“哈、哈”

學會分享、學會忍讓,也要告訴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不去欺負別人,但也不能一味忍讓。一味地忍讓容易讓孩子變的膽小、畏懼,保護自己的意識要從小培養。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我們的引導方式也不同,但目標一致,希望您看後,有借鑑的地方。

課外進修室


我女兒去年上小班的時候就是這樣,她每天都會說媽媽,誰誰打我了,這個男孩是我們樓下鄰居家孩子,但是當時我們兩家並不熟。

對於女兒的問題,我一般都是這樣做:

第一,先問她打哪裡了,我會看看有沒有傷,大部分時間都是看不到,沒有什麼異常。

第二,問原因,我會問他為什麼打你。問的目的有兩個,第一,讓孩子自己複述,講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第二,瞭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第三,問孩子的感受。問孩子你被打了,你難受嗎?你生氣嗎?問問孩子內心的感覺,讓孩子講出自己的心理感覺,第一我們瞭解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第二,我們根據孩子的感受來決定事情如何處理。

第四,問問孩子,他覺得如何來處理。處理的結果無非是讓孩子自己處理還是讓家長處理,讓孩子自己說出是否需要家長的幫助。

作為父母,當孩子被打,我們應該關注的第一,這件事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第二,教會孩子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處理這樣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在孩子對我們說自己被打的時候,我們應該關注的點是:

  • 孩子的感受如何?
  • 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 教會孩子下次面對這種問題該如何解決?
家長千萬別聽孩子被打就急了,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會成為一種無聲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長很緊張很焦慮,孩子對待這件事情也會很焦慮,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