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戰死之後,劉備為什麼不派與龐統齊名的廖立進川頂替龐統?

聖女程心


或許是《三國演義》的原因,廖立這個人沒有諸葛亮龐統等人出名。歷史上的廖立被諸葛亮欣賞,稱他與龐統都是荊楚之英才。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領兵取荊州南部四郡,廖立被任用為長沙太守。

廖立的出名,是後來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給劉備要荊州,劉備不還。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在攻取長沙時,廖立直接逃跑回了益州。反而被劉備重用。

劉備進川受阻,為何沒有請廖立幫忙呢?

首先,劉備進川本來帶兵不足,是怕劉璋懷疑。攻打雒城是採取了龐統上中下中的中策,龐統被射死。劉備進退兩難,進兵人馬顯然不足,退兵實在不甘心,好不容易進入川內腹地了。



所以,劉備急需要從大本營荊州調遣大隊人馬增援,當然更需要謀士與武將。荊州是劉備的根據地,文有諸葛亮,馬良,馬謖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

其次,廖立是長沙太守,一地方官員,儘管有才能,其地位在劉備心目中不能與諸葛亮相比。而且,長沙並沒有太多的兵馬人才,供劉備調走。即使調走廖立,也得補缺一位太守,並且,作戰的人馬還是要從荊州調集。這樣,就有點多此一舉了。


路遙lgy


廖立,荊州武陵臨沅人,深受劉備、諸葛亮賞識,更是諸葛亮譽為能和鳳雛龐統比肩的“荊楚奇才”。

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廖立在劉備朝的官職十分高:剛得荊州時被任命為長沙太守、215年割三郡時被任命為巴郡太守、劉備做了漢中王時為侍中。

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是荊州和江東的前線交界點,更是孫家的“龍興之地”,孫堅最開始執掌一方的官職就是長沙太守,從政治、經濟、軍事、防禦等方面來看:廖立所守的長沙,比趙雲所守的桂陽意義更為重大。


巴郡是荊州入蜀要道,建安六年,劉璋分巴郡為三郡,以永寧郡為巴郡、固陵郡為巴東郡、原巴郡為巴西郡,合稱“三巴地區”,後來諸葛亮率張飛、趙雲入蜀走的就是這個地方,劉璋時期管理巴郡的是嚴顏,而劉備時期的巴郡太守是廖立、巴西太守則是張飛。

侍中的地位更高,已經進入了朝廷的權力中心,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郭攸之不說了,費禕、董允都是蜀漢中後期的實際掌權者,而廖立在劉備剛做漢中王時就被任命為侍中,足見其受重用的程度。

在劉備入蜀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接連遇到了軍師龐統戰死和雒縣受阻等不利的情況,可是劉備卻沒有選擇廖立,而是選擇讓諸葛亮率領趙雲、張飛入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呢?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相比起諸葛亮,廖立資歷較輕,威望不足以震懾張飛、趙雲等元老宿將

同樣是青年得志,且又都是文人,在很多元老眼中,諸葛亮和廖立等人都是光憑一張嘴做事的人,本來就很受武將排擠,可諸葛亮在出山後不久就以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成了孫劉聯盟。

這件直接挽救了整個劉備集團的大功,已足以讓所有看不起諸葛亮的武將噤聲。所以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賦稅的時候,一向高傲的關羽和脾氣暴躁的張飛都沒有什麼意見。

但換成廖立,他在三十歲就做了長沙太守,成為諸葛亮手下最得力的干將之一,鎮守吳荊前線,可是由於遠離戰場,當時孫劉聯盟又十分穩固,廖立在長沙除了聽從諸葛亮安排運輸物資、治理地方民政之外就沒有什麼顯眼的功績了,充其量也只是個政績不錯的地方小官,地位無法和諸葛亮相比。

  1. 張飛、趙雲這些可都是從劉備起兵之時就捨命跟隨的元老,隨便一個官職、一件戰功就比廖立要高,如果讓廖立帶他們入蜀的話,趙雲還好說,張飛是絕對不可能聽從廖立的話的;

  2. 如果不帶張飛、趙雲的話,那劉備集團還有誰能帶兵呢?黃忠、魏延、霍峻都在益州鏖戰,關羽、張飛等又不能保證能聽廖立的,更不能只讓廖立單人匹馬入蜀,來了和沒來還不是一樣;
  3. 龐統之死和雒縣受阻對劉備的打擊很大,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劉璋反吞掉的可能,這時候劉備必須盡全部力量拿下益州,就算把關羽也調來也在所不惜,而廖立的成績多在治理地方,打戰未必是他的強項。

廖立在荊楚之地有一些名望,可是這名望卻僅限於荊楚,在蜀地能不能發揮就另當別論了,像龐統還是人稱“得之能安天下”的人物,可是一入蜀就水土不服,最後還不是被張任一箭射死了。

何況當時諸葛亮的官職是軍師中郎將,此官位為劉備首創,雖然職位低但權力高,掌管著三郡軍事和賦稅調動,就連廖立在一定程度上都得聽他的,要是把廖立召入蜀地,那置諸葛亮於何地?這對剛剛才穩定下來的劉備政權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劉備看人很準,他和廖立談過話,知道他的能力並不能成為諸葛亮、龐統一類的謀士人物

劉備這人是很喜歡和手下交談的,基本每個投入陣營的人都要和他交談一番,以瞭解他們的能力和以後的事業規劃,這點曹操和孫權都一樣,是主公接納良才的有效手段,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孫權和魯肅的《榻中對》、曹操和郭嘉的《帳中對》等等,都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君臣談話。

而劉備之所以敢把龐統提拔為和諸葛亮平等的位置,到後面甚至把他帶入蜀地,讓他建立不朽功績,除了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之外,更重要的是劉備親自和龐統談過,知道他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足以協助自己建立基業,三分天下。

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談,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於亮併為軍師中郎將。

雖然最後龐統還是戰死在雒城之下,可畢竟也是協助了奪取了近三分之一的益州,而且沒有龐統的話,劉備也不能下定決心入蜀和劉璋幹架,所以劉備總算也沒看錯龐統。

至於廖立,他最先開始的職位是荊州從事,這是一個由州牧、刺史等一州之長親自面試錄用的職位,負責協助荊州牧劉備處理各種文書、檔案,甚至可能還有武備、軍事方面的,從廖立後來做了長沙太守、都督一方來看,廖立協助管理荊州武備的可能性很大。由於是劉備的貼身官員,又是劉備親自徵辟的,對待廖立,劉備當然得親自面試考核了。

為什麼劉備敢說“馬謖此人,不堪大用”呢?原因就在於馬謖是劉備親自面試的,他最開始的職位也是荊州從事,在面試途中,劉備以他那鬼才般的看人能力,判斷出了馬謖做謀士足以,卻不能過高重用,比如做先鋒、大將、主帥一類的,所以他才會在臨死前提醒一下把馬謖當成心腹的諸葛亮,讓他不要用過於重用馬謖。

當然劉備沒對其他人說過“廖立此人不堪大用”的話,畢竟這是他親自任命的手下,而且也還沒到臨終安排後事的地步,可是廖立的能力和本事,在劉備心中早就有了一杆秤來評價,他將廖立安排為長沙太守,而不是和諸葛亮、龐統一樣的軍師中郎將。可見劉備對廖立的軍事才能那是沒有什麼信心的,所以他不會把帶兵打仗這樣重要的責任交給廖立,對於這一點,劉備還是很有把握的。


三、廖立的才能有可能是諸葛亮吹出來的,是為了矇騙孫權

廖立在《三國志》中的才幹只有一句話,說他能和龐統比肩,而這話是諸葛亮對著江東使臣說的,也就是完全出自於諸葛亮一人的口中,並沒有得到其他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認證,屬於孤例。而諸葛亮為什麼會說這話呢?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會不會把集團的底細告訴孫權呢?

我個人覺得不可能,雖然當時的孫劉聯盟看似穩固,可因利而聚的盟友,很容易就因利而散,尤其是劉備去江東娶孫尚香時,還被孫權嚇得以後不敢再見了。

備還,謂左右曰:“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乃晝夜兼行。

何況孫權派使者來找諸葛亮的時間點也很巧妙,是在劉備入蜀不久之後,此前孫權已經有意思要和劉備一起奪取蜀地,甚至周瑜已經帶兵走到巴丘了。

  1. 劉備入蜀一事無疑是刺激了孫權,認為劉備此舉很可能有吞併益州之意,所以孫權不早不晚,偏偏在劉備入蜀後立刻派了使者來荊州,還好問不問,開門見山就是問了“士人皆誰相經緯者”(誰能和你一起治理荊州啊!);

  2. 自周瑜死後,孫權對待荊州的態度有了奇妙的變化,一方面他需要劉備幫他頂住來自曹操荊州軍團的壓力,可一方面孫權又害怕劉備日益坐大,給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他在把妹妹嫁給劉備之後,又接連在陸口屯兵,還安排了程普為南郡太守。南郡此時正是劉備治所,孫權的小心思可想而知;
  3. 諸葛亮有著很高的觀察力,在劉備入蜀後,他和關羽共同承擔了荊州的所有事務,對陸口的軍事佈防、調換不可能一概不知,諸葛亮一看就知道孫權野心來了,所以他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底細全盤透露給孫權呢?

當然諸葛亮在推薦人物時還順便帶上了龐統,這主要是當時負責孫劉事務的人是魯肅,而龐統既是魯肅最早推薦給劉備,又曾經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和魯肅是做過一段時間的同事的,所以龐統這塊是騙不了魯肅的,倒不如直接了當和江東使臣說了。要知道劉備入蜀時已經把龐統帶了去,他早已不在荊州,而且龐統以後大概率還是會留在益州的,那諸葛亮幹嘛還說他能幫助自己治理荊州呢?

稍微知道點三國曆史的都知道,諸葛亮最重用的人是蔣琬、馬良、馬謖等人,可這些人諸葛亮一個都沒提,反倒是推出了一個廖立,或許也是因為他身為長沙太守,位置上靠近江東,名聲什麼的孫權早有耳聞,所以廖立這塊諸葛亮也不打算瞞了,就把他也捅了出去。所以廖立的本事很有可能就是諸葛亮吹出來的,他和劉備的意思一樣,都是“不堪大用”的。



總結:廖立此人雖然沒什麼大功,但也沒什麼大過,做個一郡之長,處理處理政事是沒問題的,可要做三軍主帥,那就是拉和尚認親——找錯了人了

廖立此人的才幹不弱,做了長沙太守五年也沒出過什麼差錯,是個理政之才,可是說到軍事方面卻是十分不堪。公元215年,呂蒙奇襲三郡的時候,他直接就把長沙丟給了呂蒙,甚至於可能還有帶頭投降的嫌疑。

不但沒跑去關羽處彙報,而是長途跋涉跑到益州和劉備訴苦。雖然劉備沒對他有任何處罰,反而把他安排為巴郡太守,可是廖立怕死、不負責任、不足以獨當一面的缺點也足以證明劉備當初沒讓他帶兵入蜀是正確的。

劉備之所以提拔廖立,無非也是為了安撫荊州派系的勢力,就像重用益州名士許靖一樣,掛個虛職顯得地位高而已,可是廖立卻把這政治手段看成了劉備對自己的肯定,處處以諸葛亮第二自居。在劉備託孤諸葛亮和李嚴後,廖立看到託孤名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脾氣一下子就炸了,到處反對劉備和諸葛亮的政策方針。

像什麼劉備丟失三郡、關羽丟失荊州、劉封丟失上庸、諸葛亮任用向朗、馬良、馬謖、郭攸之,李嚴任用文恭、王連等等,反正只要是在廖立投入劉備帳下後,任何沒和他商量過而決定的事,廖立都要抨擊,都要反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是對人不對事的片面針對。所以諸葛亮也只能把他貶為平民,流放到少數民族盤踞的汶山郡,最後還死在當地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諸葛亮死前有咳血癥狀,我判斷是肺結核病要了諸葛亮的命,這也要了蜀國的命,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歷史進程。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這是諸葛亮對廖立的評價。能夠得到諸葛亮的盛讚,與龐統齊名,廖立必然是位有大才的人。但廖立卻頂替不了龐統。

一、從特長、職務上來講,廖立不能取代龐統

廖立是荊楚一代的奇才,劉備得荊州後,徵廖立為州從事,並任命為長沙太守。

州從事是個什麼職務呢?這裡要講一下,用通俗一點的話說,相當於現在的省委秘書處的一名秘書,協助處理荊州內部的一切事務。從這一點來講,即可以說廖立是個全才,又可以說廖立的主要才能,在政治上,所以才會是州從事。

而龐統投靠劉備後,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同職。軍師中郎將又是個什麼職務呢?從名字上就挺好理解的,專門掌管軍務的。由此可以看出,龐統的專長,更偏重與軍謀。

所謂術業有專攻,從這兩個人的職務任命上來看,廖立是不能取代龐統的。

二、從時機上講,廖立也沒有頂替龐統的機會

劉備和劉璋徹底翻臉後,遣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帶領趙雲、張飛等荊州精銳,從荊州入蜀,兩面夾擊劉璋。在這過程中,劉備率軍攻打雒城,龐統戰死。

此時,作為荊州從事的廖立,在諸葛亮已經離荊州的情況下,就沒有機會入蜀頂替龐統了。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協助關羽做好荊州的防務與政務,畢竟此時,荊州才是劉備的根基,假設劉備入蜀失敗,荊州未來就會面對三面受敵的緊迫局面。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劉備和諸葛亮對廖立的能力還是極為認可的,敢於將大後方交與他治理。即便劉備此時要調廖立入蜀,此時諸葛亮已行軍入蜀了,廖立又該如何入蜀呢?是自己一騎獨行還是自己獨統一軍呢?一騎獨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再統一軍,荊州的防務得不到保障,這也是問題。

三、此外,假設廖立有頂替龐統的能力,但他有統轄趙雲、張飛的資歷嗎?

廖立是在劉備領荊州牧時加入的劉備集團,他雖有才,但名望畢竟略遜於諸葛亮。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作為孫劉聯盟的主要聯絡人,立下了救命之功,並在奪取荊州三郡的時候,計謀奇出。可以說,經過赤壁之戰,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威望是立下了。而廖立卻在這一階段表現平平,當然,這與廖立勝政治而非軍謀也有主要的關係。

假設劉備要派人從荊州再出一軍,兩面夾擊劉璋,這支軍隊的主力是趙雲、張飛這樣的劉備集團的頂樑柱,那軍師的人選,必定是要一位即通軍謀,又有威信的人,才能讓趙雲、張飛聽話。

所以,即便廖立有與龐統齊名的軍謀能力,在這次調軍行動中,因為資歷的原因,廖立也不是最佳人選。

總結一下,1.廖立資歷不夠。2.廖立主攻方向是政務而非軍務。3.龐統死的時候,荊州空虛,廖立已經身但重任。

所以,從時機到能力,廖立都不是一個可以頂替龐統的合適人員。


始終先生


廖立你不提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很一般,名不符實的名士!廖立!馬謖!楊儀!向寵等都是諸葛亮丞相看好的人物!結果呢?都是不堪重用的人物。……;前看禰衡罵魏曹,後見廖立辱劉朝。有才難釋空驕躁,好比家犬吠嘵嘵!


魏王銅雀臺


首先龐統死時是在攻打雒城被流箭射死,並非起於什麼落鳳坡,當時劉備大軍已經節節勝利,大局已定,也不需要在派什麼謀臣,況且我記得當時法正已經投靠了吧。


幻境影射


廖立,沒有龐統的名聲大,沒有龐統軍師才能,充其量是個孫乾簡雍之流,甚至於連法正都趕不上,劉備當然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