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20年農村會變成農場模式嗎?

福記西湖小籠包


很多村屯消失

現在的年輕人願意堅守農村的人很少,當農村人口逐漸減少,村落就會整合。20年後將有很多村屯消失,這是城鎮化和農業規模化以後的必然趨勢。

二、土地高度集中

美國的進口豬肉成本可以做到4元一斤,這種優勢主要得益於大農場模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都比較高。大農場模式是未來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也在積極鼓勵土地流轉,再過20年土地將逐漸集中到新型職業農民手中,他們將是中國的農場主。

三、農業專業化和智能化

繼網易養豬後,京東、阿里和騰訊紛紛進軍養殖業,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瞄準農業,未來的農業專業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功能分化也會更加明顯。20年後的農村,會有很多的中藥村、花卉村、花生村之類的專業種植村出現,當然養殖業也會是兩極分化,除了規模化養殖龍頭公司就是一些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基地。

四、特色城鎮出現

一些地區的農村將依託交通優勢,成為特色工業小鎮,還有一部分農村地區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農業旅遊觀光村、養老村等。

五、僱傭農民出現

當土地逐漸集中到少數人手中時,就會不斷有農民“下崗”,他們可能會進城打工,或者在農村經商,少數農民會成為農業僱傭工,就像地主和長工的感覺,不同的是這些農業僱傭工家裡也是有地的,只不過承包出去了。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再過20年這種想法可能會是一種奢侈!20年前你對農村愛理不理,20年後農村讓你高攀不起。未來20年會有幾億的農民下崗,沒有真本事,農村也會淘汰你!這不禁讓人擔憂,如果沒有一技之長,當自己不能再靠賣體力為生時,想回到農村,還回得去嗎?

再過二十年,農村的小農經濟將會走向盡頭,取而代之的是以村支書為首的農場主經濟運作模式,換句話說就是以村霸為首的新型地主模式佔據整個中國農村。農村散戶農業運作模式將被大戶所取代,大多數農民將會淪為新型農場主的農奴。

物質上的落後倒也沒啥。現在看上去含情脈脈的農村,代表的是落後的生產力和落後生產力基礎上形成的落後文化,各種“幫親不幫理”,“誰家兒子多聽誰的”叢林法則,就是小農經濟的產物。

小農經濟本身比較匱乏,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生兒子上,不然就沒有生存;以血緣關係憑藉叢林法則配置資源。縣以下的叢林法則赤裸裸的表現為誰的拳頭大,縣裡是較隱蔽些的表現為關係社會。

城市裡可以照章辦理的公事,在縣裡辦事人員會做出捻紙幣的動作提醒人。同宗、同族,一個家庭之中,也存在著限制一部分家庭成員的權利,把力量集中於某向家族目標上的剝削關係。鄉愁只存在於離家的時候。讓你回去過父輩的生活,你願意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