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本期統籌 | Pury


本週末日本電影學院獎在新冠病毒蔓延下揭曉,藤井道人執導的《新聞記者》成為本屆日奧最大贏家,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值得一提的是松坂桃李在拿下影帝之後,完成了日奧大滿貫,拿到了日奧全部三個演員獎(最佳新人《使者》、最佳男配《孤狼之血》)。而沈恩京則成為了史上第一個拿到影后的外籍女演員。武內英樹的《飛翔吧!埼玉》拿到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王者天下》包攬了最佳男配女配和一堆裝修獎。而這三部質量堪憂的電影就基本拿下本屆日奧的所有獎項(剩下三個本土電影獎項裡配樂和動畫毫無懸念給了《天氣之子》),不禁讓人感嘆在是枝裕和不拍日語片的日子裡,日本學院的糟糕品味一下就顯露無疑了。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隨著疫情在全球造成的影響愈演愈烈,全球電影市場也變得更加得混亂。繼上週一些國家和地區電影撤檔之後,《007:無暇赴死》因疫情影響宣佈全球檔期從原定的4月推遲至11月,成為第一部在全球推遲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除了電影撤檔外,國內外不少電影節也宣佈取消或延期: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44)及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18)將延期至八月舉行,北京電影節也宣佈延期舉辦,三月份的美國西南偏南電影節(SXSW)則直接宣佈取消。而至於影迷們最為關注的戛納電影節,雖然戛納也在上週確診首例病例並取消了MIPTV的舉辦,但戛納官方暫時沒有任何取消或推遲電影節的計劃。


資源方面,這兩週新釋出的電影包括了入圍去年戛納主競賽的泰倫斯·馬力克新作《隱秘的生活》、提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葛韋格新作《小婦人》、獲得去年柏林最佳導演的《我離家了,但……》、去年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的《德菲因與卡羅爾:反叛繆斯》、入圍去年戛納導演雙週的格魯吉亞電影《然後我們跳了舞》和三池崇史新作《初戀》等等。


上週,我們為讀者推送了《電影手冊》編輯部集體辭職之前作出的最後一個重磅訪談——專訪馬丁·斯科塞斯,批評了上週口碑榜上榜影片《喬喬兔的異想世界》。此外,一月一次的碟報向我們推介了終於洗藍的CC版侯麥的《六個道德故事》以及尤里卡版4K新修復《柔道龍虎榜》。


回到本週口碑榜,這週上榜的有兩部電影,一部是在去年聖丹斯電影節獲得世界電影單元最佳劇情片以及入圍柏林全景單元的的《紀念品:第一部分》,另一部是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波蘭電影《基督聖體》。本週口碑榜相較於上週排名基本沒有變動,可見這兩週上榜的電影大部分讀者朋友們並不感冒,瀕臨下榜的是《蜂鳥》,喜歡的朋友們記得為它投上一票。


上期口碑榜:


本期榜單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本期新片


紀念品

The Souvenir

(2019)


導演: 喬安娜·霍格編劇: 喬安娜·霍格主演: 奧諾·斯溫頓·伯恩 / 湯姆·伯克 / 蒂爾達·斯文頓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懸疑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片長: 119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北美媒體Metacritic: 91/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5

IMDb: 6.5/10

豆瓣:6.5/10


深焦評分:79/100


宋遠程,京都大學電影學碩士在讀,電影愛好者

86/100

視覺上採用多種媒介、大量的空鏡頭和鏡面反射還原了一個相當生動又古典的八十年代英國。同時把“過去的真實”和“當下的虛構”混合在了一起,令中產階級“脆弱又精緻”的本性暴露無遺。


劉二千,香港電影研究者,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85/100

重要的永遠是對生命賦形,而如果說所有的回憶都是自我敘事,它所生產的卻不必都是敘事自我。在彼此獨立到近乎莫名的片段連綴之下,Joanna Hogg試圖讓虛構影像與回憶匯聚於對“此曾在”的見證,其中湧動著的是生命之流中的情緒與姿勢,而這一切卻又在冷峻簡省的表演、臺詞和調度中獲得形式的褶皺增值。不應將《紀念品》誤認Bildungsroman,其內核恰恰在各方面都構成對Bildungsroman的反對。


圓首的秘書,首屆深焦影評大賽冠軍,深焦主編

84/100

一部關於回憶,充滿斷裂的電影。整個電影是低對比、褪色的,主空間女主的家完全就是一個佈景,喻示著故事發生在記憶的舞臺之上。女主起先完全不相信電影與生活之間的關係,繼而被“無情”地捲入到生活中無法自拔,電影則被完全拋諸腦後。直到男友去世,(雙重的)電影的後設意義重新歸正:它召回了女主/導演逝去青春的魂魄,影像本身成為了一件創作者/男友/生活留給導演的紀念品,一件不完美的記憶的仿製品。它迷戀電影的物質層面,也超乎物質層面,關乎創作者,同時也關於電影自身。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80/100

宛如女性視角的《狂野天真》亦或具體去展開《痛苦與榮耀》中那段動盪的情殤。喬安娜·霍格以復古的影調、凌亂的情節碎片展現雙重嵌套下的“電影-生活”,虛構與現實難以分辨地糾結在一起,甚至是非常擰巴的,但漸漸又融匯成一種私人電影的自反,說出她喃喃私語般的創作宣言:沉溺於愛的傷痛,這段病態的關係令曾經年輕的自己脫軌,卻又是逐步扭正創作的源泉,並最終在歲月面前變成了紀念品。之前從未關注過喬安娜·霍格這位女導演,今年60的她即將步入老年,此時營造出追憶感的電影語態,也許是最為恰當的時間節點。


仇晟,嬰兒作家,年輕導演,老影迷

80/100

Perfect casting! Honor Swinton純真又空無的臉和Tom Burke的疤痕產生強烈反應。Julie最後還是拍了一個貴族年代片,不經意間望向黑暗處。曾經有人撕開我的生活,我很愛他。不是很真摯的情感嗎?


吳澤源,寫不好小說的影評人

75/100

將英國人的矜持、雙魚女的擰巴與文藝青年的自我表達慾望混合後,生成的就是這樣一個奇異的自傳體產物。創作者既試圖與記憶拉開距離,同時又自我沉溺;既對故事細節諱莫如深,又如同暴露狂一般強烈地想要展現與剖析自我。不論這樣的嘗試成功與否,起碼《紀念品》在感官層面上大體是迷人的。學院畫幅比例呈現出的空間感、雍容厚重的美術設計、19世紀英國風景畫一般的影像質地,都足以為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70/100

第二部的存在讓第一部的動機成為謎題,進而可能被拆穿——反身與自然,倚仗於改造和結構,記憶或許是修飾的,情感或許是設計的。


淞可,電影研究僧,偏愛“東南亞”,業餘寫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電影中孤獨

70/100

沒有什麼章法,或是讓人摸不清頭緒的生活流敘事。也可說是回憶流,和紀念品所帶來的意義一樣。一些私人影像的插入將敘事打碎。導演想捕捉這種精神性,若是進入不到男女主人公間的撕裂和情緒,恐怕就會變得有點無聊。其實一切想要在電影中映射電影,用生活來映射生活的敘事電影,反身性策略都是導演的良苦用心,也沒有特別突出,它們講的事情往往很簡單,我反而會希望它更抽象些去呈現。


基督聖體

Boże Ciało

(2019)


導演: 揚·科馬薩編劇: 馬特茲·帕斯維克茲主演: 巴託斯·比萊尼亞 / 亞歷山德拉·康涅茲娜 / 伊萊扎·萊辛姆波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語言: 波蘭語片長: 116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78/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7/5

IMDb: 7.7/10

豆瓣:7.7/10


深焦評分 69/100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76/100

強設定現實主義故事、激烈的宗教議題,這些能保證衝突一波三折停不下來。但劇本縱深度不足,拍到最後感覺就是很順溜地把這些事給拍了,缺乏更上一層的跳板。另外整體有點太依賴於男主的演技,特別是他在身份上的輪番切換和鮮活的少年感。男主巴託斯·比萊尼亞的表演宛如一塊透亮的多稜鏡,幾乎徹頭徹尾地撐起並完全成就了這部電影。


圓首的秘書,首屆深焦影評大賽冠軍,深焦主編

72/100

還是差點意思。每當你覺得要發生點什麼的時候就洩氣了,比如鎮長除了調停之外到底在幹毛,為什麼要阻止神父理清真相;比如來要錢的小混混怎麼突然之間就消失了;比如你本期待一個有力的佈道,但致命的是沒有任何一次有哪怕一點吸引力。關於真相,我們知之甚多,但創作者給我們的實在太少。本是一個可以走向溫特伯格的故事,最後講得如此疲軟。


肥內,《秋刀魚之味》研究者

60/100

從最表層來說,影片沒有流於最終的happy end算是讓人欣慰;而從深的來說,整體上一直維持著某種臨界壓抑性是合適的:因為小鎮居民大抵也知道這位年輕人身分可疑卻又因各自的「需求」而無須說破。幾位年輕演員讓角色深具說服力,這是影片重要的品質:作為YA影片,成人確實應該常態性缺席。不過,即使影片已經刻意淡化過多的「色彩」,但影片還是過於拘謹,敘事上向美式劇作借鑑不少,因而失去了一定的觀影樂趣;但感覺導演應該年紀不大,未來可期。


#上期新片


黑水

Dark Waters (2019)


導演: 託德·海因斯

編劇: 納撒尼爾·裡奇 / 馬里奧·科雷亞 / 馬修·邁克爾·卡納漢

主演: 馬克·魯弗洛 / 安妮·海瑟薇 / 蒂姆·羅賓斯 / 比爾·坎普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11-22(美國點映) / 2019-12-06(美國)

片長: 126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北美媒體Metacritic: 72/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9/5

IMDb: 7.6/10

豆瓣:8.5/10


深焦評分75/100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85/100

海因斯拍了一個伊斯特伍德的反英雄式英雄主義故事,影調沉鬱、敘事綿裡藏針,比絕大多數頒獎季的片子都要好。而也正是他一貫聚焦的中產家庭的“創作慣性”,給這個題材注入了不一樣的氣質,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受害者(3000餘人)的身影。好幾場戲,尤其是杜邦作惡的幾個“關鍵轉折點”的信息揭示,主視點都是對著安妮·海瑟薇那張精緻臉龐講述,還是不大對味。這種處理從中段起被內化成一種家庭共情和職業覺醒的信號,在後段更逐步發展成影片主調,其實是很獨特的,但卻也讓最後上升到國家體制層面的控訴不那麼有力,有點像在喊金句。馬克·魯弗洛身上那股堅毅又脆弱,幾乎天然的善良的知識分子氣質,與人物完美適配,但他也演過太多這樣的人物,有點同質化。可以對照去年的《感謝上帝》《哀歌》看如果是受害者視角出發會是什麼效果。


劉二千,在讀博士,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82/100

一部會令人覺得當年John Winthrop“山巔之城”的(自我)許諾依然有效的影片。視聽語言當然並不“作者”,但簡潔高效而有力,尤其是大量橫移的緩慢長鏡頭,在對西弗吉尼亞冷鬱風景的凝視中,使Robert的目光與攝影機趨向融合,也就將其由律師轉化為返鄉詩人。是的,影片中有各種類型的“地圖炮”,黑人律師的設置尤其有趣。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80/100

久違的正統託德·海因斯影像“原罪”,絕非行貨,這部真實的恐怖片所承載的正向與反向的作者表達讓其脫離普通頒獎季電影的行列,成為了他的第一部長片《毒藥》的第四部分。


Peter Cat製片人、深焦創始人和前主編

70/100

太過於聚焦律師個體,把整個事件進程講述格外清楚,卻缺乏更宏觀事業和以及更具體情感的厚度。相比於主線所擔負罪惡,所遭遇的權力的蠻狠,律師的家庭和身體後果對於觀眾而言太不值一提了。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67/100

從影像質感到人物狀態都有著海因斯作品長期以來的虛浮感。出色的紀實題材作品,介於伊斯特伍德與《聚焦》之間,較前者更貼近事件,較後者更深入人物立場。


喬喬的異想世界

Jojo Rabbit (2019)


導演: 塔伊加·維迪提

編劇: 塔伊加·維迪提 / 克里斯汀·勒南斯

主演: 羅曼·格里芬·戴維斯 / 托馬辛·麥肯齊 / 斯嘉麗·約翰遜 / 塔伊加·維迪提 / 山姆·洛克威爾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捷克 / 新西蘭

語言: 英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2020(中國大陸) / 2019-09-08(多倫多電影節) / 2019-11-08(美國)

片長: 108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58/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2/5

IMDb: 8.0 /10

豆瓣:8.4 /10


深焦評分 54/100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80/100

難能可貴的善良和浪漫,塔導搖身一變,成了羅伯託·貝尼尼,縱然或許這兒童化的天真無法承受來自成人世界的拷問與指責。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69/100

拿諷刺喜劇拍戰爭片(或一切苦難)本質是一種“以毒攻毒”,然而這部電影不太能成立的地方在於,它是“以奶片攻毒”,打各種安全牌,一直處在不痛不癢被反噬的邊緣,過於輕巧了。劇情在“搜家”前一直在同溫層打轉,之後又迅速跨越到下一個同溫層,拿溫情做最後一擊。不過視覺上的確做得“好看”(字面義)、節奏流暢,算是合格的一出商業喜劇。寡姐今年的確值得雙奧提。


Peter Cat,製片人、深焦創始人和前主編

58/100

其實和達內《阿邁德》分享了同一個意識形態兩極的硬設定前提。當然本片挺赤裸裸地消費了歷史,又企圖輕盈的全身而退,到頭來只是一道無關痛癢甜點。只是對所有關乎人類苦難史的電影做道德化、歷史語境化批評和進入姿態,或許本身就預設了一種歷史的雙重無能。畢竟達內失效的作者化運動,也並沒有貢獻比本片更多東西。歷史從來都只是一些創作者的墊腳石罷了。


劉二千,在讀博士,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49/100

美式童話,讓德國人民說起了英語。通過對人-怪獸/動物、強者-弱者、先進-落後、戰爭-家庭、希特勒-里爾克等一系列二項式的反向滑動,最終完成“到底誰特麼救了誰”的逆轉敘事。問題在於,在接通神聖羅馬帝國的浪漫主義德意志種族建構、大屠殺倖存者的見證悖論、本雅明阿多諾阿倫特福柯阿甘本等人的納粹論述面前,再融貫的輕浮也不是無辜的。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48/100

戲謔或消費歷史都不是《喬喬兔》的問題所在。在甜膩的包裝裡,卻是陳腐的刻板印象。與其返回架空的批判,不如再深入戲謔來得有意義


宋遠程,京都大學電影學碩士在讀,電影愛好者

40/100

用一種輕浮的姿態去講一個簡單的故事。難道兒童片就要預設觀眾也全是兒童?


#瀕臨下榜


蜂鳥

벌새 (2018)


導演: 金寶拉
編劇: 金寶拉
主演: 樸智厚 / 金璽碧 / 鄭仁基 / 李勝妍 / 樸秀妍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18-10-06(釜山電影節)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英媒眼中力壓《寄生蟲》的年度第一佳作,講述女性的愛與痛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79/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 / 5

IMDb: 7.4/10

豆瓣:7.7/10


深焦評分 79/100


淞可,電影研究僧,偏愛“東南亞”,業餘寫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電影中孤獨

87/100

細膩的少女成長故事,對女孩少年時期的心理波動,情感生活,以及對家庭的認知,社會國家的體認描寫得面面俱到又淡淡的傷感。把這種傷感彌合在東亞的歷史情境中又會覺得恰到好處,清新又有風格。音樂特別棒,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男導演可以退休了。


圓首的秘書,首屆深焦影評大賽冠軍,深焦主編

87/100

《蜂鳥》貢獻了韓影中罕見的女性視角,前半程人物刻畫有點臉譜,但也算是必要的鋪墊,後面漸入佳境,恍惚間給人一種一次別離的感覺,只不過蜂鳥講的是“一道傷痕”:國族的、階級的、性別的、情感的、身體的……層次十分豐富,表達內斂動人。所有一切驟然撕裂,然後以難以辨別的速度緩慢癒合。統治中受害,震驚中平和,溫柔中殘酷。處女作長片,令人驚歎。


劉二千,在讀博士,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85/100

驚人處女作,拍得精妙高級。金寶拉展示了她捕捉影像多相性的能力,那些纖細又尖銳、真實又迷幻、遙遠又切近、令人困惑卻清晰在場的末梢感覺交織一體,構成少女對世界一次次的靈性凝視。敘事上也有妙筆,大橋坍塌處虛槍兇猛,重拳卻趨簡,最終凝結成一片空濛悵惘的遙望。如果真的存在著“集體記憶”的話,那麼它的主語必須要是如恩熙這樣的個體生命,《蜂鳥》為慣於呈現後威權時代創傷綜合症的韓國電影補上了輕盈的一筆。看的時候總想到楊德昌,其中的互文聯結仍需要再想想。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80/100

至此,韓國青春片亦有了《殺人回憶》。


仇晟,嬰兒作家,年輕導演,老影迷

75/100

非常精妙的時間感。前段多曖昧之處,兩場戲間是過了一天還是一個月?直到大橋的倒塌,一個確定的日子,既是終點,也是蜂鳥認識世界的起點。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固然劇作依舊有韓國電影貪多的痼疾,事件並無內部動力,但至少努力地在尋找狀態(吃重狀態戲,一定程度稀釋了過飽和的戲劇)、塑造“人”。韓國導演中可貴的創作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