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的心路成長 逐步思考 深入的過程(二)

上次我說到要用定投的模式來做股票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很多基金公司也通過大量的研究證實這種方法盈利最終是時間的問題,只要時間到了,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你確實是能夠賺錢。我的思考就從這種確定性中開始往下深入的思考。

若只是按照一般常用的定投邏輯,定期定投這樣去存下去,其實最終你的收益曲線就是股價和基金價格的曲線,本質上還是回到了原點,收益也並不理想,但是盈利基本是確定。那好,我們來改造這個定投的模式。

我開始思考,只要一個股票從牛市的最高點開始下跌,只要月線創出12次新低,下一個月我第一次介入,月線創出第二次新低,我第二次介入,一直堅持到底部出現。只要月線有新低,我就在第二個月投入。當開始走牛市的時候,股價向上,月線創新高,我介入一次,只介入不超過9次。股價繼續上漲,我就不介入了。這個方法我也研究了很長時間,用很多股票的歷史數據嘗試。盈利的結果比定額定投強的就太多了。我的模式好像又完善了一點。但是我還是發現了問題,每次多少合適,還是需要量力而行,以每月工資的20%左右作為標準進行投資,不能影響到一家人的生活。這就得不償失了。這樣的資金來源,就可以做到資金源源不斷,只要工作還在,援兵可以源源不斷。巴菲特炒股不也是援兵源源不斷了。我作為小散,沒有多大的資本,但可以以每月工資的合適比例作為投資的援兵。就是在這裡,我開始思考如何建立資金的救援的問題,任何投資都不能孤軍深入,很危險。

雖然這樣的投資已經很穩妥,但我還不是很滿意。這樣的模式有個問題,投資的時間會很長,有時候會將投資成本拉到很高,最後一圈做下來,能賺錢,但並不理想。我只有在股票的投資成本上作為控制,才能夠在未來贏得先機,獲得一個較好的收益,也不至於負了好光陰。

我繼續想辦法,我將第一次介入時間節點下調到牛市高點下跌80%第一次介入,下跌到90%,我第二次介入,下跌到95%我第三次計入,下跌到97.5%我第四次介入。每次的介入資金為一個月工資,當然你可以自己定投入的比例。為什麼是一個月工資,就是為了保證資金可以源源不斷,打硬仗。選擇3-5支股票介入,股票板塊不能有ST,防雷退市,退市就遊戲結束了。所以股票只能是壟斷行業,資源獨佔性行業,躺著賺錢的行業,如峨眉山,黃山,銀行,券商,機場,航空公司,都是不錯的標的。這樣的投資邏輯,有先頭部隊,打前鋒,市值下跌50%有中鋒,繼續下跌50%有後衛,繼續下跌還有後衛。不能將家庭所有資金孤擲一注,全倉進入,這無疑於就是戰場上的孤軍,很容易被包圍全殲。我們的目的是要主力機構失去80%的戰略空間後,還剩20%的空間時接入,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我們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