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關於創業的好想法,該怎麼抓住機會實現?

你的想法要匹配你當前的能力和資源才有意義

有想法是好事,但想法最好要匹配當前的能力和手頭可以調動的資源,這樣才能快速推進,把你頭腦中的想法進行實踐。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超過我們現有能力不能實現的想法,一文不值。

什麼意思?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2006年,我讀大一,買的第一款手機是個叫“科健”的國產品牌,但是不管你是諾基亞、三星還是什麼其他品牌,所有的手機都是實體按鍵。有一天我躺在宿舍床上用手機看小說,一個網頁400字,看一頁就要按一下實體鍵翻頁,按了半天手指頭開始疼。當時我說,實體按鍵的手機真是太不方便了,未來手機肯定能夠把實體按鍵全部取消,用軟件替代。當時宿舍老大還說,淨扯淡,取消了打電話怎麼撥號?我說可以用軟件啊,你看那些科幻片裡,電腦都是直接用手在屏幕上點點,鍵盤都不用,直接手放過去,自動彈出軟件界面,用軟件就行了。手機肯定也能實現這些功能。

我這話說出幾個月以後,2007年1月,蘋果發佈了第一款被後人稱為“重新定義了手機”的iPhone全觸屏手機,取消了實體按鍵,全部用軟件完成各種功能。

2008年我讀大三,有一天玩電腦,電腦突然提醒我,說硬盤內存不足,需要清理硬盤。我當時也說,未來有一天,電腦和手機的所有硬盤肯定都會取消,全部改為存儲到網絡上。電腦不需要再配置硬盤,手機也不需要再炫耀存儲空間有多大,到時候電腦和手機裡都有一個專門的虛擬存儲入口,你存儲的所有東西,都存儲在雲端服務器,當你打開任何一個文件或者軟件的時候,直接秒開,或者秒速下載,根本感覺不到任何延遲,就像存儲在本地硬盤上一樣。

第二個設想目前還沒有實現,但是技術已經有了,馬上大規模推廣的5G或者未來的6G,將徹底實現我當年設想的功能。一旦真的實現,存儲器和硬盤等行業將徹底重塑,雲端存儲也會迎來爆發,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我為什麼要說上面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證明我有眼光,看的長遠嗎? 不,我要說的是,上面的的這些想法,對我個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我既不懂硬件,又不懂軟件,沒有資金也沒有供應鏈,不認識任何軟硬件設計的朋友,我雖然能看出發展趨勢,但是完全不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和資源,所以這些想法一文不值。

我的這些想法,屬於眼光上去了,實力沒跟上,所以屁用沒有。

馬雲說,想象力比什麼都重要。這句話不能說有錯,但是大佬說的話,我們一定要放到具體的環境和背景下去看。比如馬雲判斷未來一定是去IOE的,雲計算將成為主流,所以連續幾年砸了幾百億,讓王堅做出了阿里雲。後來根據發展趨勢,馬雲判斷線上零售已經到頂了,將來是線上線下融合,於是提出了新零售,佈局盒馬鮮生,收購大潤發、銀泰等等實體店鋪。對於馬雲這種有能力實現自己想法的人來說,想象力可能最重要,因為他可以調動手裡的資源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在你弱小的時候,擁有實力最重要,有了實力,你會擁有新的想象力;當你有用足夠的實力的時候,想象力就更重要,因為一個新設想的實現可以讓自身實力成倍的增長。

也就是說,在不同的階段,第一重要的東西是不同的,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你有很多關於創業的想法,那就寫出你的想法,同時從中篩選出匹配你當前能力和資源的那個,再深入分析可行性,比如優勢,劣勢,投入人員、時間,資金規模,利潤率,將指標進行數據化分析。這會遠比盲目開乾的強,起碼避免無效投入。

如何抓住機會?機會到底在哪裡?

關於這一點,我以前專門寫文章講過。事實上,現在很火的各種概念,比如新能源汽車,新零售之類的,其實和絕大多數人都沒什麼關係。這些是不是機會?是機會,但如果你不是這些行業的從業者,那就和你無關。比如新能源汽車,如果你不是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新能源汽車的機會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是會造零件還是會畫圖紙?你還是要繼續搬你的磚。別被這些概念給忽悠

案是,你的機會就在你周圍,將你的工作儘可能的和互聯網跨領域融合,尤其是儘可能的讓自己的工作能夠和流量獲取有關,那你的機會就真的來了。

比如你是一名房產中介,以前你的獲客方式是打電話、地鐵口發傳單,那你現在就要開始利用58同城、閒魚、微博、抖音、公眾號宣傳自己,同時開始組建本地化的社群,在這些平臺恰當的展示自己,這些都能夠給你帶來非常忠誠的顧客。這才是你的機會。至於什麼新能源汽車,那和你無關,你也抓不住這種機會。

隨著5G的到來,未來一切能夠和流量獲取型相關的工作,都會是非常吃香的。這是我對未來的下一個判斷,這次我倒是已經有了足夠的準備抓住下一波機會,大家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