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歷代帝王神化,主要原因並非他的武勇,而是不忘舊恩


關羽被歷代帝王神化,主要原因並非他的武勇,而是不忘舊恩

酒話三國,弄舟侃言。

酒話三國,弄舟侃言。今兒與條友們瞎侃一侃關羽與儒家思想的牽扯勾連。

關公是武聖,孔子是文聖。各有各廟,看似文武有別,實則都是儒家思想弘揚的衍生之物。

儒家思想體系,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簡單來說,其中最突出的標籤就是:仁、義、禮、智、信。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因此,對於中國千百年來,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一直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歷史上很多人物或事例,都被儒家觀念拿來用作教科書般傳承。比如蘇武牧羊、二十四孝、柳下惠坐懷不亂等等。通俗簡單來講,就好比現今企業,無論國營、私有,都會樹立勞模、標兵,一是確為推崇有功人員,二是冀望大家向標杆看齊,讓企業更加向上、紅火。

儒家思想在西漢武帝時期開始興盛,西漢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其他學派的理論{有利於君王統治的成分},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讚賞,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使儒家理念逐漸成為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實則根本上是含有為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因素。在這種理念背景下,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關羽被推到了前臺,不斷被後世帝王推崇、神化,成為忠義象徵的典範,盛傳不衰。

關羽被歷代帝王神化,主要原因並非他的武勇,而是不忘舊恩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


一個人一生哪有那麼多傳奇,只做好一個大亮點,為時人認可,世人讚譽,就足夠佳話千年了。關羽就做足了一件人性大亮點:掛印封金、舍富就危,追隨還在江湖漂泊的故主劉備。至於他的武勇、威震華夏只是錦上之花。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關羽被歷代帝王神化,主要原因並非他的武勇,而是不忘舊恩

忠義千秋、義薄雲天,歷來被朝堂和民間推崇

放棄榮華,深念舊恩,迴歸顛簸。用嘴說說簡單,事實上真做起來的並不多有。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封官贈金,待之甚厚,可是關羽還是辭曹,千里尋兄。這種感念舊恩的舉動,不僅在歷代爭王圖業的諸雄中得到推崇,在民間知恩感恩道德觀中,也是深得百姓贊傳口碑。聚嘯山林的盜寇或是社團更是奉關羽為神明,以關羽的忠義為活教材,用來凝聚或約束團隊的合力。

起先,唐朝時期帝王開始設立武廟,奉祀的是武成王姜子牙,比照的是祭祀文廟文宣王孔子的體系。關羽只是武廟從祀的64將之一。到了宋、明、清時,各朝帝王不斷追加關羽稱號,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強化臣僚忠君愛國的理念。尤其清朝時,關羽被追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朝廷頒令,以關帝廟為武廟,併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縣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儀進行春秋兩祀。全國各地建關帝廟興盛,一時關羽躍居武聖,達到了與文聖孔子並駕齊驅的地位。

關羽被歷代帝王神化,主要原因並非他的武勇,而是不忘舊恩

文廟有十哲七十二子,武廟只有周倉、關平。實則終未超越文廟


好文者,敬奉孔子,學溫、良、恭、儉;習武者,仰拜關公,慕忠、義、信、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歷史的長河中,這些理念對於社會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正能意識,是值得肯定的。


關羽被歷代帝王神化,主要原因並非他的武勇,而是不忘舊恩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古事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