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煖戰劇辛,燕國為何總打不過趙國?

公元前242年,就在信陵君去世後不久,呂不韋迫不及待發動秦國大軍。這次準備非常充足,秦國與燕國聯兵,合擊趙國。

龐煖戰劇辛,燕國為何總打不過趙國?

燕國大軍徐徐開動,這是燕國第四次乘趙國戰爭時背後捅刀。燕軍踩在大地之上,泛起塵土飛揚,呼呼北風,一起卷向趙國的天空。

另一個方向,蒙驁也在陰晉、藍田等地集結軍隊,準備大舉進犯趙魏。

不過燕王喜並沒有上次伐趙那樣,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他只給劇辛十萬大軍,這是燕國屢次大敗後的真實寫照,西線的秦軍才是這次戰役的主力。

劇辛率軍南下,走水路來到北河間秦國控制的武垣,將輜重放在武垣,這才進入趙國腹地。

武垣及附近十座城邑是燕王喜將送給呂不韋的,這裡雖然秦人防禦薄弱,但劇辛料定趙人不敢過於得罪呂不韋,引發秦趙大戰。站在趙國的角度,雖然秦軍東進不可阻擋,若秦國攻擊魏國、韓國甚至楚國,趙國都會作為偏師參與合縱,但趙人絕不希望把趙國作為主戰場。劇辛把輜重放在武垣,是很明智的選擇。

龐煖戰劇辛,燕國為何總打不過趙國?

劇辛也沒有立即領兵南下,而是沿著滹沱河徐徐西進,來到靈壽附近的東垣。劇辛的戰略意圖,等趙軍南下與秦軍對峙,就可攻克防禦薄弱的靈壽。靈壽曾是中山國都城,是趙國在滹沱河以北最大的城邑。燕軍先攻取靈壽,再逐步蠶食滹沱河以北趙國城邑,戰後燕國的邊境線推進到滹沱河。那時趙國佔據的武陽就成了深入燕國的一塊飛地,燕國再想辦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奪回下都武陽。

燕國前三次在趙國背後捅刀,趙軍都被迫先對付秦軍,這次龐煖統領的趙軍卻一反常態,先北上對付燕國,迅速渡過滹沱河,抵達東垣附近。

對龐煖來說,這場戰爭的難點,不僅要取勝對手,更要迅速擊退對手,因為一旦趙軍被燕軍纏住,南邊的魏國很有可能頂不住秦軍的壓力。

兩軍遭遇的第一天,雙方先鋒交戰。一場小仗打下來,趙軍的強弓勁弩等裝備稍強,雙方各折損數百人。

次日,雙方主力再次列陣交鋒。龐煖先乘戰車立於陣前,身側數十騎兵護衛。劇辛亦戰車出陣,鎧甲在身,多名勇士用長盾護衛,以免對方箭矢偷襲。

這次殺了整整一天,天昏地暗,兩方各損失數千人,燕軍比趙軍損折更多,至天晚各自鳴金收兵。

劇辛精疲力竭地回營,部將來報,龐煖派人送來一份竹簡。

藉著牛油燈光,劇辛將竹簡看了三次,對眾將笑道:“龐煖欲撼動我軍心,說李牧將從代郡而來,斷我軍後路,豈不知我早已安排一軍,正要伏擊李牧。”

眾將本來情緒有些低落,聞可以伏擊李牧,精神振作起來,劇辛令眾將回營帳休息。

有一位將軍慄元卻遲遲不走,待其他將領離開,拱手問道:“劇相國,我們真有一軍在伏擊李牧嗎?”

慄元是那位統領六十萬大軍慄腹的兒子,能力不俗,故能有此一問。

劇辛嘆道:“我軍根本沒有伏兵對付李牧,適才吾所言,穩住軍心爾。”

當夜,燕軍虛紮營寨,連夜撤兵,劇辛統領三萬人親自斷後。或許李牧大破匈奴的威名太盛,一個李牧要來的消息,就嚇得劇辛連夜撤退。

龐煖戰劇辛,燕國為何總打不過趙國?

燕軍退兵,龐煖豈能放棄追擊的好時機,立即兵分三路追亡逐北。

劇辛在折損兩萬餘人後,無顏見燕王喜,更不想做故國的階下囚,自刎而亡。

幾天之內,龐煖便擊破十萬燕軍,效率堪稱一流名將,不過龐煖老將軍並沒有時間休整軍隊,他必須趕往南部與魏軍合兵,與秦軍進行大決戰。

燕趙之間的戰爭,包括行軍和戰爭過程,大致兩個月。在這段時間裡,秦國的烈烈西風再度颳起,秦軍的效率非常高,他們並沒有去攻打趙國,而是兵發魏國。

秦軍統帥蒙驁早就和呂不韋做好出兵規劃,此戰目的是奪取魏國東郡,將趙魏南北隔斷。

由於魏國東郡與大梁所在的核心區域之間,隔著一條寬闊的黃河,魏國對東郡的支援並不那麼容易,而且東郡的地形相當平坦,魏軍沒有任何山脈可以依託。

龐煖戰劇辛,燕國為何總打不過趙國?

蒙驁軍的人數遠在魏國守軍之上,守軍又分散在朝歌等城邑之內,秦軍可以說是志在必得。

蒙驁也確實是位攻城拔寨的好手,就在趙軍與燕軍作戰的這兩個月,他以雷霆之勢拿下包括朝歌在內的魏國東郡,切斷趙國與魏國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