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学习元朝历史的时候,我们无不被蒙古帝国的广阔疆域震撼,蒙古帝国疆域最大的时候横跨亚欧大陆。我们虽然震撼,却不曾为此骄傲,因为我们心里边儿明白,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蒙古帝国版图


元朝不等于蒙古帝国

曾经看到有些地图上将横跨亚欧的巨大版图标注为元,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我们都熟悉一位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但他和元朝个关系仅仅因为他是元朝建立者忽必烈的祖先,但他是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的开创者,后来经历了几代人的西征,才有了横跨亚欧的巨大版图。

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但这个巨大帝国包括四个汗国和元。忽必烈既是元朝第一代皇帝,也是蒙古帝国的大汗,所以四大汗国算是元朝的附属国,但他们又完全自治,所以说元朝的版图横跨亚欧不准确。

在版图上,元朝只占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在四大汗国有都是元朝附属国,不能说谁包含谁,但元朝一定不等于蒙古帝国。

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蒙古帝国版图


元朝,有别于中原汉室

元朝统治持续时间有一百多年,但是前期忽必烈统治了三十多年,后期元顺帝三十多年,掐头去尾中期也只有三十多年,但这三十多年元朝经历了九任皇帝,为什么元朝中期这么动荡?

皇帝更换频繁的这种动荡是因为蒙古人在继承方面有别于汉室。汉人自周天子制定宗法制以后一直是嫡长子继承,但是蒙古习俗却是小儿子在继承方面有一定优先权。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大汗之位虽然一直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但却不是一脉相传,而是众多部落推举,这种制度会造成汗位继承的争夺。元朝在皇位继承方面也一样,所以就有三十多年经历了九位皇帝。

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制定年号为“中统”,即中原正统之意,但一个游牧民族统治一个中原王朝确实有难度。一个国家就如同一个集团公司,皇帝是大股东,每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小股东,皇帝分红多就能得到部落的拥护,分红少了就得不到拥护。

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蒙古帝国版图


元朝虽然对中原文化有一定的冲击,但它仍然是中华文化的延续。

崖山之后无中华,并非如此

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崖山海战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这是对山河破碎的哀叹。这句话曾在日本广为传颂,日本学者也发出了此般论调,但事实并非如此。

忽必烈沉醉于中原文化,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原文化,征服北方之后着手建立元朝,定住了年号“中统”;制定国号“大元”,这其实出自周易“大哉乾元”;还学习中原王朝制订了各种礼仪。这些东西在游牧民族是没有的,都是对中华文化学习的结果。

后来又定都北京,当时称之为元大都,还有一个元上都——陪都,在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北京在中原的边儿上,陪都也不在草原的腹地。定都北京就说明对中华文化的接纳和认可。

忽必烈建立元朝一定会有自己的官僚机构,他同样按照前朝的制度采用三省六部制。但是他毕竟是游牧民族,对官员的任用上还停留在家臣的阶段,国家完全成了家天。后来元朝还发展出了行省制度,这是在原文化上的巨大创新。

忽必烈出身游牧民族,但他建立元朝却实行重农政策,这是在自身巨大的突破,如果不是对汉文化的接受和学习是绝对不可能的。游牧民族被称为野蛮人,没有教化的部族,元朝统治者却尊孔崇儒,学习接纳中华文化。孔子说有教无类,不管你是什么血统,只要接受我的教化,咱们就是一家人,所以元朝仍是在延续中华文化。

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文天祥


元朝建立十年,忽必烈才打败了南宋,崖山只占是南宋末期和元朝的最后一战。“崖山之后无中华”,这种说法很狭隘,中华不等于汉家血脉的统治。在中国,不遵循中华文化的统治者,就不可能立足于这片土地。

南宋忠臣文天祥宁死不屈,也代表了中华文化不曾低头,反倒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学习中华文化。“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了,文化的脊梁却没到,中华文化强横的踏着外来统治者生生不息。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统治中国的王朝虽然会灭亡,但中国古老的文明却将永远存在,它深深扎根于人民当中,成为他们民族献身的美德,因此在中国大地上,真正的被征服者并不是中国人民,而是成吉思汗和鞑靼族。”

它的统治横跨亚欧,却无国人为此骄傲,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文天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