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事業單位累不累,經常加班嗎?

蕾65874810


個人觀點:鄉鎮作為體制內最基層的單位,每天面對的都是最基層的老百姓,工作多、壓力大,加班熬夜是常態,你要說不累那肯定是假的。

按照我國行政體制劃分,從中央、省、市、縣、鄉來看,鄉鎮是處於我國最底層也是最基層的部門,其工作壓力、工作難度自然不言而喻,特別是在面對群眾工作時,你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沒有長時間的學習摸索,你還不一定能夠應對的下來。

現在鄉鎮事業單位都是混崗使用,也就是說雖然你是鄉鎮某某事業單位的人,但其實你並不一定會在這個事業單位工作,而是很可能在其他部門工作。混崗使用在鄉鎮是普通現象,也是解決各個部門人手不足的重要方法。

因此,鄉鎮幹部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今天人民日報還專門發文,說不要讓鎮街幹部成為千手觀音。

簡單舉個例子吧。我單位有一同事的老公就是鄉鎮事業單位,現在是非常時期,大家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每天都要進村入戶排查疫情情況,特別是最近連續兩天小鎮上都爆出了確診病例,搞得鄉鎮上人人自危,精神緊張,容不得有半點疏忽。在鄉鎮不僅要工作,還要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的是,還要擔心回家傳染了家人孩子,大家的精神狀態都是緊繃一根弦。在這樣工作氛圍和壓力大,我同事老公脾氣變得很不好,我同事還半開玩笑的說最近要少惹他老公。因此,你說鄉鎮累不累、苦不苦,關鍵時刻體制內的人就要衝鋒陷陣,走在前列,關鍵時刻你不上誰上,體制內的人特別是共產黨員都是沒有講價還價的餘地的。

總結:既然是去鄉鎮工作,那就要做好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要時刻準備著應對高強度的工作,儘快適應鄉鎮工作,融入鄉鎮這個大集體中。


木子圈圈


我就是在鄉鎮工作的一名公務員,以我的實際工作經歷告訴你吧,鄉鎮事業肯定是累,現在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只要在鄉鎮工作都很累,脫貧攻堅、農村環境治理、矛盾糾紛的化解、產業發展等工作繁而複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很多時候週末都不休息,加班加點的幹,我們最多的時候連續三個多月沒休息過一天,所以要想考鄉鎮事業的話還是考慮清楚吧!


雨舒桐


你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人了,我就是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鄉鎮加班這個問題非常熟悉。下面具體給你分析。

1.哪些部門容易加班?

鄉鎮事業單位整體來說並不是太累,鄉鎮的工作都是間歇性的,也就是說,有時候忙,有時候閒。

具體到部門來說,組織辦是最忙的部門,其次是黨政辦、民政辦、紀委等重要部門。組織辦遇到黨建檢查的時候會經常加班,而且各種材料特別多,其實組織辦平時也很忙,幾乎看不到他們有閒著的時候;黨政辦主要是給領導服務的,他們在有大型活動或者大型會議的時候就會比較忙,因為他們要準備講話稿、主持稿、會議材料、會場等;紀委主要是查辦案件的時候會比較忙。

我所在的部門就是黨政辦,平時沒有大型活動或者大型會議的時候,我們還是比較清閒的,主要就是寫寫信息或者通訊,但是一旦有大型的活動,基本上前一天就會加班,因為要準備的東西太多。

2.怎麼看待加班問題?

對於加班這個問題,機關事業單位幾乎很普遍的存在,因為鄉鎮的工作不像學校那樣規律,而是有很大的隨機性和突發性。

有可能市裡隨時會有一個緊急會議,而且還要求鄉鎮主要領導在會上做彙報,這個時候黨政辦工作人員就需要給領導準備材料,如果是晚上下通知,第二天一早就要用這個材料,黨政辦的同志就要加班把材料寫出來。這種類型的加班是必須的加班。

還有一種為了表演而加班的情況。這種加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領導展示自己工作認真、敬業,顯示出對工作的重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領導對自己的肯定和好感。可以說在機關事業單位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最讓人噁心的一種加班方式。

3.怎麼看待鄉鎮事業單位的發展?

鄉鎮事業單位有三種崗位,分別是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其中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是幹部身份,可以提拔成為副科級領導,工勤崗是工人身份,是不能提拔成為副科級領導的。所以,你要根據自己的崗位來確定在鄉鎮的發展路線。

如果你的性格比較適合做官,那麼你就可以走管理崗,然後一步一步的提拔成副科級領導;如果你只是想安安穩穩的拿高工資,那麼就走專業技術崗,只要你能夠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證書,同時你們單位也有相應的空崗,那麼你就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職稱,進而實現工資的增長;而對於工勤崗人員來說,就是想辦法找一個好的部門去做負責人或者走經濟發展的路線,因為工勤崗在職務提升上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只有另闢蹊徑。

當你確定了自己的發展路線,然後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不斷的調整,你就能夠慢慢靠近自己的目標。

總之,在鄉鎮發展,空間不是太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努力價值,只要你有目標,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了目標,在鄉鎮一樣可以證明自己。

歡迎從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

作者:寫作匠,資深體制內成長導師,用工匠精神專注分享體制生存底層套路。

體制內公開課


鄉鎮事業編累嗎?當然累!

比如這次武漢疫情,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就是全員上崗,從大年三十開始走鄉串戶,每天摸黑出門天黑進宿舍,排查疑似病例、可疑人員,搞宣傳、盯病患、做動員,什麼活都幹。最關鍵的是還要填表格。平均一天五六七八個表要填報;組織部門說統計防疫一線的黨員,婦聯說要統計防疫一線的婦女幹部;宣傳部說要弄宣傳車,要做統計;民政局說要統計所有的社區居民;財政局說要統計防疫經費開支,看花了多少錢;衛健部門說要統計監測點一天過了多少人;市容局說要統計一天打掃了多少次衛生;農業農村局說要統計有多少農產品因為疫情滯銷……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光統計表格就可以把你忙得暈頭轉向。而且一點馬虎不得,紀委隨時督察,一旦發現哪裡出問題或者有懈怠,絕對吃不了兜著走,輕則處分,重則開除,都有可能。

鄉鎮一盤棋,事業編雖然和公務員身份不一樣,拿得錢也少,其實幹得活差不多,有活一起上,沒活幹本職,想很閒很輕鬆不太容易。除非,你願意混日子,接受一輩子看到頭的現實。


80後小公


不太累。

鄉鎮政府事業編是工作在基層一線、使命和任務都很神聖的一個崗位。

1,按照目前幹部人事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事業編在性質定位上就是介於工人和幹部之間,客觀上就限定了職業的發展空間。升遷的機會有,但升遷的職務高度會停止在股級。通俗一點說,當一名鄉鎮文化站長就是你今後二十年的追求目標和奮鬥目標。

2,按前期常規的幹部人事管理規定,事業編身份的人轉為公務員的可能性很小,幾乎不存在。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事業單位改革設想在落實過程中,是否會有一批事業編人員轉為公務員,目前還不得而知。

3,副科級及以上崗位主要是留給公務員編制身份的人來競爭和上崗的。事業編身份的人通常是在僅有的股級崗位來競爭,雖然競爭的人多,但難度不是很大。因為鄉鎮書記就是決定這一崗位職務的拍板人。

4,簡單說來,鄉鎮事業編的工作崗位,稱其為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和自身謀生的平臺更為合適。


哇啦喳卡喳


我也不知道呀,我沒在鄉鎮事業單位幹過啊,我只是一個企業小職工啊



吳鍾胤


基層是落實上級政策的最後一步,尤其是鄉鎮,直接服務百姓,平時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百姓,政策貫徹落實好不好完全取決於基層,但是現在鄉鎮的狀況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身兼數職,可能每天要做好幾項工作,忙起來有時都顧不上吃飯。工作人手缺乏是現在鄉鎮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尤其剛考錄的男生公務員,上一級各個單位就爭相借調、調訓,乾的不錯的就回不來了,導致鄉鎮公務員年年招、年年走,流動性大留不住人。


阿麗婭


鄉鎮作為最基層的政府,所有政策都需要鄉鎮去落實,而事業編制人員佔鄉鎮編制的大部分,具體情況看我分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7000958bb27b51b26\

晨希粑粑520


現在的鄉鎮事業單位確實很累,特別是近幾年的精準扶貧幫扶幹部,那真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而且工資也不高,[捂臉][捂臉][捂臉]


梳子山溝溝


這需要看在什麼地方的鄉鎮,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是最基層的存在,對應著上級多個部門,多個層級,各種數據、各類信息、各種政策行政命令都是靠基層工作人員跑辦、統計、推動落實以及上報的。因此基層事物紛繁,一個人員有時候會兼職幾項工作,也要求基層工作人員為工作的多面手,尤其是年輕同志,更是乾的多,付出的多,加班加點也多,很是辛苦!

但我要說的是基層真的很鍛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