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後,金融行業還會迎來疫情後的報復性反彈嗎?

黑色星期一後,金融行業還會迎來疫情後的報復性反彈嗎?


文 | 羅素


3月9日,星期一。北京時間晚9:30,美股開盤。


那一刻,全世界如驚弓之鳥一般的投資者們,都在屏息祈禱。


股市斷崖式下跌,金融市場哀鴻遍野。


在疫情出現一個多月後,金融行業好不容易建立起信心,等待著疫情結束後的報復性反彈。


而黑色星期一的出現,讓一切再次變得不確定……


01 黑色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來得猝不及防,在短短的一段時間裡,積累了太多的壞消息:


首先,新冠肺炎的全球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其次,沙特開啟石油價格戰,國際原油市場出現“史詩級跳水”,僅3月9日,國際石油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就暴跌30%。


全球股市迎來了黑色星期一,先開盤的市場哀鴻遍野:上證指數跌3.01%,深證指數跌4.09%,恆生指數跌4.23%;日經225指數跌5.07%;韓國KOPPI指數跌4.19%……


接著,歐洲股市同樣淪陷:意大利富時指數跌幅超過10%,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指數、歐洲斯托克50指數悉數跌去約8%……


黑色星期一後,金融行業還會迎來疫情後的報復性反彈嗎?


作為全球股票市場龍頭的美股,能抵禦住衝擊嗎?


不幸的是,美股重複了跳水的命運。開盤後,美股三大股指的跌幅都超過7%,觸及熔斷,停盤15分鐘。


而UVXY恐慌指數,一度飆漲超過50%。


看到這樣駭人的場景,投資者們呆若木雞。


收盤時,道瓊斯指數跌去了2013點,跌幅達到7.79%——這是其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一天時間,美股市值蒸發了3萬億美元。


“我們在見證歷史。”很多財經記者的朋友圈,被“美股暴跌”刷屏。


“十年牛市,一朝終結。”有人如是感慨。


此前,大家津津樂道的是,疫情結束後,行業是否會出現報復性反彈。


大部分人認為,疫情後,消費拉動金融,分期和保險領域,必然出現一輪暴漲。


但黑色星期一之後,報復性浪潮還會來嗎?


02 報復性反彈?


其實,報復性消費的苗頭已經開始出現。


各大商場陸續開始開門營業。


2月20日,杭州大廈購物城5小時銷售額突破了1100萬元——去年同期,這家購物城用了12小時,才達到這一數字。


3月4日,一個北京的專車司機表示,正常時期自己一天接20單,現在已經恢復到了一天15單。


旅遊業也在一點點顯示出解凍跡象。


根據飛豬2月28日數據,搜索五一機票、火車票的用戶比上週增長了40%,搜索五一酒店的增長了35%。


攜程數據顯示,想去進行周邊遊的人為數不少。


比如一個調查發現,北京人想去天津、秦皇島、張家口、保定和濟南等地。


保險行業也是如此。


“最近這10來天,大家開始有狀態了。” 一家保險經紀公司的天津某區中心總經理張維維表示,他感覺保險市場回暖明顯,“最近這一週,平均下來有三四個同事能交單”。


在線交流成單,客戶已逐漸習慣。


2月底,他的一個同事簽了一單壽險,保費500萬。


在黑色星期一之前,大家信心十足,已經在準備迎接黑暗後的黎明。


黑色星期一後,金融行業還會迎來疫情後的報復性反彈嗎?


“報復性消費浪潮會對消費金融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黃金週期可能持續幾個月,隨後緩慢下降。”一位消費金融從業者表示。


“估計到6月,醫美分期的業務能恢復到去年的80%。”一家醫美平臺的負責人李進軍表示。


相對於現在業務量幾乎為0、經營慘淡的醫美分期,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而在保險行業,有調查顯示,疫情結束後,近七成人想去買保險。


張維維估計,到3月,他們的業務量應該能恢復到正常水平。


他認為,這只是開始。“4、5、6這3個月會反彈,甚至可能超過平時的2-3倍。”


根據艾瑞諮詢調研,在疫情期間,保險業消費受影響程度是-16%,疫情結束後的短期內是-2%,而在疫情結束之後的長期內,是+7%。


也就是說,疫情對保險行業,長期來看是利好。


黑色星期一之後,在疫情中緩慢恢復的信心,瞬間被擊穿……


03 利好不再?


“壓抑之後的報復性消費和增長,可能不再存在。”在美國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金融從業者王悅稱,黑色星期一讓他嗅到熟悉的味道。


“和2008年的感覺太像了,全面的斷崖式下跌。”王悅稱。


“金融危機來了嗎?”——這是最近一週金融從業者討論最激烈的話題。


黑色星期一後,金融行業還會迎來疫情後的報復性反彈嗎?


大部分人抱著悲觀情緒。


金融行業專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徐偉棟認為,這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如果美股擊穿20000點,就有很大概率會誘發全球性蕭條,這種蕭條的程度,可能會超過2008年。”徐偉棟稱。


王悅認為,金融危機其實已經來了。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我們期待的“疫情之後,春暖花開”,可能不復存在。


“消費金融不容易反彈。因為消費金融是建立在對未來美好預期的情況之下,如果不知道明年的工資是否會比今年高,消費就會被抑制。”徐偉棟說。


就連超前消費的年輕人,也會在悲觀的情緒下縮減開支。


“‘疫情過去後會有報復性消費浪潮’,這種觀點是參考的2003年的非典數據。當時,有些行業的增速確實有明顯提升。”但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這一次,則未必。


首先,中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與過去不同了。


其次,很多人這次受到的影響比非典時大,失業、降薪,這種影響是傷筋動骨的,“如果時間短,很容易報復性反彈,但時間長一點,就很難報復性反彈了”。


他舉例說,如果有一個人疫情期間在家吃飯,一天吃三頓,疫情結束後,這個人不可能一天出去吃五頓,把疫情期間沒吃的吃回來。這一類需求是不可再生的、即時性的,“沒了就沒了”。


“我認為,個別領域會有反彈,但不要特別樂觀。”薛洪言稱。


疫情,或許會成為行業分化的催化劑。


疫情還會影響借款人,尤其是優質借款人的心態。


“原來大家覺得借2萬元沒有問題,現在則變得謹慎多了,借5000元都受不了,很多人還會去主動還錢降槓桿。在疫情結束後的半年內,大家的心態都會這樣。”薛洪言說。


他觀察發現,去年下半年,金融行業的分化已經開始;疫情期間,金融行業的分化更是在加速。


“這時大家關注的,是誰能提供利率更低的貸款。高息的金融產品會因此加速走向滅亡。”


“銀行、持牌消金和大的互聯網小貸公司肯定能熬過去。但一些實力太弱的機構,根本熬不過去。”薛洪言表示,到一年之後,市場會恢復如常。


而對於保險而言,也有部分從業者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疫情對保險業是中性的,“不會好,也不會壞”。


一位保險經紀公司負責人就認為,保險是“倉廩實”之後的產物,而疫情極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加強了“及時行樂”的心理。


“哪怕疫情過後的這個月業績很好,也無法彌補過去幾個月的損失。”他認為,短期業績好,是時間錯配的結果。


但悲觀之中,也有希望。


“全球衝擊之下,各國都受損,而中國肯定是受傷最少的那個經濟體。”徐偉棟稱。


不久前,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也發佈了一份報告。


報告表示,中性預測,如果疫情持續到2020年4月底,預估2020年Q1中國GDP增速降至4.5%左右,Q2的宏觀經濟也受到較小幅度的影響,GDP季度增速降至5.5%。


普華永道則認為,如果疫情在3月底、4月初收尾,中國今年4個季度的增速,將分別為4.5%、5.0%、5.8%和5.7%,全年增速將在5.2%-5.3%之間。


“我們的預測是,疫情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署長於爾根·弗里德里希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會在經歷今年一季度的低迷後,很快重新獲得疫情出現前所擁有的增長動能。


瑞銀集團的報告也同樣指出,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走勢,一旦成功遏制疫情,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幾個季度有望反彈。

黑色星期一後,金融行業還會迎來疫情後的報復性反彈嗎?


從2019年到2020年,金融行業迎來了暴風驟雨。


在行業處於最低谷的時候,疫情這個“不速之客”又突然出現,行業雪上加霜,遭遇夾擊。


但是切記,在最艱難的時候挺下來,就能成為贏家。


走完隧道,就見光明。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