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紀年

魏惠王經歷由魏盛轉衰的過程,一生沒有充分利用魏國的人才,到晚年時,應該感慨頗多吧。從馬稜之戰開始衰落。到最後,開始問孟子強國之道了。一個國家的實力,在於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體現,下面僅僅看到魏國不斷戰敗,並不能看到其它方面的衰退。

本文參考《竹書紀年》及學術編年著作,匯合而來。

公元前400年,魏罃出生(據《六國年表》)。這一年是魏文侯四十六年。據清華簡《系年》這年事楚悼哲王元年,鄭國進攻楚國,楚軍在桂陵慘敗。據《六國年表》,這一年三晉進攻楚國,打到乘丘。

魏武侯二十六年(前370年)

是年,魏國國君魏武侯去世,由於死前並未確立繼承人,國內發生混亂,魏罃與公子緩互相爭立。七月,公子緩逃亡到達趙國邯鄲。這時公孫頎從宋國經趙國進入韓國會見韓懿侯,說:“魏罃與公子緩互相爭立為國君,大王可聴說這件事了吧?如今魏罃得到了王錯的輔佐,擁有上黨,來就算半個國家了。趁這個機會除掉他,一定能打敗魏國的,可不能失去這個機會啊。”懿侯聴了很高興,就跟趙成侯合兵一起進攻魏國。

魏惠王元年(前369年)

是年,濁澤之戰,魏國大敗,魏罃被圍困。趙侯對韓侯說:“除掉魏君,讓公子緩即位,割地後,我們退兵,對我們有利。”韓侯說:“不能這樣。殺死魏君,人們必定會指責我們殘暴,割地退兵,人們必定會指責我們貪婪。不如把魏國分成兩半,魏國分為兩國,不會比宋國、衛國還強,我們就永遠也不會有魏國的禍患了。”趙侯不聽。韓侯不高興,帶領各自的軍隊連夜離去。魏罃則殺死了公子緩,成為了魏國君主,史稱魏惠王。

魏惠王二年(前368年)

是年,王錯逃亡到韓國(《魏世家集解》引《竹書紀年》)。

是年,齊伐魏,取觀津

是年,趙侵齊,取長城。

魏惠王三年(前367年)

是年,令太子向為蘭君

是年,趙與韓分裂周為東、西周

魏惠王四年(前366年)

是年,龍門河水呈赤色三日

是年,魏、韓會於宅陽

是年,秦敗魏師、韓師於洛陰

魏惠王五年(前365年)

是年,魏伐宋,趙伐衛

是年,公子景賈帥領軍隊進攻韓,同韓國大夫韓朋在陽地大戰,魏國軍隊敗逃。

魏惠王六年(前364年)

是年,秦獻公敗三晉之師於石門,斬首六萬。王賜以黼黻之服

是年,秦獻公二十一年,四月一日(西曆5月13日),遷都大梁(河南開封東南) ,原魏都安邑近秦,為避秦犯,以便進取中原謀取霸業。惠王廢棄逢忌一帶的水澤之地,賜給了老百姓使用。

魏惠王七年(前363年)

是年,越人殺諸咎粵滑,諸咎在位十三年,其子錯枝立為君,越內亂。

是年,韓懿侯韓若山去世

魏惠王八年(前362年)

是年,越大夫寺區定越亂,立無餘之為君,並定是年為無餘之元年。

是年,魏與韓、趙兩國軍隊在澮北作戰,俘虜趙將樂祚,伐邯鄲,取列人和肥之地。惠王很高興,特別到城外迎接,並賞財良田百萬畝為俸祿,公孫痤拜謝,講述前人的遺教和功勞,又說:“乘敵人的疏忽而猛打戰鼓,絲毫不敢有所怠慢,只有這點臣能作到。大王僅僅認為臣的右手沒有倦怠,而重賞臣,是什麼道理呢?假如認為臣有功,那臣的功在哪裡?”

惠王說:“賢卿的話有道理。”於是尋訪吳起的後人,賞財他們良田二十萬。

是年,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痤。

是年,秦獻公卒,子孝公立

是年,衛聲公姬訓去世,其子姬遬即位,是為衛成侯。

是年,燕桓公去世,其子即位,是為燕文公。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

是年,慧星見西方

是年,秦孝公下令求賢,欲以強秦。衛鞅始入秦。

是年,魏把榆次、陽邑兩地給了邯鄲。又取趙的泫氏之地。在巫沙會同韓侯。

魏惠王十年(前360年)

是年,導河水入於莆田,又鑿大溝而引莆水。多處引水工程的建設,有利於魏國農業的發展,使百姓安居樂業,使國力強盛,為圖謀霸業作準備。

是年前後,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成書。《甘石星經》是後人對甘德、石申二人所著的天文學著作的合稱。甘德(齊人)相傳他測定恆星一百十八座,計五百十一星,著有《天文星佔》八卷。石申(魏人),相傳他測定恆星一百三十八座,計八百一十顆星,著有《天文》八卷。兩者皆佚。傳世《甘石星經》已非二人原著。約於年前後,二人精密記錄黃道附近一百二十顆恆星位置及其距離,此為世界上最古恆星表。據我國科學家席澤宗研究證明:甘德已發現木星的三號衛星。

是年前後,顓頊歷修成。顓頊歷,每年計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採用十九年七閏法,此係當時世界上最精確有法之一。據云夢秦簡,秦即用顓頊歷,魏用夏曆。

範臺之會時魯共公曾告戒他“縱慾者必亡其國”,要他“清心寡慾”,公孫痤去世前,勸惠王重用商鞅,以富國強兵。要不然就斬殺了商鞅,避免被敵國所用,惠王都不聽。

魏惠王十一年(前359年)

是年,魏地有隕石現象

是年,秦以衛鞅為左庶長,衛鞅力排眾議,初定變法之令。

是年,衛鞅為行新法,立木取信。

魏惠王十二年(前358年)

是年,秦太子犯法令,商鞅制裁太子 師、傅,以嚴肅法令。

是年,魏將龍賈帥師築長城於西邊。以防秦欲以東擴,以固己後方。至魏惠王十九年初成,歷時八年之久。

魏惠王十三年(前357年)

是年,楚右尹黑迎尋於秦

是年,韓、魏易地。韓侯派許息來向魏索求一些地方:平丘、戶牖、首垣等,韓以相應的地方同魏交換。結果魏換走了枳道,並且把鹿這個方法也送還了韓。

是年,惠成王同韓侯在巫沙會盟,解除了魏對韓宅陽的包圍,讓韓侯回到都城鄭。

是年,鄒忌入齊,見齊威王,以琴理喻政,威王以為善,三月後授之相印。

魏惠王十四年(前356年)

是年,魯、衛、宋、韓之君朝魏

是年,趙與燕會阿,與齊、宋會來陸。趙頻繁的外交活動,都是為了對付魏國的霸業而自保。

是年,齊威王封鄒忌為成侯。

魏惠王十五年(前355年)

是年,齊與魏會田於郊。二王論寶。魏王以明珠為寶,齊以能臣為寶,魏王慚而去。齊威王所任之數臣,皆出自鄒忌推薦。

是年,魏遣將龍賈筑陽池城以備秦。

是年,韓築長城。

是年,韓昭侯任申不害為相。申不害為相,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敢侵伐。

魏惠王十六年(前354年)

是年,季梁諫魏惠王攻邯鄲。

是年,秦公孫壯率師上枳、安陵、山氏

是年,齊師與燕師戰於溝水,齊師遁。

是年,邯鄲四電曀,室多壞,民多死。此時魏師攻趙,邯鄲被圍,苦戰之際,室壞民死,加之風雲變色,天氣陰冷,人禍天災,匯聚一起,當與邯鄲攻防戰事有關。

是年,楚用昭奚恤為相(秦簡《大事記》)。趙邯鄲之難,昭奚恤與景舍於楚王前論援趙事,言昭奚恤與景舍問答既畢,楚因使景舍將兵救趙,邯鄲拔。昭奚恤,紀郢(今屬湖北江陵)人。長時間身居相位,執掌軍政大權,以敢於直言進諫著稱於世,在國內外頗富聲望,為諸侯所敬佩。

是年,魏使江乙使楚,惡楚王寵臣州侯及昭奚恤,以”惡狗溺井“、狐假虎威”對楚宣王問。而楚王並未因江乙之言就不信任昭奚恤,當昭奚恤因魏氏之讒而擔憂時,楚王安慰他:“寡人知之,大夫何患?”

魏惠王十七年(前353年)

是年,楚使景舍救趙。邯鄲拔,楚取睢、*(魏地)之間。可見,楚之救趙,也非有誠意,不過欲乘機取利。

是年,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申不害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

是年,魏拔趙邯鄲。齊師圍魏救趙,大敗魏師於桂陵,生擒魏師主帥龐涓。山東臨沂爭雀山漢墓所出《孫臏兵法》,有《禽龐涓》篇述及桂陵之戰經過。

是年,申不害承韓昭侯朝魏。魏軍雖敗於桂陵,邯鄲猶在其手。此時將欲組織反擊,故拉攏韓,而韓也欲結盟魏國以固其邊防

是年前後,惠施入魏,為魏王用事。(可能並未為相)

魏惠王十八年(前352年)

是年,魏惠王合韓師敗諸侯於襄陵。 齊侯使楚景舍來求和解,惠王亦許其成。齊魏襄陵之戰至此結束。

是年,公孫鞅為大良造(爵,相國兼將軍),伐安邑,降之。打擊魏西部地區,以削弱魏,此亦衛鞅強兵之效。

是年,魏筑西長城成。

魏惠王十九年(前351年)

是年,衛鞅圍固陽,固陽降秦,秦築關塞於商。秦連克魏舊都安邑與固陽要塞,迫使魏放棄吞併趙的打算,與趙講和。

是年,魏人歸趙邯鄲,迫趙及泗上十二諸侯盟於漳水上,共朝天子,以西謀秦。魏趙結盟,魏佔主動,還有宋、魯、鄒、滕等。魏東界暫時得以穩定,使它可以全力對付西方強秦。在魏、趙漳水之盟後,魏迅速回師西指,進圍秦之定陽。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內,盡堞中為戰具,竟為守備,為死士置將,以待魏氏。魏國如此氣勢,終使強秦也為之震動,迫使秦人及於下年與魏會於彤,謀求和解。

是年,魏取玄武、濩澤(韓、趙之邑)。

是年前後,江乙為安陵君設計固寵於楚宣王,並仕楚。

魏惠王二十年(前350年)

是年,齊築防以為長城。

是年,秦孝公用衛鞅頒佈第二次變法令,並徙都咸陽。

是年前後,儒家禮書《儀禮》中的《緇衣》、《表記》、坊記》、《樂記》 諸篇已完成。彭林用郭店楚簡及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買回的一批戰國竹簡等文物資料,通過對《禮記》中具體人物、言論的分析來論證《禮記》部分篇章的寫成迭代。

是年前後,儒家禮書《儀禮》全書著成。《儀禮》一書當是由孔門弟子及後學者在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到公元前四世紀中期陸續撰作而成。

是年前後,趙成侯卒,公子 緤與太子語爭立;緤敗,奔韓。太子語立,是為肅侯。

魏惠王二十一年(前349年)

是年,秦初為縣置秩史。秩史指有定額俸祿之吏。也是可能是衛鞅變法的內容。縣令俸祿六百石到一千石;縣長俸祿三百石到五百石;令、長以下設丞和尉,俸祿二百石到四百石。百石以下之官稱“少吏”。秦國在縣置此專門官吏,使縣級組織日趨完備。

是年,楚欲攻齊,齊王使淳于髡往趙救兵,淳于髡仰天大笑,設“穰田者”之喻以諷齊王禮輕,齊威王會意而益重禮。淳于髡到趙,請來精兵十萬,楚兵退去。齊王置酒相謝,淳于髡又以“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諷齊王,齊威王乃罷長夜之飲。

是年,韓姬弒其君悼公。

是年,魏惠王命衛子南為侯

魏惠王二十二年(前348年)

是年,秦初為賦。為秦商鞅更為賦稅之法,為商鞅變法內容之一。

是年,齊威王重獎勤於吏治,卻因不賄賂王之左右大臣而遭毀損之即墨大夫;處決毫無政績,卻因賄賂王之左右大臣而屢獲讚譽之阿大夫及受賄大臣,以正朝綱。

是年,魏孫臣,趙公孫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

是年,淳于髡以楚臣諫楚莊王之三年不飛不鳴鳥之喻諷諫齊威王,激發其意志,威王始振作圖治。

魏惠王二十四年(前346年)

是年,商鞅刑太子師、傅。到底是哪年刑的,目前尚有爭議,但傾向於當前。

魏惠王二十五年(前345年)

魏絳中地坼,本絕於汾。即古時地震天象。

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

是年,魏會十二諸侯於逢澤,以率諸侯朝周為名,合謀攻秦。秦使衛鞅說魏,魏惠王自稱為王,秦派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衛鞅見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於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以從十二諸侯,非宋、衛也,則鄒、魯、陳、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防禦陲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東伐齊,則趙必從矣,西取秦,南伐楚,則韓必從矣。大王有伐齊、楚心而從天下之志,則王業見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魏王悅於衛鞅之言也,故身廣公宮,制丹衣柱,建旌九斿,從七星之旗,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處之。於是齊、楚怒,諸侯奔齊。齊人伐魏, 殺其太子,覆其十萬之軍。魏王大恐,跣行按兵於國,而東次於齊,然後天下乃舍之。

可見,逢澤之會實為魏惠王在敗趙勝齊的形勢下,又以朝天子為名,糾合十二個小國以謀攻秦,秦使衛鞅入魏遊說魏王,以離間計說魏王,勸魏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包括秦國在內的列國皆赴會,但是韓國、齊國並沒有赴會,於是魏惠王下令襄疵領兵攻打韓國,後齊國出兵攻魏救韓,魏惠王就派遣太子申領兵與齊國戰於馬陵。

是年,齊君率卿大夫聘秦,秦以為榮,衛鞅銘之於量。即商鞅向秦境內頒行標準量器,為變法中重要年代。

是年,秦孝公疾且不起,欲傳位商鞅,商鞅辭不受。可見君臣之相得。戰國時有禪讓思潮。

魏惠王二十七年(前343年)

是年,秦伐魏,取武城。在秦厲共公二十一年,晉取武城,現在秦復取之。

是年,中山君相魏。魏文侯滅中山,其弟守之,後尋復國,至是始令相魏,其後中山又為趙所滅。

是年,魏將穰疵率師及韓孔夜點於梁赫,韓師敗逋。韓國戰敗,後求救於齊,齊國在韓國五戰全敗後才出兵救援。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後稱梁縣,今屬汝州。韓魏兩國在此暴發激戰,雙方統帥是韓孔夜和襄疵,並非《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中所說,是龐涓領兵攻打韓國。。

韓國得到齊國答應救援的允諾,人心振奮,竭盡全力抵抗魏軍進攻,但結果仍然是五戰皆敗,只好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抓住魏、韓皆疲的時機,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率領齊軍直趨大梁。孫臏在齊軍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戰時那樣:充任軍師,居中調度。

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之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於是決定放過韓國,轉將兵鋒指向齊軍。其含義不言而喻:好好教訓一下齊國,省得它日後再同自己搗亂。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是年十二月,齊將田盼伐魏,戰於馬陵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

是年,齊魏馬陵大戰,齊用孫臏“添兵減灶”之計以為疑兵,遂大敗魏軍。龐涓自刎,魏太子申被俘。

是年,惠施再至魏圖。在“馬稜之戰”後不久,惠施即被梁惠王召至魏國。因其時魏王待惠子如老朋友一般,召而告之心腹之事,且對惠子言聽計從。

是年,鄒忌聽公孫*(門幹)之言,說齊威王使田忌伐魏,田忌去齊奔楚。鄒忌為齊相,田忌將,不想悅。

田忌擔任齊將,俘虜了魏太子申,擒獲了魏將龐涓,孫臏對田忌說:“將軍有意做一番大事嗎?”田忌說:“該怎麼說呢?”孫臏說:“將軍最好是不要解除武裝返回齊國,而讓那些疲憊老弱的士兵來把守“主”這個地方。“主”地的道路狹窄,車輛只能依次通行,碰撞摩擦而過。如果讓那些疲憊老弱的士兵把守“主”地,定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以百當千。然後,將軍背靠太山,左有濟水,右有距防。輜重直達高宛,只需輕車戰馬就可以直衝齊都臨淄的雍門。如此,齊國的君主就可由將軍掌握決定了,而成侯鄒忌必定逃跑。否則,將軍就回不了齊國。”田忌沒有聽從,果然未能返回齊國。

成侯鄒忌擔任齊相,田忌任將軍,二人不和。公孫對鄒忌說:“您為何不替大王出主意去進攻魏國呢?如果戰勝了,因為這是您出的主意;就可以立功;如果戰敗了,田忌僥倖不死在戰場上,也得以避敵敗逃之罪處死。”鄒忌表示贊同。就建議齊王派田忌攻魏。

田忌三戰三勝。鄒忌把這事告訴了公孫,公孫就派人拿了十金到集市上去算卦,公開說:“我是田忌的部下,我們三戰三勝,威震天下,想要做一番大事業,特來算算卦,看看是吉還是兇。”當算卦的人走出來時,就叫人把算卦的抓了起來,帶到大王面前去做證人,證明剛才來算卦的人所說的話,於是田忌只好逃離齊國。

齊將田忌從齊國逃奔到楚國,齊相鄒忌擔心田忌憑藉楚國的勢力再返回齊國。說客杜赫對鄒忌說:“我願為您把田忌留在楚國。”杜赫便去對楚王說:“鄒忌之所以和楚國不友好,是因為他擔心田忌憑藉楚國的勢力再返回齊國。大王不如把楚地江南封賞給田忌,以表明田忌不打算返回齊國。鄒忌便一定會和楚國很友好。田忌是個逃亡在外的人,他現在得到了封地,一定會感激大王,如果將來他能返回齊國,也一定會使齊國和楚國很友好。這就是利用田忌、鄒忌二人的矛盾,有利於楚國的辦法。”楚王聽了杜赫的話,果然把江南封給了田忌。

魏惠王二十九年(前341年)

九月,秦師、趙師伐魏,秦衛鞅率師大破魏軍,虜公子卬

十月,趙伐魏北鄙。

是年,秦孝公在逢澤會合諸侯。

魏惠王三十年(前340年)

是年,秦封衛鞅於商,商鞅、商君名號由此始。

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

是年三月,魏於大梁北郭開大溝,以行圃田之水,使之與黃河到圃田間運河相接,始成戰國鴻溝北段工程。

是年下邳於薛,改名曰徐州。

是年,秦與魏戰於岸門,虜其將魏錯

是年,魏公子赫為太子 (後為魏襄王)

是年前後,莊子釣於濮水,楚威王使使厚幣聘之為相,莊子以神龜之喻拒聘。

是年前後,莫敖子華對楚威王問,論述五種“憂社稷者”及上好下行的道理。

魏惠王三十二年(前338年)

是年,今本《商君書》中如《墾令》、《境內》、《戰法》、《立本》等少數篇章已傳世。

是年,秦孝公薨,子惠文君駟立。秦捕殺商鞅,車裂之,並滅商鞅之家。公子虔之徒千商君欲反,發吏捕帝君。

是年,屍佼聞商君死,乃逃亡入蜀,後卒葬於蜀。自為造《屍子》二十篇書,凡六萬餘言。

魏惠王三十三年(前337年)

是年,秦惠文王元年,楚、韓、趙、蜀人朝秦。秦惠文王以多一笥遺蜀王,王報珍玩之物,蜀王送秦的禮物為土。惠王怒。群臣賀曰:‘天奉我矣,王將得蜀土地。’惠王喜,及作石牛五頭,朝渾金其後,曰‘牛便金’。有養卒百人。蜀人悅之,使使請石牛。惠王許之。蜀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還之。乃嘲秦人曰:‘東方牧犢兒。’秦人笑之曰‘吾雖牧犢,當得蜀也。’”

是年前後,韓相申不害卒。

魏惠王三十四年(前336年)

是年,周天子賀秦新君。秦初行錢。即初鑄並使用金屬鑄幣,這標誌秦的商品經濟已有一定發展。

是年,齊與魏會來阿南。齊魏在馬陵之戰後,魏國主動與齊修善,並向齊屈服的表示。

魏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年)

是年,秦惠文王冠。秦攻韓宜陽。拔宜陽為甘茂於秦武王四年。

是年,趙為肅侯建壽陵。帝王之墓稱陵自此始。

魏惠王后元元年(前334年)

是年,魏惠王改元,稱後元一年。

是年,齊魏與諸侯“會徐州以相王”。相王,即相互承認為王。徐州之會為魏王採惠施之策,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為王,齊亦承認魏王號。

是年,韓國旱,內外交困。韓昭侯非但不恤民之急,反而益奢,作高門而耗民財,失其為國之道,屈宜臼譏之。高門成而韓昭侯卒。

是年前後,惠施相魏。惠施主要“以魏合於齊、楚以按兵”,“變服折節而朝齊”。

是年前後,莊子至魏大梁見惠施,作鵷雛、腐鼠之喻。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它嗎?鵷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

是年前後,惠施為魏惠王定法,惠王以魏國讓惠子,惠施辭。惠王欲以國傳惠子而惠子辭。

是年前後,田嬰相齊。號靖郭君,齊威王少子,孟嘗君之父。初為齊將,參與馬陵之戰,有功。是歲,任為齊相,權傾一時。

魏惠王后元二年(前333年)

是年,趙肅侯攻魏,圍黃城,不克,築長城。以防齊魏。

是年,秦以魏陰晉人犀首(公孫衍)為大良造。此前,衍必有秦立功之事,方得居此高位,但已不可考。

是年,魏王用惠施、犀首之計,使楚王怒而發兵與齊戰,圍齊于徐州,敗齊將申縛於泗水之上。燕、趙軍也起而攻齊。楚威王使人逐田嬰,田嬰使張醜說楚威王,威王乃止。

是年,淳于髡勸說齊威王

是年前後,淳于髡見魏惠王,辭卿相位。

是年,韓高門成,韓昭侯武卒,子宣惠王立。

是年,楚破越,殺越王無疆。後面旋又復國。

魏惠王后元三年(前332年)

是年,燕易王初立,齊威王乘燕喪攻燕,取十城。蘇秦為燕說齊,使齊復歸燕十城。

魏惠王后元四年(前331年)

是年,義渠國內亂,秦派庶長操兵定之。義渠君遂為秦臣,在為秦的一縣。

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

是年前後,屍佼卒。

魏惠王后元六年(前329年)

是年,公孫衍自秦赴魏,魏以為將。

是年前後,張儀入秦。

是年,楚威王熊商卒,子熊槐立,是為懷王。

魏惠王后元七年(前328年)

是年,秦攻趙,敗趙師於河西,殺其將趙疵,取藺和離石。

是年,張儀為秦相。

魏惠王后元八年(前327年)

是年,秦更名少梁曰夏陽。

是年,秦縣義渠,以義渠君為臣。義渠乃羌族之一支,為西戎大國,與秦鄰,此前與三十八或戰或和,交往甚多,此次因內亂之故,秦乘機征討,終使其成為秦的臣屬。

是年,秦歸魏焦、曲沃。取而歸之,玩魏人於股掌。

魏惠王后元九年(前326年)

是年十二月,秦初臘。臘祭為中土上古時期她有之祭俗,秦地偏遠,故於本年始設,效中原文化之舉。

是年,趙、韓攻魏,圍襄陵。

是年,趙肅侯語卒,子雍立,是為武靈王。

魏惠王后元十年(前325年)

是年四月,秦繼齊、魏之後,始稱王。

五月,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還未稱王)會於巫沙。

十月,韓宣惠王朝魏,韓始稱王。韓“當因五月巫沙之會而稱王號的,所以十月便稱王了。由於秦惠文君也繼魏齊之後自稱為王了。這年魏惠王為了拉攏與國來和秦國對抗,又和韓在巫沙相會,並尊韓為王。

是年,齊、魏伐趙,韓出兵相趙,戰於來邑。齊田盼率師與趙、韓戰於平邑,大敗趙師,獲趙將。

魏惠王后元十一年(前324年)

是年,秦惠文王改元,史稱為更元元年。

是年,秦相張儀將兵伐魏取陝。

是年,秦張儀築上郡塞。

是年,惠施勸韓、魏與齊復交。

魏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年)

是年,魏公孫衍約三晉與燕、中山,五國相王。行合縱之策以抗秦。但結果沒什麼成就。

是年,楚敗魏襄陵,復攻齊,陳軫以”畫蛇添足“為喻說楚將昭陽,罷楚兵。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楚國為了迫使魏國投入楚的懷抱,要廢立魏的太子嗣,送立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為太子,派柱國昭陽打敗魏軍於襄陵,取得了八個邑。

是年,秦想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桑。這是張儀針對公孫衍發起的五國相王而做出的三個強國聯合的姿態,以抵消五國相王的影響。進而對魏國進行恐嚇。

魏惠王后元十三年(前322年)

是年四月,齊封田嬰於薛,楚國怒,公孫*(門幹)說楚。

是年,趙與韓會區鼠。當是”五國相王“之後,兩國間進一步的外交活動。

是年,張儀為秦連橫,頻繁活動於諸國,魏惠施、公孫衍制約之。張儀欲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惠施欲以魏合於齊、楚以案兵。

是年,秦張儀免相,相魏。同時惠施罷魏相,被逐。魏王不肯聽儀,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復陰厚張儀益甚。張儀欲並相秦、魏,進而脅迫韓、趙等國,為秦連橫之策略並未能順利實行,因而,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離開泰國,相魏。但實際上他的心裡還是在為秦國打算。即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初,魏王用惠施”欲以魏合於齊楚以案兵之計,不肯聽儀,但終經受不住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的軍事壓力,逐惠施,用張儀為相。從廣州象崗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王四年相邦張儀,庶長*操造戟‘。’王四年‘指秦惠文王改元四年。可以得到。即前321年,張儀為魏相,同時兼領秦相。

是年前後,惠施在魏被逐後,之楚。楚王因馮郝諫而納惠施於宋。其間,惠施與莊子有著名的“濠上之辯”。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是從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的話,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魏惠王后元十四年(前321年)

是年,韓欲用公仲、公叔為政,問於摎留,摎留以為不可。

是年,齊田嬰朝魏。

是年,趙武靈王取韓女為夫人。這與田嬰朝魏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三晉結盟,以共同對付秦楚。

是年,周顯王崩

是年,燕易王卒。

魏惠王后元十五年(前320年)

是年前後,孟子游梁,見梁惠王。

是年齊威王卒,子闢疆立,是為宣王。

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

是年前後,孟子在魏,答梁惠王問,闡發他的"王政“思想。梁惠王卒,梁襄王繼位,孟子離開魏國。

是年前後,屈原任楚懷王左徒,併為楚王制憲立法,確立舉賢授能、力耕強國、打擊朋黨等政策,因其觸動舊貴族的利益而遭到反對,未能完全實施。

是年前後,公孫衍相魏,惠施自宋返魏。齊楚燕趙韓助公孫衍為魏相,行”合縱“之策。魏逐張儀回秦,惠施歸魏。惠施諫太子改變葬期事。

是年前後,淳于髡、鄒衍在齊稷下學宮,被齊宣王命為”列大夫“。

是年前後,淳于髡一日之內向齊宣王舉薦七人。

是年前後,淳于髡答齊宣王”寡人何好“之問。

是年,鄒忌卒。鄒忌已感自己不久於世,為齊國長遠考慮,便以老臣身分,向宣王推薦親近自己的人,卻引起了宣王的反感。前341年,田忌因戰敗而奔楚,因鄒忌已死之故,召田忌復故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